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由于年事已高深感體力不支,于是不免產(chǎn)生了和秦始皇一樣的想法。

成吉思汗看了看西邊,然后又扭頭瞅了瞅東邊,覺得這件事兒還是東邊的人比較靠譜。于是成吉思汗就命令劉仲祿去辦這事兒,讓他拿著詔書去請丘處機。
丘處機當(dāng)時也是七十多歲了,就帶著幾個弟子千里迢迢的就來了。成吉思汗一看見丘處機就覺得他保養(yǎng)得不錯,比自己身邊那些薩滿巫師強多了。
成吉思汗于是迫不及待地問道:“真人遠來,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乎?”誰知道丘處機很讓他失望,因為丘處機回答的是:“有衛(wèi)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看來長生不死是不可能了!

和秦始皇不同的是,成吉思汗失望之余沒有遷怒于向他推薦丘處機的人。既然沒有長生之藥,學(xué)點“衛(wèi)生之道”也行。
于是成吉思汗多次請求丘處機給他講養(yǎng)生之道。丘處機也就借著講“養(yǎng)生之道”的由頭,勸諫成吉思汗要“敬天愛民”,別動不動就屠城殺人的。
成吉思汗憑借著軍事力量把眾部落統(tǒng)一起來。但是在武力背后的薩滿文化,才是把部落凝聚在一起的根本。
所以成吉思汗不得不借助薩滿巫師帖卜·騰格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長生天”的代言人。但是薩滿巫師帖卜·騰格里利用神的權(quán)力,漸漸地是他的權(quán)力凌駕于成吉思汗之上了!

成吉思汗為了鞏固自己絕對的權(quán)威,不得不把這位草原上最強大的薩滿巫師給消滅掉!成吉思汗隨后任命了一個沒有任何野心的薩滿巫師,但是薩滿攜帶的凝聚力也隨之下降。
此時的成吉思汗集軍權(quán)和神權(quán)于一身,所以還能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隨著成吉思汗的日益衰老,成吉思汗敏銳地感覺到,隨著他的逝去,蒙古帝國必然會走向分裂。
由于道教和薩滿之間諸多的相似性,所以成吉思汗就把全真教抬高了!借此彌補因為薩滿的衰弱所造成的缺失。

忽必烈尊崇密宗薩迦派的八思巴,同時由于全真教的影響越來越大,于是忽必烈就借著密宗薩迦派的八思巴的力量打壓了一下。之后元朝又扶植起與薩滿教更加相像的正一道。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介于徐福與秦始皇和八思巴與忽必烈之間!
【我喜歡以連續(xù)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jié)點?!?/p>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guān)注@寄暇學(xué)宮 】

丘處機跟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丘處機…〈1217年〉任全真教第五任掌門人,當(dāng)時是戰(zhàn)亂紛起之時,很多百性為尋求心靈上的寄托,都紛紛的加入全真教,使得全真教的名聲大振,而丘處機也因此聲望很高,外界對他的傳聞也很多,都傳言他有長生不老和治國之術(shù),1219年,成吉思汗寫下了一封言詞謙虛、懇切的詔書,派劉仲祿前去邀請丘處機。
接到詔書后的丘處機很為難,因為全真教不希望與亂世之中的政治有任何瓜葛。
為此丘處機曾先后拒絕過金和南宋的邀請,此時的丘處機思前想后決定,因借此時機擴大全真教的影響,也想乘機向成吉思汗宣場以善治理天下的理念,因此他接受了成吉思汗的邀請,長途跋涉萬里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內(nèi)的興都庫什山)成吉思汗的行營,面見了成吉思汗,也就有了后來的雪山論道的故事。
丘處機和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也就是布道者和信道者之間的關(guān)系,而成吉思汗是很尊敬丘處機的,稱丘處機為老神仙,當(dāng)然了丘處機的說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成吉思汗的影響是很大的,以至于后來元朝的幾任統(tǒng)治者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征戰(zhàn)中也減少了殘暴的殺戮,而于此同時也使的全真教在當(dāng)時的元朝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勢,而丘處機本人也確實是一個文化造詣很高的人,并且也精通醫(yī)藥及養(yǎng)生之道,留下了不少詩詞和藥理論著,
丘處機和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從根本上講就是傳道者和信道者的關(guān)系,也沒有什么特殊的關(guān)系,而成吉思汗之所以尊敬丘處機也是當(dāng)時蒙古統(tǒng)治者的政治需要,而丘處機也是借蒙古統(tǒng)治者的力量光大了全真教,兩者都各圓其愿,這就是丘處機和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認識,敬請批評指正。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謝謝你的邀答。祝你快樂。










