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則天門。
則天門始建于隋煬帝隋大業(yè)元年(605年),是洛陽紫微城正南門,洛陽的紫微宮,城墻高10米左右,城門為雙向三出闕,易守難攻。
它重建于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7年),后因為避武則天名諱而改名應天門,是唐朝重要的外交場合。
隋朝末期,群雄紛紛揭竿而起,建立自己的勢力。李淵在關中建立李唐政權(quán);王世充打敗瓦崗軍占據(jù)中原地區(qū),在洛陽建立王鄭政權(quán);河北地區(qū)則是竇建德的大夏政權(quán)。如同三國鼎立,三大勢力有了一個較為脆弱的平衡局面。
則天門之毀就發(fā)生在洛陽之戰(zhàn)。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東征王世充,這也拉了開拉歷史上舉世聞名的洛陽之戰(zhàn)序幕,而則天門就位于王世充的都城洛陽紫微城的正南門。
李世民為唐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先后多次率軍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等軍閥,大多數(shù)都是耗時很少,其軍勢如破竹,無人能與之匹敵,可卻在王世充這里受阻,墻高城堅,旬月不破 ,即洛陽之戰(zhàn)。
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親自率軍攻打洛陽,直接從潼關出發(fā)想以最快的速度擊敗王世充,取得勝利。 公元620年8月,李世民包圍洛陽,阻斷了王世充對外的聯(lián)系,使其孤立無援。 公元620年9月,李世民和幾個隨從在洛陽北邙山查看情況,卻被王世充察覺。提一萬步騎狂撲而來直逼李世民,想要活捉李世民,以求改變局勢。在這危急存亡之際,尉遲進德前來救駕,才讓李世民得以全身而退。 公元620年3月,李世民攻打洛陽已經(jīng)長達8個月,卻仍未攻破。 公元620年5月,王世充孤立無援,糧盡,投降。
他用時十個月,才將洛陽攻下,很是憤懣郁悶,把差點生擒自己的單雄信殺了,就算身為李世民的愛臣徐世績求情都沒給面子。
《唐兩京城坊考》 載: “門上飛 觀相夾,門外即朝堂。武德四年( 621) ,以其太奢, 令行臺仆射屈突通焚之?!?/p>
李世民進入洛陽宮城,這坐由隋煬帝楊廣所興建的城,直接下令拆洛陽皇城端門的門樓,燒毀洛陽城宮城正門則天門,燒毀洛陽紫微宮正殿乾陽殿。
不外乎是其二點,一是自己攻打洛陽花費大多時間,正在氣頭上,毀掉則天門以泄憤。二是這些宮殿太過奢侈,自己毀掉它們,是想向廣大民眾表達大唐決心要有別于腐敗墮落的隋朝,創(chuàng)建一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朝代。
《唐兩京城坊考》 載“顯慶 (唐高宗李治)初,司農(nóng)少卿田仁汪隨事修葺; 后又命司農(nóng)少卿韋弘 機更加營造?!?br/>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公元631年,國泰民安,可以好好享受一番。李世民對毀掉洛陽宮殿事后又覺的后悔,那金碧輝煌的宮殿毀壞著實有些可惜,就又想修復則天門。
魏征直言勸諫“當時要耍小孩子氣,事后才后悔,如今又要勞民傷財,與楊廣又有什么差別?”,最后不得了之,直到唐高宗李治顯慶元年(656年)才修復。

李世民拆掉端門樓、毀壞則天門,后又修復則天門,完全是他質(zhì)變的一個表現(xiàn)。
隋煬帝驕奢淫逸,宮城的奢華就是他糜爛生活的見證。李世民攻下洛陽后,拆掉端門樓、焚燒乾陽殿、毀壞則天門,其實就是以此告知天下,大唐的建立符合人心,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
李世民繼位后經(jīng)過十幾年的苦心經(jīng)營,確實也讓大唐強盛起來,此時的李世民,面對權(quán)利與成績,內(nèi)心開始發(fā)生變化。于是大動土木,修亭筑榭。
其實我們往往被所謂的圣人、偉人們的表面迷惑,而忽略他們?nèi)诵岳锖诎档囊幻妫貏e是封建社會的君王,擁有絕對獨裁的權(quán)利,更容易暴露出無所約束的本性。李世民這一前一后不同的做法,正是展現(xiàn)了古代所有君王們從打天下時的“正義”,走向享天下時的“邪惡”的!

