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沒聽過哪部經(jīng)或高僧說過哪位菩薩【最善良】??赡苣雴栍^音菩薩為什么坐騎金毛吼兇猛恐怖,末學(xué)回答一下自己的愚見。
第二,菩薩的坐騎是表法的,就像菩薩手里的法器。
第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坐騎是【金毛吼】,兇猛異常,吃人,并常常與龍爭斗的神獸。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犼,獸名,似犬,食人?!睋?jù)說,犼兇猛異常,別說吃人,連蛟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shù)丈,龍輒不勝。
第四,觀音菩薩,為什么要用如此兇殘的猛獸坐騎,來表法呢?
《易經(jīng)》云“陽不可久,柔不可守”。慈悲為柔,忿怒為陽。只有慈悲不能守護眾生。
佛教常說,“菩薩視眾生為親人”,只有慈悲是不夠幫助身處困境的眾生。因此猙獰、威猛、恐怖、兇蠻,也是大慈大悲,就像嚴父用威嚴來幫孩子斷除【五毒】貪、嗔、癡、慢、疑。
在zang傳佛教中,所有的慈悲本尊,都有對應(yīng)的忿怒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修行者以無上的力量,斷除一切魔障,如傲慢、妒忌、易怒、懶惰、貪婪、食欲、色欲等等。
《法華經(jīng)_觀音菩薩普門品》云“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fù)加害。設(shè)復(fù)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在任何危險環(huán)境下,只要祈禱觀世音菩薩,就能擺脫危險,所以觀音菩薩不但大慈大悲,更需要有能對抗所有邪惡力量的能力。
如此獰厲,令人怖畏,并非威懾眾生,而是降魔除障。
第五,其他菩薩坐騎
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fēng)震懾魔怨。其
地藏菩薩坐騎是諦聽,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后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征。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愿行廣大,功德圓滿”。
菩薩兩個字一出口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佛教,其次就是慈悲二字,他們漸漸地成為了善良的代言人,然而有一個詞叫做物極必反,如果善良和殘忍安放在一起又會產(chǎn)生什么化學(xué)效應(yīng)呢?
佛教當(dāng)中有四大菩薩,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四位在佛教里面有著屬于自己的代名詞。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代言人,能夠救助身處苦難的人;普賢菩薩是大行的代表者;地藏菩薩則是大愿的踐行者,并發(fā)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
如此解說下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最為善良的一位應(yīng)該是觀音菩薩,但是正是這樣善良的人,居然有一個殘忍的坐騎。
悟空他們在朱紫國遇到一只妖怪,此妖名喚“賽太歲”,乃是觀音的坐騎。我們從書中得知這個結(jié)果:悟空問:“這怪是何來歷,敢勞金身下必收之?”觀音回答:“它是我跨的個金毛犼。因為牧童盹睡,失于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逃到這里,為朱紫國五消災(zāi)來了。”
原來這只金毛犼居然是私自下界,而且還懷抱著幫孔雀大明王菩薩兩個孩子報仇的愿望而來。
若是不了解金毛犼,我們會以為他就是一只覬覦朱紫國國王的老婆的妖怪,若是仔細了解他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最起碼金毛犼的本事以及來歷比較非凡。
“犼”是一個什么物種呢?
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曾經(jīng)記載道:“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shù)丈,龍輒不勝?!?/p>
看到了吧,這只妖怪可是以龍腦為食,雖然他長得如同犬類,卻是一點都不可愛他還有吃人的習(xí)慣。這么看來西游里的他真的只是充當(dāng)了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是僵尸當(dāng)中唯一修煉到金毛的能人,要知道能夠修煉到這一級別的犼可是相當(dāng)不容易的,他需要經(jīng)歷幾個階段:白僵——黑僵——跳尸——飛尸——魃——犼。到了犼這個地步就可以享受遭遇天雷都不會被毀滅的待遇。
雖然犼的能力非凡,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罩門,就是它脖子上的那一撮白毛,也正是如此,觀音才會向老君討要紫金鈴。
雖然這只妖怪異常兇狠,卻被最為善良的觀音所馴化,為的就是減少他造出的殺孽,不管成效如何總算是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
- 下一篇:有什么搞笑的山寨貨圖片值得分享?
- 上一篇:西安的肉夾饃到底有多少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