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類型

贈友送別

主題

抒懷

主題

離別

主題

感傷

四季

春天

植物

柳樹

植物

作品賞析

用美麗的景色與歡快的感情互相襯托,互相點染,這是詩人們常用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而韋莊這首詩卻不同,詩人別開生面,用美景襯托離愁,用離愁點染美景。把離愁與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晴煙漠漠,楊柳依依,日麗風和,一派美景。作者沒有把和摯友離別時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并且著意點染楊柳的風姿,從而暗暗透出了在這個時候分別的難解之情。

第二句轉(zhuǎn)入“不那離情酒半酣”,一下子構(gòu)成一種強烈的反差,使?jié)M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濃所牽起的離情別緒就越強烈的感覺?!熬瓢牒ā比忠蚕碌煤?,不但帶出離筵別宴的情景,讓人看出在柳蔭之下置酒送行的場面,并且巧妙地寫出人物此時的內(nèi)心感情。因為假如酒還沒有喝,離別者的理智還可以把感情勉強壓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會完全控制不??;只有酒到半酣的時候,別情的無可奈何才能給人以深刻的體味?!熬瓢牒ā敝凇安荒恰?,起著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兩句再進一層。三句用“更”字一轉(zhuǎn),用一“指”字,寫出臨別時的楊鞭指點動作,使這幅圖畫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斷腸春色在江南”七字,作進一層的抒寫,將要云的江南,春天來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動人,它帶給行人的不是歡樂,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觸動的離愁。寫到這里,詩意也就自然突現(xiàn)出來了。

全詩色調(diào)鮮明,音節(jié)和諧,語言流暢華美,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在晚唐寫景傷別的作品中是較好的一篇。[2]

作品評價

《升庵詩話》:“晴煙漠漠柳毿毿······”韋端己送別詩多佳,經(jīng)諸家選者不載。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李云:結(jié)有余恨。

《唐詩廣選》:高廷禮曰:晚唐絕句興象不同,而聲律亦未遠。如韋莊《離別》諸篇,尚有盛唐余韻。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揚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雜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與陸魯望《有別》后聯(lián)語意相同:陸以留別者言,居人登樓所望,有不堪增愁處;韋以送別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勝斷腸處。

《唐詩摘鈔》:讀此益知王昌齡“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倒敘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與此同意,此作較饒風韻。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覺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韻。[1]

作者簡介

韋莊(約836年-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

韋莊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早年屢試不第,后因黃巢起義作《秦婦吟》。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時方考取進士,任校書郎。天復元年(901年)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滅唐建梁,韋莊勸王建稱帝,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制度。次年升任宰相。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五歲,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謚“文靖”。

韋莊工詩,其律詩圓穩(wěn)整贍、音調(diào)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并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并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輯《浣花詞》。另有《菩薩蠻》五首為宋詞奠基之作。《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古離別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2-02-28][2] 王昶著 . 詩詞曲名句賞析 . 南京 : 商務印書館 ,2015-10 . 244 .[3] 馬茂元,趙昌平選注 . 唐詩三百首新編 . 南京 : 商務印書館 ,2020 . 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