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由廣西師范大學于1999年編印,文集中主要収入了師大舉辦“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座談會”時入會代表的發(fā)言和黃老生前友好惠撰的紀念文章。

中文名

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

作者

黃現(xiàn)璠

語言

中文

開本

16開

出版時間

1999年11月13日

裝幀

精裝

正文

(圖)《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

簡介

《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前言

今年(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廣西師范大學歷史系已故教授黃現(xiàn)璠誕辰一百周年。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我們舉辦了“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座談會”?,F(xiàn)收集座談會上各位代表的發(fā)言和黃老生前友好惠撰的紀念文章,編印成此紀念文集。

黃現(xiàn)璠教授出身貧苦,但自幼好學,積極進取,曾就讀于廣西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三年,北京師范大學九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二年。歸國后,一直從事史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后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國立桂林師范學院、廣西師范學院歷史科(系)教授。曾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委委員、中央對外文化聯(lián)絡委員會委員、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等。他一生坎坷屈折,坦蕩磊落,且治學勤奮,學識淵博,著述豐碩,尤在壯族史研究中建樹卓著,堪為二十世紀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中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文化科學教育事業(yè)的改革深化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時期,黃現(xiàn)璠教授的那種自強不息,孜孜以求,對中華民族進步執(zhí)著追求的奮勉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嚴謹治學作風,無疑將是后來者的風范楷模。

這次我們編印紀念文集,承蒙黃現(xiàn)璠教授生前友好和門人弟子惠撰鴻文,特別是現(xiàn)已九十一歲高齡的畫壇泰斗陽太陽先生欣然為紀念文集題簽,我們在此,謹致萬分謝忱。文集編排中的錯漏疏遺處,懇望讀者指正。

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組委會

現(xiàn)摘錄2篇紀念文章如下:

在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上講話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座談會,隆重紀念我國壯族的第一位教授,我校的第一位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100周年。

