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千里光,是菊科千里光屬的植物。中國(guó)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guó)大陸的云南等地,生長(zhǎng)于海拔3,0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zhǎng)在高山牧場(chǎng),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中甸千里光

亞綱

菊亞綱(Asteridae)

拉丁學(xué)名

Senecio chungtienensis

植物界

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 千里光亞族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外文名

學(xué)名:Senecio chungtienensis

菊目(Asterales)

菊科(學(xué)名:Asteraceae),是菊亞綱最大的1科。

亞科

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 Kitam.)

千里光屬(Senecio)

中甸千里光

命名者及年代

C. Jeffrey et Y. L. Chen

分布區(qū)域

云南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根狀莖草本。莖單生,直立,高60-80厘米,不分枝,被疏柔或變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在花期常生存,具柄;葉片全形倒披針狀長(zhǎng)圓形,長(zhǎng)6.5-13厘米,寬1.5-2.5厘米,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生裂片不明顯,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頂瑞尖或短漸尖,具粗羽狀齒,側(cè)裂片6-7對(duì),長(zhǎng)圓狀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全緣或有數(shù)齒,兩面被疏黃褐色短柔毛或變無毛;葉柄長(zhǎng)2-5厘米,基部擴(kuò)大但無耳;中部莖葉無柄,基部近有耳或具耳,抱莖,全形線狀披針形或長(zhǎng)圓形,長(zhǎng)4. 5-14厘米,寬1-4厘米,其它與下部葉同;最上部較小,線形,苞片狀。頭狀花序有舌狀花,較多數(shù),排列成頂生復(fù)傘房花序;花序梗長(zhǎng)7-20毫米,有線狀苞片;小苞片2-4,線狀鉆形,長(zhǎng)2-3毫米;總苞鐘狀,長(zhǎng)5-6毫米,寬2.5-4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5;總苞約13,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zhǎng)6毫米,寬1-1.5毫米,稍鈍,上端紫色,有微毛,草質(zhì),邊緣寬干膜質(zhì),外面有短柔毛。舌狀花7-8;管部長(zhǎng)4毫米,無毛;舌片黃色,長(zhǎng)圓形,長(zhǎng)8毫米,寬2.7毫米,頂端有3細(xì)齒,具4脈;管狀花多數(shù);花冠黃色,長(zhǎng)6毫米,管部長(zhǎng)3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長(zhǎng)圓形,長(zhǎng)1毫米,尖,上端有乳頭狀毛?;ㄋ庨L(zhǎng)2毫米,基部有明顯的鈍耳,附片卵狀長(zhǎng)圓形;花藥頸部短,向基部明顯膨大。瘦果圓柱形,長(zhǎng)約3毫米,無毛;冠毛白色,長(zhǎng)5.5毫米。花期7月。

生長(zhǎng)環(huán)境

生長(zhǎng)于海拔3000米高山牧場(chǎng)。

分布范圍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中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