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何故不接戰(zhàn)吶?很大程度是實力不濟!從明朝末年大小戰(zhàn)役統(tǒng)計,明朝軍隊同后金八旗作戰(zhàn)敗多勝少。而且全軍覆沒的戰(zhàn)役都不在少數,大小將官紛紛投降清軍。清八旗戰(zhàn)力越打越強,而李自成所率的大順軍隊卻嚴重輕敵,那有不敗之理?
近代國內外研究東亞的歷史學者研究得出結論,冷兵器時代,后金八旗軍戰(zhàn)斗力可排世界前幾位?!芭娌贿^萬,過萬不可敵?!边@句話雖為后人起哄而言,但清初八旗作戰(zhàn)驍勇兇悍是確定無疑的。
雙方決戰(zhàn)地點在山海關的一片石又叫九門口,關城修在山海關北15公里峽谷中,九個護城拱門并排橫貫在山隘之間,是東北進入中原的咽喉,由此往東可至錦州、沈陽,往西可達遵化、北京,被稱為“京東首關”,是明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
這么重要的位置,不能招降擁有重兵的吳三桂,當伺機迅速干凈地將其滅掉,久經戰(zhàn)場的李自成及其謀士們肯定也如此想,但具體操作又當別論。知彼不夠,知己不足,是李自成軍事敗北的主因。知彼不夠,對吳三桂與多爾袞的聯(lián)合、后金八旗軍的作戰(zhàn)能力估計不夠,否則李自成不會在看到清軍加入后驚慌失措、迅速潰敗。
具考證農民軍主力在六萬至十萬左右,比吳三桂軍隊數量占有很大優(yōu)勢,雙方戰(zhàn)斗但從早打到中午,并沒有能攻破吳三桂防線,大順李自成的兵勢已衰減很多了。這時戰(zhàn)場西北面出現了揚沙大風天氣,清八旗統(tǒng)帥多爾袞果斷命令兩位親王阿濟格和多鐸率部出擊,兩萬精銳騎兵乘風暴殺出,直撲農民軍主力防線,兇猛的八旗軍鐵騎奔騰而下,天空飛沙走石,猛烈炮火加鐵箭飛如雨般橫掃過來。
當時的農民軍畢竟是流民所組成的部隊。由于部隊離開北京時,已經掄到很多財物,有的還在身上藏著。當數萬八旗騎兵殺出時,就如同今日的重裝甲部隊出現在戰(zhàn)場,其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些下級軍官和士兵認為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但滿八旗殺出,也有鐵桿李自成的直系農民軍依舊進行了拼死抵抗。雙方拚殺到下午三點左右,結果是數萬農民軍被屠殺。李自成立馬在山頭遠處觀望。知大勢已去不可為之,急令所余殘部后撤北京方向。結果命令一下,兵敗如山倒一發(fā)不可收拾,八旗軍緊隨其后分割包圍逐一殲滅。
退回北京的李自成更加膽戰(zhàn)心驚,大批農民軍化妝后紛紛逃走。知道大順軍已無力回天,不是轉身就撤也等于見硬就回,顧命顧財要緊,將收刮來的金銀財寶裝車急運,一把大火燒了皇宮,不管死活先奔西安而去。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便聯(lián)系刪除)
從明末滿漢歷次接戰(zhàn)結果看,滿八旗戰(zhàn)力實不容小覷。近代有學者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冷兵器時代,八旗軍戰(zhàn)斗力可排世界前幾位?!绊^子不過萬,過萬不可敵。”這句話雖為后人虛推,但滿八旗作戰(zhàn)驍勇兇悍是確定無疑的。當李自成與關寧鐵騎死拼時,如何使用的預備隊,歷史記錄的比較模糊。當日農民軍以一字長蛇陣的態(tài)勢與吳三桂軍展開決戰(zhàn),今人考證農民軍主力在六萬左右,比吳軍人數略占優(yōu),但從早打到中午,并沒有能圍殲吳三桂部(關寧兵還是比較能打的),兵勢已衰。兼之當時戰(zhàn)場出現了揚沙大風天氣(有說沙塵暴),多爾袞命阿濟格多鐸率兩萬精銳騎兵揮白旗乘風殺出,直擊農民軍主力,萬馬奔騰,飛沙走石,箭飛如雨,……那個時候農民軍是否還有預備隊,史書沒有明確的記錄。