黃現(xiàn)璠教授的一生,是二十世紀一位少數(shù)民族愛國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熱愛祖國、不斷奮斗的一生;是勤奮學習、探索真理、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和家鄉(xiāng)的一生。他出生于廣西壯族貧苦人家,自幼刻苦好學,博學多才,二十年代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在學9年,師從名史家陳垣等教授,成績優(yōu)異,并以公費出國留學日本,成為壯族最早的留學生之一。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以一顆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先后在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桂林師范學院等校任教授、訓導長,并研究中國歷史,探討民族興亡,堅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對進步學生運動的迫害,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愛國進步人士。解放后,黃現(xiàn)璠教授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積極地投身于教學實踐和社會工作。他和費孝通先生共同領導了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深入壯鄉(xiāng)瑤寨,跋涉八桂大地,慰問各族人民和進行學術調查,獲得了一大批民族史資料。他曾出任廣西大學歷史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后,以廣西大學的文教學院、理工學院理科及師范專科為基礎,組建成廣西師范學院,黃現(xiàn)璠教授繼續(xù)擔任廣西師范學院圖書館館長,他對我校圖書館及中文、歷史兩系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4年,黃現(xiàn)璠教授當選為廣西師院唯一一位第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并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和中央對外文化聯(lián)絡委員會委員。他聽取群眾意見,提出批評建議,奔走于北京和廣西各地,為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對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成立作出了貢獻。黃現(xiàn)璠教授在參加社會活動的同時,努力從事歷史教育和科研工作。他對中國古代歷史進行了幾十年的探索,對中國古代歷史分期提出了頗有影響的新見;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壯族歷史文化的研究,積累了大批資料,寫出了多部專著,開拓了我國民族史研究的新領域,建構了我國壯族歷史研究的學術體系;他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研究也獨樹一幟。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間,特別是“文革”十年動亂期間,黃現(xiàn)璠教授受到不應有的批判和沖擊,但他仍以一顆愛國之心埋頭于自己的研究工作,對分配給他的工作總是毫無怨言地盡心盡力地去完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愛國正直的黃現(xiàn)璠教授帶來了自己事業(yè)的第二個春天,1980年他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從1978年到1981年,他不顧八十高齡的老邁之軀,繼續(xù)拄著拐杖深入民間從事歷史調查與研究,常常夜以繼日,寒暑不避,風雨無阻,表現(xiàn)了他對科學研究的無限執(zhí)著和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赤誠之心。終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于1982年1月18日逝世。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要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愛家鄉(xiāng)、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精神。出身于貧苦壯家的黃現(xiàn)璠教授,從三十年代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學習開始,獻身于祖國和民族的歷史研究和社會建設六十年。刻苦勤奮,使他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壯族史學家。報效祖國、發(fā)展民族、建設家鄉(xiāng)宏愿壯志,成為他將自己的才學奉獻給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在解放前舊中國,他為振興祖國而學習研究,為反抗黑暗統(tǒng)治而支持進步學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集中體現(xiàn)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新中國的成立,使這位壯族愛國教授歡欣鼓舞。他擔任了黨和人民委托給他的很多重要職務,不顧辛勞,奔走跋涉,敢講真話,不隱瞞真相,忘我勞動,成為共產黨的忠實錚友。改革開放后,他更以老邁之軀拼命工作,肩擔了一位八十老人難以想象的繁重任務。黃現(xiàn)璠教授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家鄉(xiāng)人民、畢生辛勤工作的精神,堪為知識分子中的楷模。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要學習他獻身科學事業(yè),追求科學真理,在學術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畢生研究壯族歷史,直到八十高齡,手拿筆記本,奔走于八桂大地,出入于壯鄉(xiāng)瑤寨,不論炎炎夏日和歲九寒冬,不恥下問地向懂得地方歷史文化的工人、農民、干部、戰(zhàn)士以至學生請教,收集研究民族歷史的資料。幾十年的艱苦勞動結下了豐碩的成果。他和他的學生張一民、黃增慶教授合著的《壯族通史》,成為我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分量的壯族史,提出了很多學術創(chuàng)見,構建了壯族史的體系,填補了壯族史研究的空白。他成為我國壯族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對中國古代史研究提出了存在奴隸制度不等于有奴隸社會的看法,并主動要求年齡比他小38歲的錢宗范同志寫文章和他爭鳴,來駁他的觀點。他的文章和錢宗范文章觀點不同,同時發(fā)表在1979年第3期的我校學報上。黃現(xiàn)璠教授治學“無頂峰、無禁區(qū)、無偶像”的指導思想,是他在學術上能夠做到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重要原因。他不擺架子,平易近人,樂意于向所有包括比他晚輩的年輕同志請教學習,不僅說明了他的謙遜,更是他能兼收并蓄,在學術上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重要原因。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要學習他熱愛教育事業(yè),不顧個人名位得失,始終如一地把培養(yǎng)年輕一代放在第一位,關心年輕人的成長的奉獻精神。黃現(xiàn)璠教授是老一輩學者,是解放后我校中文系、歷史系、圖書館建設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今天歷史系許多老師都受到黃現(xiàn)璠的教育,是黃現(xiàn)璠的得意的學生,他們今天都成為壯族老一輩和中年史學專家。改革開放以后,黃現(xiàn)璠教授更激發(fā)出獻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努力培養(yǎng)建設人才的熱情,他經常和各民族學子促膝談心,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培養(yǎng)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黃現(xiàn)璠教授是當時歷史系師生一致公認的在學問、道德、人品上都堪為人師的前輩長者。他逝世后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貼出了他作的一首最喜歡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清白在人間”,確實反映了他平凡、清白和品德高尚的一生。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要學習他艱苦奮斗、勤勞簡樸、不求榮華富貴,一心獻身事業(yè)的生活作風。他是著名教授,壯族最早的一批留學生,本來可以在北京等條件更好的地方工作。但他淡泊名利,熱愛廣西家鄉(xiāng),畢生獻身于家鄉(xiāng)的教育和科研事業(yè)。他一生儉樸,刻苦耐勞,衣食穿著和普通人民沒有兩樣,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去。他是壯族人民的兒子,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壯族人民勤勞、儉樸、聰明、智慧、友愛、開拓、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同志們,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今天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校的教學和科研出現(xiàn)了新的大好形勢。黃現(xiàn)璠教授等我校老前輩給我們留下的風范、人品、事業(yè)、精神,是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繼承這一精神財富,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管教管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把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后起之秀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作為實自己人身價值的最高目標。

謝謝大家!

