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野釣的朋友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初春的某一段時間,某個水域不斷有大鯽出水,就算技術(shù)不好的人,也能釣到幾條。而在這一時段以前或以后,大鯽魚也難得再釣上一條。這些疑惑既是許多野釣愛好者不解的難題,同時又是少數(shù)野釣高手秘而不宣的經(jīng)驗,如何掌握好這段時間,我們一起探討下。
一、大鯽魚的習性特點
1、我們通常認為,到了冬天,天氣變冷,水溫降低,小雜魚少吃少動,這時生性膽小、吃餌謹慎的大鯽魚就出來覓食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其它時間大鯽魚不覓食嗎?后來聽一個高手說,此時大鯽游籽,每個水庫大鯽的游籽時間是不一樣的,選擇的釣點也不一樣。謂游籽,其實就是大鯽為產(chǎn)籽而做的前期營養(yǎng)準備。同一水域大鯽魚產(chǎn)卵時間基本一致,所以才會出現(xiàn)某段時間魚釣的特別好的時候。
2、不同的水域大鯽的游籽起始時間不同,時間段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流動的水域,偏瘦的水質(zhì),偏淺的水塘,陽光照射充足、水溫相對偏高且水中又缺乏水草樹枝等雜物的水域,大鯽的游籽時間通常偏早,一般在2-3月;相反,水質(zhì)較肥或水位較深、水溫較低的山塘、水庫等水域,大鯽的游籽時間就可能推遲到4、5月份。
3、每個水域的地理環(huán)境是不一樣的,自然大鯽的游籽場所也不一樣。流水水域大多在平底緩流的洄水灣,而水庫通常在水深1-2m的平底明水區(qū),尤其是水草越多的水域,越要釣明水區(qū)。另外,這一時期天氣對大鯽游籽的影響很大,陰天在4、50cm的水深往往可以釣上1斤以上的大鯽,而在2m水深的釣點卻可能只魚不獲。
隔兩天后,春冬釣中午,夏秋約早晚。
得看是生口魚還是老口魚 一般開春基本都是餓了很久的魚 早晨釣好一些
釣魚永遠沒有絕對的答案!還是一句話:時間,地點,天氣,永遠是影響釣魚的三大決定性因素!
春季釣魚早晚會比較好釣!
不懂釣魚,沒經(jīng)驗[捂臉]
春季最好不要釣鯽魚在產(chǎn)籽
今天跟大家一起說一下這個鯽魚什么時候可以釣。
鯽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也是我們釣魚人的主要垂釣對象,尤其是冬季水溫較低的情況下,耐寒能力較高的鯽魚更是釣魚人的首選目標。我一年四季專攻鯽魚,曾在水庫冬釣鯽魚釣到手軟,在本地也算是小有名氣。
大家不管是按照配方來自制,還是從網(wǎng)上直接買酒米,其實都是可以的。主要想說的是,我們之所以酒米,是因為小米味道本來就香,加上輔料后誘魚效果沒問題;加之其顆粒小,聚魚、留魚效果好;且價格還不高,分散打窩也不會太心疼。綜上,可謂是冬季打窩的首選良餌。
在用鉤上,還是多以雙鉤為主。其中,上鉤掛商品餌,下鉤掛蚯蚓。商品餌沒什么特別介紹的,多為常見的幾個大廠所推出的鯽魚餌,釣友們自選喜歡的即可;而蚯蚓最好根據(jù)長度切斷,并在其具有扭曲活性的情況下掛鉤下水。切斷的蚯蚓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扭動,其體液也在不斷分泌,有助于誘魚吃餌。
所以大家選擇在冬季釣為好。
春季鯽魚,早釣向陽面,
當然是春天。夏天了吧,我感覺那個時候的天氣不冷不熱,魚也正是活動的好季節(jié)。上鉤。幾率會比較高哦。
24節(jié)氣里的驚蟄期間,是魚兒比較活躍的時候
早晨晚上在深水區(qū),中午淺水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