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五服均應服孝,但也要看關系遠近,家族大小。家族大的或報喪到你家的并給了孝布,應當戴孝。如果沒報喪至你府,證明關系稍遠,不戴也可。
不能一概而論。你爺爺的哥哥到你這都已經第四代了,如果是家族大的一百多號甚至于二百多號多都正常了,而且一般的戴孝,都是老人本身往下的血脈才戴孝。而你已經和死者從你爺爺那就開始分脈了。你這樣的情況,有些不經常走動的甚至都已經是陌生人了,還戴什么孝。
你爺爺的哥哥你叫伯爺爺。你爺爺算第一代,你爸算第二代,你算第三代,三代之內,沒出五服,應該是很親的,說不定你爺爺在你小時侯還帶你去伯爺爺家同鍋吃過飯,所以,你伯爺爺去世了,你就是出嫁了也是應該戴孝的。如果你去悼念,孝家沒發(fā)孝布給你,那是他的嚴重失禮。對此,你可以發(fā)泄不滿,甚至可以去質問。
你去奔喪的話,應該是給你孝布的,應該不會給孝衣。至于你穿不穿就是你的事了。如果是侄孫子是要戴孝的。如果家族大的話,一些侄孫子都去幫忙了
原創(chuàng):
五代之內為血親,都要戴孝的,何況你才是第三代,為什么我們那邊說五指椏門未分杈,那還是一家人,五代以內我們那邊都要戴孝的,我們是溫州市樂清的,孝子穿白色的孝衣外加麻布衣,其它人三代以內戴白色孝帽,穿白色的孝衣,四代五代戴白色的孝帽,也就是五代以外不戴白色的孝帽,一般手擘套白色的孝巾或白布,已經分開血親的意思了,現在也是《婚姻法》直系血親五代以內不能結婚,都是這個意思,不知你們那邊有什么其它的公序良俗和村規(guī)鄉(xiāng)俗,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有各少數民族之間的倫理鄉(xiāng)俗也各有不同,也不一概而論,我們國家地域廣闊,南北差異也很大,一家之言,望大家各舒己見,讓大家都知道各地的風俗習慣,謝謝。
十里同風,百里不同俗。什么事也不是一概而論的。
在我們那里老人去世了,旁系親屬只發(fā)孝服到下一代晚輩。比如老人和其配偶家的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再往下就不發(fā)孝服了,連葬禮都不用參加。
孝子分正孝,偏孝(我起的名)
正孝,直系子孫!
偏孝,血緣親屬晚輩,配偶晚輩!
正孝是披麻帶孝。
你爹是偏孝中的正孝,絕對有資格穿孝服!
至于你們這一輩,家族觀念強的也可以穿孝服,不強的帶個孝布也行(披在頭上的那種)
我堂叔伯們去世(爺爺的親侄子,咱爺兄弟多,堂叔伯就更多了),道士寫孝子名單,偏孝只寫到堂侄子,堂侄女,侄孫太多,一個不寫!
我能猜到你的想法,可能是有些侄孫戴孝了,而你做為侄孫女沒有,覺得他們有些重男輕女!
沒事,重男輕女的思想現在是不嚴重了,但不代表沒有!
用帶?。∵€是自己的直系的爺爺,帶不帶不是咱們說了算就看你大爺爺的兒子們給你不給,待遇應該和他的親孫子孫女一樣的!他們帶啥你也帶啥!
這個各地風俗習慣的,還有,帶孝和帶孝也有很大的區(qū)別。而且時間不同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十幾年前可能需要帶孝,現在可能就不用了,這個在頭條得不到答案的,要問家里的老大和管事的!
前幾年我奶奶去世我們幾個孫子有結婚的有沒結婚的,按照以前都需要帶最高規(guī)格的孝就是全身白還要在身上再加一塊白布,但最近幾年簡化了只給長孫帶!我是長孫,就說這樣不行,要求全部結婚的孫子和外孫都按最高規(guī)格帶孝,沒結婚的還小就全身白就可以了!家里長輩就聽我的意見了!這個一定要和家里老人商量再加上自己的意見才行,可以搞特殊,但也別太特殊了!如果這個侄孫女和去世的大爺爺特別親,早就高規(guī)格帶孝家里老人也是理解和支持的!只要別太特別了。別超過人家親孫女的禮就行了,最好再低一點比其他的高一些!
應該帶孝啊,只是現在人們都淡薄這些了,所以只有至親至愛才帶孝,現在很多家里老人去世的連黑袖套都準備的不多了。
各地風俗不一,沒有統一標準,入鄉(xiāng)隨俗吧。
這種情況還用在頭條上討論嗎?爺爺的哥哥也是你爺爺,也算是四代以內的親人,為什么不戴孝。除非沒有通知你,一般情況下,侄孫子也要戴孝,甚至跪拜磕頭的。
孝服應該是正親才帶吧,旁親帶挽布。
以我老家為例子(湖南隆回北部)。
比如一個老人去世。兒子穿麻布長袍孝服,女兒和兒媳穿麻布短袍孝服,正親(比如女婿、孫子、外孫、侄子侄女)穿白布孝服。
外甥一般都是帶孝布(一塊布,帶在頭上)
其他堂侄、堂孫都是帶挽布(就是一條孝布系在手大胳膊上,胸口系白花)
去了要戴,不去不戴!
你是四服內的侄孫女是應該有孝的。按傳統風俗來說,你哥或弟的兒子也應有孝的。你沒用戴孝,也許與現在家族親情受社會影響逐漸淡薄有關,也許與你年紀小尚未出嫁有關。你們這一代,父母給你們留下的兄弟姐妹少,同曾祖父的兄弟姐妹多加親近末尚不是好事,特別是你作為女孩,娘家多幾個親人往來也是很幸福的。
不用戴孝是錯誤的,你們的關系還沒出五服,是很近的。不過我們這兒的習俗是孫子輩戴的孝布上要縫一小塊紅布。
爺爺的哥哥作為未出五服的孫輩,如果去奔喪則應該戴孝!
不同的輩分佩戴孝布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孫輩是穿白色孝服,戴白色孝帽,孝服上是要扎上白色的孝帶。
重孫輩是要穿白色的孝服,帶白色的孝帽,孝服要扎上紅色的孝帶,孝帽要挑紅纓。
曾孫輩是要穿白色的孝服,全紅孝帽,孝服上要扎上紅色的孝帶。
玄孫是要穿一身紅,就是孝服、孝帽以及扎帶都是紅色的。
再往下的小輩就不穿校服了。
不用戴孝,所為孝男孝女是本支的男孫弟女,您是旁支又沒禮,只是折祭。隨禮吧了(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遠了,你父親肯定會戴孝,作為你,去不去無所謂!
爺爺的哥哥,也應該叫爺爺的,就是大爺爺,去世了,做孫子,孫女輩份的,是不用穿孝的,但是需要帶孝布。
我們這里的習俗是老人去世了,做為兒女是需要穿孝衣的,做為孫子孫女,就需要帶藍色的孝布。這是為了讓來的看客好區(qū)分帶孝的是人是去世的女兒兒子還是孫子,孫女的!
一般來說,不出五服都是要戴的,不過有些地方可能不用,就只有他的直系親屬,他兄弟親屬的就戴在手臂上
現實是我們這里和你這樣情況的都不去了。原因好多人都知道,金錢社會,人情淡薄
應該戴的。不戴因為你是女的,出嫁了,不算家族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