兩個老年人談養(yǎng)生理念罷了,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行事沒有太大影響。成吉思汗對擁有養(yǎng)生占卜技能的人很尊重,比如耶律楚才,他被成吉思汗看中就是因為會看天象,而不是有治國才能。

長春真人丘處機,算的上是13世紀初期在北方影響最大的一位人物。
這樣一個大人物與當(dāng)時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關(guān)系不一般,而且成吉思汗對丘處機十分推崇,有著這位統(tǒng)治者的支持,全真教在當(dāng)時的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
一個是地位尊崇的成吉思汗,一位是全真教教主式的丘處機。
這兩個人八竿子打不著啊,為何他們倆能夠玩到一起,還玩的很不錯。我想有以下兩個方面:
1:蒙古大軍攻入中原以后,被漢文化吸引,渴望得到漢文化的熏陶。成吉思汗為了鞏固在中原大地的統(tǒng)治,迫切需要一種精神力量讓漢人能夠臣服于蒙古,而這個時候道教的發(fā)展在中原大地上由來已久,又有許許多多的信男信女,所以成吉思汗決定召見丘處機。而長春真人丘處機,也想趁此機會,擴大全真教的影響,所以二人不謀而合。
2: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成吉思汗想要問長春真人有沒有長生不老藥。而丘處機則回答:"山人有衛(wèi)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幾乎所有的皇帝在統(tǒng)一天下,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時都會尋求長生不老藥。而道家素以練石煉丹以求長生不老而聞名天下,所以成吉思汗這個蒙古大漢,對這個也是十分追求的。所以二人關(guān)系不一般,很有可能成吉思汗脅迫長春真人為他煉丹。





無情不過帝王家。這句古訓(xùn)對于絕大多數(shù)古代帝王都是適用的,但用于成吉思汗與丘處機之間的關(guān)系,則謬矣!
緣起
歷代帝王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就是長生不死。成吉思汗晚年也是這樣。道家在中國源遠流長,道家的“長生術(shù)”在民間廣為流傳。金興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聽身邊的漢臣劉仲祿說丘處機法術(shù)高超,道行深遠,于是,產(chǎn)生了與丘處機相見的想法。
丘處機
丘處機生于金熙宗皇統(tǒng)八年(1148年),山東登州棲霞人。那時,金朝與南宋以淮河為界。從出生地來說,丘處機是金朝人。丘處機19歲出家為道,拜全真道教主王重陽門下。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合稱“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七星陣威震天下。
丘處機的選擇
1217年,丘處機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全真道進入鼎盛時期。此時,南方有宋,中原、東北有金,西部有夏。三年后,成吉思汗統(tǒng)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國,中華大地由“三國演義”變成“四國演義”,群雄逐鹿,狼煙滾滾。民間傳說,丘處機有長生之術(shù),其年齡有300歲?!八膰敝校?位帝王先后邀請丘處機,首先是金宣宗,他請丘處機赴汴梁(金朝都城,今河南開封);第二是宋寧宗,他請丘處機到臨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是成吉思汗,他請丘處機臨草原。丘處機認為金朝有“不仁之惡”,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絕了,丘處機選擇了成吉思汗。
1219年陰歷五月,成吉思汗派劉仲祿赴山東邀請丘處機。劉仲祿原是金國人,蒙古大軍攻入燕京(今北京)不久歸降蒙古。他能做鳴鏑,通曉醫(yī)術(shù),受到成吉思汗的賞識,成為成吉思汗的近侍官。劉仲祿奔波達7個月,于陰歷十二月到山東萊州昊天觀。
成吉思汗的來信
1220年正月十八,73歲高齡的丘處機帶趙道堅、尹志平、夏志誠、王志明、李志常等18名弟子離開昊天觀,陰歷二月二十二到達北京。成吉思汗雖然不住在北京,但北京的蒙古軍將領(lǐng)知道,成吉思汗已于1219年六月西征花剌子模。丘處機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萬里迢迢,恐有不測,他想約成吉思汗來北京見面。于是,他給成吉思汗寫了一封信。
丘處機在北京逗留了近8個月,1220年陰歷十月,丘處機才收到成吉思汗的回信。成吉思汗信中寫道:“云軒既發(fā)于蓬萊,鶴馭可游于天竺。達磨東邁,元印法以傳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顧川途之雖闊,瞻幾杖以非遙。爰答來章,可明朕意?!背杉己辜瓤蜌庥止ЬS,他說,您的仙駕既然已經(jīng)從蓬萊駛出,還是可以到達西域天竺的。當(dāng)年達摩東來,創(chuàng)立禪宗之法,心靈得到超脫;老子西行,教化西方胡人,自身修成正果。我離您雖遠,但對于您這樣的得道仙人來說,用拐杖量幾下就到了,算不了什么的。這樣回復(fù)您的來信,足以表明我對您誠意。同時,成吉思汗又命劉仲祿:“無使真人饑且勞,可扶持緩緩來”。
歷時兩年,終于見面
無奈之下,丘處機只好啟程上路了。丘處機這一走就是將近兩年,終于見到了成吉思汗。見了面,成吉思汗就請教他長生不老之道,丘處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忽悠他,而是明確說出自己實在沒什么長生不老的方法,只有養(yǎng)生之法。成吉思汗一聽,就知道這個人沒騙他,因此也就聽從了他“敬愛天民,減少屠殺,清心寡欲”的勸誡,也就是后世流傳的丘處機“一言止殺”的故事。
丘處機和成吉思汗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竟因為一次相遇而形成了一種奇怪的關(guān)系,這與丘處機道家觀念是分不開的。雖然丘處機是一個道士,他可以看到在當(dāng)前形勢下,并使用說教的實際行動,接觸成吉思汗蒙古和其他高級官員改變統(tǒng)治的思想,并使中國道教得到巨大發(fā)展。

