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三家不同,就算單說一家也有千百法門,儒家皆是敬鬼神而遠之,傳教紅塵俗禮。三家并列,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不敢認同,更是混為一談。都是牽強的說法。釋家,道家,法門千萬又有幾家是正法呢?三家混合亂似牛毛,真若牛頭,實讓人不德道也。
三家亂談一,誰能說出一的狀態(tài),算你是神半仙。能說出的不說,說不出的亂說,可笑否?
首先說一點,“儒家、釋家傳承了道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儒家,是孔子開創(chuàng)的思想流派;釋家,指的是由印度傳入我國的由釋迦牟尼開創(chuàng)的思想流派,也就是佛家。道家是由老子開創(chuàng)并與后來的莊子合稱為老莊的思想流派。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思想史上形成最早的思想流派,到戰(zhàn)國后期,由于各種思想的空前發(fā)展,形成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后期的許多思想流派,與前期的思想有繼承的關系,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莊子,是對老子的繼承和發(fā)揚。而法家的韓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是與老子一起列傳的。說明他們在思想和學術上有相似之處。孟子和荀況都是儒家,可是,韓非、李斯等人都出自荀卿門下??梢?,就法家來說,其思想源頭,既有道家的成分,也有儒家的成分。而儒與道的思想源頭,來自《易》。
《易》就是《易經》,它是觀察宇宙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中國人最早的文化成果,在周易的基礎上,形成陰陽兩極的道家與儒家思想,后有在儒與道的基礎之上,發(fā)展成諸子百家。這個過程也是很符合《易經》的道理。這個道理的儒家說法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道家說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儒家的思想并不是傳承之道家。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后世的儒道之爭形成的。宗道者,以道家為先。宗儒者,以儒家為先。道家的老子固然比孔子大了二十歲,孔子大概也確曾問禮于老子,但孔子的思想,并不來源于老子。孔子雖然被后世尊為先師圣人。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是從孔子開始的,儒家思想的源頭是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下來的。因此,道家與儒家是從同一個文化源頭上發(fā)展出來的。并不是儒家,傳自道家。
釋家傳自道家更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在后世三教并尊的大前提之下,各派為了自占地步,而編出的瞎話。
上世紀后半期,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思貝爾斯提出了“軸心時代”的理論。在公元前五世紀前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成果幾乎同時出現(xiàn)。東亞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西方是以柏拉圖、亞力士多德為代表的歐洲文明,南亞就是以釋迦牟尼為代表的佛學文化。釋迦牟尼的出生年代,有各種說法,世界佛教友誼會的說法是前623到前543年。比老子出生早52年,比孔子早72年。
人類文明是在不斷交流的,佛教文化在東漢時期開始傳入中國。說它傳自道家,當然是毫無根據(jù)的。這種說法也是后世佛道相爭之時,編造出來的。他在理論上大概來自老子化胡說。老子晚年,騎青牛,入涵谷不知所終,于是,有人就編造說,老子西去,到了印度,釋迦牟尼就是老子的化身。如果我們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看歷史,這種說法當然不能信。
佛教傳入中國后,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一些時期曾經很被重視,比如南朝時期,唐朝武則天時期。它的被重視,是因為它的思想,符合了統(tǒng)治者的需求。比如武則天時期,她想要改朝換代,變李氏天下為武氏天下,在傳統(tǒng)的儒道思想中,找不到理論依據(jù)。佛家給了她幫助,于是,佛家就受到了重視。中國佛教的重要流派,幾乎全部在這時形成。比如禪宗,唯識宗,天臺宗,華嚴宗等等。
因為佛教是外來思想,受到以儒道為代表的中國本土思想的抵制。比如唐代的韓愈就是反對佛教,維護儒家正統(tǒng)的代表人物。但佛教進入中國后,與中國文化融合后,已經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并傳承和保留了下來。
