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97在线起碰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看v片|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1. <delect id="frdys"></delect>
  2. <delect id="frdys"></delect>
  3. <optgroup id="frdys"><ruby id="frdys"><dfn id="frdys"></dfn></ruby></optgroup>
  4. <pre id="frdys"><dd id="frdys"></dd></pre>
  5. <strike id="frdys"><blockquote id="frdys"><center id="frdys"></center></blockquote></strike>
      <delect id="frdys"><style id="frdys"><track id="frdys"></track></style></delect>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況?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況?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況?

      1008人瀏覽
      spider
      相關欄目:
      最新回答 2022-10-15 04:15:20
      分享
      共有13條回答
      紅土地上說三農

      今年的立秋是農歷的六月二十九日,即六月的最后一天,立秋之后氣溫就漸漸回涼了。

      六月立秋是為早立秋,老農常說“秋濕冷氣生,霜凍必早行。秋后北風緊,夜靜有白霜”,早立秋,意味著霜期有可能來得早一些,早些年靠天吃飯的農民,點種玉米要靠老天下雨澆灌,如果霜期來得早,早上打霜之后,玉米等農作物就停止了生長成熟,收成就會大打折扣,不得已只有趕種小春作物,那時候作為耕地的黃牛自然忙碌起來了。

      如今,政策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大多建成旱澇保收的田地,譬如在我們老家農村,當下水利條件好種的都是水澆玉米,一般農歷八月十五前后幾天就可以收獲了,早立秋對玉米的收成沒有什么影響。要說在玉米的成熟期影響最大的還是暴風雨造成的玉米倒伏,因而在這方面要著重加予防范。

      用戶歲月靜好樂逍遙

      古歷:“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也就是說六月立秋時間緊迫,要盡快搶收搶種,所以說趕死牛,累死人。古歷:七月立秋就不同了,從四月卄五芒種收麥,幾時播種,四月還有五天,五月、六月、七月九十天,到八月二十后收秋,莊稼有足夠的天數(shù)成熟,如玉米足夠有105天到115天的成熟期,所以就沒那么緊張了,而慢悠悠播種了。

      “六月立秋,晚秋無收”。這是古時沒有水利設施,靠天吃飯時的一種諺語:現(xiàn)在天旱有灌溉條件,旱年同樣豐收高產。就是天雨過多,恐怕六月立秋,晚莊稼大多數(shù)是無收了。

      今年六月廿九立秋離七月僅差一天,也算六月,五谷一定會大豐收的。

      用戶一溪云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生產大國,我們的祖先也相當?shù)穆斆髦腔郏谵r業(yè)生產中不斷總結和探索,發(fā)明出適合指導各種農作物生產的的廿四節(jié)氣表。

      在過去,生產力較為低下,生產工具也比較原始落后;耕種土地完全依靠雙手,耕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農戶的奢望品。水利設施更是無從談起,只能靠天吃飯。在這種條件下,廿四節(jié)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就拿立秋來說,這個節(jié)氣不是在(農歷)六月的最后一天,就是在(農歷)七月的第一天。僅僅相差一兩天的時間,但對農業(yè)生產給出的指導意見卻是截然不同。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些都是老俗話,今年是農歷的六月廿九立秋,也就是六月立秋趕死牛。

      這說明是啥意思呢?就拿我們?yōu)H坊地區(qū)的農作物種植來說一下吧。立秋處在六月,到秋收時就要搶收搶種,不然秋分之后的天氣溫度下降較快;也就是天氣會急聚變冷,如果小麥播種稍晚,則出芽率就降低。因為地表溫度下降較快,小麥出苗后的分蘗率也會大大減小,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明年小麥的產量。

      又因為要趕時間搶收搶種,耕牛即要拉土運肥,還得翻土犁地,時間又緊張,所以有趕死牛之說。

      如果立秋再晚一天,就進入了七月,則事情恰恰相反;寒冷天氣會來的稍晚一些,給秋收秋種留出了足夠的時間。這樣一來,各種農活也可適當減緩。所以,才有七月立秋慢悠悠之說。

      龍族社

      這段諺語主要是針對氣候與莊稼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對莊稼而言,立秋意味著成熟和收割。

      那么,六月或七月立秋有什么區(qū)別呢?

