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

神話傳說

回族民間文學流傳至今的神話大體分兩類:一類是解釋人類起源的,如《阿丹和好娃》、《人祖阿丹》等。一類是反映人類和大自然及各種邪惡勢力進行斗爭的,如《阿當尋火種》、《太陽的故事》等。這些作品表現(xiàn)了回族祖先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精神和與大自然作斗爭的英雄氣概。

回族傳說內(nèi)容廣泛,色彩斑斕,大體上可分以下七類:

①帶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傳說,如《穆罕默德的傳說》、《爾薩的傳說》等。

②農(nóng)民起義的傳說,如《杜文秀的傳說》、《馬化龍的傳說》、《白彥虎的傳說》等。

③關于回族起源和回漢團結(jié)的傳說,如《回回由來》、《宛尕斯的故事》等。

④風物傳說,如《石羊子的傳說》、《鳳凰城》等。

⑤解釋動植物和自然現(xiàn)象的傳說。

⑥革命斗爭傳說,如《毛主席在單家集》、《馬本齋的故事》等。

⑦歷史人物的傳說,如《海瑞的故事》、《常遇春的故事》等。

民間故事

回族民間故事有反抗剝削壓迫的故事、愛情故事、歌頌美好品德和鞭撻丑惡行為的故事,尋求美好生活的故事、革命斗爭故事以及機智人物的故事等。優(yōu)秀的有《伊布雷斯的故事》、《巧貨》、《曼蘇爾》、《彎彎棍》、《孛里哈的故事》、《金雀》、《阿卜杜的故事》等?;刈迳裨挕髡f和民間故事反映了回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zhì)。也有一些帶有宗教色彩。

回族民歌

回族民歌中特點鮮明的回族花兒,是西北一帶回族群眾喜唱的一種山歌?;▋悍譃榕R夏花兒(舊稱河州花兒)和洮泯花兒兩大系統(tǒng)。回族人民主要唱

臨夏花兒

。四句一首是臨夏花兒的基本形式,每句七字到十字之間,很講究節(jié)奏和諧,頓數(shù)一致。押韻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韻到底或隔句押韻。多襯字或襯句?;▋憾嘁鞒獝矍?,也表現(xiàn)勞動人民痛苦生活和不幸遭遇。宴席曲是西北地區(qū)回族人民專門在婚禮及其他喜慶集會上演唱的一 種民歌?;刈迕耖g敘事詩以《歌唱英雄白彥虎》和《馬五哥與尕豆妹》為代表。前者是回族人民反清起義斗爭的忠實記錄;后者是根據(jù)清末的真人真事編唱而成,熱情地歌頌了尕豆與馬五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由的斗爭精神。

作家文學

元朝時期

元朝回族作家文學的主要形式是詩歌和散曲。薩都剌是元朝杰出的回族詩人,在其《雁門集》中有不少篇什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民間疾苦。其詩流麗清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賢(一作納新,1309—?)也是元朝頗有影響的詩人。他的一些詩作表現(xiàn)了各族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生活,有《金臺集》傳世。馬昂夫(馬九皋)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家,他的散曲自然活脫,別具一格,為后世元曲評論家所推崇。高克恭是元朝著名的畫家、詩人,著有《房山集》。丁鶴年是元末明初的回族詩人,他的詩多憂國憂民之思、懷念故里之情,格調(diào)沉雄,音律嚴整,有《丁鶴年集》傳世。此外,買閭、伯顏子中、掌機沙等回族詩人,玉元鼎、蘭楚芳、阿里耀卿、阿里西瑛、沐仲易、丁野夫等回族散曲家在當時都有一定影響。

明朝時期

明朝回族作家文學的杰出代表首推進步思想家、文學家李贄(1527—1602),他在哲學和文學領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著作有《李氏焚書》、 《續(xù)焚書》、 《藏書》、《續(xù)藏書》、《初潭集》等。他敢于公開向封建秩序提出挑戰(zhàn),對孔孟之道、宋明理學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在文學上反對復古,倡導以“童心說”為內(nèi)核的進步主張,并重視小說、戲曲等新興的文學體裁,是中國第一個評點長篇小說的文學評論家。他的文學主張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刈鍖W者馬歡通曉外語,曾隨鄭和下西洋,他撰寫的《瀛涯勝覽》翔實生動地記述了東南亞、阿拉伯等地區(qū)約20個國家的地理物產(chǎn)、風土人情,是優(yōu)秀的游記散文。金大車、金大輿是明朝取得較高成就的回族詩人,金大車有《子有集》,金大輿有《子坤集》。此外,海瑞、馬繼龍、閃繼迪等也都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清朝時期

