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的創(chuàng)始人是非子。
伯益九世孫造父是周穆王的司機,因駕車拉著周穆王趕時間平定了徐偃王叛亂有功,穆王以趙城封造父,從此造父族為嬴姓趙氏,是趙氏的祖先。
周孝王時期,造父堂玄孫大駱的庶子非子是個養(yǎng)馬高手。周孝王讓他在渭水之地為周王室養(yǎng)馬。
非子精心牧養(yǎng),繁殖甚多,周孝王很高興,想廢掉大駱的嫡子成,讓非子做繼承人,但遭到成的外祖父申侯反對。
周孝王后來直接賜非子為周的附庸(周制,封地方圓不足50里者為附庸),準許“邑之秦”。即在秦(今甘肅天水)地修城筑邑,既不是諸侯,也不是大夫。
而且孝王讓非子重新承祀嬴姓(嬴姓自虞舜時伯益得姓以來,經(jīng)歷夏商周初已過將近千年,久已失祀。宗主嫡子才有權(quán)承祀),也就是讓非子具有了嬴姓宗主地位,等于變相剝奪了成的嫡子地位。
從此,非子的后代以這不足50里的封地為根據(jù)地,不斷向四周拓展領(lǐng)土,為建立秦國奠定了基礎(chǔ)(周孝王如果知道在他之后不到600年,這個不足50里封地的養(yǎng)馬人的子孫竟然滅掉了周,會不會悔斷腸子)。
到西周晚期,周與西戎矛盾激化,諸侯也開始不聽號令。西戎滅了位于西犬丘的一些贏姓部落。
但非子的第五代秦仲堅持到了周宣王繼位,周宣王算是有作為天子,為了解除西戎威脅,他繼續(xù)封秦仲為西垂大夫,要他帶兵打西戎,秦仲很快戰(zhàn)死。周宣王繼續(xù)征召秦仲的五個兒子進京,在做安撫動員再戰(zhàn)工作的同時給補充了據(jù)說七千人隊伍。
七千人是那個時代可不是小數(shù),有了人手,秦人逐步打敗了西戎,并收復(fù)了被西戎奪走的西犬丘。周宣王為了讓他們堅持頂住西戎,就大做人情把這塊地盤作為嘉獎賞給了秦人。
從征伐中拓展生存之路由此成為秦人的生存法則,冷兵器時代,歷史上每一個勃然而興的朝代,都是先從征伐開始,發(fā)動戰(zhàn)爭是有實力的集團才能干的事,比如兩人打架,一般先出手的都是覺得自己壯實的。
秦仲孫子名開,嬴姓,名開,出生地現(xiàn)在甘肅天水市南部。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開。我們?yōu)榱藬⑹龇奖?,暫稱“開同學”。
開同學是秦仲之子后來謚號秦莊公的第二個兒子,非子的第六代。開其兄名世父,深知弟弟有雄才大略,自己能力不行,便把接班繼承的位子讓給弟弟。后來證明,世父的決定很正確,如果世界上多一些有自知之明的人,把合適的位置讓給更合適的人,那么很多事件將要改寫。
開在位的時候,西周到了周幽王時代。
周幽王是個多情種子,屬于“愛美人不愛江山”那類,得了個據(jù)說來路不明的美女褒姒,為了讓美女高興,不僅搞出了“烽火戲諸侯”這樣的惡作劇,還搞得老岳父申侯發(fā)了怒,找了一群野蠻人--犬戎(光看這名字就很野蠻)來辦他。結(jié)果最后請鬼容易送鬼難,犬戎人打進鎬京后覺得首都太好了,就不走了。
申侯無奈,又暗地里請各路鐘馗來打鬼,請的鐘馗中有一位就有秦大夫開,官方稱呼是“秦君”。級別不重要,關(guān)鍵看實力。這說明當時秦的力量已經(jīng)不弱,具備了成為諸侯的實力。
打鬼成功分配勝利果實時,開同學獲得了“加封秦伯,列于諸侯”的崇高榮譽。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三等。
所以,秦的級別是伯爵,至于叫某某“公”,那是后來東周列國自封的通病。
開這一次勤王,又一次展現(xiàn)了他的政治遠見和眼光,也說明他是個決策力和執(zhí)行力都很強的人,勤王之舉是秦在崛起之路上關(guān)鍵的一步,如果說非子受封是開了個小型加盟店,仲把它做成了一個中型公司,開把它做成了一個獲得執(zhí)照的實業(yè)集團。
“襄公于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毕骞褪情_的謚號。
