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望月》是2010年6月1日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心武。

中文名

紅樓望月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定價

30.00元

字數(shù)

391000字

語言

簡體中文

出版社

書海出版社

開本

16開

作者

劉心武

裝幀

平裝

版次

第1版

ISBN

7805506760

其他

膠版紙

頁數(shù)

378頁

條形碼

9787805506760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當代作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隨父遷居北京。中學時期愛好文學。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茖W校中文系,后任中學教員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chuàng)刊《十月》并任編輯。1979年起任中國作協(xié)理事、《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1987年赴美國訪問并在13所大學講學。195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fā)軔作,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首獎。后又發(fā)表《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等小說,曾激起強烈反響。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劉心武短篇小說選》,中篇小說《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說集《綠葉與黃金》、《大眼貓》、《都會詠嘆調》、《立體交叉橋》、《5?19長鏡頭》,中篇小說集《如意》、《王府井萬花筒》、《木變石戒指》、《一窗燈火》、《藍夜叉》,紀實小說《公共汽車詠嘆調》,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風過耳》、《四牌樓》等,還出版有散文集、理論集、兒童文學等作品以及8卷本《劉心武文集》,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于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自1993年開始涉足“紅學”研究,并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闡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已出版《劉心武揭秘<紅樓夢>》(1-4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開創(chuàng)了“紅學”中的“秦學”分支 引發(fā)國內新的“紅學”熱潮,2010年,再次登上《百家講壇》,揭秘曹雪芹原筆原意《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

內容提要

紅樓望月

此書提示了《紅樓夢》中“月喻太子”的秘密,還涉及另外許多方面,如賈元春究竟是太太平平的病 死在宮中還是慘死于離京城很遠的地方?這什么高鄂那樣歪曲曹雪芹愿意?妙玉究竟是怎樣的歸宿?書中諸多人物的最后結局究竟是怎么樣的?

寧國府的藏匿秦可卿,榮國府的替南京被查抄的甄家藏匿轉移來的財產,以及其他種種罪狀,一一被“烈日”清算,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可見高鶚所續(xù)的那些,離曹雪芹初衷真是背道遠去十萬八千里不止!

目錄

·將“秦學”研究不斷推進(自序)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

·賬殿夜警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

·精華欲掩料應難

·月色姜迷

·紅樓探秘

·——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

·張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友士”藥方藏深意

·可人曲

·園中秋景令

·《廣陵懷古》與秦可卿

·賈珍何罪?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

·“三春”何解?

·牙牌令中藏玄機

·《紅樓夢》中的皇帝

·北靜王的原型

·老太妃之謎

·茜雪被攆之謎

·夢中奪錦系何逃?

·蘆雪庵聯(lián)詩是雪芹自傳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太虛幻境四仙姑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

·“三十”與“明月”

·妙玉討人嫌

·妙玉之謎

·再探妙玉之謎

·雅越相與析

·薛寶釵的繡春囊?

·薛寶琴為何落榜?

·賈母天平哪邊傾?

·“金蘭”何指?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

·賈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黑眉烏嘴話賈琮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龜大何首烏?

·《紅樓夢》里的歇后語

·春夢隨云散

·遠“水”近“紅”

·食“紅”不已

·倫敦弘紅記

·有誰曳杖過煙林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

·掃蕩煙塵見真貌

·滿弓射鵠志銳堅

·隔岸花分一脈香

·《紅樓夢》煙畫

·正本清源第一遭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

·網(wǎng)上論“紅”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

·霜前月下誰家種

·秦可卿之死

·賈春之死

·妙玉之死

創(chuàng)作背景

本書是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

2004年5月31日,我應邀到現(xiàn)代文學館講“秦學”。文學館老早就搞了關于“紅學”的系列講座,請了不少專業(yè)人士演講,也請了王蒙、胡德平等知名的“紅學”票友開談,從那活動一開始他們就跟我聯(lián)系,但我拒絕了兩年之久,直到那一天才終于打起精神去開講。我懶得到那里去講,并沒有什么隱秘、深刻的心思,只不過是性格使然。我說過《紅樓夢》十二釵里我最喜歡的是妙玉,人謂討嫌,我心向往。人能絕不害人,而在自尊自愛的審美境界中活到那樣率性的程度,無論在什么時代什么社會什么人群里,都是很不容易的。

