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佑宮位于浙江省上塘鎮(zhèn)浦東村龍山山麓。始建于唐朝,歷經(jīng)元、明、清擴建修繕,1997年先后又修建3月臺、戲臺、前后兩廂、山門、頭門、廚房、宮殿。建筑坐北朝南,為四合院式三進,由山門、天王殿、孝佑宮、月臺、戲臺、左右兩廂樓組成,占地2500平方米。宮內(nèi)富麗堂皇,畫棟雕梁,壁彩精淵,升斗疊筑,翼角起翹,鳳脊飛舞,神塑逼真,顯得古樸莊重。

中文名

孝佑宮

所屬地區(qū)

浙江

地理位置

浙江省永嘉縣上塘鎮(zhèn)浦東村龍山山麓

建造時期

唐朝

保護級別

永嘉縣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觀

盧氏娘娘塑像

占地面積

2500平方米

類別

景區(qū)

地址

上塘鎮(zhèn)浦東村龍山山麓

簡介

孝佑宮

孝佑宮又名上塘殿,坐落于上塘鎮(zhèn)浦東村龍山山腳,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三進四合院木構建筑。坐東北朝西南,有山門殿、大王殿、孝佑宮、戲臺、月臺及左右長廊,計41間,占地1994.5平方米,建筑為清宮造式,梁架為抬梁式,宮內(nèi)富麗堂皇,顯得古樸莊重,整個建筑布局嚴謹,工藝精湛,色彩鮮艷,是欣賞、研究傳統(tǒng)建筑的范例。1996年經(jīng)縣政府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

背景故事

孝佑宮

孝佑宮供奉的是盧氏娘娘,又稱“上塘娘娘”、“盧氏元君”。據(jù)傳唐朝年間,永嘉楠溪太石盧岙村,有個靠種田度日的盧氏女,家里很窮。一日她跟娘去砍柴,見到柴叢里鉆出一只老虎,張開血盆大口朝她娘撲來。盧氏女見狀,她就把自己的頭鉆進虎口說:“你勿要吃我娘,要吃就吃我吧!”說來奇怪,老虎見了盧氏女,就趴在地上不咬她,只是用虎背往她身上不停地磨蹭。盧氏女見逃不脫,想不出好主意,只得爬上虎背。老虎見她騎上,便越山過水,直向西南方的楠溪江上塘奔去。到了上塘巖頭兒,正值二月十四夜里,老虎就停下不走了。盧氏女從虎背上跳下后,老虎只管自己跑了。從此盧氏女就在楠溪江上塘巖頭兒落腳。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虎口救母的孝女,專門為她建了“上塘殿”奉祀。并規(guī)定二月十四為盧氏娘娘的壽誕日,附近各縣的人們都來燒香祭拜,成為一個盛大的廟會。據(jù)說到了宋代,溫州府臺將盧氏女伏虎救母的事跡,奏本當朝圣君,宋帝聽后就封盧氏女為“孝佑夫人”,并賜銀兩在上塘巖頭兒重建“孝佑宮”。后人把孝佑夫人稱為“上塘娘娘”,“孝佑宮”說成“上塘殿”。

紀念活動

孝佑宮內(nèi)景

永嘉孝女信俗始于唐天寶元年(公元472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每年陰歷二月十四日,是永嘉孝女信俗開始之日,據(jù)說乃唐王欽定。在《兩浙名賢錄》與清光緒《永嘉縣志》中均有這樣的記載:唐天寶元年,盧氏居盧岙兒,嘗與母出樵遇虎,將噬其母,女急投虎喙,以代其母,后人見女跨虎而行,遂立廟祀之,宋理宗賜號孝佑夫人。[1]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二,村民抬娘娘全副鑾駕巡游,祭祀隊伍從孝佑宮出發(fā),一路彩旗引路,肅穆威嚴。該日,上塘殿鑼鼓喧天,銅號嗩吶齊鳴,放炮奏樂,香煙燎繞,燭光輝煌,信徒云集,三牲福禮,祭品豐盛,道士法師,念經(jīng)拜懺,四方信士,祈福許愿。在殿內(nèi)戲臺上演三天三夜的古裝戲,還進行武術表演,大街上大小貨攤三千余個,土特產(chǎn)品、百貨商品,琳瑯滿目。前后六天時間,交易額可達五千多萬元。。

永嘉孝女信俗內(nèi)涵之豐富,規(guī)模之大,傳承歷史之悠久,信眾之眾多。在各地都是不可多見的。她不但對我縣宗教信仰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活動提倡的孝道精神,對于營造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都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