秦嶺翠雀花(學(xué)名:Delphinium giraldii Diels)是毛茛科,翠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dá)150厘米,與葉柄、花序軸和花梗均無毛,等距地生葉,葉片五角形,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基部近無鞘。莖上部葉漸變小??偁罨ㄐ?,數(shù)個(gè)組成圓錐花序;花梗斜上展,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鉆形,萼片藍(lán)紫色,卵形或橢圓形,花瓣藍(lán)色,退化雄蕊藍(lán)色,爪與瓣片近等長(zhǎng),種子倒卵球形,7-8月開花。

分布于中國四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陜西、湖北西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生海拔960-2000米間山地草坡或林中。該種根部藥用,味辛,性溫。有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頭痛,腰背痛,腹痛,勞傷。

中文名

秦嶺翠雀花

毛莨目(Ranunculales)

植物界

翠雀族(Delphineae Warming)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木蘭亞綱(Magnoliidae)

拉丁學(xué)名

Delphinium giraldii

毛茛科(Ranunculaceae)

亞科

金蓮花亞科(Helleboroideae Hutch)

翠雀屬(Delphinium Linn.)

秦嶺翠雀花

命名者及年代

Diels

分布區(qū)域

甘肅,河南,湖北,寧夏,陜西,山西

亞屬

翠雀亞屬

形態(tài)特征

秦嶺翠雀花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5-110(-150)厘米,與葉柄、花序軸和花梗均無毛,

等距地生葉,上部分枝。莖下部葉有稍長(zhǎng)柄;葉片五角形,長(zhǎng)6.5-10厘米,寬12-2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或菱狀倒卵形,漸尖,在中部三裂,二回裂片有少數(shù)小裂片和卵形粗齒,側(cè)全裂片寬為中央全裂片的二倍,不等二深裂近基部,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zhǎng)約為葉片的1.5倍,基部近無鞘。莖上部葉漸變小。

總狀花序數(shù)個(gè)組成圓錐花序;花梗斜上展,長(zhǎng)1.5-3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鉆形,長(zhǎng)2.5-3.5毫米,疏被短毛或近無毛;萼片藍(lán)紫色,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1-1.3厘米,外面有短柔毛,距鉆形,長(zhǎng)1.6-2厘米,直或呈鐮狀向下彎曲;花瓣藍(lán)色,無毛或有疏緣毛,頂端二淺裂;退化雄蕊藍(lán)色,瓣片二裂稍超過中部,腹面有黃色髯毛,爪與瓣片近等長(zhǎng),基部有鉤狀附屬物;雄蕊無毛;心皮3,無毛。

蓇葖長(zhǎng)約1.4厘米;種子倒卵球形,長(zhǎng)2.5-3毫米,密生波狀橫翅。7-8月開花。[1]

生長(zhǎng)環(huán)境

喜冷爽濕潤(rùn)氣候,不耐夏季炎熱高溫,要求深厚肥沃、通氣性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自然條件下,適生土壤的有機(jī)質(zhì)含量為10-14%。

生長(zhǎng)在海拔960-2000米間的山地草坡或林中。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于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馬爾康)、甘肅省東南部(武都、天水)、寧夏南部(涇源)、陜西?。ㄇ貛X)、湖北省西部(興山)、河南省西部(盧氏)、山西省南部(垣曲)。模式標(biāo)本采自秦嶺[1]

主要價(jià)值

秦嶺翠雀花

觀賞:

翠雀花清雅秀麗,開花繁茂,深受人們喜愛,翠雀花耐蔭性較強(qiáng),是作林下地被的優(yōu)良材料,可以豐富城市景觀。由于翠雀花期長(zhǎng),可作為簇植花卉,布置花壇、花境或在草坪、道路邊緣栽植。

藥用:

根(云霧七):辛,溫。主要功效是活血止痛。用于頭痛,腰背痛,腹痛,勞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