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楊(學(xué)名:Populus hsinganica)是楊柳科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生長于海拔1,500米至1,890米的地區(qū),陽性樹種,多生于河流兩岸,喜沙質(zhì)土壤,用種子或插條繁殖,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興安楊

楊柳目僅楊柳科(Salicaceae)1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楊柳目(Salicales)

拉丁學(xué)名

Populus hsinganica

楊屬(Populus L.)

亞屬

青楊組(Sect. Tacamahaca Spach)

興安楊

命名者及年代

C. Wang et Skvortsov

分布區(qū)域

河北,內(nèi)蒙古

青楊組

形態(tài)特征

興安楊

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20米;樹皮綠灰色、下部有深溝裂;小枝圓,灰褐黃色或赤褐色,無毛;芽長圓形、有粘性,鱗片邊緣有毛。葉近圓形、圓狀心形,稀卵圓形,長3-10厘米,寬2-9厘米,先端短漸尖,常扭曲,基部為心形或圓形,邊緣有細(xì)鋸齒和緣毛,上面暗綠色,主脈與側(cè)脈上具有稀疏的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葉柄長1.5-3.5厘 米,無毛。雄花序長4-8厘米,花序軸無毛,雄蕊30-60。果序長13-16厘米,果軸無毛,蒴果3瓣裂?;ㄆ?月;果期5-6月。

生長環(huán)境

河谷,河灘,渠邊,山坡,山坡路邊,栽培

分布范圍

中國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內(nèi)蒙(大興安嶺),遼寧省,內(nèi)蒙自治區(qū),北京市,河北省。

主要價(jià)值

材質(zhì)輕軟,可作板材、器具、火柴桿或造紙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