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你說他不行吧,這個沒事就“耶”的老頭帶領英國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英國也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你要說他行吧,偌大的大英帝國就是毀在他的手里。從他以后,英國再也不復超級大國榮光,徹底淪為二流強國。
所以,丘吉爾是一個復雜的人。
在靜夜史看來,丘吉爾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固然有值得歌頌和欽佩的地方的,但作為國家領導人,丘吉爾的所作所為卻并不卓越。
歸根結底,丘吉爾更像是一個政客,距離真正的政治家還有一定距離。而要以政客的標準來要求他,丘吉爾就變得異常出眾。簡單說來,丘吉爾的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1、好戰(zhàn)
在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崛起之前,丘吉爾是堅定的反共分子,除了積極干涉俄國內戰(zhàn),還推動對蘇聯的圍追堵截。![]()
1933年,希特勒上臺,隨即成為德國元首,德國開始一步步掙脫凡爾賽體系的制約,瘋狂地擴軍備戰(zhàn)。而此時的英法等國因為一戰(zhàn)的巨大創(chuàng)傷,不愿卷入新的世界大戰(zhàn),因此對納粹德國的崛起聽之任之。不僅如此,英法等西方國家還推行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推動德國進攻蘇聯,進而坐收漁翁之利。
可惜,希特勒并未按照英法等國的設想走下去。此時的丘吉爾對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大為光火,多次在議會批判這種妥協行徑,可惜當時的英國高層并不支持丘吉爾。
張伯倫的妥協并未換來希特勒的克制,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英法盟友波蘭,二戰(zhàn)爆發(fā)。丘吉爾認為二戰(zhàn)是“非必然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在開始時本可以輕易制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
丘吉爾的憤怒是有道理的,但也就僅此而已。因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根源在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殘酷壓迫而不是綏靖政策。所以這種憤怒之下的非理智之語很快就控制了丘吉爾的行為方式,并最終摧毀了大英帝國。![]()
二戰(zhàn)爆發(fā)后,張伯倫下臺,丘吉爾出任首相。對德國法西斯,丘吉爾不等不靠不再猶豫,一個字就是“干”,兩個字就是“勝利”,英國全面卷入二戰(zhàn)。
今天的很多人,批判張伯倫毫無壓力,畢竟是投降主義,痛打落水狗手到擒來。但幾乎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從英國的角度來看,自己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卷入二戰(zhàn),或者說最先卷入二戰(zhàn)的。
1940年7月開始的不列顛之戰(zhàn),完全證明德國沒有能力拿下英倫三島,英國等于是主動和德國接上了火,開始了無底洞一般的消耗。
作為從始至終都在和法西斯纏斗的帝國,英國固然功勛卓著,卻也成為最受傷的國家,使美蘇兩國成為戰(zhàn)后的巨無霸。
而這也讓丘吉爾贏得了二戰(zhàn),卻輸掉了整個帝國,英國成為二戰(zhàn)最大的輸家。![]()
2、高調
高調無罪,尤其是在戰(zhàn)爭的非常時期,高調的做派能給人民更多信心,這是贏得戰(zhàn)爭的最大鼓勵。
但丘吉爾明顯高調過了頭。
雖然是紳士家庭出身,但丘吉爾幾乎沒有一點紳士的樣子,除了行事風格邋遢,丘吉爾還喜歡叼著那根比別人大幾號的雪茄煙,做著象征勝利的“V”型手勢。
一般來說,如果高調的人順風順水,這樣的做派能成為一個人的顯著標志,為他的形象錦上添花,比如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那永遠拉風的玉米芯煙斗和大墨鏡。
而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麥克阿瑟的拉風造型也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成了敵人無情奚落的把柄。而丘吉爾在“丟”掉了大英帝國后,這樣的做派就不是酷帥,而是強行尬演了。![]()
二戰(zhàn)后,英國戰(zhàn)時內閣解散,丘吉爾卻在重新大選中慘敗,工黨勝出,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首相。
尷尬的丘吉爾似乎并未認識到自己除了給英國人民帶來一個勝利者的光環(huán),賠上了帝國的幾乎全部身家,忍饑挨餓的英國人終于醒了。所以被拋棄的丘吉爾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名言:“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志?!?/p>
偉不偉大不好說,畢竟人民不是傻子,而且自己心里啥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下臺后的丘吉爾也沒有閑著,除了不斷奔走呼吁建立所謂的“歐洲合眾國”,對抗美蘇等國的壓力,就是在國際社會高調宣揚自己的理論,比如1946年訪問美國時進行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img src="https://pic.530311.com/thumb/wt2wv0ymvpj.jpg">
在美蘇關系尚未破裂的蜜月期杞人憂天,丘吉爾看起來瘋掉了,但很快一語成讖,兩極格局最終確立。
丘吉爾毫無疑問是高瞻遠矚的,但在1949年的遠東卻栽了跟頭。渡江戰(zhàn)役前,領袖要求所有外國軍艦撤出長江,只有英國紫石英號等在長江上耀武揚威,最終遭遇解放軍炮擊。
