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楊(學(xué)名:Populus qamdoensis)為大喬木,高25米。枝黃灰色,小枝較細(xì),黃褐色,近光滑,嫩時(shí)有柔毛,芽具粘質(zhì)。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昌都楊與藏川楊P. szechuanica Schneid. var. tibetica Schneid. 近似,其區(qū)別為小枝黃褐色,近光滑,僅嫩時(shí)有柔毛;葉較小,基部圓形,具睫毛;葉柄較短?;ㄐ蜉S無毛引蒴果2瓣裂,密被硬毛,有果柄(長達(dá)5毫米)。

中文名

昌都楊

拉丁學(xué)名

Populus qamdoens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楊柳目(Salicales)

楊柳目僅楊柳科(Salicaceae)1科。

楊屬(Populus L.)

亞屬

青楊組(Sect. Tacamahaca Spach)

昌都楊種

分布區(qū)域

西藏

形態(tài)特征

昌都楊

葉卵形,長6-10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細(xì)圓鋸齒,具睫毛,上面暗綠色,光滑,僅沿脈疏毛,下面淡綠色,無毛;葉柄圓,長1.5-3厘米,被短柔毛。果序長達(dá)15厘米,果序軸光滑;蒴果卵形,2(3)瓣裂,密被柔毛,果柄長達(dá)5毫米。

生長環(huán)境

多生于海拔3400-3800米岸邊。多生于岸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模式標(biāo)本采自日通。

分布范圍

產(chǎn)自中國西藏(昌都、邦達(dá)至怒江一帶),西藏自治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