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價值觀是主流意識社會的思想形態(tài),是歷來世人,對當時的社會反映的一種帶有取向價值觀的一種認同。

中文名

主流價值觀

外文名

mainstream?values

拼音

zhu liu jia zhi guan

術語類別

心理術語

屬性

思想形態(tài)

定義

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即主流民眾所信奉或各種價值取向大體一致的價值觀

基本簡介

世上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事有矛盾才為事,物無陰陽不為物。因此對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完全正常。但社會大眾對同一類事物的不同價值判斷會有傾向性取舍,即會贊成一種,而反對另一種。當一種價值判斷成為多數(shù)人的看法時,便形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價值基于一種上下波動的現(xiàn)象,我們只能保持

一種心態(tài)的平衡態(tài)度。

基石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同馬克思主義一道,成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式,是中國主流價值觀的基石。

區(qū)分

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兩個概念不同。主導價值觀是在一個社會中占統(tǒng)治地位、對社會其他價值觀及其發(fā)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主導、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的價值觀;主流價值觀則是指一個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即主流民眾所信奉或各種價值取向大體一致的價值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