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為鑒認為古代的國王或者是君主,如果有問題需要問大成的話,大致分為下面三種情況。
第一種,確實有不知道的事情,想咨詢一個答案。
第二種,故意刁難大臣,看看他們的反應(yīng)。
第三種,確實猶豫不決,想找大臣堅定自己的意見。這種情況若是大臣一個應(yīng)對不妙,就是身死族滅。
下面以史為鑒,分別講述三個三國時期的小故事,來對應(yīng)上面三種情況。
一,確實不知道,求助于臣子。
曹操在決定與袁紹開戰(zhàn)之前,因為袁紹人多地廣,曹操猶豫不決。
于是曹操向謀士大臣問計,鬼才郭嘉就推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幫助曹操堅定了與袁紹一決死戰(zhàn)的決心。
還有一個故事。漢武帝只要有不知道的東西就問東方朔。
有一次,建章宮出現(xiàn)了一只長的像麋鹿的動物,但是沒有人認識這只動物。
漢武帝便命令東方朔來看。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蔽涞蹜?yīng)允。
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蔽涞墼俅未饝?yīng)。
于是東方朔說道:“這只動物叫騶牙。當遠方有前來投誠的事情,騶牙便會先出現(xiàn)。它的牙齒前后一樣,大小一致而沒有大牙,所以它叫騶牙?!?/p>
后來過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帶領(lǐng)十萬人來歸降漢朝。武帝于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二,故意刁難臣子看他們反應(yīng)的
鐘繇的兒子鐘毓、鐘會小的時候就被認為是神童,這名聲都傳到曹丕耳朵里了。
于是曹丕就叫鐘繇帶他們兄弟過來,親自看看神童。
面見天子的時候,十三歲的鐘毓有點緊張,滿頭大汗,曹丕故意問:“卿面何以汗?”
鐘毓馬上回復說:“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
曹丕看見一邊的鐘會一點不緊張,又問鐘會:“卿何以不汗?”
鐘會于是學著鐘毓說:“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
曹丕哈哈大笑。
再講一個孫權(quán)的故事。
孫權(quán)最愛刁難人。
一次劉備派遣外交官去聯(lián)絡(luò)孫權(quán),孫權(quán)故意在朝堂上等使者參拜完自己后問到:你伺候無道昏君一定很辛苦吧。
結(jié)果劉備的外交官是有急智的尹籍,尹籍直接不慌不忙的說:就剛剛一拜一起而已,不辛苦不辛苦。
孫權(quán)被懟的啞口無言。
三,性命攸關(guān)的問答
毒士賈詡堪稱三國明哲保身第一人。
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在曹植和曹丕之間很是糾結(jié)。
這種事情荀攸等謀士要么只會堅持正統(tǒng),要么沒資格參與討論。只有賈詡閉門不出,不敢涉及到立儲這種要命的事情當中。
曹操思前想后,覺得還是要問賈詡,于是故意逼賈詡回答。
曹操性格多疑,賈詡要是直接回答我支持誰,絕對會被曹操多想,不但起不到支持作用,反而會搭上自家性命。
于是賈詡故意沉思不語。
曹操等了半天,就問:老子問你話呢,你不說話想啥呢?
賈詡說:我在想袁紹當年是怎么立儲的。
曹操一聽,恍然大悟,袁紹就是在兩個兒子之間猶豫不決,結(jié)果葬送了大好局面。于是堅定了立曹丕的信心。
而賈詡不但沒得罪任何人,也依然得到曹操重用。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guān)系……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guān)注。

在清朝乾隆年間發(fā)生的一件事,乾隆問中過狀元的翰林官員秦大士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謂是刁鉆古怪。因為秦大士姓秦,而歷史上的奸臣秦檜也姓秦,乾隆救好奇秦大士的身世背景,就問秦大士:
“你果真是秦檜的后代嗎?”

大家此時看乾隆這個問題問得,回答是的,秦大士就涼了,要是簡單的回答不是,答案也不會讓乾隆滿意。而且對于一個高中狀元,又是“天子近臣”的翰林院供職,要是回答不好也說不過去。這下可是把秦大士整的有點懵??!
讓秦大士先想著答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秦大士和“天子近臣”的翰林院。
秦大士字魯一,又字鑒泉,生于1715年,祖籍是安徽人。因為祖上在明朝末年躲避戰(zhàn)亂,便搬到了南京。成為了江寧人士。

秦大士自幼就聰明好學,10歲的時候就你能寫詩,當時靠書法就能養(yǎng)活家人,可見秦大士確實有幾把刷子。秦大士在23歲時在江南考中了舉人,之后在38歲的時候考中了狀元,是清朝的第43位狀元。
之后就被去了翰林院,主要工作就是修撰,修國史之類的。翰林院的官員雖說沒有什么實權(quán),但是養(yǎng)才儲望之所,是日后飛黃騰達的必經(jīng)之路。一般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修撰、起草詔書等。

翰林院的學士無論放在何朝何代都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是文化人中精英的聚集地,地位清高。翰林是古代科舉時代士大夫們的人生理想。只要成為了翰林院的一員,就可以親近皇帝,是皇帝的私人團隊,自身的建議可能會被皇帝聽取。
我們熟知的張九齡、白居易、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之前都有在翰林院供職的經(jīng)歷。只要進了翰林院,之后的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只要有過翰林院供職的經(jīng)歷,日后的成就不會小。秦大士作為一名翰林,秦大士可以經(jīng)常“入直武英殿”“直上書房”,與乾隆皇帝面對面地交流。

