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脈蠅子草,多年生草本。本種(原變種)與寬葉蠅子草(原變種)(S. platyphylla Franch. var. platyphylla)相似,主要區(qū)別:花萼鐘形,被腺毛;花瓣4裂,裂片幾等大。

中文名

掌脈蠅子草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植物界

剪秋羅族(Lychnideae A. Br.)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亞綱

石竹亞綱(Caryophyllidae)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拉丁學名

Silene asclepiadea

亞科

石竹亞科(Silenoideae A. Br.)

蠅子草屬(Silene L.)

掌脈蠅子草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

分布區(qū)域

貴州,四川,云南

亞組

寬葉亞組

蔓生組

物種信息

掌脈蠅子草

Silene asclepiadea Franch. 掌脈蠅子草

異名:

Silene kermesina W. W. Smith

別名:

黑牽牛,老鸛筋,馬利筋女婁菜,馬利筋蠅子草,瓦草,腺花女婁菜,掌脈女婁菜,

分類系統(tǒng)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tǒng)]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tǒng)]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tǒng)]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tǒng)系統(tǒng)]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tǒng)]

石竹亞綱 Caryophyllidae [Cronquist系統(tǒng)]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Cronquist系統(tǒng)]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Cronquist系統(tǒng)]

石竹亞科 SubFam. Caryophylloideae [Takhtajan系統(tǒng)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蠅子草族 Trib. Sileneae [Takhtajan系統(tǒng)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蠅子草屬 Silene [Takhtajan系統(tǒng)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蔓生組 Silene Sect. Cucubaloideae [Takhtajan系統(tǒng)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寬葉亞組 Silene Subsect. Sinenses [Takhtajan系統(tǒng)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柔毛。根簇生,圓柱形,稍肉質(zhì)。莖鋪散,俯仰,長達100厘米,多分枝,上部多少被腺毛。葉片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基部圓形或近淺心形,頂端漸尖,上面無毛或被疏柔毛,下面沿脈被疏柔毛,具3或5條基出脈。

掌脈蠅子草

二歧聚傘花序大型;花直立;花梗與花萼近等長,密被腺毛;苞片卵狀披針形,草質(zhì),被短柔毛;花萼鐘形,長8-12毫米,直徑約4毫米,基部圓形,花后微膨大,縱脈紫色,脈端連合,沿脈密被腺毛,萼齒三角狀卵形,頂端急尖;雌雄蕊柄短,長1-2毫米;花瓣淡紫色或變白色,長約15毫米,爪楔形,無毛,上部嚙蝕狀,瓣片4裂,中裂片狹長圓形,側(cè)裂片小,線形;副花冠片近方形,具齒或全緣;雄蕊外露,花絲無毛。蒴果卵形,長約10毫米,比宿存萼短;種子腎形,兩側(cè)耳狀凹,脊平?;ㄆ?-8月,果期8-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chǎn)云南、四川和貴州。生于海拔1 300-3 900米的灌叢草地或林緣。模式標本采自云南大理。

本種(原變種)與寬葉蠅子草(原變種)(S. platyphylla Franch. var. platyphylla)相似,主要區(qū)別:花萼鐘形,被腺毛;花瓣4裂,裂片幾等大。

功能用途

醫(yī)藥:【納西藥】阮搓肯:根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風濕骨痛,牙痛,胃痛,胃腸炎,跌打損傷《滇藥錄》。軟撮肯:根治肺熱咳嗽,熱淋,外傷疼痛《滇省志》?!疽退帯扛畏螣崽蛋b,氣促咳喘,肝膽濕熱,全身黃染,食積腹痛,創(chuàng)傷疼痛,小便不利,砂石熱淋《哀牢》。【藏藥】路蘇:根治痛經(jīng),扭傷,瘡癤癰疽《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