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全唐詩

作品類型

即事感懷

主題

諷喻

主題

感嘆

主題

悲憤

主題

批評

人物

父親

人物

少年

人物

兒女

動物

作品賞析

這首民謠寫的是一個被人稱為“神雞童”的長安小兒賈昌的奇遇,但諷刺的對象則顯然不光是賈昌。他畢竟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正如“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樣,是憤激之詞,也是一種反常的社會心理的寫照。 “白羅繡衫隨軟輿”一句,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原來當今皇帝就愛斗雞走馬,所以“神雞童”也就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唐詩中諷刺皇帝的詩篇不少,或則托言異代,或則詠物寄懷,大都辭旨微婉。象這樣大膽直率,用辛辣的語言嘲笑當朝皇帝的,在文人詩里是很難見到的,只有民謠能作此快人快語。

全詩描繪了兩個場面,一是賈昌隨駕東巡,一是奉父柩西歸雍州。第一個場面:“白羅繡衫隨軟輿?!痹诮鋫渖瓏?、緊張肅穆的氣氛里,一個十三歲的少年,穿著華美的白羅繡花衫,帶著三百只喔喔啼鳴的紅冠大公雞,緊緊跟隨在皇帝威嚴華貴的軟輿后面,大搖大擺地前行,這真是亙古未有的奇觀。唐玄宗此行是去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夸示他“奉天承命”、治國治民的豐功偉業(yè),帶上這么一支不倫不類的特殊儀仗隊,真是滑稽透頂,荒唐至極。詩中運用近乎漫畫的手法,將這一史實作了藝術(shù)的夸張,形象鮮明,主題突出。

第二個場面:“差夫持道挽喪車?!辟Z昌的父親賈忠是唐玄宗的一名衛(wèi)士,隨扈死在泰山下?!案敢宰淤F”,沿途官吏為巴結(jié)皇帝面前的這位大紅人──神雞童賈昌,竟不惜為他興師動眾,征派民夫,沿途照料靈柩。死者并不是什么皇親國戚,只不過是一個斗雞小兒之父,卻迫使無數(shù)勞動者為他抖威風,這場面著實令人啼笑皆非。詩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嘲笑、輕蔑和憤怒。

兩個場面,構(gòu)成了一出諷刺喜劇。劇里有一群白鼻子,主角是坐在軟輿里的唐玄宗李隆基。這個喜劇形象鮮明,效果強烈,讀起來,不但忍俊不禁,而且似乎聽到了當時老百姓嬉笑怒罵的聲音。這就是此詩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

民謠是中國古代特殊的一個作品群落,是廣大人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往往有深刻的生活基礎(chǔ),緊扣著時代的脈搏。比如本詩,正是準確地抓住了斗雞這一獨特現(xiàn)象,并通過描摹其中的典型賈昌的際遇,強烈地諷刺了這一時代道德敗壞t市井之徒蒙蔽君聽的反常社會現(xiàn)象。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了唐王朝由強盛而衰落的社會因素之。[3]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民謠產(chǎn)生于唐玄宗時期,寫的是“神雞童”賈昌的故事。唐玄宗時,世風奢靡,玄宗本人也酷愛斗雞,因而許多擅長斗雞之人都受到寵幸,這些斗雞徒往往倚仗權(quán)勢,欺壓良善。李白在《古風·大車揚飛塵》中就有對斗雞者的諷刺。而賈昌則是其中的代表。[4]

參考資料

[1] 神雞童謠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于海娣 等 . 唐詩鑒賞大全集 . 北京 :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 206 .[3] 鄧詩萍主編 . 唐詩鑒賞大典 第2卷 . 長春 :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07 . 146 .[4] 彭定求 等 . 全唐詩(下)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 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