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龍膽,中藥名。為龍膽科植物黃花龍膽Gentiana flavo-maculata Hayata的全草。具有利膽退黃之功效。用于黃疸型肝炎。

中文名

黃斑龍膽

龍膽科 Gentianaceae [Cronquist系統(tǒng)]

植物界

龍膽族 Trib. Gentianeae 龍膽亞族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tǒng)系統(tǒng)]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tǒng)]

亞綱

菊亞綱 Asteridae [Cronquist系統(tǒng)]

龍膽目 Gentianales [Cronquist系統(tǒng)]

拉丁學(xué)名

Gentiana aperta var. aureopunctata

亞科

龍膽亞科 SubFam. Gentianoideae

龍膽屬 Gentiana [Hutchinson系統(tǒng)的龍膽科Gentianaceae]

亞屬

小龍膽組 Gentiana Sect. Chondrophylla 小龍膽系

開張龍膽 Gentiana aperta

亞種

黃斑龍膽 Gentiana aperta var. aureopunctata

命名者及年代

T. N. Ho et J. H. Li

分布區(qū)域

青海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苦,涼。

功效

利膽退黃。

主治

用于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10cm。莖密被乳突,從基部起多分枝,枝細(xì)瘦,斜升?;~大,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7mm,寬3-5mm,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基部鈍,邊緣具乳突或僅基部具乳突,兩面具乳突,中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連合成長達(dá)1mm的筒;莖生葉小,疏離,短于節(jié)間,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達(dá)8mm,寬約5mm。花多數(shù),單生于小枝頂端;花梗密被乳突,長2-3mm,果時(shí)伸長至8mm;花萼鐘形,裂片近整齊,鉆形,短于萼筒,先端具小尖頭,彎缺截形,中脈在背面明顯;花冠上部淡黃色,基部淡紫色,喉部具黃色斑點(diǎn),筒狀鐘形,裂片卵形,先端鈍,全緣,褶卵形,與裂片等長;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絲線狀鉆形,花藥橢圓形;子房狹橢圓形,兩端漸狹,子房柄長約4mm,花柱線形,柱頭2裂;蒴果外露,倒卵形或卵形,長約6mm,基部漸狹,邊緣具翅,果柄粗,長約12mm。種子長圓形或狹長圓形,表面具細(xì)網(wǎng)紋?;?、果期8-10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800-3000m的山坡草地。產(chǎn)我國臺(tái)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