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東山集

詞牌名

人月圓

作品類型

觸景生情

作品類型

撫今憶昔

主題

抒懷

主題

感傷

人物

歌女

動物

燕子

作品賞析

這首詞通篇借用唐人詩句借景抒情,筆姿盤旋空靈、唱嘆有情。因有一兩句實寫,而不致使人感到撲朔迷離。詞人撫今追昔,而有“恍然一夢”之感。

上片“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開頭兩句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泊秦淮》中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倍拍翆憽恫辞鼗础肥窃伿罚嘤兄S喻之意,即提醒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們不要沉迷于燈紅酒綠之中而導致覆亡。吳激用杜詩則不僅在于提醒什么人,而是在反映現(xiàn)實的情與景。大而言之,它是反映宋家王朝。宋室皇帝徽宗、欽宗已經(jīng)荒淫誤國了,已經(jīng)偏安江左了,可他們不思復興,卻仍然西湖歌舞不絕,杭州當作注州,面對千古傷心事而不傷心,反而癡迷地尋歡作樂,如此可悲可憎可嘆。小而言之,則也是寫眼前的宴會,故國已破而猶在宴飲,也是在茍且偷生?!芭f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是借用了唐代劉禹錫《烏衣巷》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蓖?、謝是東晉南朝世居金陵的名門望族,以后隨著朝代的更替而衰落。劉禹錫用這個典故抒發(fā)的是一種滄海桑田之變的興亡之感,而吳激的化用則表達了一種民族之恥、亡國之恨。在作者看來,金人南下,這不是朝代更迭,而是異族入侵,國已不國,因此,王謝堂前的燕子在改朝換代之交還可以“飛人尋常百姓家”,而國家滅亡之后,它們又何以落腳,誰以為家呢?這里傾吐的故國之思與首句相比,悲情更濃了幾許。

下片則專寫宴上情景?!盎腥灰粔簦杉傺?,宮髻堆鴉?!边@里,“恍然一夢”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山河破碎,宋室衰落,如惡夢一般,令人恍惚、驚詫;而宋室宮女在金地起舞,也如在夢中,恍恍惚惚,難以置信。然而,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那些被虜?shù)乃渭覍m女就在眼前,她們膚色細嫩,潔白勝雪,發(fā)髻黑亮,美若天仙??扇缃駞s淪為專供金地宴飲場上娛樂之用的玩偶。她們淚水在肚里流淌,還得強顏歡笑,輕歌曼舞。這是何等的可悲、何等的凄慘??!面對此情此景,看客也不免傷感起來。于是,接下去自然唱出“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這三句化出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詩中的“江州司馬”是詩人的自稱,這里則是詞人的自比。舞者、觀者產(chǎn)生了共鳴,出現(xiàn)了同悲,是因為有著同一的遭遇,即故國淪陷后羈留于全國。這便與上閱呼應起來,“舊時王謝堂前燕”,今時淪為亡國奴。這里的化用非常凝練,又非常自然貼切,頗能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和沉思,使家愁國恨的流露更為濃烈,更能震撼人心。

該詞特色獨具,可謂正是“感慨中饒伊郁”,一腔愛國激情,傷世愁懷,詞人表現(xiàn)得曲折而又有節(jié)致。首句如砒柱中流,力有千鈞,揭出全篇主旨,接著思致趨緩,轉(zhuǎn)回現(xiàn)實,點及自身,也是纖徐曲折,末句“同是天涯”,無奈中顯沉重,詞人的優(yōu)憤在一唱三嘆之中,顯得更為深廣。詞中情感如長江大河,開始迅急,轉(zhuǎn)了幾個彎,看似平靜,卻在蘊蓄著更大的力量,最后奔出峽口,挾風雷之勢奔向云水蒼茫之處。[5]

創(chuàng)作背景

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夏至日,應北人張侍御的邀請,宇文虛中、吳激、洪皓等南朝詞客會飲其家。席間主人出侍兒歌詞以侑酒助興,中有一人意狀摧抑可憐,因靖康之難被俘流北,最終淪為張侍御家婢。眾人有感于其不幸的遭遇,遂發(fā)而為詞,各賦一曲。其中宇文虛中《念奴嬌》先成,及見吳彥高《人月圓》詞,宇文虛中為之大驚,推為第一。[6][1]

作品評價

金代劉祁《歸潛志》:“閱此詞,當詣彥高也。彥高《人月圓》,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遠,不露圭角,不尤勝于自作者哉。”[7]

作者簡介

吳激(1090~1142)宋、金代書畫家。字彥高,自號東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北宋宰相吳栻之子,書畫家米芾之婿,善詩文書畫,所作詞風格清婉,多家園故國之思,與蔡松年齊名,時稱“吳蔡體”,并被元好問推為“國朝第一作手”。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人月圓·宴北人張侍御家有感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歐陽宇 . 似曾相識 新意盎然——吳激《人月圓》賞析[J] : 語文月刊 ,2003 . 11-12 .[3] 黃瑞云 . 詞苑英華[M] . 湖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 473 .[4] 姚小勇 . 傷情之作 憤慨之詞——讀吳激《人月圓·宴北人張侍御家有感》[J] : 《文史知識》 ,1997 . 28-30 .[5] 李靜 . 一曲《人月圓》,聞者淚潸然[J]名作欣賞 : 文學鑒賞 ,2007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