乾陽殿、則天門都是隋朝時期皇宮(洛陽紫微宮,于605年開始建設)內(nèi)的建筑。其中以乾陽殿,則天門最為出名。
乾陽殿是紫微宮的三大宮殿(另兩個為大業(yè)殿,徽猷殿)之一,是中國古代史上最華麗的宮城正殿之一,是隋朝皇帝處理朝政正式朝會聽政的宮殿。據(jù)《大業(yè)雜記》記載:殿基高九尺(地基高2.6米),從地面到鴟尾高二百七十尺(總高近79米),面闊十三間(寬105米),二十九架(進深約64米),柱大二十四圍(宮殿柱子直徑約2.6米)。其內(nèi)裝飾也是十分豪華。以至于好多現(xiàn)代的專家都不相信隋朝時期工匠們能造出這么宏偉的宮殿。
則天門是隋朝皇宮的正南門,于605年與紫微宮一起開始建設。建筑極為奢華,門上飛觀相夾,觀有二重,上重為紫微觀,左右連闕高一百二十尺。此門是皇權(quán)的象征與標志。
620年秦王李世民帥軍攻打洛陽,本以為過了潼關就到的洛陽近在咫尺,簡直就如在自家門口打仗一樣,李世明抱著速戰(zhàn)速決的態(tài)度攻打洛陽。誰知洛陽的王世充很能堅持。最終使秦王與621年才攻下洛陽。當看到洛陽紫微宮如此奢華,完全是隋朝濫用民力的物化物之一。李世民嘆到:“逞侈心,窮人欲,無亡得乎!”故而下令拆了端門樓,焚燒了乾陽殿,則天門。同時,也表示大唐將與大隋劃清界限,表達政治態(tài)度與隋朝不一樣的意思,以此來獲取人民的支持。
洛陽皇城正門端門,被李世民拆掉門樓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還是很勵精圖治,發(fā)展唐朝的。但是隨著大唐的強大,其慢慢的也開始追求豪華的宮殿,同時也意識到了洛陽這塊繁華的風水寶地。開始想把洛陽建成行宮。為了阻止唐太宗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張玄素、房玄齡、魏微先后在朝堂上對其進行批評勸阻,雖然當時唐太宗聽取了他們的諫言,但后來還是一意孤行的整修了九成宮與洛陽宮。自李世民登基后,就想成為一個與堯舜禹,秦皇漢武比肩的皇帝,在經(jīng)過了其執(zhí)政初期鞏固唐王朝,發(fā)展經(jīng)濟加強中央統(tǒng)治后在衣食住行等其他方面也會有更高的要求,漸漸的也就產(chǎn)生了大建宮殿的想法了。

據(jù)《資治通鑒》一八九《唐紀》記載,隋末,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陽,出于對隋煬帝的憤怒,亦“命撤端門樓,焚乾陽殿,毀則天門及闕”。
其原因:李世民攻打洛陽,洛陽城固若金湯,此時他還不是皇帝,為了泄氣,同時顯示自己有別于隋煬帝。
公元620年9月,李世民于洛陽北邙山差一點被王世充生擒,幸虧尉遲敬德及時趕到。花了10個月,才拿下洛陽城,李世民內(nèi)心無比抓狂,氣急敗壞,不管徐世績求情,殺了單雄信,拆洛陽皇城端門的門樓,燒毀洛陽城宮城正門則天門和紫微宮正殿乾陽殿。
但10年后,李世民后悔當年火燒乾陽殿,想重修洛陽乾陽殿。
其原因:做了皇帝了,想貪圖享受了,找借口說:“朕以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意欲便民,故使營之。” 因此,兩次下令修葺洛陽的宮殿,作為行宮,以備巡幸。但遭到了大臣張玄素的反對,張不客氣地說:“洛陽未有巡幸之期而預修宮室,非今日之急務,此時濫用有民力,襲亡隋之弊,其所為與煬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只好作罷。魏征得知后,大加贊賞,調(diào)侃到: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李世民十年前拆掉了洛陽端門樓,乾陽殿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出于政治目的,二是個人情愫!
