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這件事到底是真還是假,反正就事論事,我肯定是支持這位廣西年輕小哥的。
為什么支持?因為現(xiàn)在中國的年輕人群體并不是都太沖動了,反而是都太不沖動了。
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實在太寶貴了,人不癲狂枉少年??!如果你年輕時連一點沖動的不計后果的事情都沒做過,那你的青春真是被狗吃了嗎?
我估計全世界的年輕人就只有中國的年輕人是最喜歡追求“穩(wěn)定”的了,從學校畢業(yè)之后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結(jié)婚生孩子,一輩子就這么過了,未老先衰,不敢做任何冒險的事。
而且中國的年輕人不僅是自己不敢冒險,還看不慣別人去冒險。如果看到有人做了類似像廣西這個年輕人騎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學校里報到的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佩服或者支持,而是質(zhì)疑然后否定。
如果這種“閉塞”的思維一直延續(xù)下去,中國的年輕人稍微冒點險、出點頭就要收到全社會的質(zhì)疑和否定,中國的年輕人還能創(chuàng)造出什么奇跡來?中國的未來難道就是靠一群“未老先衰”、不敢冒險、一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的年輕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
反正,我不管廣西這個年輕小哥的新聞是真是假,總之我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能多點“冒險”精神,不要只呆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就感覺很安全,自己一動不敢動,還看不慣別人動。
如果像廣西年輕小哥這樣的新聞更多一點,我倒覺得并不是一件什么壞事,至少,這能讓我覺得中國的年輕人多少還有點活力。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我:劉小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孩子!有出息!學習更會有好成績的,加油!
如何看待廣西一大學新生騎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報到?
小林考上齊齊哈爾醫(yī)學院,老家到學校有4300多公里的距離,中間隔了9個省份,他沒有像一般的學生那樣選擇飛機、火車、汽車前往學校報到,而是選擇了自己一個人騎著單車前往學校,歷時22天,路上必定經(jīng)歷了很多磨難,也遇上了很多次的風吹雨淋和烈日寒風,對他而言是一次值得珍藏一輩子的記憶。
首先,我很佩服這位小兄弟,其實騎行前往并不是為了節(jié)省,我相信22天在路上的成本不會比坐飛機、火車、汽車便宜,所以肯定不是為了成本,而是想挑戰(zhàn)自己,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能真正付諸行動的人卻并不多,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趁著青春年少,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一次瘋狂的事,經(jīng)歷就是財富,可以為他將來的人生積累下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
其實,我想說的話,這樣的事情雖然令人佩服,卻不值得大家去模仿與推廣,他能在路上騎行22天,肯定他喜歡騎行、擅于騎行,而且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因為路途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安全問題,所以有其特殊性,不值得大家去學習與模仿,可以學習他這種敢闖、敢干、敢行動的精神,但不一定是在騎行方面,可以是在你喜歡和擅長的方面。
最后,我看了網(wǎng)上對這件事有很多置疑,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雖然說每天平均200公里的里程是有些不可思議,但你不是他,你又怎么知道他做不到呢?
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比較客觀,記得點贊留言哦,如果我講得不全面,也歡迎大家補充??!
從廣西騎自行車到齊齊哈爾上大學。不管他,路途怎么騎,怎樣艱辛?我贊賞是孩子的精神。這種能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可貴的。
這個大學新生一定不是官后代或富后代,更不會是玩绔子弟,一定是一個出身貧寒的、有奮斗精神的、能吃苦耐勞的、自強不息的有志青年。
小伙子很棒啊,只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孩子,便憑借自己強大的意志力與行動力騎行到學校,這是怎樣的勇氣與魄力呢。
小伙子身上這股勇往直前的精神,恐怕正是這一代年輕人最或缺的東西。95后00后的孩子們可以直面社會的嚴酷性,卻不敢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重壓,能夠鼓足勇氣從中國最南邊騎到最北邊,簡直是后生可畏。
不難想象,騎行的一路上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住宿問題、安全問題、花銷問題、天氣問題等等,如果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很難克服這些困難。小伙子從廣西出發(fā),途徑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齊齊哈爾等省份,用時22天。
但這并不代表,我們要大力提倡這種行為,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這種冒險行為有待商榷。就像面對那些登珠穆朗瑪峰挑戰(zhàn)極限的人一樣,當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件看似毫無意義的事情,但這就是人類精神,永遠對未知世界抱有一顆好奇的心。
如果是真的,哪我只能佩服他是大神!
