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列在《禮經(jīng)》,相沿已久,亦不能獨為虙咎也。 《永樂大典》所載,合為一編,多刪其復(fù),於例為協(xié)。間有刪之不盡者,今并汰除,以歸畫一焉。

古籍簡介

《月令解》·十二卷(永樂大典本)

四庫提要

宋張?zhí)捵?。虙,慈溪人。慶元丙辰進士,官至國子祭酒。是編乃虙端平初入講幄時所纂。未及竟,以病歸。家居時乃續(xù)完之,表進於朝。十二月各自為卷。奏稱每一月改,則令以此一月進於御前,可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雖未免過膠古義,不盡可見諸施行,然辭義曉暢,於順時出政之際,皆三致意焉,其用心有足取者。《月令》於劉向《別錄》屬《明堂陰陽記》,當即《漢書·藝文志》所云古明堂之遺事,在《明堂陰陽》三十三篇之內(nèi)者?!秴问洗呵铩蜂浺苑止谑都o》。馬融、賈逵、蔡邕、王肅、孔晁、張華皆以為周公作。鄭康成、高誘以為即不韋作。論者據(jù)《漢百官表》言太尉為秦官,或又據(jù)《國語》晉有元尉、輿尉之文,謂尉之名不必起於秦。然究不得因元尉、輿尉遂斷三代必有太尉也。意不韋采集舊文,或傅益以秦制歟?今考其書,古帝王發(fā)政施令之大端,皆彰彰具存,得其意而變通之,未嘗非通經(jīng)適用之一助。至其言誤某令則致某災(zāi),殆因《洪范》庶徵而推衍之,遂為漢儒陰陽五行之濫觴,虙解皆未能駁正。然列在《禮經(jīng)》,相沿已久,亦不能獨為虙咎也。原書因隨月進御,故凡解見孟月者,仲月、季月皆重見?!队罉反蟮洹匪d,合為一編,多刪其復(fù),於例為協(xié)。間有刪之不盡者,今并汰除,以歸畫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