紫石英號事件后,丘吉爾叫囂要派兩艘航母到遠東教訓解放軍,但隨即不了了之。此事件標志著100多年來列強在我國內河肆無忌憚航行的歷史一去不返,狂妄的丘吉爾成了世界的笑柄。
而有意思的是,1951年,英國再度大選,鑒于工黨的表現太差勁,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再一次勝利,丘吉爾再度成為英國首相。不過此時的英國已然是二流強國,丘吉爾也只能在帝國的余暉中走完第二任首相歷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一提起丘吉爾,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英國首相”,是矗立于世界史冊的一代偉人。
如果是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還會想到“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等榮譽。
可撕掉這些標簽,真實的丘吉爾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
丘吉爾(1874--1965年)
1、天才在左,差生在右
1874年,丘吉爾出生于英國的一個貴族世家,但他似乎沒有繼承到整個家族的高貴血統(tǒng)。
丘吉爾從小就是個差生,數學成績經常不及格。他被分在最差的班,一度被老師責罵,被同學恥笑。
可他依然堅信:每個人都是昆蟲,但我確信,我是一個螢火蟲。
在別人苦學拉丁語、希臘語等科目時,他沉浸在文史哲學的世界無法自拔。從柏拉圖、叔本華、萊基、達爾文等人的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積淀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他曾做過記者和編輯,寫出26部共45卷專著,并成為在任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這些榮譽背后,都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持續(xù)學習所得。
![]()
剔除所謂的榮譽,丘吉爾也只不過是一個努力的普通人而已。天才與差生,就在這樣的堅持中左右徘徊。
他喜歡文學,不喜歡數學,那就釋放自我天性,努力鉆研文學。不在意同校師生的眼光,不在乎親朋好友的譴責,做最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答復。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要因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有所欠缺,就否認自己。
最終的成功,往往都把握在自己手上,需要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勇敢去做,需要自己有足夠的恒心堅持去做。
![]()
2.一時的首相,一世的首相
二戰(zhàn)時,丘吉爾臨危受命,被推為首相。這是他人生中順理成章的一步,也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當時的丘吉爾承受著雙重夾擊,外有德國的大肆侵掠,內有內閣成員片面妥協的威脅。天平兩端還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生命,走錯一步,滿盤皆輸。
當得知市民都不支持和談的情況,壓力山大的丘吉爾立即決定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不顧內閣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的強烈反對,毅然發(fā)表了這段著名的演講:
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不可變更的目標。我們決心要消滅希特勒,肅清納粹制度的一切痕跡。
什么也不能使我們改變這個決心。什么也不能!我們絕不談判,我們決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黨羽進行談判。
將在陸地上同他作戰(zhàn);我們將在海洋上同他作戰(zhàn);我們將在天空中同他作戰(zhàn),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肅清他的陰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從他的枷鎖下解放出來。
我們決不投降!
![]()
丘吉爾振奮人心的演講,圈粉了無數民眾,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直到這一刻,他們才敢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宣布與德國對抗到底。
四年后,由于美國和蘇聯的介入,二戰(zhàn)終于取得最終的勝利。于是,我們也深深地記住了這個隱忍的、杰出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他的舉動確實是氣勢磅礴的,但壓力也是重如千斤??删驮谶@樣的兩難選擇中,他依然堅持內心最真誠的想法,他無疑是偉大的。
但是,沒有一種偉大是天生的,偉大背后的委屈與堅忍大多不為人知??烧沁@種不屈的勇猛,敢做別人不敢做之事,敢于承擔別人不能承擔之重,才能夠真正成就偉大。
![]()
3.勇撕標簽,做回自己
我們總是習慣給別人貼上標簽,卻從未想過標簽背后的深意。
我們不需要局限于那些浮于表面的標簽,它們只能代表某一階段的成就。榮譽也好,批評也罷,就讓它們慢慢消逝在時光中,或許也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在你未來可期的時光里,我們要敢于撕掉標簽,堅守本心,做回真正的自己。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如何走出精彩還要靠你自己細細打磨。
1874年11月30日,英國一個貴族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嬰兒,作為貴族出生的他從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臨危受命肩負起拯救英國,打倒法西斯的重任!