兩人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說是各有所需、各得其所、融洽相處吧。
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縱橫四海、天下無敵,他所需的是延年益壽、最好是成仙得道。
丘處機是全真教的掌門人,他本是化外之人、心系蒼生,他所需的是天下太平、拯救黎民。
1219年,成吉思汗派使者邀請丘處機見面,。1222年兩人在興都庫什山會面。
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老神仙”,詢問治國和養(yǎng)生的方法。丘處機借機向成吉思汗建議“敬天愛民”、減少屠殺,清心寡欲。
兩人的相會拯救了萬千被蒙古大軍征服的百姓,可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成吉思汗四處征伐,還打到了中亞西亞乃至于歐洲,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想長生不老,久聞全真教丘處機大名。丘處機不遠萬里到大漠,與成吉思汗相談甚歡。卻勸他少殺生??梢哉f丘處機一言以止殺。

丘處機師從王重陽,王重陽和弟子們創(chuàng)立了全真教。后來,丘處機在王重陽病逝后,去寶雞盤溪隱居苦修了六年,然后去甘肅龍門山龍門關(guān)了七年。修道時期,丘處機禁欲破情,苦中求凈為寺院之根。在修道十多年的過程中,丘處機已經(jīng)能夠隨時創(chuàng)作詩歌和頌歌來傳播修道經(jīng)驗。其名聲越來越大,已成為著名的得道之士,名滿天下。在丘處機極其徒弟們的努力下,全真教又恢復(fù)了當(dāng)時的繁榮。
丘處機多次拒絕金政權(quán)和宋政權(quán)的邀請,卻在七十多歲高齡的時候翻越千山萬水去見成吉思汗。為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卻知道成吉思汗邀請丘處機的目的很大部分是出于政治的需求。
成吉思汗因為軍務(wù)在身不方便遠迎,丘處機及其弟子這一走就是兩年。時間長的原因是繞道,而繞道的原因是戰(zhàn)爭。丘處機一行人只好先北上,在西行,最后在阿姆河南岸見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問,為什么不去開封不去杭州,卻不遠萬里來到這里。丘處機只說兩個字,天意。成吉思汗到,有沒有長生不老之藥。丘處機說沒有。成吉思汗又問,有養(yǎng)生之道嗎?丘處機說有,清心寡欲。最后成吉思汗問,有治國之策嗎?丘處機淡淡的回答了八個字,敬天愛民,停止殺戮。成吉思汗沉默了良久,然后說,道長真是神仙。據(jù)說在成吉思汗和丘處機的這次見面之后,成吉思汗確實有所改觀,不在向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濫殺無辜。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丘處機拯救了無數(shù)的人。
丘處機回去之后,成吉思汗命令丘處機管理天下所有的道門,全真教在當(dāng)時也發(fā)展繁榮起來,達到了巔峰。后來,丘處機在北京白云關(guān)去世,三天之后,成吉思汗因在征討西夏國的途中受傷嚴重而死于甘肅省清水縣。

丘處機和成吉思汗大約是同時代的人,丘處機是全真教掌門人,出生在金國,后被蒙古成吉思汗統(tǒng)治,丘處機為了勸說成吉思汗減少殺戮,千里長途奔赴蒙古終于說服了成吉思汗,這就是有名的“一言止殺”。

丘處機仙風(fēng)道骨,成吉思汗想長生不老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