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輝(1925年12月30日—1991年8月18日),湖南武岡市灣頭橋鎮(zhèn)龍門村人,侗族,1952年畢業(yè)于輔仁大學;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現(xiàn)代小說組副組長、《當代》編輯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時,編輯出版了《林海雪原》、《三家巷》、《子夜》、《瞿秋白文集》、《赤橙黃綠青藍紫》、《芙蓉鎮(zhèn)》、《將軍吟》等文學作品200部以上;在作家出版社工作期間,主持出版了《當代小說文庫》等;1953—1990年,在全國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學評論、小說、散文等150余篇,主要著作有《龍世輝寓言集》、長篇小說《藍光》、文學評論集《編余隨筆》。

中文名

龍世輝

別名

許晨

出生日期

1925年(乙丑年)12月30日

民族

侗族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

湖南省武岡市灣頭橋鎮(zhèn)龍門村

畢業(yè)院校

輔仁大學

逝世日期

1991年8月18日

信任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龍世輝寓言集》 長篇小說《藍光》 文學評論集《編余隨筆》

早年經歷

龍世輝(1925—1991),侗族,湖南省武岡市人。

少時受過嚴格的家庭教育,先后在武陵鎮(zhèn)小學、自治小學、縣立簡易鄉(xiāng)村師范、洞庭中學、云山中學和邵陽省立六中就學,黃埔軍校第19期生,后負笈北上,考入北京輔仁大學中文系。

1952年從該校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選拔進入中央文學研究所深造,成為第一期第二班學員、在蕭殷、張?zhí)旒?、陳涌等文藝界前輩的指導下,研究文學理論,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短短數(shù)年時間,先后創(chuàng)作發(fā)表小說、散文《不服氣不行》、《“第一”和“零”》、《難忘的一天》和《論哭的藝術》等10篇,發(fā)表《<薩希亞短篇小說集>及其作者》、《讀蘇聯(lián)中篇小說<星>》、《做一個社會主義的“全人”》等文學評論38篇。

文學編輯

龍世輝

1952年底,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做編輯工作,先后編輯蕭軍的《五月的礦工》、《瞿秋白文集》、歐陽山的《三家巷》和《苦斗》等小說。

1953年9月,龍世輝負責對已經出版多年的茅盾的《子夜》,做修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等工作,《子夜》于1954年再版時,總計修訂620余處;龍世輝在審編《青春之歌》和《林海雪原》初稿時花費幾個月時間,夜以繼日地為初稿潤色、加工,作了數(shù)萬字的修改,傾注了大量心血;《林海雪原》再版時又幫助修改120多處;魯迅文學院李一信仔細研究了這部小說后認為:“沒有龍世輝這樣第一流的編輯,也就不會有《林海雪原》?!?/p>

“文化大革命”中,文學編輯出版工作處于癱瘓狀態(tài),龍世輝被調到北京大學語言學院任教,業(yè)余時間關門讀書,掇筆耕耘。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龍世輝回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回社后著手編輯《歷史的回聲》,擔任當代文學編輯室小說南方組副組長,編審了《代價》、《將軍吟》等新時期代表性作品;1956年12月,出版改編書籍《竇娥冤》。[1]1979年5月他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小柳》、《老少對弈》以及《大石頭和小石頭》、《小草、柳樹和楊樹》、《鼻子和嘴的爭斗》、《四個好朋友》、《鷹》等五則寓言;五則寓言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為其配音,廣播一年多,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80年5月,龍世輝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研究所結識學員古華,古華將《遙遠的山鎮(zhèn)》初稿交他,他將古華的文稿交一位編輯先看,那位編輯初審后,他又一口氣看完,認為,人物非??蓯邸⒖身?,是一曲嚴峻的鄉(xiāng)村牧歌,決定留古華在京改稿,龍就初稿中黎滿庚這個人物形象提出再雕塑的建設性意見,在故事情節(jié)安排上也提出商榷,并建議改書名為《芙蓉鎮(zhèn)》,這部作品后被公認為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

1981年,龍世輝任《當代》文學雜志編輯部副主任,該刊物于1979年創(chuàng)刊,歷期作品平凡,發(fā)行量日益下降。他蒞任后,親自組稿、編稿、發(fā)稿,在《當代》先后刊登的中篇小說《宿愿》、《這一家人》、《威風鄉(xiāng)人》、《馬班長閑話》、《白蓮湖》等等,都是他發(fā)現(xiàn)并加工的;《當代》終于被譽為大型文藝刊物“四大名旦”中的“正旦”,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有關部門的表揚。

龍世輝從事文學編輯工作27年,主要是在人民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度過的,經他組織、編輯或提供編輯意見的稿件就有200部(集)以上。

個人著作

他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作文學評論65篇、小說及散文22篇、寓言100余則,1988年獲全國優(yōu)秀寓言獎第一名,不少作品分別選入《新時期寓言選》、《當代寓言百家》。

1990年6月出版《龍世輝寓言集》,作家樓適夷評價稱:“精致的冊子,奇巧的智慧,風趣的幽默,寓義亦寓情,是文也是詩?!?/p>

1991年8月18日,龍世輝因患癌癥,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中國作家出版社發(fā)表《龍世輝同志生平》,贊他是:“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文學編輯家……一生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嚴于律己,真誠待人,熱情助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