隨著二戰(zhàn)盟國的勝利,他的名字也享譽世界,他就是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丘吉爾這個人性格魯莽暴躁卻又寬和包容,身體素質好得像頭公牛,擊劍拳擊游泳飛鏢騎馬樣樣通,身手矯健的可以用一把韋伯利手槍擊退整個小組的來犯之敵;
還能只身上演真實版大逃殺,藝術天分驚人,能寫書,能繪畫,能把畫作賣出一百多萬美元并成就相當數量的經典,還能讓文章獲諾貝爾獎,操作天賦高超,能開坦克,能開小艇,還能開著飛機玩翻跟頭,能在敵暗我明的情況下指揮一個團吊打印度支那軍和德二斯特姆,卻也能在占盡優(yōu)勢的情況下屢次大送特賣,善于辭令巧舌如簧,卻同時口吃抑郁,身處低谷然而氣勢強硬貫穿始終!
就是這個帶領英國走出“至暗時刻”的人,后人他的卻是眾說不一,“有人夸贊,有人貶低”,畢竟不同處境的人,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夸贊他的人說:丘吉爾二戰(zhàn)的貢獻巨大,他動員了大半個地球,為反法西斯陣營生產了四分之一的武器裝備,飛機13萬架(主力戰(zhàn)機潑馬林公司的噴火2.4萬架,霍克公司的颶風臺風暴風2萬架,維克斯公司的惠靈頓雙發(fā)轟炸機1.2萬架,布里斯托公司的布倫海姆,波弗特,英俊戰(zhàn)士2萬架,德哈維蘭公司的蚊式7000架,四引擎重轟蘭開斯特,哈利法克斯,斯特林,林肯,桑德蘭加起來2萬架等)!
并且生產了3萬輛坦克,皇家海軍擁有400萬噸戰(zhàn)艦,3000萬噸商船,150萬到200萬輛的軍用卡車,截止1945年初,皇家空軍世界第二,皇家海軍世界第二,陸軍世界第三(機械化程度最高之一),成為二戰(zhàn)三巨頭當之無愧,丘吉爾的成就絕不是就憑借一張嘴吹出來的,是有真實數據支撐的!
畢竟一張嘴不能把德國炸得稀巴爛!畢竟沒有英國對德國的封鎖+轟炸德國本土+牽制德國兵力+拉攏美國參戰(zhàn)幫助蘇聯的話,估計二戰(zhàn)會打得更加艱難!
但是“貶低”他的人,覺得大英帝國之所以二戰(zhàn)后沒落,就是被他的熱情弄成二流國家的。因為他英國從世界帝國退回到一個小島,這樣的政治能力和戰(zhàn)略水平,只能說他是島民心態(tài)。和幾百年前英國的進取拼搏精神相差太遠。
結語:
斯大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勝利者不接受任何指責,這是一般通理?!?/p>
所以對他的評價,無論曾經敦刻爾克大撤退多么的狼狽,只要盟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丘吉爾就是史書中的勝利者。 無數的故事和典故會流傳開來彰顯他的個性與幽默感,即使 好戰(zhàn)變也會變成堅韌,邋遢隨意也會成為了不修邊幅,耍嘴炮變成了鐵幕演說家。
個人覺得政治家只有利益,沒有好壞,論二戰(zhàn)的貢獻,他比不上斯大林羅斯福,論宅心仁厚,他比不上圣雄甘地,論腹黑,沒人比得上他的鐵幕演說!
但是他迫不及待地拉開冷戰(zhàn),讓美蘇對抗,好在減緩大英帝國衰落的步伐,論在國家實力之上的公義,他比不上羅斯福,論在國家崛起中的堅毅,他比不上斯大林,只因為他帶領英國比直接投降的法國多撐了幾年,從而成為了三巨頭之一。
我說的話可能很不中聽,不過我還是要老實說:
大英帝國就毀在此人之手
我能明白英國人和英國媒體對于丘吉爾的吹捧來自于何處,看過《至暗時刻》吧,看過丘吉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次大戰(zhàn)回憶錄》吧。
但是丘吉爾的政績如何,大家可以拿出來說一下:
軍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奧斯曼帝國本來是首鼠兩端,丘吉爾力主遠征,此時的大英帝國余威猶在,打個奧斯曼帝國居然把旗艦給送了人頭,奧斯曼帝國本來一戰(zhàn)打的一塌糊涂,戰(zhàn)后就解體了,但是居然在這場戰(zhàn)役里面打出了威風,英國人傷亡二十一萬,戰(zhàn)爭打完,大英帝國赫伯特·阿斯奎斯首相就把丘吉爾調出內閣吃灰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丘吉爾指揮下的大英帝國用搞笑可以形容,敦刻爾克大撤退本來就是一個慘敗,但是經過媒體渲染,好像成了英國人的大勝,北非戰(zhàn)役前期在擁有幾乎所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被隆美爾打的抱頭鼠串,新加坡戰(zhàn)役兵力三倍于日軍,被日軍逼得投降,兩艘馳援的戰(zhàn)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被日軍路基航空兵當了靶子打,市場花園行動一敗涂地,東非北非地中海居然和意大利打成拉鋸戰(zhàn),迪耶普戰(zhàn)役打的簡直讓人覺得這是不是腦袋出了問題,我就懷疑身為帝國首相的丘吉爾到底怎么調度的?
