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葉龍膽,龍膽科,龍膽屬,一年生草本,高3-5厘米。莖紫紅色,光滑,基部多分枝,似叢生,枝不再分枝,鋪散,近整齊。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苞葉龍膽

種拉丁名:Gentiana?incompta?H.?Smith

科中文名:龍膽科

科拉丁名:Gentianaceae

屬中文名:龍膽屬

屬拉丁名:Gentiana

國內(nèi)分布:四川東部、甘肅、陜西南部、湖北西部

命名來源:[hand?.?–mazz.symb.?Sin?7:?952.?1936]

中國植物志:62:219?  英文植物志:16:84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700

最高海拔:2800

生?境:山坡或林緣草地,林下或溝邊

模式采自:湖北西部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神農(nóng)架

形態(tài)特征

基生葉大,苞葉狀,在花期不枯萎,卵圓形或圓匙形,長1.5-2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圓形或鈍圓,具外反的小尖頭,邊緣軟骨質(zhì),兩面光滑,葉脈3-5條,在下面明顯,葉柄扁平,長1.5-2毫米;莖生葉小,2-3對(duì),疏離,等于或短于節(jié)間,匙形至橢圓形,長7-9毫米,寬2.5-4毫米,先端鈍圓至鈍,下部葉邊緣軟骨質(zhì),平滑,上部葉邊緣膜質(zhì),寬,平滑,兩面光滑,中脈在下面明顯,葉柄光滑,長1-2.5毫米?;ǘ鄶?shù),單生于小枝頂端;花梗紫紅色,光滑,長2-10毫米,藏于上部葉中;花萼筒形,長5.5-7毫米,萼筒有5條寬的白色膜質(zhì)條紋,裂片三角形,長0.5-1.5毫米,先端鈍,邊緣膜質(zhì),光滑,中脈在背面突起,并向萼筒作短的下延,彎缺寬,截形;花冠內(nèi)面淡藍(lán)色,外面黃綠色,寬筒狀,長12-15(17)毫米,裂片卵形,長1.5-2毫米,先端鈍圓,褶卵形,長0.5-0.8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全緣或邊緣有不整齊細(xì)齒;雄蕊著生于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絲狀鉆形,長3-4毫米,花藥矩圓形,長0.8-1毫米;子房匙形,長2.5-4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柄長2.5-3.5毫米,花柱圓柱形,長僅0.5-0.7毫米,柱頭2裂,裂片外反,短圓形。蒴果外露,稀內(nèi)藏,倒卵狀匙形或矩圓狀匙形,長4.5-6毫米,先端鈍圓或截形,具寬翅,兩側(cè)邊緣具狹翅,基部漸狹,柄長至32毫米;種子淡褐色,有光澤,橢圓形,長1-1.2毫米,表面具致密的細(xì)網(wǎng)紋?;ü?-7月。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四川東部、甘肅(徽縣)、陜西南部、湖北西部。

生長習(xí)性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草地、林下、山坡路旁、溝谷及灌叢中,海拔750-28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湖北西部。

H.?Smith(1936)發(fā)表?G.?incompta?H.?Smith時(shí),將它與當(dāng)時(shí)尚未發(fā)表的G.?licentii?H.?Smith相比較,并認(rèn)為前者較矮,粗壯,花?。ɑ〞r(shí)長9-10毫米,以后增長至14毫米),種子短,與后者不同。我們比較了二者原產(chǎn)地的標(biāo)本,前者產(chǎn)湖北西部(模式產(chǎn)地)至四川東部(城口,奉節(jié),巫溪),后者產(chǎn)甘肅東南部(見到了采自徽縣的同號(hào)模式Licent?5051)至陜西南部。它們除前者植株稍粗壯,從基部多分枝,莖生葉的膜質(zhì)邊緣比較明顯外,其余特征都很相似。因此把兩者合并為一種比較恰當(dān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