當數萬八旗騎兵殺出時,就如同今日的重裝甲部隊出現在戰(zhàn)場,其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有筆記說有僧人幫李自成確認白旗殺出者非漢軍,而是韃子軍時,勸自成快走。滿八旗殺出,農民軍依舊進行了拼死抵抗,殺到下午三點左右,結果就是數萬人被殺,主將劉宗敏負重傷……李自成立馬在小崗阜督戰(zhàn)。知勢不可為,急令余部后撤,這與不接戰(zhàn),轉身就走的說法還是有些出入的。但其后農民軍在八旗軍窮住猛打下接連潰敗,轉身就走或許就成為李自成的本能,“落膽”是對其心理狀態(tài)最確切的描述。
赤貧的時候,可以以性命相搏。當有了一定資產,一定地位,就完全退化!既得利益者,第一個想到就是明哲保身,何談勇氣和創(chuàng)造力。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zhàn)前已經收獲了最大利益,哪里還能讓一個本該享受人生的人去毫無來由的賣命。歐洲的騎士精神就是,當你有了爵士身份,你就得為這個榮譽而付出為了尊嚴而戰(zhàn)斗。退縮,就是中國儒家文化積淀千年的弊病所在。
怎么沒接戰(zhàn)?被滿清打崩潰了而已,李自成連嫡系軍隊“老營”(3萬精銳騎兵“三堵墻”)都損失大半,自此以后李自成一蹶不振,雖然還有近百萬大軍,但基本失去戰(zhàn)斗力
山海關之戰(zhàn)其實要分成兩個階段來看。先是吳三桂的主力和大順軍作戰(zhàn),之后才是清軍入關作戰(zhàn)。實際上是在車輪戰(zhàn)的狀態(tài)下一舉摧毀了大順軍從而奠定了山海關之戰(zhàn)的勝果。
不是大順不戰(zhàn)而逃,而是禁不住輪番沖擊。
一片石,注定的失敗
很多人都在懷念,為啥吳三桂不投靠大順而選擇了大清。
歷史告訴我們,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大順這樣的草臺班子是無法支撐起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使命。雖然勢如破竹的攻入了北京城,但敗退的也是非常的迅速。其興也勃,其敗也忽。
而這一切的轉折就在一片石。
九門口長城建于北齊年間,到了明朝徐達主修長城進行了擴建九門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性,孫承宗曾寫下詩句: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門口。
這里是京師最重要的關口,誰丟了山海關就打開了入京的通道。
崇禎十七年的吳三桂,就鎮(zhèn)守在山海關一線。他成了兩大軍事力量的夾心餅。
北 京城已經被李自成所部占領,崇禎帝殉國。作為明軍的吳三桂很難接受投降李自成的決定。畢竟殺君之仇要報,明軍上下都對于李自成充滿了怨氣
而北方的清軍也是死敵。一旦清軍動手,自己講沒有任何還手之力。該怎么辦呢?
此時的李自成在控制了北京之后,開始向吳三桂所在的山海關調動軍隊。他們覺得收買不成那就只好硬來。
四月上旬,吳三桂作書絕父并且擊敗了唐通和白廣恩之后,李自成就增派萬人支援山海關并有消息說御駕親征。
那么吳三桂感覺,決戰(zhàn)的地點就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這是生死存亡的抉擇。他決定讓清軍入關一同作戰(zhàn)
清軍可沒有那么笨,要打你吳三桂的部隊先打。
車輪戰(zhàn),大順沒戲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劉宗敏率軍進攻山海關,隨行人群中還有朱慈烺和吳襄
四月二十一日雙方激戰(zhàn)于一片石
當時的狀態(tài),大順軍十萬,吳三桂不足5萬,清軍8萬人.