英國為什么能贏下二戰(zhàn)?原因很簡單:抱住美國大表哥。
但是這可是有代價的,英國幾百年在世界各地積攢下來的優(yōu)勢揮霍殆盡,按道理說爛船還有三分釘,大英帝國戰(zhàn)后衰落的有目共睹。
政治外交:不得不說他那神一樣“三環(huán)外交”了,本來戰(zhàn)后美蘇爭霸,大英帝國江河日下,丘吉爾燒了一把火,發(fā)布鐵幕演講,拉開冷戰(zhàn)大戲,三環(huán)外交本來就是團結英語圈的國家,以英國為核心,顯然丘吉爾還沒明白帝國的處境,結果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期間,美蘇聯手向英國施壓,美國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國內金融混亂,逼得英國不得不拱手投降,讓出蘇伊士運河。
做個對比,我們說一下法國的戴高樂。法國本來在二戰(zhàn)時期全境被德國占領,戴高樂屬于那種亡國之君,但是戰(zhàn)后戴高樂居然讓法國拿到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還不說,組建歐共體,排斥英國,儼然成了歐洲大陸的共主,當年美國逼英國加入歐共體,英國首相麥克米倫不得不對戴高樂低聲下氣,再回頭看看丘吉爾的三環(huán)外交,簡直用可笑來形容。
丘吉爾的那張嘴也是不閑著,在二戰(zhàn)期間,由于處置不利,印度發(fā)生大饑荒,餓死幾百萬的印度人,他那句
我討厭印度人。他們是殘忍的民族,有著野蠻的宗教。饑荒是他們自己的錯,他們繁殖起來象兔子。
讓印度人一直記恨到今天,英國后來的首相不得不給這位“偉大的帝國首相”處理善后。
實在讓人很難對他產生好感。
其他我不清楚,我就知道這老哥是個老煙槍
妥妥的雪茄代言人
丘吉爾
(本文由桌面戰(zhàn)爭兵棋原創(chuàng)撰寫,圖片來源于網絡。“桌面戰(zhàn)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chuàng),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頭條圈子名:桌面戰(zhàn)爭兵棋交流圈,每日以圖說軍事歷史。)
文:桌面戰(zhàn)爭兵棋 | NASSZI
丘吉爾,前大不列顛首相,一個帶領英國人民在二戰(zhàn)走向勝利的領袖;一個差一點就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門二公的男人(注:丘吉爾家族本身就有馬爾伯勒公爵的爵位,二戰(zhàn)結束后,女王有意授予丘吉爾倫敦公爵的爵位。但為了兒子的政治前途,丘吉爾拒絕了。);一個戰(zhàn)后靠寫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政客。丘吉爾一身有太多的傳奇,當然這個傳奇的男人也在帶領英國人民獲得二戰(zhàn)勝利后,又被英國人民親手趕下了首相寶座。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首相,丘吉爾的后半生早已為人們熟知,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丘少的前半生。一個出生名門,卻在戰(zhàn)場上摸爬滾打成為戰(zhàn)爭英雄的青年丘吉爾。
布萊尼姆宮,是歷代馬爾伯勒公爵府邸
馬爾伯勒公爵家族
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的傳奇軍事家和政治家,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一舉為英國奠定了海陸強權國家的地位。他對溫斯頓·丘吉爾的影響是巨大的,溫斯頓一生都將其視作奮斗的目標。而溫斯頓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則擔任過英國財政大臣,不過對溫斯頓幫助更大的其實是他的美國母親詹妮·杰羅姆。
作為倫敦“交際花”,詹妮的情人眾多,其中甚至包括了當時的威爾士親王,后來的大不列顛國王愛德華七世。正是依靠這些裙帶關系,詹妮為溫斯頓解決了很多麻煩,包括后來讓溫斯頓一戰(zhàn)成名的布爾戰(zhàn)爭,也是通過詹妮的關系才得以成行。
出生于如此豪門的溫斯頓顯然不需要投身戰(zhàn)爭便可以走上政途,但兒時的溫斯頓便對戰(zhàn)爭著迷。1894年從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yè)后,溫斯頓更是堅信“軍功章是贏得認可、獲得成功的最保險、最快捷的渠道”。
青年丘吉爾
初識戰(zhàn)爭