我是一個單車騎行愛好者,今年57歲,五年騎了五萬多公里,環(huán)過青海湖,環(huán)過海南島,從陜西銅川騎到四川成都,全程不搭車21天從成都完成了318川藏線騎行;從銅川沿210國道北上騎到了沿黃觀光路的起點陜北府谷縣的墻頭村……;騎過幾次200公里單日往返;上月六月29號又完成了300公里單日往返……
說這么多的絲毫沒有吹噓自己的意思,而是想說長途騎行除了吃喝拉撒沿途欣賞拍攝風景外還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天氣,路況,單車等等。每天騎行近200km,難度確實很大,我只能佩服!
今年?八月一日?
現(xiàn)在是7月12日?
4300公里,22天,每天平均將近200公里,這個速度可真不慢,學校應該給這個學生一個大大的紅包,宣傳學校了。
這個嘛,應該不是因為路費吧!現(xiàn)在社會強調(diào)自我,個人選擇無可后非!
中國人需要這種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挑戰(zhàn)自我。為中國的未來點贊!
我是長途騎行愛好者,22天騎4300公里,幾乎不可能。長途騎行每天100~120公里比較靠譜。
不管這個報導是否真實,首先這小伙子的動機是什么?提前22天騎車報到,能預測一路順風,不簡單!我認為這方法不可取,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小伙大腦受了某些刺激!
這是一個意志堅定的鍛煉,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提高生活娛樂,堅強意志,不錯哦!
有耐力,
如何看待廣西一大學新生騎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報到?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想來回答。因為我本縣市也有一個大學生是從北京騎行回家鄉(xiāng)過新年的一個人。他就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家里的老父親過上一個特別的新年,他的名字叫 “廖培均”?;氐郊液箅娨暸_記者也有采訪他的故事。
回家過年的交通方式有很多種,大多數(shù)人是坐火車、高鐵,坐長途客車,或者是開私家車,但在北京上大學的廣西岑溪人廖培鈞卻選擇踩著自行車孤身上路,1月24日,他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向南,歷時18天、騎行2400公里,回到了廣西老家--岑溪市梨木鎮(zhèn)。一起聽聽他的千里走單騎的故事。
廖培鈞在防災科技學院就讀大三,今年學校放寒假,他選擇騎自行車回家,縱貫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六個省級行政區(qū)再進入廣西。廖培鈞用騎行軟件記錄下了騎行里程數(shù),總數(shù)超過2400公里。18天的獨自騎行,陪伴他對抗孤獨的就是這輛帶著他一起丈量路程的自行車和行李包。
2月10日,總歷時24天,其中騎行18天,廖培鈞終于平安回到了廣西岑溪市老家,苦盼許久的家人們和這位勇敢的小伙子相擁而泣。
這個大學生也像標題說的這個差不多的內(nèi)容,一個學生有如此大的毅力,為他點贊,人生難得幾回搏,既然有毅力和耐了,騎行也不算什么,既鍛練了自己的身體又增加了人生樂趣,相信他以后會做更好。
猛,全力支持!
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這個行動對孩子的意志都是一個很好的磨練,對他的身體、意志和品行都是很好的鍛煉,如果他能堅持下去,對他以后的學業(yè)肯定大有好處。
首先,贊同千里騎行上學。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騎行上學,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考察沿途的風土人文,同時還節(jié)約??芍^一舉多得。但22天騎行4300里,對于業(yè)余騎行愛好者,似乎有點難度。
這新聞,凡愛好騎行的人都不會相信,連續(xù)的每天差不多200公里的騎行。
有志氣,有作為,敢實踐,好樣的
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可以做為自己人生的一次經(jīng)歷吧!有個性,有想法,敢去嘗試,點個贊
一美掩百丑,只是因為是大學新生,大家都一順風地夸贊,其實他并不可能一天騎200里路。不管怎么說,這種行為都值得驕傲,值得夸贊。有勇氣、有動力,也代表了新的希望。我很贊賞,應該鼓勵,別夸大事實。
很高興回答這問題。
人隨著長大會有很多想法,只要不犯法就好!能煅煉自己,人就要自強,自立,自信,尊敬別人和長輩,很支持這種有自立,自強的人。
年輕人嘛,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騎自行車去其實也挺好的,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二來也可以磨練一下自己的意志。什么還可以增加一些路途的喜聞樂見。只要注意安全,不給他人造成影響和麻煩 ,不違規(guī),不違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值得肯定的。
體重、體型不能說明問題,吃好了,不會瘦。曬黑也不是問題,騎車穿長衫長褲、戴圍巾,只露出兩個眼睛,不會黑。但花錢就有問題了,一天70塊絕對不可能,一天三餐,加上飲水,絕對不止70塊,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絕對堅持不了22天高強度的運動。那住宿是怎么解決的?帶帳篷就一天騎不了200公里,洗澡、洗衣服也是個問題,不帶帳篷,住旅館要花不少錢。這些疑點都說明了這個事情是假的。
由衷佩服這樣的年輕人!單人單騎穿越南北,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目標去踐行心中的規(guī)劃,是當今一股奮發(fā)有為的清流,為將來實現(xiàn)人生目標戰(zhàn)勝各種困難打下了堅定基礎(chǔ)。
未來是年輕人的世界 !
