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這首詩作者描寫了一個紅顏未老就失去寵幸的宮女不幸的遭遇,表現(xiàn)了宮女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這首詩語言淺近,明快舒暢,情感深沉細(xì)膩,真切感人。

詩的前兩句描寫這個失寵宮女的無限的悲苦,終日以淚洗面,淚濕羅巾,徹夜難眠。但是前殿卻歌舞終宵,盡情縱樂,寂靜的深夜,清晰的傳來陣陣的歌聲,這對一個失寵禁閉深宮的宮女來說,只會勾起更深的愁苦怨恨。這兩句雖是從失寵宮女的角度來寫,但實際上還是一枯一榮的對比,深化了主題。

詩的后兩句緊接前兩句正面抒情,色未衰而皇帝的寵愛已經(jīng)斷絕,內(nèi)心的悲苦是很深重的。絕望之余,只好斜靠熏籠坐到天明。結(jié)句既描繪得十分形象,又飽含言外之意?!凹t顏未老恩先斷”揭出宮人傷心的原因。因為皇帝另覓新歡,她再也得不到皇帝的寵愛了,這對于一個深居皇宮的宮人來說,自然是再悲慘不過的傷心事?!靶币醒\坐到明”和“夢不成”遙相呼應(yīng),這一細(xì)節(jié),充分體現(xiàn)出宮人內(nèi)心的傷痕,仍在無休止地被重創(chuàng)著,她的心還在不停地流著淚和血。

全詩由希望轉(zhuǎn)到失望,由失望轉(zhuǎn)到苦望,由苦望轉(zhuǎn)到最后絕望;由現(xiàn)實進(jìn)入幻想,由幻想進(jìn)入癡想,由癡想再跌入現(xiàn)實,千回百轉(zhuǎn),傾注了詩人對不幸者的深摯同情。[3]

創(chuàng)作背景

《后宮詞》約作于長慶年間,詩人經(jīng)世之才未用而遭貶的經(jīng)歷與此詩宮女酷似,在這背景下而創(chuàng)作。這類詩歌慣用新人受寵來反襯舊人失寵后的凄涼心境,白居易這首《后宮詞》即是如此。但是,與普通宮怨題材的詩歌不同,這首詩還隱喻著詩人政治上的失意。[1]

作品評價

《詩人玉屑》:詩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詩曰:“明年此會知誰健,更把茱萸子細(xì)看”……又白樂天云:“淚滿羅巾夢未成……”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用吾曰:淺易中有思致。何仲德為富艷體。周珽曰:色衰寵弛,情之常也。紅顏未老而恩先斷,非有奪愛在中,即為讒妒使然也。聞歌而淚盡,夢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誰得知之?懷才未試,貶黜旋及,何以異此!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極直致而味不減,所以妙也。

《精選評注五朝詩學(xué)津梁》:十分幽怨,十分寂寞,禁宮中輒喚奈何。

《詩境淺說續(xù)編》:作宮詞者,多借物以寓悲。此詩獨直書其事,四句皆傾懷而訴,而無窮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

《唐人絕句精華》:白詩每喜作快語、盡語,如“紅顏”句,皆嫌快,嫌盡,不免刻露。[6]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后宮詞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清)蘅塘退士 . 《后宮詞》 . 北京 :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9-03 . 199 .[3] 賴漢屏 等 . 《后宮詞》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 902 .[4] 彭定求 等 . 全唐詩(下)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 1101 .[5] 吳大奎、馬秀娟 . 元稹白居易詩選譯 . 成都 : 巴蜀書社 ,1991 . 258-259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