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宴席和小孩兒坐一桌,感覺非常熱鬧。有一次,我鄰居家辦喜事,在酒店辦的,十個人一桌。我坐那桌,四個大人,六個孩子。煙和瓜子糖果一上桌,一個男孩子就把那一盒煙一把抓起來了,不讓別人抽。他奶奶就看著笑。那兩瓶飲料每人倒了一杯,就被兩個小孩子藏起來。糖果和瓜子也被小孩子揣兜里。
等那盤魚一上桌,爺爺對孫子說,快點魚來了,把那魚眼睛摳出來吃了。對眼睛好,孫子把兩只魚眼睛都挖出來吃了。幾個小孩兒愛吃哪個菜,就站起來直接用手抓。都是小孩子,愛啥樣啥樣吧,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這頓飯吃的特別熱鬧。
但是有一點,令人深思,小孩子不懂事,家長不能裝糊涂啊。
這就是農村宴席和一桌小孩,同桌的體驗。
給小孩坐一起,可以勾引起自己童年的回憶,看到孩子們吃得高高興興的樣子,當然我也非常開心,所以我愿意和小孩們坐一起吃飯。
家住農村,以前的話多多少少會經歷一些農村的宴席,因為以前自己年齡也不是特別大,所以還是喜歡和那些小孩坐在一起的。
和小孩子坐在一起的話,是沒有什么拘束的。如果是和大人住在一起的話,可能還要講究什么先來后到,還要講究禮讓什么的。但是如果和那些小孩子坐在一起的話,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禮讓,菜一上桌立馬就開始動筷子吃菜了。![]()
一般在我們那邊農村宴席的話,開始的時候有什么瓜子花生糖果之類的小吃,如果是這桌子都是小孩子的話,這些東西沒幾分鐘就會被他們給分贓完了。如果是其他有大人的那些桌子的話,可能這些東西也會被弄完,但是時間上可能稍微要長一些。
在農村吃宴席的話,一般會有一些啤酒、白酒、飲料之類的東西。這些小孩子肯定是不喝白酒的,也不喜歡喝啤酒,他們比較喜歡喝的是那種菠蘿果皮,如果有飲料的話,他們也是能夠把它們喝干凈的。![]()
農村宴席的菜品一般是先上涼菜再上熱菜,最后上的是各種湯品。一般在上涼菜的時候大家已經餓了一會兒,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桌子上都是小孩子的話,大家可能一哄而上把這些菜全部給吃完了,除非是涼菜不是特別好吃。到了肉菜環(huán)節(jié),假如有遇到孩子們都喜歡吃的肉的話,大家也是會搶著把肉一會就吃完了。![]()
一般在農村宴席之前,可能各種菜品還沒有端上桌子,這個時候假如那個桌子上全部是小孩的話,大家可能會先在桌子上玩撲克牌。別看那些小孩子年齡小,但是他們玩起牌來也是像模像樣的,也是精的很。![]()
第一點,你得做好,一級戰(zhàn)斗準備,隨時做好,第一筷子下去,第二筷子就沒有了的準備。
第二,很有可能,一場大席下來,你可能感覺一點飽意都沒有。
第三,你們這一桌,有可能關注度非常高,會被隔壁桌拍照拍視頻發(fā)頭條,你有可能會火……
第四,給你一個美好的懷念童年的機會。
吃席謹記:
不要跟一桌子都是年輕人坐,菜少飯量大,吃不飽。
不要跟一桌子老頭老太太坐,假牙給你拿出來,瞬間沒胃口。
不要跟帶娃帶孫子的女性坐,沒吃呢先占一半。
謹記這么些,但常常事與愿違,所以吃席要三快:
眼快,菜碟子沒放到桌子上時就時刻盯著,上什么菜,夾哪個部位好!
手快,菜碟子一放到桌子,瞬間就夾起自己喜歡吃硬菜,比如上個雞,你先撕個雞腿等!
最后一個,咽的快,你吞咽的快,別人吃一口氣,你吃三口!
還有惡心至極的霸道吃法,菜一上來,唆下筷子,冷慫的攪你愛吃的那盤菜,吃一口攪一哈,基本這盤菜就是你的了!