乾隆賞識秦大士的才華和氣節(jié),讓秦大士擔任過科舉考試的考官、咸安宮的官學、景山官學總裁,之后乾隆皇帝又提升秦大士為翰林院侍講學士,讓皇子們和秦大士學習。
之后秦大士在一次面見乾隆的時候,乾隆對秦大士的身世有疑惑。便問秦大士:
據(jù)《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問:“汝家果秦檜后人乎?”
意思就是說:你真的是秦檜的后人嗎?
秦大士此時心想,這不能隨意回答,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夠得體。
最后回答了七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strong>

秦大士不虧是狀元,回答雖然簡短,但回答是滴水不漏、巧妙至極。相信乾隆對這個問答也是滿意的。
之后追查的結(jié)果顯示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之后秦家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可謂是鼎盛時期,后代不乏朝中重臣。比如大兒子秦承恩先后出任江西廣饒九南道、直隸布政使、陜西巡撫;二兒子秦承業(yè)是一代帝師,是道光帝的啟蒙老師。
秦大士不僅受乾隆皇帝的喜愛,還能詩文、善書畫。秦大士的詩、書、畫更是被稱三絕。

詩得雅頌體、賦之神韻,文受益于蘇老泉。書法兼精篆、隸、行、草。書法直逼歐陽詢、柳公權(quán)。繪畫也有盛名,尤其擅長于畫竹。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逝世于家中。
秦大士的才華確實沒得說,大家覺得秦大士的回答如何?
我是紫陌,歡迎大家的關(guān)注和點贊,期待和你一起探討更多的問題。

讀一些正史、野史類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君與臣的那些精彩絕倫的進諫與對答,總是會心一笑,服膺于大臣們進諫的機智巧妙,服膺于為人臣子們的舌粲蓮花,也感嘆那些臣子們的用心良苦。接下來,咱就說說記錄野史里的一個精彩勸諫故事。

劉備入川之后,因為糧食不足,而釀酒要浪費大量的糧食。為保百姓有糧度日,劉備下令蜀中各地均禁止釀酒,不單釀酒者重罪,擁有釀酒器具者一律同罪。
簡雍問為什么擁有釀酒器具也要治罪,劉備說“藏酒具一定是要釀酒?!焙営簺]說什么。

一日,謀臣簡雍與劉備同行,面前有一男一女走過。簡雍突然對劉備言道,請主公下令將這一對男女拿下治罪,因為他們要發(fā)生奸情。劉備大奇,問你怎么知道。簡雍笑而答道,他們身生淫具,故當以淫邪者同罪。劉備撫掌大笑,遂下令撤銷禁擁釀酒器具之令。
簡雍告訴劉備的是:不能因為人家有犯錯的條件和可能就處置人家。一定要等到他真的犯錯了,而且你有充分的證據(jù)時才能處置,否則就是濫用刑罰。


明成祖朱棣對解晉說“長子多疾,庸俗無能,不堪大用?”解晉答曰“長孫,好圣孫”(明宣宗朱瞻基)。皇帝說兒子朱高熾不堪大用。解晉答,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堪大用。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要說古代帝王向大臣提出的刁鉆問題,我突然想到一個,所有皇帝都必須要面對一個永恒的千古難題,貌似此問題是無解的。古來圣賢明君,雄才大略者大有人在,但不論秦始皇還是唐太宗,都在此問題上栽了跟頭,無一例外。這就是皇位繼承人選擇問題。
每到皇帝難以決斷之時,他們自然會想起身邊的心腹大臣,向他們咨詢立誰為太子比較合適。此問題堪稱君臣之間最兇險的問題?;饰粋鞒屑葘儆诘弁跫沂拢质菄笫?。大臣回答此問題時,一語不慎,要么違背皇帝心事,馬上就有眼前虧;要么種下后患,招致新皇帝登基后對自己不滿。結(jié)果是被問到此問題的大臣,無一例外,都會有悲慘下場,堪稱死刑判決書。
唐朝李世民晚年,對自己繼承人難以決定。于是向他最信任倚重的長孫無忌詢問。長孫無忌極力推舉晉王李治。太宗很不高興,因為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但長孫無忌堅持己見,太宗最后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結(jié)果李治登基后,想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又極力反對。糊涂的李治聽信武則天,把一心向著自己的親舅舅發(fā)配邊疆,長孫無忌羞憤交加,自縊而死。
明成祖朱棣,曾經(jīng)也為繼承人發(fā)愁,在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之間難以決定。他向?qū)櫝肌⒋蟛抛咏饪N咨詢。解縉也是個機靈人,只答了3個字:“好圣孫?!痹瓉碇旄哽恪⒅旄邿腚y分伯仲,但朱高熾之子朱瞻基,卻聰明仁孝,深孚眾望,是個皇帝好苗子。一句話讓朱棣恍然大悟,決定立朱高熾。結(jié)果解縉因此開罪了朱高煦,從此百般陷害攻擊解縉,最終他被錦衣衛(wèi)灌醉,扔在雪地活活凍死。
由此看來,如何回答皇帝的問題也是一門學問,如果回答不好,面對著的可能就是殺身之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