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由著名歷史學家黃現(xiàn)璠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該書分對外、對內(nèi)兩編。對外7篇,專記對金、元外交、獻策、節(jié)操;對內(nèi)8篇為撫盜、清議、驅逐京尹趙師彝諸人、招撫群盜、楮幣及公田、圍剿方臘起義等。它是現(xiàn)代研究中國學運史的第一部專著,開拓意義斐然。

中文名

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

作者

黃現(xiàn)璠

類別

歷史,學術

語言

中文

出版社

上海商務印書館,臺灣文星書局,上海書店,吉林出版集團

頁數(shù)

136頁

開本

1/32

裝幀

平裝

ISBN

978-7-80763-492-9

出版時間

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臺灣文星書店1956年和1965年版,上海書店1996年影印版,吉林出版集團2009重印

創(chuàng)作背景

1965年臺灣文星版封面

《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是黃現(xiàn)璠在1935年9月發(fā)表在《師大月刊》第21期上的長篇論文《宋代太學生之政治活動》的基礎上增補內(nèi)容的成果。從成書時間和過程上可以一窺作者構思運筆成書的時代背景。

20世紀30年代,中國正處于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時期,外有日寇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占據(jù)東北后對中國全域的虎視眈眈,造成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得中國國內(nèi)的階級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動,中國人民由此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內(nèi)有國民黨政府自1931年提出“攘外必先安內(nèi),統(tǒng)一方能御侮”的國策后國內(nèi)國際政治形勢日趨緊張,內(nèi)戰(zhàn)愈趨激烈,形成“外侮紛來,內(nèi)亂頻乘”的岌岌局面又呈失控之勢。因而憂患意識強烈的學人感于時艱,以筆為槍,把史為證,匡正時惑,喚醒民志,多述歷代志士事跡以砥礪氣節(jié),黃現(xiàn)璠的“致用新史學”便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chǎn)物。1935年,日寇企圖侵占中國全土的稱霸野心日趨昭顯。黃現(xiàn)璠有感于北平大學生大多對國事的無動于衷,寫下了《宋代太學生之政治運動》一文。翌年,又在此文修改、補充的基礎上完成《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一書。

內(nèi)容簡介

該書主要對宋代太學生對外對內(nèi)的一系列救國活動接踵而起的原因(強敵之壓迫、朝臣之懦弱、小人之恣虐)以及救國運動的過程、方式方法逐一展開了旁征博引言之有據(jù)的客觀考證和敘述,以達“求實求真”。由于這種考證沒有先入為主的穿鑿附會,極力避免了失實失真,使得他進而從所表述的歷史真實事象中揭示出的宋代太學生團結一致不屈不撓的斗爭勇氣、精神和救國運動的歷史價值及典范意義。

圖書目錄

一、緒論

二 對外篇

一、八次上書之太學生陳東

二、太學生伏闕乞留主戰(zhàn)之李綱種師道

三、汴京陷沒后太學生向金人之辯論

四、規(guī)復國家之中興

五、太學生伏闕請黜主和誤國之湯思退喬行簡胡矩

六、蒙古南下與太學生之獻策

七、南宋覆亡后太學生之節(jié)操

三 對內(nèi)篇

一 太學生對于人主之諫諍

二 太學生之清議

三 太學生對于韓侂寧之攻擊

四 太學生之驅逐京尹趙師彝諸人

五 太學生對于言官之愛憎異同

六 太學生之招撫群盜

七 太學生之議楮幣及公田

八 參預方臘革命及謀立濟王之太學生

四 結論

作者簡介

??黃現(xiàn)璠(1899—1982年)

壯族人類學的創(chuàng)始人,壯學宗師。原名甘錦英,壯族,祖籍廣西扶綏縣。1926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在學九年,后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歸國后,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國立桂林師范學院、廣西師范學院等校史學教授,為我國壯族第一位大學教授。曾兼任廣西大學訓導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相繼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xié)會理事、第一屆中國民族學學會顧問、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先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 院任命為廣西省桂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委員、廣西省人民委員會委員。1999年 11月“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一百年紀念座談會”在廣西師范大學隆重舉行,會后廣西師大編印《黃現(xiàn)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一冊和出版了《古書解讀初探——黃現(xiàn)璠學術論文選》一書。