清軍在二十一日清晨進駐山海關外2里處,多爾袞親自在歡喜嶺觀戰(zhàn)。他在等待雙方的兩敗俱傷。
吳三桂沒有辦法,只能拼命。
雙方激戰(zhàn)2晝夜,吳三桂的部隊逐漸支撐不住,在北翼城的部隊都投降了。他沒辦法只好乞求清軍出兵。
多爾袞答應了。雖然其中的條件很苛刻,我們不得而知。
清軍入猛虎下山,面對著也即將力竭的大順軍一頓猛砍。最終大順兵敗。
李自成的失敗是農民起義局限性的必然
很多人都在哀嘆為啥李自成沒能贏得山海關之戰(zhàn)從而將清軍阻擋在關外。
這里就有一個歷史局限性的問題
李自成并沒有完成從起義軍到執(zhí)政者的轉變。他在北京城的所作所為只是加速了軍隊的腐敗。而吳三桂確實看對了人,沒有投靠大順。
另外一個方面,皇太極的清軍此時的軍隊編制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擴張,在軍事實力上已經做好了隨時入關統(tǒng)一天下的舉動。
此時他的手上已經擁有了漢、滿、蒙各八旗,滿員計算將達到24萬余眾。
在加上明軍的降兵“天佑軍”和“天助軍”,所以滿清此時的兵力上限接近30萬。
這些軍隊的戰(zhàn)斗力并不是烏合之眾的大順軍可以比擬的這也是后來大順為何敗的這么快的原因之一。實力相差太大,又沒有地理優(yōu)勢這就是注定的失敗
結論
李自成的失敗從山海關開始。他為自己的淺顯的戰(zhàn)略眼光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也是歷史告訴人們的一個道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偷雞摸狗獲得的勝利注定不能久遠。
不是不接戰(zhàn),是接戰(zhàn)了,而且損失很大,甚至李自成自己都負傷了。
失敗原因有三:
一是起義軍已經師老兵疲。吳三桂雖然已經和清廷約定投降剃發(fā),換取清軍的援助。但是老辣的多爾袞并沒有一開始就參與的戰(zhàn)斗中去。而是等吳三桂和李自成軍隊激戰(zhàn)多時,雙方精銳的消耗很大,部隊非常疲勞的情況下突然殺入的。可以說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八旗軍突然出現,殺了李自成個措手不及,李自成軍隊士氣一下子就被挫敗了。
二是李自成軍隊戰(zhàn)斗力有差距。李自成軍隊雖然橫行半個中國,實際的戰(zhàn)斗力并不是強到哪里去,起義軍的戰(zhàn)斗力,和明軍的精銳部隊,是有差距的,和清軍差距更大,當時的清軍,是東北亞最強的存在,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 。起義軍以前從來沒有和清軍交過手,一聽說人人畏之如虎的“辮子兵”來了,馬上就落荒而逃了,李自成和手下將領也根本控制不住部隊了。
三是時機問題。李自成軍隊進京后,不論兵將,都飽掠財物女子,這時候他們想的更多的是保住手里的財產,哪想拼命,打順風仗還可以,拼命的事,交給別人吧。所以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敗,就一退再退,北京堅城也守不住。馬上就西撤,撤退途中因為吳三桂八旗軍追的太狠,還丟棄不少財物,殺掉一批帶不走的婦女,這樣的士氣,不敗也難。
已是疲兵也!不能再戰(zhàn)之,不跑在清軍勁旅攻擊下全軍完蛋。跑亦是不得巳為之。
不是不按戰(zhàn),是李軍面對新的武器,新的戰(zhàn)法,傷亡慘重。面對熱兵器,尚未接觸,便被擊倒。便造成了以后的心理恐慌。
滿清八旗打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本就屬于降維打擊,在加上李自成主力已于吳三桂鏖戰(zhàn)半天已是疲態(tài),二者相加的結果就是風卷殘云般的一邊倒的屠殺,兵敗如山倒,打不過也跑不掉,僅僅寥寥數人逃出,給李自成軍隊造成了極大的陰影,李自成一口氣跑回了陜西老家。再就是李自成軍隊擅長運動戰(zhàn),對付二三線明軍有一套,但對付滿清八旗就是小學生碰上本科生了,八旗玩的就是野戰(zhàn),快、準、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