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方方推出一部中篇新作《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小說以一個名叫黃蘇子的知識女性的生命起始終結(jié)的過程,清晰地展示了這一人物的美與丑,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高尚與卑鄙的扭結(jié)與沖突,傳達了對生命及人性的深刻認識。

中文名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

作者

方方

發(fā)布時間

1999

小說類別

言情小說

主要角色

黃蘇子

連載狀態(tài)

已完結(jié)

出版社

太白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51313018

叢書

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大系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說

創(chuàng)作年代

當代

字數(shù)

約40000字

內(nèi)容簡介

封面

本書收入方方不同時期中篇小說若干:《暗示》《樹樹皆秋色》《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等。講述女性情感與婚姻愛情,揭示女性陷入情感與命運的圍困,并試圖超一越的種種努力。并由此展現(xiàn)武漢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

作者:方方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7-10-1

頁數(shù):303

定價:CNY 38.50

裝幀:平裝

叢書: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大系

ISBN:9787551313018 [1]

作品目錄

目錄

暗示樹樹皆秋色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出門尋死水隨天去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評論方方的文學新世紀——方方新世紀小說閱讀印象方方著作年表 [1]

作品評價

封面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寫了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至少在這個時代而言是非常普通的:殘缺的童年記憶,平淡的校園生活,平凡的工作經(jīng)歷,一個以接近、誘惑、得到、拋棄為內(nèi)容的更為平常的愛情故事,以及愛情故事結(jié)束后的自暴自棄。當然,還有性,死亡這樣的當代小說要素。要在這平常中寫出新意,寫出深刻,沒有深厚的寫作功力,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是絕不可能的。而方方做到了,她從人性出發(fā),最終又歸于人性,使小說跳出了流行俗套,閃爍著震撼人心的悲劇之光。

對于“關注人性本身”,方方曾在一篇訪談中說:“生活是很殘酷的,不是你想怎樣它就怎樣,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有一點定數(shù)和宿命的。人們在現(xiàn)實面前無可奈何,但在內(nèi)心深處又不愿意低頭?!痹诂F(xiàn)實中沒有辦法,在內(nèi)心中充滿了反抗和無奈----方方把這一對矛盾稱為生命“張力”,這也是她力圖表現(xiàn)的東西。方方說:“這種‘張力’可能表現(xiàn)為憤懣,也可能表現(xiàn)為頹喪??傊伺c生活,現(xiàn)實與內(nèi)心之間很難達到完全的和諧。對于這種不和諧,有的作家采用撫慰的方式,比如小女人散文。但我不同,我要把這種不和諧挑破了給你看,不讓你覺得安慰,讓你看到生活本身的殘酷,看到人性在與生活搏斗時人性的扭曲與變異。人在本質(zhì)上是帶傷的,這種傷口不可愈合。”

當作家面對的是人性的四向奔突而非一個很有賣點的流行故事時,佳作自然由此產(chǎn)生。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目光,絕不是滿足于獵奇者的目光,如果方方在寫到黃蘇子輕信愛情主動獻身給許紅兵時,只是寫她受騙后的絕望,只是寫她受辱后的痛楚,只是寫她受傷后的眼淚,那么這篇小說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小說。就在方方壓下這些,讓黃蘇子在得知受騙受辱受傷的那一瞬間猛然爆發(fā)多年積淀下來的臟話,以輕蔑和激烈掩飾自己的痛楚時,讓黃蘇子將自己的艷麗自動歸入妓女行列,并從中品嘗自虐的快感時,文學的美才隨之突然展現(xiàn),并產(chǎn)生使讀者為之憾動的巨力!從這個角度說,美是殘酷的,它是作家被迫的向絕境的挺進。

掩卷之余,嘆息之余,回味之余,不禁為方方的鋒銳所折服。同時也對方方面對人性的刺入方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如此平常的故事,也許在一般作家筆下只是一個短篇而已,方方何以要將其寫成一個中篇呢?中篇小說作為一種藝術體裁在這篇小說魅力的生成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換言之,方方為何選擇中篇小說這種形式作為言說的載體?藝術的審美與人性的呼告是如何沖突與融合的?

這大約牽涉到中篇小說的審美特質(zhì)。而要完整地回答中篇小說的審美特質(zhì)卻并非易事。由于中篇小說是從短篇與長篇之間逐漸派生出來的一種較晚的小說樣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被當作“較長的短篇”(篇幅接近短篇的)或“較短的長篇”(篇幅接近長篇的)來進行評述的,并沒有人對它的文體樣式進行嚴格的界定。誠然,從敘事本身來看,中篇小說與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區(qū)別似乎只在于篇幅的長短上,即,它是介于短篇與長篇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而它的具體長度并沒有嚴格的限制,尤其是2-3萬的小說,有人將它視為短篇,有人則將它當作中篇,其命名的規(guī)定性似乎完全取決于作家自己或者刊物的編輯。

但另一方面,中篇小說又以其獨特的敘事空間受到許多作家的高度青睞。很多作家都是非常自覺地選擇中篇小說作為自己從事敘事藝術的突破口,力圖通過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來證明自己在敘事藝術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藝術感覺。我想這也是方方選擇中篇這種載體的一個理由。而當作家一旦通過中篇找到了自己在敘事藝術上的自信心后,便開始認真地進行短篇或長篇的創(chuàng)作。這種情況在新時期的作家群中尤為普遍,像莫言、史鐵生、蘇童、余華、格非、陳染、林白以及一些晚生代作家們都是如此。方方唯一的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產(chǎn)生于《風景》、《過程》等眾多成熟的中篇小說之后就是一個例證。這無疑與中篇小說的文體特性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從敘事本身的角度看,中篇小說的確可以給作家提供一個相當充分的審美載體,為作家在敘事技術上的盡情發(fā)揮留下了相對自由的文本空間。無論是敘事視角的轉(zhuǎn)換、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的變化、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話語符號的運作,都可以在中篇小說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既能夠避免因為短篇小說的篇幅局限所導致的敘事受到節(jié)制,又可以逃離長篇小說所必須具備的深厚文化積淀和駕馭事件的獨特能力。它更崇尚于以一些完整的故事來表達作家的審美理想,更注重故事本身的質(zhì)量它是否精彩,是否敘述得頗有韻味,是否有著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歷史感受,它實際上是以一種較為從容的敘事態(tài)度來檢視作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而這,大約也就是方方的《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選擇中篇體裁的原因之所在----展現(xiàn)一種寫作雄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體現(xiàn)了某種深刻的內(nèi)涵,還在于作家在那種從容的敘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絕妙的藝術感受和人生經(jīng)驗。這也大約就是方方的這篇小說高于許多同類題材作品的原因所在。

或者可以說,在方方的開始處,已經(jīng)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的結(jié)束?畢竟審美的天賦與才力,畢竟對人性的關注與審視,不是誰都可以輕松做到的。

出版信息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封面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1999年太白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方方

方方,另著有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水在時間之下》、《武昌城》,隨筆集《到廬山看老別墅》、《漢口的滄桑往事》,中篇小說《風景》、《桃花燦爛》、《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jié)束》、《奔跑的火光》、《萬箭穿心》、《民的1911》、《涂自強的個人悲傷》、《惟妙惟肖的愛情》等。

叢書信息

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大系 (共14冊), 這套叢書還有 《鏡中姐妹》,《天高地遠》,《狐貍十三段》,《把燈光調(diào)亮》,《空山草馬/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大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