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生馬先蒿,土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文名

蘚生馬先蒿

別名

土人參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 muscicol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唇形目 Lamiales

列當科 Orobanchaceae

馬先蒿屬 Pedicularis

蘚生馬先蒿 P. muscicola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

分布區(qū)域

甘肅,河北,湖北,內蒙古,青海,陜西,山西

簡述

【學?名】Pedicularia?muscicola

蘚生馬先蒿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屬?名】馬先蒿屬?Pedicularis?Linn. 【別名】土人參、露如木保(藏藥名)

【生境】生于林下或陰濕灌叢中。【分?布】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和湖北西部

【類別】藥用植物【用?途】全草藥用。斂毒、清熱。用于肉食中毒,熱性腹瀉。根藥用,能生津安神、強心補氣,主治氣血虛損、虛癆多汗、虛脫衰竭。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蘚生馬先蒿的根。

植物形態(tài)

蘚生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多毛;根狀莖粗,有分枝。莖叢生,直立或傾臥,長達25厘米。葉互生;具柄葉柄長達1.5厘米;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長達5厘米,羽狀全裂,裂片每邊4-9枚,有短柄,有銳重鋸齒,上面有疏柔毛。花腋生,梗常達1.5厘米;花萼圓筒狀,長達11毫米,齒5,上部卵形而有鋸齒;花冠玫瑰色,筒長4-7.5厘米,盔幾在基部即向左方扭折使其頂部向下,前方漸細為卷曲或S形的長喙,喙反向上方卷曲,長10毫米或更多,下唇極大,寬達2厘米,中裂較側裂小,矩圓形;花絲均無毛;花柱稍伸出喙端。蒴果偏卵狀,為宿存萼所包。蒴果扁卵形,長1厘米,包于宿存花萼內?;ㄆ?~7月。果期8月。分布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及湖北等地。此外,尚有穗花馬先蒿和輪葉馬先蒿的根,在陜西亦同等入藥。

生藥材鑒定

蘚生馬先蒿

性狀鑒別:

本品為皺縮的干燥花,棕褐色或淺紫紅色。花梗黑褐色,細長。萼圓筒狀,前方三裂,具明顯的數(shù)條主脈,其上被毛;萼齒5枚,向上漸細,后又膨大,葉狀,間或有鋸齒?;ü诮颗まD,前方漸細卷曲成“S”形的長喙;下唇大,長圓形,花絲無毛,花柱稍伸出于喙。氣微香,味淡,微苦。

粉末鑒別:

灰褐色;非腺毛少數(shù),極長,扭曲盤繞,直徑5~12μm,壁薄?;ǚ哿5S色或棕黃色,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出23~43μm,外壁稍厚,表面細刺狀,有的花粉粒外壁破碎,內壁及其內容物類圓形,黃白色。花冠表皮細胞,表面觀長多角形,垂周壁薄,表面有細密的腦紋狀角質紋理,有的細胞含淡黃色或黃棕色物?;ǚ勰覂缺诩毎?,表面觀呈長橢圓形,具縱向條狀增厚?;ńz及藥隔薄壁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一,壁薄微波狀,內含黃棕色或棕色物。柱頭表皮細胞,外壁突起呈乳頭狀,有的分化成絨毛狀,壁薄。萼片表皮細胞表面觀,細胞呈多角形,壁平直或彎曲,可見非腺毛或毛脫落痕跡。氣孔長圓形,直徑16~30μm,副衛(wèi)細胞4~6個,不定式。分泌細胞長管道狀,類圓形或長圓形,內含黃色分泌物。草酸鈣砂晶,多存在于花冠薄壁細胞中,有的砂晶群中伴有細小片狀或方形結晶;草酸鈣簇晶較少,直徑10~20μm,棱角較尖。導管主為螺紋,少環(huán)紋導管,導管直徑5~20μm;花冠分泌細胞壁厚,長多角形,內含黃棕色分泌物。