      六月立秋,稱之為“早秋”;

      七月立秋,稱之為“晚秋”。

      這里的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歷,因為我國早期一直是以農歷計月,所以,大部分諺語中所帶的月份也均是指農歷。

      下面,首先了解一下“六月立秋趕死?!笔鞘裁匆馑肌?/p>

      一般情況下,如果立秋時間在六月份,那么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秋季涼爽的時間會來的比較早。

      這對于人而言是好事,可以盡早告別炎熱。但是對于農作物而言,正好相反。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時間,同時通過太陽吸取熱量。

      如果六月立秋,也就意味著降溫時間早,莊稼不能夠足季生長,農民需要在降溫之前的短時間內完成“三秋”工作。

      這里的“三秋”指的是“秋收、秋耕和秋播”。

      秋收:指收割農作物。

      秋耕:指犁地翻土。

      秋播:指對越冬農作物的播種。

      秋收需要人出力,秋耕需要牛出力,秋播需要人和牛共同出力。

      所以,六月立秋時,農民需要趕著牛,抓緊時間完成三秋工作,人和牛都會累夠嗆。便破稱之為“六月立秋趕死?!?。

      理解了上一句,下一句“七月立秋慢悠悠”就好理解了。

      如果立秋的時間在七月,炎熱時間比較長,降溫時間較晚。農作物可以足季生長,農民們不需要著急收割莊稼,可以隨著農作物成熟的時間慢悠悠地去一茬一茬地收割。

      這也就是“七月立秋慢悠悠”的由來。

      之所以叫趕死牛,是因為以前農業(yè)并沒有機械化,農民播種、耕地、收秋用的主要勞力就是牛,因為在家畜里面牛的力氣最大。所以,很早便有了耕牛一詞,而沒有耕馬、耕驢。

      今年屬于哪種情況

      今年立秋的時間為農歷六月二十九,雖然是六月的尾巴,但仍然在六月內,屬于早秋。

      所以,今年又是一個趕死牛的年景,農民又需要搶收莊稼。趕在降溫之前,完成秋收、秋耕、秋播。

      不過,早秋對于我們人而言是好事,可以提前體驗到涼爽的秋意,告別炎熱難耐的酷暑。

      結束語:

      中國的諺語有很多,涉及包括農業(yè)在內的各個領域,都是先輩聰明才智的體現(xiàn)。作為現(xiàn)在的中國人,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也算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

      大家還知道哪些諺語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fā)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花果酒香

      秋老虎!

      宗元三農堂

      今天是2021年8月7日,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秋節(jié)氣到來。從今天開始意味著秋天來了,炎熱酷暑的夏天將離我們遠去,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涼爽,豐收的希望就在眼前。

      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13個節(jié)氣,正是太陽運行的黃徑135度處時令交界的時刻。也就是我國24個節(jié)氣是根據(jù)太陽運行的軌道來推算出來的,對于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具有絕對性的指導意義,到了什么季節(jié),到了什么節(jié)氣,做什么農事。

      立秋在公歷年方面來說,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主要是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這三天時間的某一天。畢竟公立年是太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的時間,每年平均在365天,這366天。

      立秋在農歷方面來說,時間是極其不固定的。有的年份立秋在農歷的6月下旬,有的年份就在農歷的7月初。陰歷是月亮的陰晴圓缺來確定的時間,每個月的時間平均在29天,或者是30天。這樣每個月與公歷相差一天,每年就相差了12天。

      老祖宗為了讓公歷和農歷時間懸殊不是太大,找出平衡的時間點,于是就出現(xiàn)了農歷閏月的說法。農歷一般是4年1閏,也就是每4年閏一個農歷月。所以就出現(xiàn)了立秋有的年份在農歷六月份,有的年份在農歷7月份。

      農村俗話: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究竟是什么意思?

