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這種情況只有是換親才有的,這要本著怎么稱呼親怎么來,即有舅舅沒妗子,有姑姑沒姑父,只能這樣
這是涉及到一個人的社會交往的應變能力,打招呼是對他人的禮貌,如果見面的是兩人以上,那么先向誰打招呼呢?有幾種判斷方式:一是分前后,先與近者打招呼;二是論資排輩,先與輩高者、年長者打招呼;三是籠統式的打招呼:各位早上好!各位長輩好?。ó斎?,籠統式的打招呼只能是在常見面、關系比較融洽的基礎上),如本題中同時與舅舅、姑父見面就可先與近的打招呼,若是對方兩個年齡相差較大,那就先與年長者打招呼(舅舅與姑父是平輩,沒有輩份高低),有些地方認為“舅舅的身份地位”要比同輩的其他人高,以鄉(xiāng)規(guī)民俗的傳統習慣為主,亦無不妥......
這樣吧!我給你分配下,你去姥姥姥爺家時,稱呼舅舅。彼此皆大歡喜,姥爺姥姥高興,你也不別扭[呲牙]去去姑姑家時,稱呼,姑姑聽了開心,你原先在姥姥家時稱呼的舅舅,到了姑姑家只是改變了詞語換位而已,叫姑夫也是與時俱進吧沒啥不方便的。若是街上相遇只是你們倆人,怎么順口,怎么叫就行,舅舅,姑夫隨你便??辞闆r,若是姥姥和舅舅在一起,當然叫舅啦!以此累推,明白了嗎[大笑][點亮平安燈]
這是一個繞口的論親論輩論稱呼的一個話題。
過去七大妗子八大姨一大堆,論起親疏關系和稱呼很復雜,才編了很多相串且關系繞來繞去的說辭,以增強孩子們的判斷力。如問:你父親連襟兒子的姨夫是誰?當然還是父親。
本題還算是比較簡單的。同時是舅舅又是姑父的只能是一種情況,"換親"帶來的特殊的雙重稱謂。舅舅即姑父,同樣妗母即姑母。這是彼此雙方姑姑嫁給對方的舅舅造成的雙重稱謂。換親后,男的互稱妻舅卻又多了姐夫妹夫這一層關系。
按慣例,應以男方家的稱謂為先,這是上千年的習慣形成的。
坊間一直有"三親三不親"之說,三親者,姑舅姨,三不親者,姑父姨夫舅的媳婦。他主要以有沒有血緣關系去區(qū)分。
而本題有點特殊,這幾種關系都有相等的血緣存在,本不該有親疏之分。按通例,舅舅要親于姑父,姑母要親于舅母,所以題中的這種特殊情況,到各家按各家的排序去稱呼更合理。但這也比較麻煩,平時或在其他地方稱呼怎么辦?
最可行的是,按一開始叫順嘴的稱呼就可以,不必即費心又繞來繞去,不就是一個稱呼嗎,又何必過分在意。
哪個早叫哪個!
這種情況,怎么稱呼都可以,也沒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說,以和自己的關系稱呼要好一些,舅舅就叫舅舅,不必稱姑父,姑姑就叫姑姑,不必稱舅媽。這樣稱呼一來不用改口,叫著也習慣;二來假如有一天他們不在一塊過了,也不用再改來改去。自己的孩子的稱呼就隨自己往下排就好了。當然,特殊情況、特殊場合怎么叫得看當時情況而定。
娘親舅大 叫舅舅 姑父是外來人口 差一個等級 姑舅親輩輩親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哈哈,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就是這樣的婚姻,當時教兒女稱呼時,著實也思考一段時間,最后還是孩子的姑拍案決定的,原因是,叫姑比叫妗子顯親切,所以孩子們就這么叫下來,各叫各家的姑,各叫各家的舅,不分場合,現在我這邊兩個人不在一起了,孩子們叫啥都一樣,不會面臨改口問題,大家都挺好的,
這樣的婚姻太坑人了,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就是這種婚姻的犧牲品,也是這種畸形婚姻的終結者,不知從什么時候興起的這種方式,也不知坑苦了多少個好女孩幸福和快樂,不知耗盡了多少女人的青春與心血,我做為大人可謂是坑了一個孩子幸福成全了另一個孩子幸福。哎!不說了,說對了全是淚啊,
這個,按照自己原來的習慣吧!我有個遠房表弟,他親姨嫁給了他堂叔,已經好多年了,他還是一直喊叔叔、小姨,喊習慣了根本改不過來,不過后來他姨家孩子出生后,還是按照父輩這邊的習慣喊他媽媽,畢竟是在這邊生活,還是隨著這邊比較好,至于回姥姥家那邊怎么稱呼,我也不知道,也沒好意思問過。
就是某甲的舅舅娶了某甲的姑姑么?
你跟舅舅血緣上關系上本來很近,你和叔叔伯伯姑姑一樣親!
舅舅跟姑姑是一樣親近的血緣。為啥非得弄個看起來完全無血緣的“姑夫”???
你咋不問“叫姑姑還是叫舅媽?”