[原載《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陽太陽題名),廣西師范大學編印,1999年11月

深切地的懷念? ?巨大的鞭策

今天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壯族最早的著名教授之一、壯族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黃現(xiàn)璠先生誕辰100周年。

我們廣西民族研究所的全體同志與各位同仁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切懷念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yè)和史學研究事業(yè),為壯民族的復興和廣西民族研究事業(yè)作出重要貢獻的黃現(xiàn)璠教授。

黃現(xiàn)璠教授出生在廣西扶綏縣一個貧寒的壯族家庭。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塑造了先生勤奮節(jié)儉、堅韌正直、自強不息、敬業(yè)進取的品格。壯民族的興衰命運,時刻牽動著先生的赤子之心。在舊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長期以來,壯族被視為“蠻夷”,備受欺壓和歧視,沒有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實行民族平等、團結和互助政策,壯族開始得到確認,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為了讓世人了解和認識壯族的歷史文化,先生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開展對壯族歷史文化的調查與研究。50年代初,先生參加了由全國人大組織的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擔任副組長兼壯族組組長,深入壯族聚居的廣西崇左、龍州、憑祥、天等、德保、大新等地進行調查訪問。在交通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先生以年近花甲之高齡,不辭辛勞,冒著寒暑,爬山涉水,深入偏僻的壯族村寨調查訪問,收集了大量的珍貴資料,為后來開展對壯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到現(xiàn)在,這些資料仍具有珍貴的價值。跟著黃教授進行調查的部分成員,后來成了廣西民族研究所的基本力量。所以說,這次調查,既集累了研究資料,也鍛煉了隊伍,培養(yǎng)了人才,為廣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深入調查、廣集資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先生于1957年寫出并出版了《廣西僮族簡史》一書。這一開拓性的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壯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為宣傳壯族、讓世人了解和認識壯族、確立壯族的歷史地位、爭取壯民族的自治權利和壯族自治區(qū)的建立,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后,先生在艱難的歲月里,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克服重重困難,執(zhí)著地進行著壯族史的研究,發(fā)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由先生主持,由其學生黃增慶、張一民編撰的 《壯族通史》 于1988年出版。全書共70萬字,是第一部篇幅宏大、內容豐富、論述全面、資料翔實豐厚的名符其實的壯族通史,結束了壯族沒有一部通史的歷史。該書凝聚著先生熾熱的民族情感和辛勤的勞動汗水,也是先生奉獻給壯民族同胞的一份厚禮,為壯民族了解和認識自己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利于海內外對壯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先生在古稀之年,仍執(zhí)著于壯族歷史問題的研究,直到臨終前,仍在寫作 《儂智高》 一書。先生逝世后,該書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同樣是一本全面論述和客觀評價壯族英雄儂智高的專著。書中以翔實的史料、嚴密的論證和科學的態(tài)度,辨證了國內外史學界對儂智高的國籍、起兵性質及歷史作用等問題上的偏頗之說。先生的真知灼見和學術風范,得到了壯學界的高度贊賞。

在紀念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要學習先生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追求真理、勤奮鉆研、艱苦奮斗、敬業(yè)取進和愛我民族的精神,繼承先生的遺志,

完成先生未競事業(yè),把壯學研究推向深入??梢愿嫖肯壬氖菈褜W研究后繼有人,壯學研究蓬勃發(fā)展,并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已出版各類研究專著100多本,發(fā)表了大量的論文,內容涉及壯族的社會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隨著壯學學者同國外學術界的不斷交流與合作,壯族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壯學已開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