一種文化能夠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必然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人們某些方面的精神需要。中國文化中三教并立的形成,與此是密切相關。![]()
儒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儒家是入世的。但他缺少形而上的終極關懷??鬃诱f,“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睂τ谌说慕K極歸宿,他是拒絕討論的。但這畢竟是許多人關心的。人從那里來,到那里去?是許多人想知道的。
釋道兩家,為這種追問提供了答案和途徑。道家重今生,追求長生久視之道。佛家重來世,幫助你解答前世今生,直至來生來世的問題。
有了三教并立,使得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完善,使得人的精神在任何情勢之下,都能有所歸依。得志的時候,努力進取,為民造福,是所謂“達則兼濟天下”是儒家精神。當你不走運的時候,可以“隨赤松子游,學學辟谷,長生久視之道?!边@就是“窮則獨善其身”。如果還想追問前生來世,也有佛家可以幫助你。于是,中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思想和精神武器。這就是三教并立的原因。
三教并立,是沒有誰先誰后的。去年我曾參觀過一個關帝廟,很有中國特色。進門后大殿供奉的是關老爺,左右偏殿,左邊供菩薩,右邊供福祿財神。是三教并立很好的詮釋。中間是儒家,學習關老爺忠義立身,右邊福祿財神,保佑人升官發(fā)財。左邊的菩薩們負責救災救難,生智生惠。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不是政教合一的統(tǒng),而是世俗的皇權統(tǒng)治。本三教的思想對皇權來說,需要的時候就拿來用,不需要的時候,就放在一邊。三教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他們可以并存。
并列不是誰讓的,而是客觀的存在。
名不同而道似,教有異而果同。
以《解密老子道法》研究,儒家始于孔子“克己復禮陰陽君權神授”,而完善于漢武時董仲舒“皇權天授與獨尊儒術”,故是兩千年封建社會時代的基礎指導理論體系。釋家即釋迦摩尼佛家的“經律論”三部真經,而以佛祖神秘“佛法無邊”為其主導理論,何為佛法?其實就是中國古來“陰陽生克與佛學因果輪回或西方因果辯證”基本方式機理,說法不同,內容一致。老子認為“有名的道是萬物之母,而無名之法是天地之始的始動方式機理“《道德經1章》,故道與法之間也是因果辯證法內在聯(lián)系,客觀上表現(xiàn)為“長期之道產生短期法理;短期法理又提高重生新長期之道等“的”長短相形“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過程《道德經2》,即道法“交錯交替與提高延續(xù)“辯證循環(huán)發(fā)展過程。從而才有短期春秋戰(zhàn)國500年與長期封建時期2000年歷史發(fā)展,然后又進入以唯物主義為主導理論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短期時代,預計資本主義社會從美國1791年建國開始,也不會超過500年,經“唯心與唯物“質量互變過程而即將統(tǒng)一提高轉變?yōu)橐浴拔ǖ馈崩碚撝鲗Оl(fā)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而老子《道德經》正是中國氣派哲學社會科學的古典著作,預計社會主義是“封建社會時代的提高重復,也將有約兩千年發(fā)展過程。以此社會發(fā)展史顯出“長期儒--短期(釋)法--長期道等“循環(huán)提高發(fā)展過程,即使是一個周期也都客觀表現(xiàn)為“長期年--短期季---長期年等“循環(huán)提高延續(xù)發(fā)展過程。以此看來,儒釋道三家理論體系應當是同等交錯交替提高延續(xù)發(fā)展的。
使其優(yōu)勢互輔。形成圓滿智慧。
儒釋道三家都沒有相互傳承的關系。原本可以說,在世界大洪荒之前(冰河世紀約一萬二千年左右)所有的靈性科學都出自人類的遺孤,昆侖山是發(fā)祥地,所謂的神山。故儒道在上古黃帝之前是同根源,都產生于巫靚祭司之門。漢代之后,儒道分家而行,是迫于皇室“獨尊儒術”,大儒董仲舒當家。而東漢傳入印度之佛教,注意印度的靈性幾多教派,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流入華夏,這一個問題得引起重視。釋家對中國的政治生活影響不顯,只局限于大眾及少數(shù)皇室人員,清代較為突出。儒道兩家,在漢之前是各帝王“內用黃老,外用儒術”均得利用。但從外象上看,根據(jù)皇朝的需要而定興旺:儒家漢代得寵,唐元代道家得寵。而儒釋道三家,以南懷瑾先生的比喻:儒家是“糧食店”、釋家是“百貨店”、道家是“藥店”與“長生秘方”。章太炎先生比喻道:“老子是大醫(yī)”。先生又說:“要之(這根本),莊子《內篇》七首,佛家精義俱在”,“講佛法者先究《莊子》”。以此,本人認為:中國自古以來,求道者一切哲學與法術俱足,故可不假外求。又因人心使然“中國的月亮外國的圓”。同理,求道者本性俱足,只是向外求而誤自身。清代乾隆《四庫全書》的主編紀曉嵐對道家的評論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故余以為當今中國復興傳統(tǒng)文化,當先復興道家文化!