有可能中途搭車了。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支持這孩子的行為!支持這種冒險精神!安逸不可取,只有不斷的冒險與革新,社會才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
我感覺這位廣西學生騎行有水分。
我拿開車長途旅行來說,一般每天控制在四百公里以內(nèi),否則司機就會感覺非常疲憊。
這男孩四千多公里用了二十二天,還在沿途市區(qū)留影,可見他還有其他時間在經(jīng)由地做了停頓。
沿途很多山路,他是怎么騎行過來的?時間肯定要延長吧。
所以我推斷這男孩中途可能搭了順風車。
平均每天195公里,這個成績很優(yōu)秀,一兩天有人能做到,但是連續(xù)22天,就很少有人能行。他每天騎行要超過12小時。
如果這個故事能成真實的事,我想也是段練和游所樂見,得到更好的知識增長點和對各地域的人文生活的了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人生一大樂事矣!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值得叫好旅游。
騎行4300公里,特別佩服這個同學的毅力,對于他來說這也很有意義。
騎行4300公里,用了22天,平均每天195公里多。也是鐵人了,年輕就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到了立馬行動。磨礪自己毅力,對之后也算是很有幫助的。
最后大家也不要盲目的跟從,他能騎行這么久,這么大的強度,平時應該也有做很多的鍛煉,出去也要和家里隨時保持聯(lián)系。
如果是輕裝騎行,完全可能。我是一名肺癌患者手術(shù)化療后,騎行拉薩及全國,平均一天一百公里還游玩很多景點,去掉游玩,一天最少130公里。我是帶帳篷的。
值得表揚,但不值得推廣。如果都這樣,交通壓力會很大不說,還會讓天下父母親人十分擔心。
在一個人22天騎行4300公里不管是真是假,首先來說他的精神可嘉,極能段練身體,又能磨練意志,點贊,從廣西到齊齊哈爾430Km每天200Km是可以達到的,連續(xù)22天這個數(shù)據(jù)在平路上還可以,如果與到雨天,上坡,爆胎,生病,等情況怎么辦,為段練身體是是可以的,但要量力而行。
首先,我們假定這個事是真的,我看到有些人分析說不可能,我認為可能是因為一些信息不全導致的;其次,我是非常佩服這名同學的勇氣與毅力;再次,報道中要說明該同學平時是不是有騎行,遠行的經(jīng)驗等;最后,媒體上要說明這種行為的風險并提大家特別是無經(jīng)驗者不要模仿!
只要不是那種插桿大旗、胸前掛個標語牌等等的裝逼式的,我都支持!
全程騎行應該不是真的(部分騎行、部分不好騎的路段搭車),況且人家也沒什么功利目的,這種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有想法就去做,排除困難達到目標也是大學生需要的素質(zhì)。
我覺得只有業(yè)余的才有這種可能性,因為專業(yè)車手,沒出發(fā)就把所有重點放在如何準備,計算路程上面。而對于一個正處于高度充滿信念和熱情的階段,身體條件也好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的。況且既然會選擇騎行,也不可能是一竅不通,自我保護還是會的
謝謝邀請回答。
網(wǎng)上說的可能是假的,但是我還是相信這位小伙子的。
首先一天騎行近200千米是有可能的,我也在周末經(jīng)常騎行,我的路線基本固定,120千米上坡路,30千米平路,50千米下坡路,這個路程基本花去我8—9小時,我是近50歲。所以剛畢業(yè)的小伙子每天騎行這個路程是可能的。
其次要相信精神的力量,既然這小伙子決定要完成這樣的騎行,那么他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精神所帶來的動力遠非我們躺在床上看手機這么簡單,再說小伙子被大學錄取上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在等待他,他的精神頭是很足的,而且從廣西到東北,從亞熱帶到暖溫帶再到中溫帶,路上景色各異,小伙的心情很好,動力更足。再說現(xiàn)在的路都是很好的,他騎行的不一定都是上坡路,還有下坡路,增加一點速度還是可能的。
第三即使小伙子中途打一下車也無可厚非,但是這種精神是很值得贊賞的,試試看你家小孩有沒有這種精神動力,也有沒有這種勇氣,有沒有這種闖勁?首先能有這種想法就值得鼓勵,再有行動就值得贊賞,能夠完成計劃就屬于成功,就要宣傳給更多人以榜樣,最起碼是精神激勵,我們就需要這樣的精神和態(tài)度。
- 下一篇:岳家軍算岳飛的私人武裝嗎?
- 上一篇:王一博和肖戰(zhàn)誰才是娛樂圈偶像一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