社會影響

一、《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被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中國學運史研究的第一部史學專著,充分體現(xiàn)出20世紀“新史學”實踐開路先鋒黃現(xiàn)璠“致用新史學”的價值和意義。正如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穆鴻利指出:“建國前的宋金關系研究,主要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日救亡運動時期一度十分活躍,圍繞宋金和戰(zhàn)、金宋抗衡、宋代外交……還有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和岳飛抗金救國斗爭等,成為此期研究的熱點。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謝治微《宋之外交》、黃現(xiàn)璠《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周君遠《徽欽北徙錄》等?!?/p>

二、臺灣當代著名學者李敖主掌“臺北文星書局”期間,兩次重新出版《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一書,將該書與培根的《新工具》、羅素的《哲學中之科學方法》、杜威的《哲學的改造》(胡適等譯本)、費希德的《人的天職》、魯賓遜的《新史學》、拿破侖的《拿破侖日記》、甘地的《甘地自敘傳》、服部宇之吉的《儒教與現(xiàn)代思潮》、王夫之的《宋論》、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等一道作為“近現(xiàn)代世界學術精典100部”系列叢書之一。中國當代學者則將《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收入“民國叢書精典”第五集之一種??梢娫摃哂袠O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

三、摘錄當代學者在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11月重印該書后的一篇讀后感,可知此書影響至今。

回望那已被淡忘的學生運動——讀《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

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11月重印版封面,

如今,有些民國學術名著經(jīng)過發(fā)掘,重新出土。這一現(xiàn)象,也許折射出當下浮躁的學界在原創(chuàng)力上的匱乏,讀書界與出版界只能背轉身去,從事學術著作的考古工作。確實,與其咀嚼今人的學術雞肋,還不如去品鑒前賢的心血結晶。吉林出版集團推出的《民國學術叢刊》,頗有值得一讀的好書,其中包括《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以下稱《宋代太學生》)……作為壯族學者,他有幸?guī)熓玛愒?、鄧之誠、蕭一山、陶希圣等史學大家,也曾赴日從學于和田清與加藤繁等名師。他的治學領域之廣泛讓人驚訝,幾乎涉及中國古代史各個斷代,還向下延伸至中國近現(xiàn)代史,內(nèi)容包括政治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社會史、民族史、邊疆史、革命史,一生著有各類通史、斷代史、專門史與人物傳記達二十余種......好在有這部《宋代太學生》的重版,能讓宋史學界與學運史界重續(xù)幾乎失落的學術史......不過,對太學生救國運動的非議之論,宋代就時有所見;及至黃現(xiàn)璠著書前后,對大學生救亡運動的攻訐之辭更無所不有。黃現(xiàn)璠挺身為之辯護:“宋代太學生為國計民生,進賢退不肖”,“實無可非議之處”,說的雖是宋代,實際兼及現(xiàn)實。而鄧之誠序更有的放矢:或謂匹夫干政,處士橫議,非盛世所宜,此所論者盛世耳。若天下有道,則士各勤其業(yè),雖危言危行,其事亦不顯。金人構難,非常之變,安可以盛世例之。這段反駁顯然針對“天下有道”,形勢大好,學生只須搞好本職學習,不宜過問國家大事之類的昏話。而別有用心者更是抓住個別細節(jié),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鄧之誠憤然駁斥道:故論太學生,不當辨其事之是非,而當問其為處常處變,其言矜夸,人亦偶或蕩佚失檢,而其心未嘗不可諒。以視徒居高位,謬為解事,甘心屈辱者,情志固有間矣,此其事所以足傳也。素稱冷靜的史家?guī)缀跖陌付鹣虍斦吆俺隽丝棺h,而“其事所以足傳”的蓋棺論定,更是對當時學生運動的謳歌禮贊......《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已被公認為20世紀中國學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鄧序斷言:“予以為可以發(fā)聾振聵”。盡管黃現(xiàn)璠著書的年代早已遠去,但倘若把宋代太學生運動與著者所說“復興于現(xiàn)代”的大學生運動先后對讀,撫今追昔,你即便未必“發(fā)聾振聵”,也一定會掩卷沉思的。

附錄

《文星集刊》第一輯100種

編號 書名 著者 冊數(shù)