1、首先,這問題就偏了。
儒家學習了道家,但并不是傳承了道家,這是有根本區(qū)別的。
只能說孔子學習了老子,因為老子是孔子的長輩。
唯一有可能被誤會的是一個道字,道家以道為核心,是為天道,道法自然,道從自然來;儒家也追求一個道字,但卻是人道、民道、民為重,后人大家雖提出新的與道家更為靠近的學說,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程朱和陽明心學的天理,都離不開人之載體,是從人出發(fā)、心道到世界萬物,與道家的道雖然相似,卻是有區(qū)別的。這是讓后代誤認儒家傳承道家的一個最可能的誘導因素。
頂層設計是當今提出來的,但頂層設計在民國、在清朝、在漢朝均有,只有概念不同而已,不能說頂層設計傳承了漢朝思想。
釋家是從外流傳進來的,根本沒有傳承一說,也就是原始佛教是外來思想,和道家八桿子也打不著,何來傳承一說。
2、其次,學習融合不等于傳承。
你的文章所有字都是古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能說你的文章是傳承來的嗎?
中國的佛教來到中華大地,古人對它進行了融合與升華,稱為禪。這勉強可以稱為傳承自佛教。但是與原始的佛教已經區(qū)別很大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吸收融合之魔力。
以后基督教也會是這條路徑。別以為外來的文化就一定會顛覆中華文化,沒門,讓你進來,就是要吸引你、合并你、融化你,為我所用。洋為中用,這個詞是近代才有,但其思想已經在中華大地存在幾千年。
3、再次,三教思路不一,只能三足鼎力。
儒家重在經世致用,比較務實,道家在于天人融合,講究平衡,禪宗在于自我調試,講究內養(yǎng)。
三者都不能代替誰,有內有中有外,這世界才能發(fā)展。所以,三教并列,是歷史的選擇,也是科學的結果。
三家并列,才能顯示我大中華文化兼容并蓄、海納百川之氤氣。
三教的真實傳承關系是:
1.儒教是中國最早的本土宗教,周天子是政教合一的儒教教主,道家是儒教的核心領導者,遇上秦始皇焚書坑儒,將儒教拉下宗教神壇。
2.秦亡后,漢朝興起,道家領導儒教徒準備復興,漢武帝聯(lián)合早已走向民間的儒家,重回廟堂,奪得儒信仰的領導權,道家失去權力,被從宮廷趕去了民間,原來的信徒四川的張道陵由此建立了道教。
3.由于中國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都被打壓,思想領域出現(xiàn)真空,佛教乘虛而入,為了傳教的方便,讓老百姓容易接受,佛教宣傳道家人物老子化胡說,附會與道家有傳承關系。
三個宗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現(xiàn)在都是出世的,與政治完全脫鉤。
其原因是中國有強有力的三位君王責令它們與政治分手。
第一位是針對儒教,進行“焚書坑儒”的秦始皇。
第二位是針對道教,進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
第三位是針對佛教,開展“滅佛運動”的唐肅宗。
儒曰精一,釋曰歸一,道曰得一,儒曰圣,釋曰佛,道曰仙。名雖不同,實皆以一為道。我聽說山中有一樹,一名橡樹,一名花梨,一名青杠,一樹三名,三教之來,猶樹之稱,各取其宜,為圣為為賢,成仙作佛皆不外一。古人云:天地無二道,圣人無二心。無二道即是一道,無二心即是一心。在天為一者在人為心。天地之心,誠一不二,渾然圓成,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道之一字,通天徹地,達古貫今,無終始無邊岸,大其無外,小其無內,故運四時者是天道,載萬物者是地道,盡性至命是圣道,日用常行是人道。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圣無道何為圣,人無道何為人? 這個一,這個道,原本無形無象,無聲無臭,視不見,聽不聞,縛不得,無姓無名,描繪不得,范圍不就,無名強名,曰生死關,曰十字路,曰生殺舍,曰四會田,曰玄牝門,曰戊己門,曰玄關竅,曰刑德舍,曰人獸關,曰天地根,日有無地,日陰陽戶,曰造化爐,曰懸胎鼎,日眾妙門,曰虛靈竅,,曰人獸關,千說萬說,世人猶如耳邊之風,窺不見絲忽端倪,悟不出丁點道理!所走之路是羊腸曲徑,而非道路,所行之事是私意而非道義,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道路,道德,道義,道行,遵其道頭頭是道,為圣為仙為佛。背其道,處處撞墻,為人為物為鬼。百姓日用而不知,無怪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反欲批孔斗封建,愚不知當今之天下,知道有幾人?
