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楊(學(xué)名:Populus shanxiensis)為喬木,高15米,胸徑40厘米。樹皮灰褐色,縱裂;枝淡黃灰色,無毛,小枝赤褐色,具棱,被柔毛。為中國的特有植物。本種葉質(zhì)厚,基部有2腺點,小枝、芽、葉柄被柔毛,則可與青楊區(qū)別;其葉質(zhì)厚,小枝、芽、葉柄被毛又近似毛白楊,認(rèn)為是青楊與毛白楊的天然雜交種P. cathayana Rehd, × P. tomentosa Carr.,因初發(fā)現(xiàn)于山西省,故學(xué)名取Shanxiensis.

中文名

青毛楊

楊柳目僅楊柳科(Salicaceae)1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楊柳目(Salicales)

拉丁學(xué)名

Populus shanxiensis

楊屬(Populus L.)

亞屬

青楊組(Sect. Tacamahaca Spach)

青毛楊種

命名者及年代

C. Wang et S. L. Tung

分布區(qū)域

山西

青楊組

形態(tài)特征

青毛楊

芽圓錐形,暗赤褐色,有粘質(zhì),邊緣被柔毛。葉卵形至寬卵形,革質(zhì),較厚,長5-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圓鋸齒,具緣毛,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葉柄,圓柱形,長3-6厘米,有短柔毛,葉柄先端近葉基部具2腺點,腺點表面凹下。未見花果。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于海拔1,600米的地區(qū),多生于山谷向陽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山西省等地,產(chǎn)山西西部。模式標(biāo)本采自呂梁山區(qū)黑茶山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