1圖書館學概論 杜定友 1

2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 7

3經(jīng)學歷史 錢基博 2

4新聞學的理論與實際 斯蒂德(H.W.Steed)2

5哲學的改造(胡適等譯本 杜威(J.Dewey)2

6沉思集 笛卡爾(Rene Decartes)1

7視覺新論 巴克萊(G.Berkeley)1

8莊子內(nèi)篇證補 朱桂曜 3

9莊子哲學 蔣錫昌 3

10標點本論衡 王充 6

11王充哲學 謝無量 3

12新工具 法蘭西斯·倍根(F.Bacon)4

13哲學中之科學方法 羅素(B.Russell)4

14論理學綱要 林仲達 2

15人的天職 費希德(G.Y.Fichte)2

17基督教概論 袁定安 2

18馬相伯先生年譜 張若谷 3

19思想解放史話 房龍(Van Loon)6

20心理的改造 魯賓孫(J.H.Robinson)2

21儒教與現(xiàn)代思潮 服部宇之吉1

22社會研究法 韋伯夫婦(Sidney Webb,Beatrice Webb)2

23洪門幫會志 朱琳 3

24婚姻進化史 繆勒利爾(F.Muller-Lyer)2

25政治學概論 李劍農(nóng) 3

26未竟之業(yè) 彭塞爾(S.Bonsal)3

27英憲精義 戴雪(A.V.Dicey)6

28國際私法新論 周敦禮 2

29現(xiàn)代心理學與教育 雷斯德(C.E.Ragsdale)3

30怎樣做父母 邁爾士(G.Myers)3

31心理衛(wèi)生與兒童教育 楊鴻昌 2

32兒童心理學 蕭恩承 1

33國防論 蔣百里 3

34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 邱吉爾(W.S.Churchill)6

35現(xiàn)代科學進化史 徐守楨 2

36科學界的偉人 吉松虎暢 6

37科學家奮斗史話 威爾遜(G.Wilson)4

38地質(zhì)學淺說 周太玄 1

39生物與電 橋田邦彥 1

40動物學小史 劉咸 1

41動物學綱要 費鴻年2

42中國語與中國文高本漢(B.Karlgren)2

43人類學 陳映璜 3

44中國西部考古記 色伽蘭(V.Segalen)1

45心理學概論 丘景尼 3

46人事工程學 查理高(Charles R.Gow)2

47人與醫(yī)學 西格里斯(H.S.Sigerist)4

48體育原理 宋君復 1

49大中華商業(yè)史 張援 2

50實業(yè)概論 張肖梅 3

51中國商業(yè)史 陳燦 2

52郵政 王(木圣) 1

53藝術的起源 格羅塞(Ernest Grosse)4

54阿波羅藝術史 賴那克(S.Reinach)6

55十九世紀法蘭西的美術 劉海粟 2

56中國文學史講話 施慎之 3

57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2

58文藝批評淺說 周全平 1

59文心雕龍札記黃侃 3

60竹垞詩話 朱竹垞 6

61詞林紀事 張思巖 6

62曲學通論 吳梅 1

63寄園寄所寄 趙吉士 6

64吾家 林阿苔等 3

65番石榴集 朱湘 6

66十日清談(十日談)薄伽邱(Boccaccio) 9

67華爾騰(湖濱散記)梭羅(D.H.Thoreau)4

68沒有女人的男人 海明威(E.Hemingway) 2

69四季隨筆 吉辛(G.Gissing)4

70增達的囚人 安索尼(A.Hope)3

71法蘭西短篇小說集 服爾泰(Voltaire)等 4

72喬加斯突 法朗士(A.France)2

73戀愛與犧牲 莫洛亞(Andre Maurois)3

74卜克曼 易卜生(Ibsen)1

75建筑師 易卜生(Ibsen)1

76史通選注 劉虎如 2

77史通作者劉知幾研究 傅振倫 2

78新史學 魯賓孫(J.H.Robinson)3

79宋論王夫之 3

80王船山學譜 張西堂 3

81希臘史 盧文迪 2

82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 黃現(xiàn)璠 2

83清史講義 孟森 6

84庚子西狩叢談 吳永 2

85愛儷兒──雪萊傳 莫洛亞(Andre Maurois)4

86迭更斯評傳 莫洛亞(Andre Maurois)1

87服爾德傳 莫洛亞(Andre Maurois)2

88維多利亞女王傳 斯特萊基(L.Strachey) 3

89龔定盦研究 朱杰勤 2

90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 張孝若 6

91呂留良年譜 包賚 2

92江淹年譜 吳丕績 1

93甘地自敘傳 甘地(Gandhi) 3

94西學東漸記──容閎自傳 容閎 2

95鄧肯女士自傳 鄧肯(Isadora Dancan)6

96歷代自敘傳文抄 郭登峰 6

97拿破侖日記 拿破侖(Napoleon)4

98太平洋的故事 房龍(Van Loon)3

99瑞典之中道 柴爾茲(M.W.childs)2

100方輿紀要輯要 辛鍾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