儒道是相通的,正所謂儒道一家。釋家跟道家沒有關聯(lián),但是釋家屬于綜合性的,儒家道家的學說它都懂,將其融會貫通以后,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道家人虛懷若谷,從不自傲,他們的共同目的是修養(yǎng)好心性;儒家人的共同目的是學習做人的道理;佛家人的共同目的是扶濟世人,棄惡從善。這三者的共同點就是讓人生少痛苦,多些快樂。普羅大眾更愿意接受佛家學說,因為道家學說艱澀難懂,而儒家的發(fā)展前景不太樂觀,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已經被現(xiàn)在的人拋諸腦后了。這三家的典籍里面,道家的學說最富理義,給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儒釋兩家典籍明明白白教你做人。總而言之,三者各有特點,但同歸一理。
無此一說。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至于佛家,佛有不二法門。
不知所云?。咳鍖W成立于孔子,道學起因于老子。老子歲長于孔子,按道理先有道學思想,后有儒家學說。釋教源于古印度,傳入并興起于東漢前后,釋迦出世時間和老子、孔子為同一時代,公元前565年前后。道教不是老子創(chuàng)立,道教興起于西漢末年,最初由張道陵所創(chuàng),集道家、陰陽家、導引家、丹術、符箓家于一身而成。儒和道從家而成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春秋戰(zhàn)國到漢朝之間,還有一個秦朝。雖然比較短暫,但是秦朝焚書以后,破壞了很多諸家學說和世存典籍。我們現(xiàn)在所接觸到的典籍,都是漢朝以后所補救或殘存下來的,有很多可能已經失去了原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同樣實用于學派傳承,三而三之是為九流,儒學是人類(關系)社會學,道學是宇宙(萬物)自然學,佛學是人心性(精神)世界學,三家學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源而三岐,觀點不同,認識不同,途殊而同歸,儒家的路是庸,中庸,反中庸,道家的路是為,無為,無不為,佛家的路是法,非法,非非法,
儒釋道,天地人,釋和道講的是天地自然萬物變化與輪回。儒學很重要的是人,人之初性本善,講的是忠孝仁義禮智信,做人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識別,釋道儒天地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缺一不可。
準確的說是道家被儒家兼并,留下滿地道教大仙
道德經被儒家化就是證據(jù),可以搜一搜執(zhí)今之道與執(zhí)古之道,帛書版與通行本的矛盾可知儒家對道德經的修改程度,也足以證明道家被儒家兼并的事實。。
新中國的宗教政策就是如此啊。三大宗教是一家。不得互相傷害。
出世入世凡夫看,如來如去圣人回。
儒,佛,道三教以經過棄再淡當社會的主流思想就是反動,封建思想的復辟!
儒家傳承的是周禮,也就是周公時期就開始產生了,孔子和老子是同時代的人,算不算師從老子,至于佛教是外來漢更談不上傳承道家了
這個問題本身是錯誤的,道家在中國至少有上萬年甚至更長的歷史,有著自身獨特的傳承
提問就是錯的。儒家是厚黑學,和政權勾結,一直打壓其它學派,一直高居廟堂,歷史上他會瞧得起道家???鬃幽贻p時學老子的道學,但他早就與道學分家了!而且道學是哲學,沒有政治色彩,也不參與政治。而儒學里也已沒有哲學了。如果儒家也尊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那就是道學的分支,儒家同意嗎?。什么釋家,佛家在玄藏西行后,得到唐朝幾任皇帝的推崇,大有成為"國教"之勢,之后儒家就利用勾結政權的便利強力打擊佛家。甚至抄襲佛學據(jù)為己有!佛家是受儒家的打壓最大的文化體系。一直忍氣吞聲不參加廟堂之事。硬扯在一起,有依據(jù)沒?而且,佛學強調的"眾生平等"與儒學的"人分等級"尖銳對立,如何調和?
近年有文人說儒學是哲學,儒道一家,儒釋道一家……都胡說八道!有人想捧儒家上祭壇,但儒家在中國人民心中太黑,名聲太差,根本不可能!于是又想與現(xiàn)在被世界上熱追的中國古哲學"道學"、與在東亞、東南亞影響力廣泛、深厚的佛學扯在一起。目的都是想沾點光其他學派的光成為"正派"!但封建剝削社會在中國已經成黑的了,你儒家也永遠是黑的了!歷史上儒家文人勾結封建君王、地主,飛揚跋扈的時代,不會再回來了!
佛家在世界上自成體系,其哲學來源是印度釋迦牟尼的佛學,其哲思之深厚完全不在道家之下,而且佛教在世界和中國的影響力都遠遠超過道教,怎么成了繼承道學了?
三家合一?更是胡編亂造!
頭條成天推這些弱智問題,大腦進水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使然!叫大勢至??!呆定的!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