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鋒,男,博士,高級工程師。1976年出生,漢族,籍貫河南,2006年7月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獲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yè)博士學位。

個人概況

同年進入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從事高端光刻機對準技術(shù)的研發(fā)和項目管理工作,歷任系統(tǒng)工程師、技術(shù)主管、部門副經(jīng)理。在國內(nèi)外期刊發(fā)表公開發(fā)表論文16篇,其中SCI收錄2篇(次),EI收錄6篇(次),申請發(fā)明專利50余項。

研究方向

李運鋒博士一直從事超高精度(納米級)測量技術(shù)的研發(fā)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基于衍射光柵的硅片對準測量技術(shù)、機器視覺技術(shù),以及后端的信號處理技術(shù)和圖像處理技術(shù)。

同時,在工程項目中,主要從事系統(tǒng)設計和項目管理工作,組織和領(lǐng)導相關(guān)學科的設計工程師(光學設計工程師、機械工程師、軟硬件設計工程師等),從事項目的開發(fā)和工程實現(xiàn)工作。

項目經(jīng)歷

2000-2002年,機器人變結(jié)構(gòu)控制技術(shù)的研究;

2002-2006年,生物發(fā)酵過程先進控制技術(shù)的研究;

2006-目前,從事高端光刻機對準技術(shù)的研發(fā)工作(項目屬于‘863’專項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獲得的榮譽

發(fā)明專利“光刻技術(shù)中對準信號的處理方法”(ZL200910049046.1)獲得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2010年度百件優(yōu)秀中國專利項目”;

2008、2009年度,兩次獲得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優(yōu)秀員工“”榮譽稱號;

2008、2009年度,兩次獲得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專利十佳”榮譽稱號;

2009年度,獲得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專利成果獎”;

2010年度,獲得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第一屆技術(shù)論壇論文鼓勵獎;

2010年度,被授予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專利成就銅獎”

發(fā)表論文

1. 李運鋒,韋學志,宋海軍,徐榮偉,基于粗對準與精對準分開探測的對準系統(tǒng),光學與光電子技術(shù),2009,7(6):61-64

2. 李運鋒,王海江,韋學志,宋海軍,用于光刻裝置的多光柵標記對準系統(tǒng),微納電子技術(shù),2009, 46(8):494-497

3. Yunfeng Li, Jingqi Yuan, Prediction of key state variables using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bioprocesses,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2006, 29(3): 313-319.(SCI: 022KZ, EI: 06129764099)

4. Yunfeng Li, Zhifeng Wang, Jingqi Yuan, On-line fault detection usingdynamic SVM-based MPLS for batch process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Engineering, 2006,14(6): 754-758. (SCI: 122ZM, EI: 20070210357871)

5. 李運鋒,袁景淇,頭孢菌素C發(fā)酵過程狀態(tài)變量及效益函數(shù)預報方法,化工學報,2005, 56(7): 1281-1283. (EI:05359331303)

6.李運鋒,袁景淇,生物發(fā)酵過程效益函數(shù)的在線預報,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39(8):1341- 1343 + 1348. (EI: 05399387318)

7. 李運鋒,袁景淇,薛耀鋒,發(fā)酵過程中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樣本的選取,化工自動化及儀表,2004, 31(6):21-24. (EI:05279198086)

8. 李運鋒,袁景淇,薛耀鋒,生物發(fā)酵過程關(guān)鍵變量預報系統(tǒng)設計及應用,計算機工程,(EI 源),2005,31(23): 183-185.

9. 李運鋒,袁景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報在發(fā)酵過程異常診斷中的應用,生物工程學報,2005,21(1):102-106.

10.王卓,袁景淇,李運鋒,多罐并行發(fā)酵過程的彈性停罐調(diào)度策略,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38(9): 1548-1551.(EI:04538760045)

11. 薛耀鋒,袁景淇,李運鋒,王卓,基于COM的發(fā)酵過程調(diào)度優(yōu)化軟件開發(fā),微型電腦應用, 2004,20(8): 33-35.

12. 焦曉紅,耿秋實,方一鳴,李運鋒,液壓伺服并聯(lián)機器人的自適應魯棒跟蹤控制,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3:15(3):401-403

