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舒清,原名田裕民,1969年出生于寧夏海原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yè)于寧夏師范學院英語系。

1987年,大學時期在期刊《六盤山》上發(fā)表了個人首部短篇小說《田長工小傳》。1994年,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苦土》出版,憑借該小說獲得第五屆寧夏文藝評價特別獎、第五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駿馬獎。2001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憑借該小說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2004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伏天》出版。2006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文圖集《西海固的事情》出版。2008年5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出版。2016年10月,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清水里的刀子》在韓國釜山舉行了首映,他憑借該電影入圍第八屆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年度編劇獎。

2018年9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大木青黃》出版;10月17日,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紅花綠葉》在平遙國際電影節(jié)舉行了首映;隨后由其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眼歡喜》出版。

中文名

石舒清

外文名

Shi Shuqing

別名

田裕民

性別

出生日期

1969

籍貫

寧夏

民族

回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寧夏海原縣

畢業(yè)院校

寧夏固原師范??茖W校

職業(yè)

作家

主要成就

第五屆寧夏文藝評價特別獎、第五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駿馬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十一屆莊重文文學獎

代表作品

伏天

人物經歷

書籍

1987年,石舒清考上了固原師專(現(xiàn)寧夏師范學院)英語系。上大學前投了一篇小說給《六盤山》期刊,因對英語不感興趣后曾找校領導申請調劑到中文系。在學校的一次文學征文比賽中,石舒清獲得二等獎。大一第二學期,在期刊《六盤山》上發(fā)表了其短篇小說《田長工小傳》 ? 。

1989年,畢業(yè)于寧夏固原師專英語系,后任中學教師五年,任縣委宣傳部創(chuàng)作員三年。1994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苦土》,該小說獲得第五屆寧夏文藝評價特別獎、第五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駿馬獎,該小說還入選第一屆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

1999年,調入寧夏文聯(lián)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同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清潔的日子》,該小說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

2000年6月,與寧夏作家陳繼明、金甌在北京向外界推出文學界的“寧夏三棵樹” ? 。

2001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他憑借該小說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同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暗處的力量》、《開花的院子》出版,其中作品《開花的院子》入選中國小說50強叢書。

清水的刀子宣傳海報

2004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伏天》出版,該小說獲得第八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2005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果院》,該小說在第三屆茅臺杯人民文學獎頒獎禮上獲得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2006年,在期刊上發(fā)表短篇小說《黃昏》,他憑借該小說獲得第八屆《十月》文學獎;同年11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西海固的事情》出版。2008年3月,他獲得第11屆莊重文文學獎;5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出版。

2012年,由其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底片》、短篇小說集《灰袍子》出版。2014年1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韭菜坪》、《西海固の人々》出版。2015年12月,由其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古今》出版。

2016年10月7日,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清水里的刀子》在韓國釜山舉行了首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回族老婦人去世后,他的兒子耶爾古拜準備宰殺家中唯一的大牲老牛為母親做“四十” (亡人安葬后第四十天忌日)的故事。其憑借該電影入圍第八屆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年度編劇獎;同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21年4月,小說《九案》獲得第16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3]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出版社

2018年10月31日《眼歡喜》中短篇小說作家出版社
2018年9月《大木青黃》中短篇小說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5年12月《古今》文學作品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年8月《西海固の人々》中短篇小說勉誠出版社
2014年1月《韭菜坪》中短篇小說青海人民出版社
展開表格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6年《清水里的刀子》電影
2018年《紅花綠葉》電影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2021, “十月文學獎”頒獎 石舒清《九案》 中篇小說獎[2]? 2020 ???第11屆青年電影手冊編劇 石舒清 《紅花綠葉》 (提名)[1]? 2016 ???第八屆 ???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年度編劇獎? ???《清水里的刀子》 ???(提名) ???? 2008 ???第十一屆 ???莊重文文學獎(獲獎) ???? 2007 ???第八屆 ???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 ???《伏天》 ???(獲獎) ???? 2006 ???第八屆 ???《十月》文學獎? ???《黃昏》 ???(獲獎) ???? 2005 ???第三屆 ???茅臺杯人民文學獎? ???《果院》 ???(獲獎) ???? 2001 ???第二屆 ???魯迅文學獎 ???《清水里的刀子》 ???(獲獎) ???? 1999 ???第七屆 ???《十月》文學獎? ???《清潔的日子》 ???(獲獎) ???? 1994 ???第五屆 ???寧夏文藝評價特別獎 ???《苦土》 ???(獲獎) ???? 1994 ???第五屆 ???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駿馬獎 ???《苦土》 ???(獲獎) ???

人物評價

石舒清

石舒清的文學寫作長期以來深深扎根于寧夏西海固這片土地。他以文學的方式緊緊地廝守著這片故土,并與之建立起一種持久的、血肉般的精神聯(lián)系。作為故鄉(xiāng)的守望者和民族日常生活的講述者,這已經成為石舒清在中國文壇上別具一格的作家形象。石舒清的短篇小說《采風》沒有大起大伏的情節(jié),通過第一人稱“我”的敘述視角,以小說這種獨特方式,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批專程而來的尋訪者,尋訪“我”的家鄉(xiāng)寧夏海原大地震幸存者的一段經歷。作家以反諷的筆調對一些居高臨下,不乏優(yōu)越感的尋訪者的虛情假意,給予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同時也對底層弱者的失語和無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說中令人回味的細節(jié)描寫、質樸自然的文學語言,也體現(xiàn)了石舒清小說寫作的典型風格。 ? (《新疆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