總之餓了就別客氣,吃![吐血][吐血][吐血]
我覺得這就要看自己用什么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有的因為逃避喝酒,有的因為自己就是個小吃貨喜歡跟小孩一起吃,有的因為就是為了看孩子避免爭吵,不要打架。有的認為就是被忽視了,不被重視,把自己跟一群小孩子放在了一個桌子吃飯,問題種種,靠自己用什么心態(tài)去看待!望采納
喜事嘛本來就是圖個熱鬧,跟孩子一桌也沒什么特別的體驗,無非就是有的孩子可能會外向一點比較鬧,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向不是那么活潑,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這種場合,但是我覺得應該是比較和諧有愛的畫面,喜宴應該會比較順利呢,沒明白你問這個重點是啥?是怕孩子吃起來沒完,好多桌子來回竄?其實孩子參加喜宴都有大人帶著,應該會比較規(guī)矩啦,總體來說有孩子的一桌可能是比較愉快的了,話說回來喜宴喜宴,就是圖個熱鬧嘛,沒必要太計較禮數
很好玩呀,小孩子一邊玩一邊看上的啥菜,喜歡吃的就吃一點,不喜歡吃就又去玩,像一群小鳥似的嘰嘰喳喳,到宴席結束,桌上好多菜都沒動,小孩子吃的少。
朋友說的這種情況,我還真的經歷過。
我跟一桌子小孩一起吃飯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
那是我們村一個大嬸去世了,家里人都去幫忙了。我回家看父母,父母也都在給這家人幫忙,所以母親對我說,你一個人就不要做飯了,等一會吃飯的時候,就跟大家一起吃飯吧。
我們村子小,不管村里誰家過事,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基本上是全村人都在幫忙。如果說誰家有一個兩個老人不去幫忙,吃飯的時候主家都會親自派人去叫來家里吃飯,這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氣。因為鄰居過事,家家都隨禮,還都去幫忙,所以,習慣了,誰家過事都一樣。
我原本是想自己做點吃的,我二姐也說,不要做飯了,一會跟著一起吃吧。
事主家吃飯的時候,正好學生都放學回家了,所以我這個閑人就跟一群孩子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
農村人過白事只有兩頓飯是正兒八經的酒席,其它時間的飯菜基本都是家常菜,很隨意的,吃飽就行。
死者入土前一天晚上是酒席,而且孝子們要給死者獻飯。次日死者入土后,才是最正規(guī)的酒席款待吊唁的客人和幫忙的人。
我遇到的就是死者安葬后的這頓酒席。在席間,看著幾個孩子的吃相,真的 感到很開心。
酒席上先上的是各種菜。孩子們是自己喜歡吃的菜,一張桌就抓起筷子,不停地往嘴里塞,盤子里吃光了,就去玩,不喜歡吃的,就看也不看。
等到新菜上桌,他們又跑到桌子跟前看看,是喜歡吃的,坐都不坐,就站著趕快吃幾口,是不喜歡吃的,轉身就走,繼續(xù)去玩。
桌子上放的饅頭幾乎沒有孩子吃過。有位大姐看見我一個人坐在那里,走過來笑著說,“你今天成了娃頭了。農村娃不懂禮貌,你不要計較,吃好就行?!?/p>
我笑著說:“大姐,看你說的,我也是農村長大的,還能不理解農村娃。沒事,看著幾個娃開心,我也開心。”
說真心話,看著孩子們玩著,吃著,鬧著,真的是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不過自己的童年可沒有這么豐盛的酒席吃。也不會在酒席上還要找自己喜歡吃的,能吃飽就不錯了。
記得小時候,有個表叔去世,晚上吃飯的時候,菜記不清了,飯是小米和大米摻在一起做的,保證每個人吃飽就不錯了。
我二姐剛訂婚,二姐夫的媽就去世了。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晚上酒席上菜不夠了。我記得有道菜是芹菜湯,菜很少,湯很多。
總之,跟孩子們在一起吃飯,就是吃不到自己想吃的,看到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也開心。
在宴席上,我曾和一群小孩同桌,一上桌,就很明顯看出哪個孩子有沒有教養(yǎng),一些孩子的肆意濫為,真叫你無語呀!
最幸福的感覺。
一桌大人在一起,有的沒的,逗樂某家長帶來的小朋友;
一桌小朋友在一起,齊心協力,捉弄某些朋友帶來的家長。
哈哈,其實小朋友最天真啦!當然也非常的調皮,頭疼哦!
哈哈我是吃貨,就是和小朋友坐一起,別想吃飽就是啦!當年我就是那樣
和小孩在一起吃飯,其實也挺好的!多和他們說些他們這個年齡段自己小時候的事,也許他們會很愛聽!也許他們會覺得你在講故事!