那天去了以后,發(fā)現(xiàn)文學館那有380個座席的演講廳里是爆滿的狀態(tài),因為座位不夠,把餐廳里的一些椅子也搬了來,我開講以后,陸續(xù)趕來的聽眾有的找不到坐處,就一直站著聽。后來知道,還有天津的人士從網(wǎng).上看到預告后,特地跑來北京聽這講座的??匆娪羞@么多人支持我的“秦學”研究,頓時興奮起來,于是我恨不得把全副心得和盤托出,越講越來勁兒,規(guī)定是講一個半小時,我卻一口氣講足兩小時,而聽眾們竟然都坐在或站在那里全神貫注地聽我侃,我非常感動,也覺得非常過癮。

演講結束后,一位聽眾跟我說,她原以為我所謂“開辟了‘紅學’新分支‘秦學’的說法,即使不算嘩眾取寵,也是自我夸張。但她聽了我的演講后,盡管多有“不能茍同”之處,但這下是真的覺得,我對《紅樓夢》的這種解讀是具有學術性的,是從文本出發(fā),是原型研究,思路縝密、邏輯清晰,而且確有創(chuàng)見。她,以及來自其他方面的鼓勵,于我是極其珍貴的。

我如此自尊、自信,并且渴求理解、支持,是因為我覺得“紅學”研究,目前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還沒有充分地“公眾共享”,民間的“紅學”票友,常被個別權威或專業(yè)人士輕視甚至蔑視,被嗤鼻為“外行”還算“客氣”,有的競被指斥為“紅學妖孽”,試問,如果聽任這樣的學閥派頭霸氣口吻籠罩“紅學”領域,“紅學”研究還能有什么起色什么推進? 我很幸運,自從事“秦學”研究以來,一直得到周汝昌先生的指點與鼓勵,民間都公認周老是“紅學”泰斗,成就斐然,并且不斷出新,但周老自己卻堅稱自己不是“紅學界”的,這個現(xiàn)象也頗耐人深思。

我從1993年開始發(fā)表關于“秦學”的文章,1994年輯成《秦可卿之死》一書,1996年修訂過一次,到1999年又擴展為《紅樓三釵之謎》,2000年后,我把研究的觸角推進到對康熙朝廢太子胤初及其兒子弘皙(也就是康熙的嫡孫),揭示出他們跌宕起伏、詭譎多變的命運對曹雪芹家族榮辱興衰的巨大影響,以及在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時,從中采用了哪些人物原型、事件原型、細節(jié)原型作為藝術虛構的資源,這些成果在2003年又形成了《畫梁春盡落香塵》一書,到目前,我的“秦學”研究仿佛山溪終于流出窄谷,奔瀉到了更廣闊的田園,形成了一條自成形態(tài)的河流,于是,在書海出版社的支持下,又將上述著作加以修訂,并增加了約7萬字的新稿,構成了這本《紅樓望月》的新書。

書里還特別收入了我在人民網(wǎng)與網(wǎng)友論“紅”,以及在現(xiàn)代文學館演講的記錄,以更凸顯我那“‘紅學’研究非少數(shù)學術權威或學術機構的壟斷領地,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公眾共享的文化空間”這一訴求。我立志要把“秦學”研究推進到底。在公眾共享的“紅學”大花園里,我這“秦學”當然只是生在一隅的小花,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要在所有善意的批評、平等的爭鳴與熱情的鼓勵中,努力把自己的這朵花開成渾圓。

劉心武 2004年8月10日于溫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