真正意義上秦國的建立,就從開開始,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開立國,在秦國的發(fā)展史上是個里程碑,秦開始成為一個國,有了一個政治名分,西周是一個非常重視政治名分的時代。秦過去和諸侯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和人家一起聚會估計連上桌的機會也沒有,開改變了這個格局。
史載,開非常高興,即立西汧(qian),用馬駒、黃牛、羝羊各三的太牢大禮,祭祀白帝,以慶賀秦的正式立國。秦的軍事政治中心從西垂宮(甘肅西犬丘,即現(xiàn)在隴南市的禮縣、天水市清水縣;縣東,有秦亭鄉(xiāng),秦發(fā)源地和張家川縣一帶)轉(zhuǎn)移到向岐豐之地靠近地區(qū)。
后來隨著版圖發(fā)展,又將新家搬到了“雍”,今陜西鳳翔一帶。
幽王死后,其子平王即位,雖然將犬戎趕走,但無奈這些家伙屢屢來搗亂,一來二去,周王朝基本宅基地岐、豐讓弄去了一半,而且犬戎經(jīng)常跑到首都附近來放火,搞得平王晚上都不敢熟睡。
最后搞的平王實在受不了,便委婉地向大臣提出要遷都洛邑,結(jié)果有不同意的,有同意的,經(jīng)過一陣爭論,最后平王民主集中,拍板決定遷都。
遷都那天,新晉秦伯開為表示尊重領(lǐng)導(dǎo)意志,親自帶著戰(zhàn)士保護。等圓滿完成保衛(wèi)工作要回去時,周平王為了答謝開,就想起來一個一舉兩得順水做人情的好辦法,他依依惜別對開表示:想劃塊好地給你表示感謝,但現(xiàn)在我手里掌握哪些地塊一半叫犬戎給霸占去了,你要是能把這些家伙趕走,這些地就分給你,作為你幫我搬家的獎勵。
開想:雖然是開了張近似空頭的支票,獎給我東西還得我自己去搶,但既然說好我搶回來就是我的,也劃算。
于是趕忙回去和犬戎搶地。
史載:“不滿三年,盡逐犬戎,岐豐之地,盡為秦有,辟地千里,遂成大國。
但實際上要從戎狄手中搶地盤很不容易,戎狄部落布滿渭水流域,實力也很強大。開一接班就與戎狄部落戰(zhàn)斗,接班的二年,老窩還被戎狄部落給抄過。
根據(jù)比較靠譜的歷史,秦人借著立國的干勁經(jīng)過艱苦征戰(zhàn),“伐戎而至岐”。岐,即今陜西岐山、扶風兩地,古稱周原,是周人發(fā)祥地,膏壤沃土,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戎狄當然也不是善茬,爭奪戰(zhàn)斗十分激烈。
公元前766年,開就是在一次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奮勇沖殺,不幸戰(zhàn)死疆場。
開謚號曰“襄”。
襄是美謚?!氨俚赜械略幌澹纂杏袆谠幌?,因事有功曰襄,協(xié)贊有成曰襄”。
開死后,其長子秦文公即位。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兵到達汧渭之會(今陜西寶雞市東),并筑城邑定居下來。
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秦軍大破戎族,取得重大勝利,戎人敗退,秦人占據(jù)周原,終于實現(xiàn)了秦襄公的遺愿。
“鳳鳴岐山”,岐、豐是周王朝的發(fā)源地,秦人開得而據(jù)之,奠定了500多年后大秦崛起的關(guān)鍵基礎(chǔ)。
一個朝氣蓬勃的新邦國的崛起,如同一個家族和企業(yè)一樣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開接班后第五年(前773年),周王室司徒、鄭植公曾問太史伯道:“姜、嬴其孰興?”
史伯對曰:“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齊侯、秦仲、姜、嬴之雋也,且大,其將興乎?”