      “6月立秋趕死?!保?/p>

      從字面意思來說,立秋在農歷的6月,農作物會出現(xiàn)搶收搶種的現(xiàn)象。因為農歷的6月立秋,寒冷的空氣會提前到來,霜降也會提前到達,對于農作物生長是極其不利的,或者說農作物生長的時間短。這樣農民就必須搶收農作物。

      特別在南方水稻等農作物一年是兩季收獲,甚至一些熱帶地區(qū)一年三季水稻。立秋前需要及時的收獲水稻,然后再及時的插秧。這樣人們就非常的繁忙,當然人們就會累得非常厲害,畢竟秋天來的早,對于晚稻必須搶時間種植。

      俗話說:六月立秋,晚秋不收。意思是6月里立秋,就會使得晚季的農作物收成非常的差。畢竟秋天來的早,霜降也會來得更早,對于二級稻或三級稻,收獲就比較少。

      在過去農民種地一般用耕牛,耕??梢哉f是家庭的一個主要的勞動力。當然現(xiàn)在使用的是半機械化,或者是機械化,更牛已經退出了種地的歷史舞臺。

      “趕死?!笔侵傅?月立秋,牛耕地要特別的快,主要是為了搶種秋季農作物。表面意思是累似牛,現(xiàn)在指的是人特別的繁忙勞累。也就是形容了搶收搶種的“雙搶”農忙景象。

      “7月立秋慢悠悠”:

      這里指的是農歷7月上旬立秋,農民就有時間種植秋季農作物,也有時間收獲農作物。畢竟6月和7月相差幾天的時間,也給了農民搶收搶種的時間,不用像6月立秋那樣搶時間農忙,特別的勞累。

      畢竟農歷7月立秋,說明秋天來的晚了一些,這樣就推遲了生動的到來時間,給農作物有了充分的生長時間。所以在民間有“春要早打,秋要晚立”之說,主要就是有足夠的高溫天氣,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特別對于北方地區(qū),一般是在農歷的5月份開始收獲小麥等越冬的農作物,緊接著需要種植秋季農作物。這期間總共有6月、7月、8月三個月的生長時間,時間長也就在90天左右。

      對于北方的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生長周期平均在110天。如果秋天來的早了,這對于農作物的成熟、生長周期不夠天數(shù),這樣農作物就會造成減產。

      所以秋天來的晚了一些,更利于農作物有充分的生長時間,能夠有充分的光合作用,對于淀粉等成分有充分的時間沉淀。

      因此,農民都期盼著立秋最好在農歷的7月,這樣對農作物成熟有足夠的生長時間,而且也能夠獲得豐收,農民也不用抓緊時間搶收搶種。

      今年立秋是什么狀況?

      今天是公歷8月7日,農歷的六月二十九日,是2021年立秋這一天的到來。今年立秋的時間點為下午14:54:48,按照民間來說屬于晚立秋。

      民間對于早立秋和晚立秋的說法是不同的,按照立秋的時刻來劃分。從午夜零點整中午的12:00,這時間段立秋為早立秋。從中午12點整到午夜24點整,這段時間立秋為晚立秋。

      但是還有一些地方對早立秋晚立秋是按照農歷的月份來劃分的。在農歷的6月份立秋稱之為早立秋,農歷的7月份立秋稱之為晚立秋。

      今年立秋的時間為農歷6月29日,按照月份來化分,應該屬于早立秋??墒墙衲炅⑶镌?月的最后一天,第2天就到了農歷的7月份。所以今年立秋的時間是非常好,早晚正是適宜。

