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冬九九”一樣,“夏九九”也是中國人的計日方法,它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jié)。
民間有《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田家五行》中也有另一塊《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晃寰潘氖?,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
這里面就有很多古人避暑的方法。


故宮100紀錄片記載:皇帝享受冬天里的溫暖時,工部都水司的差役們卻要冒著嚴寒,在護城河的冰面上忙碌。他們已經(jīng)在位皇帝的夏天生活做準備了。每年立冬后,清理過的護城河蓄入干凈河水,待深冬結成厚冰,選取明凈堅厚冰面,切割成一尺五寸見方的冰塊運進宮中,以備皇帝來年夏天使用。
在隆宗門外西南處,有四座形制南北走向的半地下建筑,這里就是藏冰的地窖。冰窖地下部分深約一點五米,墻厚達兩米,至今進入窖內(nèi),仍感寒氣襲人。窖內(nèi)寬六點三六米,長十一點零三米,地面鋪大塊條石,四壁自下而上,先砌條石,再砌條磚,然后起條磚形成券頂。采得的冰塊由里向外由下到上,一直碼放到窖頂,每座冰窖竟可藏冰五千多塊。
藏冰的問題解決了,至于夏天如何用冰,自然還有更高明的法子。清代出現(xiàn)了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質(zhì)冰箱,稱為冰桶。箱內(nèi)材質(zhì)采用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既能較好隔熱,又可避免冰水侵蝕箱體。在箱底一角有圓形小孔,用來排放冰水。夏天,可將瓜果飲料鎮(zhèn)于箱內(nèi)冰上,供以消暑。冰箱的蓋板一塊固定在箱口,一塊是活版。蓋板上的通氣孔在保鮮食物的同時,釋放箱內(nèi)排出的冷氣,降低室內(nèi)溫度,進而起到空調(diào)的作用。
皇帝對冬暖夏涼的享受不僅奢華,更是至高皇權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種折射。



古代人是如何來避暑的呢,今天就來講講古時候各種各樣的避暑方法。
1、先秦時候的貴族使用“窟室”這樣的地下室來避暑,地下室冬暖夏涼,先秦貴族還會在這種地下室放置冰塊或者水,利用地下室的恒溫來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代空調(diào)的感覺。
2、唐朝時期利用水體給建筑降溫,保持在室內(nèi)涼爽的溫度。唐朝這種自雨亭就存在了,稍微家里富裕的人家都能制作,原理就是不斷將水提升到屋頂模擬降雨,通過水循環(huán)帶走熱量,給建筑整體降溫,水既能當動力又能當制冷劑。
3、宋朝已經(jīng)能制作冰飲了,趙家人在冬天將冰塊藏在冰窖,夏天拿出來制作成冰酪,供天子與后宮食用降暑。
到了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來到大元朝,當時蒙古人已經(jīng)從中原學會了制作冰酪技術,被馬可波羅傳到歐洲,三百年后冰激凌在冰酪的基礎上被制作出來。
4、說完了官家的,來說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來避暑的。
這個最早被用于軍事作戰(zhàn)的車風扇后來被廣泛應用到民間,制作成人工風扇,普通人家都可以制作一把這樣的,給自己吹風納涼,后來又被民間高手改造,利用水車制作成自動風扇,看來電風扇出來之前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有了自動風扇了。
5、皇家有種將冬藏冰塊夏季拿出來用的裝置,和現(xiàn)代的冰箱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后來這種裝置又流傳到民間。

窮人搖扇子啊,有錢的就去山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