齊是姜太公創(chuàng)建之諸侯大國,齊君世為雄主,為周王室東方支柱,素為朝野所敬重,自不待言;而此時的秦還處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但太史伯已從秦仲奮力伐戎、盡職疆場,莊公、襄公繼先祖之志、發(fā)憤圖強的精神和雄圖大志的謀略中,看到了秦人必將興盛的未來。
自此,烈烈西風已從華夏西北荒涼之地吹起,幾百年后,這股強勁的西北風將吹遍華夏,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帝國,并一直延續(xù)影響了中國以后兩千多年的歷史。

秦國嬴姓家族之先世是跟隨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素有賢名,被各部落首領(lǐng)推戴為大禹的接班人。然而大禹死后其子啟破壞傳統(tǒng)的禪讓制度,改為家天下的世襲制度,作為啟上位的有力競爭對手的伯益被啟殺死,嬴姓家族從此在整個夏朝一直遭受排擠。到了商朝嬴姓家族時來運轉(zhuǎn)獲得商王朝的重用:商紂王的重臣飛廉和惡來就出自嬴姓家族。武王伐紂后嬴姓家族再次被清算——被罰做周王室的牧馬奴隸。
周孝王時期(前897年―前886年)為了振興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汧水、渭水之間這塊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大肆繁殖馬匹。周孝王對這件富國強兵的大事十分重視,每年都要去牧場檢閱一番。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視馬匹飼養(yǎng)情況,從牧場中一位犬丘人那里得知:嬴姓部族的非子極會養(yǎng)馬,馬只要一經(jīng)他手,就會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養(yǎng)馬的小臣帶非子來見。周孝王問到養(yǎng)馬之道,非子對答如流,對于馬匹的調(diào)養(yǎng)、訓(xùn)練、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說出一套高超的辦法。周孝王聽后十分高興,于是便讓非子到?jīng)F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非子受命之后處處盡職盡責,沒過幾年時間馬匹數(shù)目大大增加,而且養(yǎng)的馬雄峻無比,周孝王每年來看都非常滿意。為了獎賞和表彰非子的功勞,周孝王想讓非子繼承其父大駱的宗脈。申侯的女兒是大駱的妻子,生有兒子成,是大駱的宗脈。申侯便向周孝王說:“從前我們先祖住在驪山生下一個女兒,成為戎胥軒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親戚關(guān)系,而中潏歸附周朝,保衛(wèi)西部邊垂,西部邊垂也因而和睦?,F(xiàn)在我把女兒嫁給大駱,生下嫡子成。申、駱再次聯(lián)姻,西戎都歸服,所以您才坐穩(wěn)王位。求您仔細考慮一下?!庇谑侵苄⑼跽f:“從前伯益替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賜姓嬴?,F(xiàn)在他的后人也替我養(yǎng)馬,我就分給他土地,讓他作為一個附庸國。”周孝王聽了申侯的建議把秦地賜給非子,讓他再延續(xù)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而且也不廢黜申侯女兒的兒子成做大駱的宗脈,以便與西戎和睦。簡單來說雖然非子的父親是大駱,在非常重視宗法制度的周代,大駱一族的宗脈被大駱的嫡子,也是大駱與申國國君的女兒所生的兒子成所繼承。非子被周孝王賜姓嬴,并且接續(xù)嬴氏的廟祀,這樣非子以及后世歷代秦的國君,就從大駱一族中分離出來,但是在血緣上仍然是屬于大駱一族。
想那非子不過是牧馬奴隸出身,如今獲王室提拔成為政府公務(wù)員,但不過是最基層的干部,干的還是養(yǎng)馬的老本行,就好比孫悟空被玉帝官封弼馬溫。此時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也就是說這時根本還沒有秦國的概念,這時的嬴姓部族擺脫了奴隸身份,開始擁有封地,也就是有了自己的家,但此時他們還稱不上有國。所以非子還不夠格稱為國君,只不過是后來秦國強大起來后才追封這位始祖為開國之君,此時我們姑且稱之為嬴姓部族的族長吧。雖然這個部族不過是一個為王室養(yǎng)馬的部族,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時誰又能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養(yǎng)馬部族后來不僅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成為最終結(jié)束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統(tǒng)天下的勝利者呢?別人想不到,嬴姓部族的歷代首領(lǐng)們可從來不曾放棄做大做強的希望。