      總而言之,2021年立秋后,不會出現(xiàn)趕死牛的現(xiàn)象,也不會特別的慢悠悠的情況。也就是在立秋以后不緊不慢的收獲莊稼,不緊不慢的再去種植莊稼。

      結束語:

      2021年立秋為8月7日,是中伏倒數(shù)第3天。也就是今年立秋這一天,還處在中伏天氣。立秋以后還有10天的末伏,這樣在立秋節(jié)氣里共有13天的伏天。所以立秋以后秋老虎還是非常炎熱的。

      之所以今年立秋正當時,也就是因為立秋節(jié)氣里有13天的伏天,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jié),對于農作物的這種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今年立秋以后,不用出現(xiàn)這種搶收搶種的現(xiàn)象,但也不能夠大意失荊州。

      根據(jù)天氣預報來看,今天多地有降雨?!傲⑶镆粓鲇辏榈厥屈S金!”說明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所以今年秋季還是非常的舒服的,即便是晚秋的農作物,也有足夠的生長時間和充足的水分,保障農作物獲得大豐收。

      追尋完美龍

      古時候的諺語現(xiàn)在不準了,現(xiàn)在的溫度比六七十年代都高了五六度了,要推遲差不多一個節(jié)氣!

      這么近那么遠F4

      2021年立秋準確時間,陽歷時刻:2021年8月7日,14:53:48;陰歷日期:六月(?。┴ゾ?,星期六。

      大家是不是覺得立秋候天氣就不太熱了呢?那就大錯特錯啦。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長版三伏天”,共40天。2021年三伏天時間表是7月11日到8月19日,其中初伏天是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中伏天是7月21日-2021年8月9日,末伏天是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因此,我們還要繼續(xù)忍受這個酷暑難耐的夏季,但是氣溫會慢慢轉涼。

      古時東漢崔 《四民月令》寫到:“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绷⑶锕?jié)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zhòng)"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北方某些地區(qū)開始感受到“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情景。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zhòng)"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秋當天,太陽到達黃經135° ,一般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民間流傳“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的諺語,就是對立秋節(jié)氣早晚和農業(yè)生產上差別的闡述,也是古代農民在經歷農業(y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耕種農田的經驗。六月下旬立秋就是早立秋,七月上旬就是中立秋,七月中旬就是晚立秋。今年六月二十九立秋肯定是早立秋,立秋早也說明今年進入秋冬都會變早。

      在農村還有一句關于立秋的俗話叫做“立秋三日,寸草結籽”,每當進入到立秋節(jié)氣之后,農作物也就基本上停止了秸稈的生長,果穗進入到了成熟孕育期,農業(yè)生產收獲期就會提前到來。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理解,“六月立秋樣樣丟,七月立秋樣樣收?!边^去農業(yè)生產,基本上都是依靠耕?;蚱渌笮蜕筮M行作業(yè),每年在立秋節(jié)氣來得早的時候,農業(yè)生產就很忙,農民就會趕著牛讓它快跑,以免耽誤了農事,所以就有了“趕死?!边@樣一種夸張的說法。不管北方收玉米種冬小麥,還是南方水稻的一年兩熟,立秋節(jié)氣比較早,這兩季種植的時間比較緊湊,通常都會很是繁忙,牲畜累人也忙;反之立秋晚,人和牛秋收的步伐會放慢一些,閑的悠閑自在點。

      當然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fā)展,農村種地機械化程度提高,現(xiàn)在很少看到有牲畜下地干活的場景了,就是能看到牛馬驢的時候也不太多了,偶爾看到還會覺得是非常“稀奇新鮮”的事情。但是一些偏遠地區(qū),現(xiàn)在機械化程度不高,還會有牲畜耕種,因此,古人民間流傳“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的諺語,還是很實用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原創(chuàng)作品,謝謝閱讀。