清朝的回族作家文學主要是詩歌創(chuàng)作。丁澎是清朝初年的回族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意境高遠,著有《扶荔堂詩集》、《扶荔堂詞》等。孫鵬的詩氣勢豪放,著有《南村詩集》、《南村文集》(已佚)。沙琛是清朝回族詩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詩集《點蒼山人詩鈔》錄詩1300余首。特別是反映南方少數(shù)民族人民生活和贊美祖國南疆奇麗風光的許多詩篇,具有鮮明的少數(shù)民族特色。蔣湘南是清朝中后期的著名回族學者、文學家,他的詩和散文都取得了較高成就。著有《春暉閣詩選》、《七經(jīng)樓文鈔》、《廬山記游》等。此外,回族詩人還有馬世俊、馬汝為、馬之龍、賽嶼等。改琦是清朝著名回族畫家、詞人,有詞集《玉壺山房詞》。

現(xiàn)當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回族文學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各種文學體裁的創(chuàng)作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涌現(xiàn)出一批回族作家和優(yōu)秀作品。詩人沙蕾、木斧(楊甫)、馬瑞麟、高深,小說家胡奇等較有影響。

文學作家

丁鶴年(1336-1424)

中國回族的古代詩人。字亦鶴年,一說字永康,號友鶴山人,武昌人。他出身于一個幾代連續(xù)在元朝做官的家庭,而遭逢元末明初的社會動亂,半生顛沛流離,徒懷滿腔抱負。其詩文多書寫凄清悲苦懷國懷鄉(xiāng)之感,亦時而有清新俏麗之筆。他的作品,現(xiàn)在僅存《丁鶴年集》中的300 多首詩歌,以及保留于他人詩集內(nèi)的一些詩評。

高深(1935- )

中國回族當代作家。原名高世森,遼寧岫巖人。1946年加入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回民支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做過工人、記者和編輯,曾任《寧夏日報》農(nóng)村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寧夏分會副主席、《朔方》副主編、遼寧省錦州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務。1952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詩集《路漫漫》、《小哥倆》、《大西北放歌》、《大漠之戀》和短篇小說集《軍魂》,是他的代表作。

木斧(1931- )

中國回族當代作家。原名楊莆,筆名木斧、牧羊、穆父、穆斯文、羊辛、洋漾等,四川成都人。1949年畢業(yè)于四川省立藝術??茖W校,長期從事文學編輯的工作,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主任、四川文藝出版社編審等職。1946年發(fā)表處女作小說《胡先生》。其代表作有詩集《醉心的微笑》、《美的旋律》、《木斧詩選》,文學評論集《詩的求索》,兒童文學集《故國歷險記》等。

馬瑞麟(1929- )

中國回族當代詩人。筆名沙野,云南澄江人。少年時期曾入清真寺學習伊斯蘭教經(jīng)文。以小學和中學教師為生平主要職業(yè)。代表性作品有詩集《河》、《父親和他的黑棉襖》、《咕咚來了》、《松樹姑娘》、《云嶺短笛》以及寓言散文詩集《忘了大海的海豹》等。

張承志

(1948- )

中國回族當代作家。曾用筆名阿爾丁夫。祖籍山東濟南,生于北京。1967年中學畢業(yè)后,曾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珠穆沁草原當牧民。1972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讀書,畢業(yè)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做考古工作。1978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北方民族史的研究生課程,畢業(yè)時獲碩士學位。其后,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在部隊從事專業(yè)文學創(chuàng)作工作。197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黑駿馬》、《北方的河》,小說集《 老橋 》、《張承志集》、《黃泥小屋》,長篇小說《金牧場》、《心靈史》,以及散文集《綠風土》、《荒蕪英雄路》,是他的代表作。

石舒清

寧夏海原縣人。1989年畢業(yè)于寧夏固原師專英語系。當過中學教師,現(xiàn)為寧夏文聯(lián)一級作家。創(chuàng)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已出版小說集四部。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清潔的日子》獲第七屆《十月》文學獎,獲得第五、第八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駿馬獎。

1969年11月生于寧夏海原縣的一個回族家庭,1975年至1980年在寧夏西海固一鄉(xiāng)村完小上學,1987年考入寧夏固原師專英語系就讀,后任中學英語教師五年,任縣委宣傳部創(chuàng)作員三年。1999年調(diào)入寧夏文聯(lián)專業(yè)創(chuàng)作組。曾獲《中國作家》和女友雜志社合辦的首屆全國青年文學作品大賽二等獎,2001年以短篇小說《清水里的刀子》榮獲國家級文學大獎——魯迅文學獎。興趣愛好:武術、音樂、中醫(yī)、有神秘氣息的老人。座右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終歸寂寥。曾經(jīng)的理想:不記得了。最得意的作品:大作林立,誰敢得意?最欣賞的人:像海一樣靜寂和澎湃的人。最崇拜的作家:托爾斯泰、魯迅、川端康成。最獲益的書:帕斯卡的《思想錄》,《梵高家書》等 想說的話:為某些生者悲哀,向某些死者致敬。喜歡暴烈與寂寞的生,這像是矛盾,卻并存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