像我們那里風氣還好吧、不回像有的地方菜還沒上齊就搶完了
其實還可以 沒事給他們講講你的事呀 關鍵還是要講他們喜歡的 這樣你們就有共同話題 如果有他們喜歡的菜 估計沒你的份
其實和小孩在一起沒什么,孩子是張白紙沒有那么多的事,自己也舒服,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這我有深刻的體驗,因為我本身就會帶著小孩去參加酒席,我覺得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吃飯,那要看這家的小孩子是什么性格,或是這家的大人是怎么管教孩子的,我也確實遇到一些小孩比較皮的,他們吃飯就會讓媽媽給他夾最愛吃的,或是最喜歡吃的都放他眼前,也有的大人帶著小孩去和那些不帶孩子的做一桌他們就不愿意和他們一起做,其實孩子都各有所異,和他們一起也很開心。
小孩要精致的東西吃,比如雞大腿等等,但是小孩也吃不了多少。無所謂,包容一點嘛
有,跟小孩子同桌,亂,吵,鬧,亂吃亂抓,咱還不能說別的,忍一會兒就走了。
人丁興旺的感覺。
就是桌上得菜你永遠不是第一個動筷子的人。小孩子就沒有大人哪種不好意思或者慢慢來的感覺,喜歡吃的立馬就夾自己碗里去了,你想想一桌子小孩子還不七下八下就夾完桌上的菜了。唯一的好處就是自己喜歡吃什么也可以多吃什么,不用太多顧忌。
盤子上來,半分鐘空!空!空!
要做好搶菜的準備。
哈哈那就是好吃的菜你永遠吃不大到,你剛吃一筷子,可能就被一群娃娃吃完了。
還有就是各種飲料你也吃不著,也被他們吃完了。
然后不好吃的肥肉,扣碗基本沒有動。
最后下席的也是你,因為他們很快就吃完跑了,還剩你一人在吃。
所以坐席盡量和小朋友一起坐,也不要去和老年人去坐,和你差不多大小的人坐。
太小的小朋友確實習慣還沒有整好。
熱鬧
可很好,讓我們有回到兒時記憶,我無憂無慮的時光,非常熱鬧,和城市比還是教育上有距離,不過好多了,在吃飯的同時,也把我們日常生活中學習的一些知識經驗分享一下他們,豈不是更好呢,沒事給他們講講你的事呀 關鍵還是要講他們喜歡的 這樣你們就有共同話題 如果有他們喜歡的菜 估計沒你的份,可是我們都很開心的呢,哈哈
哈哈哈!這是一個有意識的話題,只有生長在農村的人才能夠真正體會當時的有趣的情景,在農村請客吃飯,你請的是一個人,實際到到場的可有兩個或者三個人。
6、70年代這種現象最普遍,不過那個時候農村生活困難能遇上那家擺酒席請客吃飯當然要帶上自己的小孩了,一來喜慶湊個熱鬧,二來讓孩子漲漲見識學習了解先輩傳下風俗習慣、三、農村擺酒席來自四面八方的親戚朋友,大人們可以聯絡感情增進感情交流同時可以介紹自己孫女或者兒子讓別人認識,也讓自己小孩知道有哪些親戚等等
小孩子跟大人去吃酒席也就是趕過熱鬧,其實也吃不到什么,吃飯的時候就吃頭幾個菜吃飽就好,到一邊玩去了再怎么叫他也不理你。這種農村請客吃飯只有請女客才有帶小去,男客有是有但是極少數(在我們那個地方),不知其他地方是不是這樣。至于農村出現這個現象在我們當地還流行一首有意思的打油詩:
請客莫請女子客
請到五十來一百
壇子坎一爽①
汚桶滿一節(jié)②
這首打油詩很有意思,是出自我們當地農村真實寫照,也反映出當時農村生活現象和熱鬧場景,不知道全國各地其他地方如何?歡迎留言說說你們家鄉(xiāng)風俗習慣。
① 壇子坎一爽:這是我那里家鄉(xiāng)話,指的人多連家里屋角放的菜壇子的菜也快吃完了。
②汚桶滿一節(jié):過去農村家庭普遍都這樣把盛尿的桶放在房屋的一個角落里,人在晚上想撒尿的時候方便自己。這話的意思也是指人多
進了土匪窩 吃飯要快 上菜就開搶 還吃不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