      雪中燕25

      我們這里說,六月秋緊糾糾,七月秋慢悠悠。

      我們這里水稻有早晚兩道。收完早稻要忙著插晚稻,俗稱“雙搶”。

      晚稻要在立秋前插下去,稻穗長,谷立滿。所以在“雙搶”的季節(jié)是農民一年之間最忙最累的。

      YSBL123

      立秋之日以前是農忙季節(jié),在我們潮汕地區(qū)這時候要插秧種紅薯,我老家一個風俗就是立秋日不犁田,聽說以前這一天有幾條牛被雷劈死了,不知道真假,也許這時候天氣雷電交加,也許是讓牛休息一下,太累了!這是我兒時的記憶,現(xiàn)在老家都不種地了,沒有了過秋的感覺。

      草原話三農

      明天剛好是立秋,“立秋”是24節(jié)氣中的一個節(jié)氣,到了立秋,意味著暑熱漸漸消退,清涼的氣候開始到來??墒?,雖然在節(jié)氣上到了秋天,有些地方還會出現(xiàn)“秋老虎”,也就是立秋以后天氣并沒有涼爽,這種情況在我們民間都是有農諺預測的,比如“六月秋趕死牛,七月秋慢悠悠”就是預測秋天是否涼熱的,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理解。

      在農村,把六月立秋叫做“公秋”,七月立秋叫做“母秋”,于是民間又有“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钡恼f法。今年的立秋是農歷六月二十九,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屬于“公秋”,按民間積累的經驗應該是個涼爽的秋天。

      天氣涼爽對于我們來說是會感覺到舒適,可是我們種植的農作物卻會因為積溫不夠而出現(xiàn)生長緩慢,甚至造成成熟度不夠,為了讓農作物多生長一段時間就會拉長秋收時間,而這種情況又會造成種植兩季莊稼的地區(qū)耽誤秋播,于是就會在秋收的過程中加緊運輸,以前都是用牛馬來拉車的,這樣牛馬就會很累,所以有“趕死牛”的說法。

      而七月份立秋是“母秋”,天氣溫度高,這樣利于莊稼生長,莊稼的成熟期也會提前,這樣就不會影響秋播,可以慢悠悠的進行秋收了。

      另外,我還有一種理解,那就是六月立秋比較涼爽,因為牛怕熱,所以正好適合牛的活動;而七月立秋天氣比較熱,牛在炎熱的天氣會出現(xiàn)行動緩慢,所以有“六月秋趕死牛,七月秋慢悠悠”。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希望大家指正。

      讀書文史

      文 | 讀書君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上個立秋仿佛還是在昨天,今日卻已進入到另一年的3/4。

      突然想到一段話“歲月就像母狗下崽,一窩又一窩,顧不上分辨公和母,也來不及分辨新生命的品相,母狗又懷上了……”

      時光銜接得如此緊湊,絲毫沒有給人喘息的機會,讓人感嘆不已。

      世間萬物周而復始輪回,斗轉星移,花開花落,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一年又一年……

      今年的立秋來得如此早,以至于很多人都對今年的立秋節(jié)氣感到很懵圈。明明還是炎熱的夏天,怎么說秋天已經到了呢?

      01 立秋

      立秋,我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8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35°,進入立秋節(jié)氣,氣溫逐漸下降,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立秋的到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秋天到了,知了逐漸隱退“江湖”,螳螂螞蚱也蹦跶不了幾天了,正所謂古語有云:夏蟲不可語冰。

      立秋的到來,梧桐樹開始落葉凋零,為此有了“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說法。

      話說,宋代時,立秋這天宮內要將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到殿內,待“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叄嗤暵湎乱粌善~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的到來,也同時預示著谷物莊稼的成熟,農民將迎來豐收。

      作為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自古以來,民間就非常重視這一節(jié)氣,為此而發(fā)展演變出了許多有趣的節(jié)氣習俗。

      比如民間有傳統(tǒng)的祭祀、迎秋等習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立秋這一天吃西瓜,有迎接秋天到來的意思。同時立秋后吃西瓜,能減少瘧疾的發(fā)生。