你腦子銹住了么?
世上三大親:姑姑、姨娘、親娘舅。
世上三不親:姑父、姨夫、舅的媳婦。
原是最近的血緣,被你安排成啥了!
姑姑就是姑姑,舅舅就是舅舅唄!
在我們這里,關系親密的兩個人,是這樣說活的。
張三會跟李四說“俺二叔(指的是李四的父親)這兩天身體好利索了沒?住院那幾天,恁(你的)洋洋(其實是張三的兒子)說去看看哩,偏有有事”。
李四會說“恁叔(李四的父親)沒事了。恁(你的)華子(其實是李四的兒子)照顧著他。你看,驚動俺大爺(張三的父親都看去啦?!?/p>
您看人家這說話,多顯得親近!
親戚閣僚,各以各叫!通常來說,都是按自己最親最近的關系叫人。比如說,有舅舅自然有舅媽,有姑姑自然有姑父,可具體到這里,那就是有舅舅沒舅媽,有姑姑沒姑父了,不管咋說,舅舅是自己媽媽的親兄弟,姑姑是自己父親的親姊妹,只有這樣叫,才是最好的。舅媽有可能以后不是你舅媽,但舅舅永遠是你舅舅,姑父有可能以后不是你姑父,但姑姑永遠是你姑姑,舅媽,姑父,都不是真正的親人,但舅舅,姑姑卻是自己的親人!
按血緣關系最親的去稱呼:媽媽的兄弟喊舅舅,爸爸的姐妹喊姑姑,各喊各的是最妥當的,這也是晚輩對父母和父母雙方的親人們的尊重!
哈哈,你這個還真是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話,你們一家人可謂是親上加親了!我認為是叫舅舅還是叫姑父,都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說優(yōu)先稱呼那一個,分場景來叫吧,如果在你舅舅家里,就叫舅舅吧,如果是在你的家里,就叫姑父吧,應時應景,別人聽起來也不覺得別扭,當然私下里,你隨便稱呼那個都可以!
其實,像你的這種情況現實中也有很多的。我小舅子的丈母娘和他叔叔的妻子,就是兩姐妹,本來我小舅子的妻子應該稱呼我小舅子的叔叔為姨父的,現在卻要稱呼為叔叔了,這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亂啊!當初我小舅子有了第一個孩子時,我就笑問他的叔叔:小孩子該叫叔公叔婆,還是叫姨公姨婆好呢?我小舅子的阿嬸一聽,就搶著說:當然是叫叔公叔婆的啦!像我小舅子的這種情況,還是叫叔公和叔婆比較親情的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有一個阿嬸是教書的,剛好我家的小孩就那間學校上學,我對我的小孩說,在學校里見到叔婆,要叫老師,私底下或者是在家里才可以叫叔婆。反正平時我就是這樣教小孩的,至于他平時在學校怎么叫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了!
各位友友,你們那里遇到這些情況,又是怎么稱呼的呢?
咱兩各叫各的,你管我叫爸,我管你叫哥
在什么場景就怎么叫,在外婆家就叫舅舅。在自己家就叫姑父。
在舊社會由于特殊情況造成兩家換親才能出現這種問題。根據自己喜好,愛咋叫咋叫。
你這話問對我了,每一個親戚以最親的一方去稱呼就行了,這也不是什么難題,我就是同時擁有這兩種稱呼的人。謝謝你問對人了。
稱呼舅舅,因為從小到大都叫舅舅??!娘親舅大,必須稱呼舅舅的。那也是媽媽的至親至愛的哥哥或者弟弟呀!
按原來的叫法,舅舅和姑姑。
肯定是各叫各的,按至親人叫,你怎么不問同時是舅媽和姑姑該怎么叫呢?
當然是稱呼舅舅了,舅舅是跟你關系近的人!哪個關系近稱呼哪個!
你原來咋叫還咋叫,誰在前誰在后,不用別人告訴你。
題主的問題有點含糊。按血緣關系稱呼。應稱父親姐妹為姑姑,母親親弟兄為舅舅。因為通常說姑夫,姨夫,妗妗為三不親(沒血緣關系)。如果血緣關系稍遠點,母親的叔伯弟兄,稱姑夫,稱舅舅也行,顯示關系更近些。
在姥姥家叫舅舅在奶奶家叫姑父。實質上叫什么都一樣,都是一個人
這個容易解決,在外婆家稱舅舅,在你家稱姑父,我們村子里也有這種現象。
優(yōu)先原則,哪個稱呼在先,就稱呼哪個。我們這里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我的本家姑姑,后來嫁給我舅舅,我一直喊姑姑。
哪個稱呼更親就稱哪個唄。稱舅舅,舅舅的老婆稱姑姑。有點滑稽吧
這是老一輩的習俗,叫換親!同時這樣的稱呼只能叫舅舅,不叫姑父!
隨著男方叫!
舅舅還叫舅舅,姑姑還叫姑姑
換親。去主家喊舅舅舅媽,來喊姑姑姑父。
在婆家按婆家輩分叫,在娘家按娘家輩分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