到了第四代族長秦仲時正趕上周厲王倒行逆施,引起了許多諸侯國的叛變,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西戎也加入反叛周室的行列。在這次西戎的叛亂中大駱一族遭遇到滅頂之災(zāi),遭到了西戎軍隊的殘酷清洗,整個宗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作為與大駱宗族有著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秦,自然而然與西戎結(jié)下了不解之仇。周厲王死后周宣王繼位(公元前827年),立刻命令秦仲討伐西戎,秦仲為了報大駱宗族被滅之仇,率兵急匆匆地殺向西戎,由于報仇心切,在軍事行動上顯得不夠穩(wěn)重,孤軍深入,況且這時秦的軍隊十分弱小,根本不是數(shù)百年后那支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鐵血兵團,所以反而被西戎打得大敗,連秦仲自己也戰(zhàn)死在沙場。西戎在斬殺秦仲之后,又大兵壓境,嬴姓部族本就地小人稀,哪是強大的西戎軍隊的對手,不久嬴姓領(lǐng)地落入西戎人之手。
秦仲戰(zhàn)死、領(lǐng)地淪陷之后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出秦國,長子秦莊公繼任國君。此時秦莊公雖然有報仇的志向,卻無奈只是個空頭司令,手上沒有軍隊沒有領(lǐng)地,沒有報仇的實力,流亡到了周王室領(lǐng)地。在這個時候,周王室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持,猶如雪中送炭,這是秦歷史的一大轉(zhuǎn)折點,周王室調(diào)拔了七千勇士給了秦莊公,并且配給了所需的物資給養(yǎng),憑借著周王室相助的七千人的軍隊,秦莊公開始了他偉大而又艱辛的開拓。秦莊公是秦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首領(lǐng),也是一名杰出的戰(zhàn)士,他一生的事業(yè)都在與西戎作戰(zhàn)。秦莊公率領(lǐng)從周王室所借來的七千人的軍隊,打敗了據(jù)守在秦領(lǐng)地的西戎軍隊,收復(fù)了秦國的土地。但他卻沒有滿足于收復(fù)國土,秦莊公在位共四十四年,但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基本上都是在與西戎作戰(zhàn)的前線,而將朝政交給他的弟弟管理。大駱家族被滅、父親秦仲被殺、國土一度淪陷,這些國仇家恨交織,使得秦莊公的一生只有一個使命:消滅西戎??梢哉f他的一生不是在和西戎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在統(tǒng)率大軍出征西戎之前秦莊公讓他的三個兒子莊嚴地宣誓:“西戎殺了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絕不歸來?!边@種勇武直前的精神也為后代的強秦樹立了一個勇武的傳統(tǒng),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秦莊公就是秦國鐵血兵團的締造者和精神領(lǐng)袖。后來勤王輔佐周平王東遷的秦國軍隊正是秦莊公所一手建立的百戰(zhàn)雄師,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由此為開端,秦莊公為秦的數(shù)百年基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雖然此時他們還并不是一個國家,連軍隊都是向周王室借來的,但一代代嬴秦子孫就是這樣懷揣著秦莊公遺傳給他們的夢想一步步走向強大。哪怕此時他們手中一星半點的資本都沒有,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他們即將在華夏民族的歷史舞臺上演繹出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
秦莊公在為消滅西戎的事業(yè)奮斗了四十四年后去世,秦襄公繼位(公元前777年),不久便發(fā)生了申國勾結(jié)犬戎攻打周王室的戰(zhàn)爭,周幽王被殺身亡,當東方強國都采取坐山觀虎斗這態(tài)勢時,秦襄公于公于私,都必須卷入這場斗爭之中,因為犬戎正是西戎的一支。在周平王即位后,被申國請來的犬戎軍隊仍無退兵之意,仍然在周王室的故地上肆意蹂躪,秦襄公舉起了尊王的旗幟,率軍出戰(zhàn),遏制住了犬戎軍隊的攻勢,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并且親自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要知道普天之下大國強國多了去了,而此時的嬴姓部族尚未正式建國,卻帶頭勤王抗敵。深受感動的周平王投桃報李將秦襄公封為諸侯,切莫小看這個名頭,秦原先僅僅是作為周的附庸,而現(xiàn)在封為諸侯國,在政治上已經(jīng)是與東方各諸侯國有著平起平坐的地位,這是政治上的重大勝利,秦國作為諸侯國的一員,正是從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