出于政治目的,籠絡人心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為博取民意,賺取口碑。他用沒有毀于戰(zhàn)火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隋煬帝的宮殿作道具,拆掉了端門樓,焚燒了花巨資修建的乾陽殿,毀壞了則天門及其門闕。
隋煬帝之敗,濫用民力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洛陽宮殿則是物化的符號之一,因此,摧毀之有與煬帝劃清界限進行政治切割的意思,是容易獲取民意的。即使在今天也是拉選票的做法之一。但當時李世民還不是皇帝。
個人情愫 氣急敗壞,火燒隋宮
墻高城堅,旬月不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之戰(zhàn),李世民打的有不么不順心,用了前后10個月,才拿下了近在咫尺的洛陽城,史書沒有記載李世民的心里活動,但諸多細節(jié)顯示,李世民的內(nèi)心無比抓狂,甚至氣急敗壞,因此一把火燒了它!
十年后重建,是因為: 在他做了皇帝之后,才感覺到洛陽地位的重要性,“朕以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意欲便民,故使營之?!?在這個方面他與周公、周武王和隋煬帝認識一致。因此,兩次下令修葺洛陽的宮殿,作為行宮,以備巡幸。




謝邀,李世民在一統(tǒng)天下毀掉了洛陽門樓,但是之后又匯而復建,這又是為何呢?在這里我們就要探討一下李世民對洛陽宮殿的態(tài)度是怎樣了。
李世民在一統(tǒng)天下的過程中攻占了洛陽,這展現(xiàn)了他極大的政治報復。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是曾經(jīng)隋王朝的都城。攻占此地的意義就顯得極為重要,不光可以宣示主權(quán),而且可以安撫民心。
好在,當時的隋王朝宮殿沒有毀于戰(zhàn)火之中,保存完好,這些宮殿的建造在當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李世民缺下令派人將其毀掉,可能,李世民在心中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他這么做一定是出于一種目的。
隋朝固然已經(jīng)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這個短期存在卻又迅速走向滅亡的朝代的確為新的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隋朝為何迅速走向滅亡,這與隋煬帝過度使用民力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他多次討伐高句麗,有多次召集民夫修大運河,修宮殿早已經(jīng)鬧得天下民不聊生,李世民銷毀洛陽門樓與部分宮殿無非是想與前朝皇帝劃分界線,而且,這是一個贏得民心的絕佳機會。
但是為什么之后又重新修建洛陽行宮的呢?我個人認為,當時的隋朝與唐朝的環(huán)境有所不同,當時的隋朝積攢了不少財力,使隋煬帝產(chǎn)生了一種暴發(fā)戶心態(tài),那就是玩命用,一下子過勁了,而此時的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天下剛剛安定不久,洛陽等地沒有行宮是不符合皇帝的身份的其次,隋煬帝修建行宮完全是出于玩樂,不顧百姓的情況,沒日沒夜的修建,而李世民建行宮是出于政治目的,雖然在此期間受到一眾大臣的反對,但還是將其建了起來,而且在此期間充分征集了民意,操勞程度沒有那么大,再加上給了豐厚的酬勞,人們自然也就干了下去。
- 下一篇:狂飆中的老默是不是過于專業(yè)了?
- 上一篇:人性的陰暗面,可以有多不堪入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