13. 焦曉紅,李運鋒,方一鳴,耿秋實,一種機器人魯棒自適應控制法,機器人技術(shù)與應用,2002,3:40-43

14. 焦曉紅,耿秋實,方一鳴,李運鋒,并聯(lián)機器人的魯棒自適應控制,機器人技術(shù)與應用,2002,4:22-25

15. 李運鋒,焦曉紅,耿秋實,方一鳴,一種具有全局穩(wěn)定的L2增益機器人控制器設計方法,自動化理論、技術(shù)與應用.2002,9:212-216

16. 耿秋實,焦曉紅,方一鳴,李運鋒,并聯(lián)機器人的H∞魯棒自適應控制,自動化理論、技術(shù)與應用,2002,9:78-82

發(fā)明專利

1. 李運鋒,基于機器視覺的光刻裝置對準系統(tǒng)與對準方法,CN200810034477.6

2. 李運鋒、陳延太、韋學志、陳勇輝、周暢,硅片對準信號的處理方法,CN200810035115.9

3. 李運鋒、王海江、趙新、韋學志、宋海軍,一種硅片標記捕獲系統(tǒng)與方法,CN200910047030.7

4. 李運鋒、王海江、趙新、陳延太、韋學志,光刻技術(shù)中對準信號的處理方法,CN200910049046.1

5. 李運鋒、韋學志、徐榮偉、陳勇輝、周暢,一種用于光刻機對準的標記以及使用該標記的對準方法,CN200710045495.X

6. 李運鋒、韋學志、徐榮偉、陳勇輝、周暢,對準系統(tǒng)和對準標記,CN200710045496.4

7. 李運鋒、韋學志、徐榮偉、宋海軍,用于光刻設備的對準系統(tǒng)、對準方法及增強型對準標記,CN200810039465.2

8. 李運鋒,對準標記的對準掃描方法,CN200910200223.1

9. 李運鋒、王海江、韓悅、胡明輝,用于光刻設備的對準信號采集系統(tǒng)與對準方法,CN200910201611.1

10. 李運鋒、王海江、宋海軍、韋學志,光刻機的對準信號的周期測校方法,CN200910247635.0

11. 李運鋒、趙新、韓悅、韋學志,對準標記測量信號處理方法,CN201010177516.5

12. 李運鋒,一種信號歸一化掩模對準系統(tǒng),CN201010250440.4

13. 李運鋒,一種環(huán)境補償對準系統(tǒng),CN201010250448.0

14. 韓悅、李運鋒,一種基于多個不同波長的對準方法,CN200910194853.2

15. 韓悅、李運鋒、趙新,基于雙光源多級次的對準系統(tǒng)及其對準方法,CN200910052799.8

16. 韋學志、李運鋒、徐榮偉、周暢、陳勇輝,一種用于光刻設備的對準系統(tǒng),CN200710044152.1

17. 李欣欣、李運鋒、韋學志、宋海軍,一種用于光刻設備對準系統(tǒng)的對準標記結(jié)構(gòu),CN200810040234.3

18. 李欣欣、李運鋒、韋學志、宋海軍、張勇,精確確定空間像高大小的方法,CN200910198352.1

19. 韋學志、李運鋒、徐榮偉、周暢、陳勇輝,用于投影掃描光刻機的對準方法及微器件制造方法,CN200710044153.6

20. 陳振飛、李運鋒、張勇,一種使用信號處理的方法進行硅片對準的對準系統(tǒng)及方法,CN200810041493.8

21. 陳延太、宋海軍、李運鋒,光刻機硅片對準信號的處理方法,CN200910055927.4

22. 程鵬、韋學志、李運鋒、王海江、唐文力、陳振飛、劉強,對準光強信號采集與解調(diào)裝置,CN200810204355.7

23. 杜聚有、徐榮偉、宋海軍、韋學志、李運鋒、戈亞萍,一種用于光刻設備的對準系統(tǒng)及對準方法,CN200810041152.0

24. 唐文力、王海江、凃澤恩、宋海軍、李運鋒,掩模對準系統(tǒng)及其方法,CN200810203806.5

25. 王海江、程鵬、李運鋒、唐文力、陳振飛、劉強、宋海軍、韋學志、胡明輝,用于光刻設備的對準標記搜索系統(tǒng)及其對準標記搜索方法,CN200910046308.9

26. 徐榮偉、韋學志、李運鋒、周暢、李鐵軍,一種光刻裝置和用于光刻裝置的對準系統(tǒng)及對準方法,CN200710045580.6

27. 徐榮偉、韋學志、李運鋒、周暢、李鐵軍,一種對準標記和對其成像的光學系統(tǒng)以及成像方法,CN200710045579.3

28. 韓悅、李運鋒,一種標記期望位置確定方法,CN201010619057.1

29. 胡明輝、李運鋒,用于光刻裝置的對準系統(tǒng)及對準方法,CN201010137228.7

30. 朱正平、李運鋒、宋海軍、韋學志,一種提高對準精度的對準掃描方法,CN201010582193.8

31. 胡明輝、李運鋒,掩模對準自適應掃描方法,CN201110086178.9

32. 朱正平、李運鋒、宋海軍、李欣欣,離軸信號處理方法,CN201110187349.7

33. 陳小娟、李運鋒、趙正棟,光刻機掩模的對準掃描方法及對準信號處理方法,CN201110187358.6

34. 趙正棟、李運鋒、陳小娟、趙新、宋海軍,光刻設備對準方法,CN201110074407.5

35. 鐘芳、李運鋒、王海江、宋海軍,用于光刻設備的集成傳感器,CN201110086796.3

36. 王海江、李運鋒、唐文力、程鵬、曹佩、宋海軍,用于掩模對準的探測器系統(tǒng)及方法,CN201110204032.x

37. 陳小娟、李運鋒、趙正棟、趙新,用于掩模對準的對準信號采集系統(tǒng)及對準方法,CN201110272730.3

38. 王海江、李運鋒、唐文力、程鵬、曹佩、宋海軍,一種自動增益系統(tǒng)信號與增益同步采集裝置與方法,CN201010621219.5

39. 韓悅、韋學志、李運鋒、宋海軍,基于多周期標記的色動態(tài)選擇方法,CN200810033263.7

40. 朱正平、李運鋒、韋學志、宋海軍,一種提高對準掃描成功率的方法,CN200910199599.5

41. 王海江、唐文力、李運鋒程鵬、陳振飛宋海軍、韋學志、胡明輝,一種用于DUV光刻裝置的掩模對準面形探測裝置,CN201010135955.x

42. 戈亞萍、徐榮偉、李運鋒,一種激光束偏移測量裝置和方法,CN201110068068.x

43. 陳延太、宋海軍、韋學志、李運鋒、王海江,一種基于正交化模型的離軸信號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CN201010164981.5

44. 唐文力、王海江、陳振飛、程鵬、李運鋒,一種電光相位調(diào)制器諧振頻率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CN201010118296.9

45. 王海江、王詩華、戈亞萍、唐文力、李運鋒、程鵬、陳振飛、宋海軍、韋學志、胡明輝,硅片對準光源幅度調(diào)制裝置,CN201010173160.8

46. 王海江、唐文力、程鵬、陳振飛、李運鋒、宋海軍、韋學志,一種對準信號模擬發(fā)生裝置,CN201010292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