      另外,秋天有進補貼秋膘的講究。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冬天是蕭條的季節(jié),冬天到了食物少了,為此需要在秋季多補充能量,以幫助身體抵御寒冬的侵襲。

      02 “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是啥意思?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農耕國家,對于農民老百姓來說,莊稼糧食就是生存的基本。

      秋天,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季節(jié)。為此,在長期的與自然的生存斗爭中,我們的老祖宗通過觀察自然萬物總結出不少的生產經驗。

      關于立秋,老祖宗有句俗語這樣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

      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說六月立秋,會趕死牛呢?

      其實不難理解。

      自古以來,人們都遵循著二十四節(jié)氣來安排農事活動。對于農民來說,每個節(jié)氣都有非常重要的農業(yè)生產指導作用。秋天到了,糧食成熟了,就要抓緊時間搶收。

      6月立秋,說明秋天提前來了,莊稼也成熟得比較早,這就意味著農忙季節(jié)也提前了,這就要求農民要加快秋收和播種的節(jié)奏。

      有人可能會問,早收晚收不都一樣是收嗎?

      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莊稼生長都按著自然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莊稼收早了,糧食還沒有成熟,而收晚了,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而導致收成減產。

      老話常說“秋濕冷氣生,霜凍必早行。秋后北風緊,夜靜有白霜”,多少就道出了這個道理。

      立秋之時,需要面對的自然災害并不少,碰到霜凍、暴風雨等災害,農作物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影響。

      此外,對于氣候比較嚴寒極端的地區(qū)的農民來說,立秋早晚對農業(yè)生產可能沒有多大的影響。秋收之后,就不播種了,所以搶收一茬秋收的糧食即可,時間上不是非常緊迫,勞作任務不是非常重。

      而對于我國廣大地區(qū)的農民來說,尤其是南方地區(qū)的農民來說,則有比較大的影響,因為秋收完了,還需要繼續(xù)深耕播種。

      為此六月立秋,時間上非常緊迫,需要盡快搶收搶種。所以耕地牛就會被催促得非常疲累,所以就有了“六月立秋趕死?!钡恼f法。

      七月立秋,陽歷已到了8月份,秋天來得晚,那么冬季也來得比較晚,秋收的時間也就相應可以晚一些,這其中表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南方地區(qū)。

      南方地區(qū)氣候比較溫和多雨,立秋來得晚,農作物的生長時間也就可以長一些,莊稼需要一段時間才成熟,農民就可以慢悠悠地趕著牛去收割糧食。

      客觀上說,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時間相差雖然不是非常大,但是對于農作物來說,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影響。

      03 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況?

      今年的立秋,對應的顯然是“六月立秋趕死?!?,不過,話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農耕機器的應用推廣,現(xiàn)在種地,如今的農民家庭已經使用上了各種的農業(yè)生產設備,而不再只是單純地依靠雙手和耕牛。

      在過去,由于生產條件落后,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基本上是靠人力和牛力,更甚者說,牛的重要性比人還大,一頭牛能抵上幾個壯年勞動力,翻田種地幾乎離不開牛。

      且在舊時代,牛也并非是家家戶戶都有,經濟困難,條件落后的農戶只能完全靠雙手勞作,其勞作效率自然要低許多。如今,農民種地有了更多的選擇,六月立秋也不至于趕死牛。

      總的來說,古人的不少經驗總結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像“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樣的經驗總結,儼然不再適應現(xiàn)在的農業(yè)生產指導。

      對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一起分享探討~

      圖片源自網(wǎng)絡,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fā)分享吧~更多優(yōu)質內容,請持續(xù)關注@讀書文史。

      鋸木86102167

      24節(jié)氣顏唔曰,六月秋寬遛遛,七月秋緊遛遛

      登錄后才能進行回答
       
      關注石塘網(wǎng)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