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蟲”(Conference parasite)是指那些為了賺取禮金而專門趕赴各家調查公司參加座談會的準專職被訪者。

目的

研討會中的餐點或其他利益

又稱

研討會之蝗蟲

形成

“會蟲”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會議多了,檔次高了,管理差了,能夠為“會蟲”們提供寄生的環(huán)境和土壤。在一些城市,“會蟲”成為了一個專門行當,甚至還有專門代理人,當一些調查公司等行業(yè)舉辦調查會時,“會蟲”們便變換身份,參加不同的調研會,說著謊話,胡亂填著問卷,事后領著禮金。[1]

特點

1、會蟲不斷地開會賺取多份禮金,同時,為滿足調研公司各種各樣的需求,他們頻繁變換姓名和身份。職業(yè)會蟲大多配有幾部手機,報名參加會的時候,用一個假名字對應一部手機。

2、有豐富的知識面,可以應付更多的咨詢公司不同行業(yè)、不同層次的咨詢會議需要。

參與人員

主要是學生、一些喜歡搞點兼職的白領和沒有過足開會癮的領導。

組織人員

會蟲的組織者叫養(yǎng)“蟲”專業(yè)戶或會頭,養(yǎng)“蟲”專業(yè)戶是會議召集人(或稱聯(lián)系人),他們手里有大量資料——關于“會蟲”和準“會蟲”的資料。前者是他的客戶,也是他的財富。

養(yǎng)“蟲”專業(yè)戶可以隨時調遣、委派不同年齡的“會蟲”參加某些對口的會議,為他謀取收益;后者則是備選“會蟲”,也就是潛在客戶(行業(yè)內的名稱是“會議援助者”)。

他們會根據(jù)會蟲的表現(xiàn)給予會蟲參加會議的次數(shù),并舉辦“優(yōu)秀會蟲星級評選活動”以資鼓勵。

種類

洋會蟲

會蟲

進入21世紀,政府大張旗鼓高調聘請老外作顧問,企業(yè)則聘老外作CEO,沒有條件聘老外的也不甘落后,總得做點兒與全球化和國際化扯上關系的事,最簡單和最容易的就是請老外參加各種活動。任何活動,大到政府搭臺,小到企業(yè)唱戲,只要有洋面孔,就是國際化的最重要標志。要國際化,就需要洋面孔,而真正的洋面孔是不會滿足中國的面子工程的,所以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專業(yè)洋會蟲。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坐在主席臺,然后照著主辦方早已替他擬好的稿子念一遍就算完成任務,當然,念稿子的時候他必須用美語。他們的名片上除了一個中國的手機和美國的手機為了聯(lián)系走“會”方便是真實的外,其余都是主辦方為了與他扮演的角色相吻合而幫他胡謅的。

土會蟲

這些人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只不過到國外鍍了一層金,拿了個外國身份,搖身一變成了海外華人。洋會蟲主要參加帶國際頭的會議,而土會蟲主要參加與歸國華人相關的會議。他們也很忙活,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qū),下面還有那么多中等城市,下面還有縣,按照中國現(xiàn)有的行政區(qū)劃,只要有一半的地方政府搞這些所謂的海外人才洽談會、海峽兩岸人才洽談會,甚至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這些人就會拉不開栓。對于主辦方來說,參加者是誰并不重要,有沒有效果更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他們只需要一個數(shù)----土洋會蟲的數(shù)目,然后往會議總結里一填就萬事大吉了。

行為判斷

一、可以從群體特征來判斷

一般來說“會蟲”的年齡多是中老年階段的低收入群體。這樣可以參加各類座談會,既可以扮演低收入人群,也有一定的資歷扮演高收入人群。更主要的是這群人才有時間和欲望通過座談會來獲取利益。

另外,他們扮演的角色職業(yè)也多是藍灰領居多,比如業(yè)務經(jīng)理、貿易公司老板之類的。這比較符合他們的日常打扮和生活經(jīng)驗。

二、可以從其行為特征來判斷

“會蟲”因為有多次參加座談會的經(jīng)驗,在一些細節(jié)的行為上就很容易自然地流露出來。通常的外在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很熟悉座談會的流程:

比如:

a)?在電話甄別的時候,對一些常規(guī)的甄別問題反應明顯比其他人快,而且很少有疑問;

b)?在現(xiàn)場三次甄別的時候,填寫問卷也很熟練;

c)?在進入會場后的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只說介紹姓名職業(yè),“會蟲”卻往往很熟練地增加回答他的興趣愛好

2、很放松

初次參加座談會的人一般都會比較拘謹,而“會蟲”則會表現(xiàn)得在調查公司好象在自己家里一樣輕松自如。

比如:

a)?在等候的時候,會很放松地拿雜志、報紙、和水,懂得自己招呼自己甚至招呼別人;

b)??在等候的時候,其姿勢和神態(tài)都很松弛,甚至有些人可以說是大大咧咧;

c)?在會場,一開始就會自己拿桌上的水果食品,毫無忌憚地大吃特吃;

以上的行為特征,有一項符合的就必須很留意,有2-3項符合的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會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