采集

秋季采挖,陰干。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功用主治

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宜忌

反藜蘆。

藥物配伍

方一:蘚生馬先蒿(灰)、馬藺(灰)、廣木香、豬毛菜、草木犀。方二:蘚生馬先蒿,裂萼薔薇果,刺檗,豬血粉,蔓荊子。

藥性?味苦,性涼?!缎螒B(tài)比喻》:味苦,性稀?!恫厮幣浞叫戮帯罚何犊啵詻觥!缎戮幉蒯t(yī)學》:味苦,性涼?!恫蒯t(yī)百科全書》:味苦,性涼。

功效?斂毒,生肌,清胃熱。

主治?治肉食中毒、培根木保病。

用法用量?常配方用,6~9g。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方一:蘚生馬先蒿(灰)、馬藺(灰)、廣木香、豬毛菜、草木犀。共搗,適量涂抹,用于白發(fā)及頭病。

方二:蘚生馬先蒿15g,裂萼薔薇果15g,刺檗5g,豬血粉15g,蔓荊子15g。共研細粉,每服1.5g,每日3次,治食物或藥物中毒后出斑疹。

各家論述

考證?《晶珠本草》記載:漏日治肉食中毒。分為紫、紅、黃色三種,外形相似,唯花的顏色不同。紫色種(漏日莫保)又名塔察,印地語中稱卡納。紅、紫兩種葉相似,深裂。紫色種的花紅紫色,莖長、中空,一側有3片葉,從有葉側開花,花狀如彎曲的公綿羊角。黃色種葉黃綠色,花莖中空而長,氣味很香,除花的顏色外,紅、黃兩種形狀相同。也有按生境不同將黃色種區(qū)分為白、黃兩種的,山生的為白色種,溝生的為黃色種?!缎螒B(tài)比喻》記載:漏日分紅、紫、黃三種,紅、黃兩種生長在沼澤地帶,紫色種生長在碎石地帶,葉長,深裂,花狀如彎曲的公綿羊角。味苦,性稀。

據(jù)查證,漏日為玄參科馬先蒿屬一類植物的總稱,根據(jù)花的顏色區(qū)分為紫、紅、白、黃等不同的品種。從各地使用的情況看,藏醫(yī)們一般分為白、黃、紫三種。白色種味苦,性涼,功效聰耳、固精;黃色種味苦、澀,性涼,功效治肝膽熱病、遺精,解酒中毒;紫色種味苦,性涼,功效斂毒,生肌,清胃熱,治肉食中毒、培根木保病。

黃色種稱為漏日賽保,請參見黃花馬先蒿。白色種不詳,據(jù)說產(chǎn)于西藏,有待考證。紅色種與紫色種常不易區(qū)分,紫色種稱為漏日莫保,《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記載為蘚生馬先蒿Pedicularis??muscicola??Maxim.、大唇馬先蒿Pedicularis??rhinanthoides?Schrenksubsp.labellata??(Jacq.)??Tsoong、極麗馬先蒿Pedicularis??decorissimaDiels、茸背馬先蒿Pedicularis??oliveriana??Prain。《西藏常用中草藥》記載為茸背馬先蒿;《迪慶藏藥》記載為青南馬先蒿Pedicularis??przewalskii??Maxim,、管花馬先蒿Pedicularis??siphonantha??Don。這許多紫色種類中,外形相似,不易區(qū)分正、次品,就按青海常用種,收載了蘚生馬先蒿。

但是,青海一些地區(qū)的藏醫(yī)認為,蘚生馬先蒿擬為吉孜青保的紅色種。據(jù)查《晶珠本草》等書,吉孜青保的花的形狀如甘青青蘭(藏藥名:知羊故),按花的顏色分為白、藍兩種;沒有查找到關于紅色種的記載,況且,蘚生馬先蒿的花形也與甘青青蘭截然不同。所以,還是根據(jù)多數(shù)地區(qū)用藥經(jīng)驗,將蘚生馬先蒿記為漏日莫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