正式因為希望通過軍功獲得成功,丘吉爾自然不愿意錯過每一場戰(zhàn)爭。在1895年,丘吉爾作為一名軍事觀察員,首次見識了真正的戰(zhàn)爭。正是在這場西班牙鎮(zhèn)壓古巴暴動的戰(zhàn)爭中,丘吉爾開始了保持一生的習慣——抽雪茄,尤其偏愛古巴雪茄。不過僅僅作為一名軍事觀察員,顯然不足以帶給丘吉爾想要的成功。
于是第二年丘吉爾便來到了印度西北部的山區(qū)(今巴基斯坦,當然這次機會也是通過其母親的關系獲得的),不過丘吉爾依然沒有得到軍中職務,而是以隨軍記者的身份參與了英國陸軍對普什圖人暴動的鎮(zhèn)壓。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丘吉爾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朋友被普什圖人切成碎塊。但戰(zhàn)爭的殘酷更加激起了丘吉爾的英雄氣概。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丘吉爾渴望參加戰(zhàn)斗,但大多數時候他參與戰(zhàn)爭的身份都是記者、軍事觀察員等。而不是他夢寐以求的指揮官身份。
雅爾塔會議中的丘吉爾
1898年,丘吉爾第一次以軍事任命的身份參與了英軍在非洲蘇丹的作戰(zhàn),并親自在戰(zhàn)斗中擊斃了6、7名敵人。戰(zhàn)爭結束后,丘吉爾選擇從軍中退役,從而開始其的政途。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丘吉爾的首次政治生涯以失敗而告終,而與此同時英國也迎來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zhàn)爭。
布爾戰(zhàn)爭油畫
英國的布爾戰(zhàn)爭
1899年10月到1902年5月間,英國同荷蘭移民后裔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爆發(fā)了一場為了爭奪南非土地和資源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中英軍先后投入四十萬兵力,對手布爾人僅88000人。最終英軍付出2萬余人的傷亡后贏得了戰(zhàn)爭勝利(不含殖民地軍隊)。
在布爾人“全民戰(zhàn)爭”的理論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紅衣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英國陸軍傳統(tǒng)服色為紅色,故稱“紅衣軍”,但實際在布爾戰(zhàn)爭中已換為卡其色軍服)。雖然最終贏得了布爾戰(zhàn)爭,但實際上正是這場戰(zhàn)爭開起了日不落帝國的下坡路,暴露出了英國疲軟的一面,也挑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挑戰(zhàn)英國霸權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一場戰(zhàn)爭,布爾戰(zhàn)爭卻不為國人熟知。大概是因為同時期在東方還發(fā)生著另一場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
布爾戰(zhàn)爭時期的丘吉爾
丘吉爾的布爾戰(zhàn)爭
在初次政治生涯失敗后,丘吉爾選擇去南非再次追尋自己的軍功夢,這一次還是以記者的身份。不過這一次,丘吉爾獲得了成功。在一次外出巡邏中,丘吉爾所乘坐的裝甲列車被布爾人伏擊,戰(zhàn)斗中丘吉爾火線接管了指揮,并成功幫助大批傷兵乘坐火車頭回到英軍陣地。他的這一英勇行為通過報紙迅速為英國民眾得知并獲得了極高的聲望,但遺憾的是丘吉爾本人卻在隨后被布爾人俘虜了。
布爾戰(zhàn)爭中被英軍士兵深惡痛絕的裝甲列車
身陷囹圄
被俘虜的丘吉爾被關進了位于比勒陀利亞的戰(zhàn)俘營。雖然說是戰(zhàn)俘營,但布爾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文明程度,丘吉爾們獲得的戰(zhàn)俘待遇遠超日內瓦公約所要求。戰(zhàn)俘們可以在城里訂購自己想要的衣服;在購物店購買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煙、酒;甚至預約按摩師、理發(fā)師到戰(zhàn)俘營內為自己服務(僅針對軍官俘虜)。這樣的氛圍確保這些俘虜可以安全舒適的等到戰(zhàn)爭結束。但丘吉爾顯然不希望以等待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光榮,于是他選擇了越獄。
1899年圣誕,在南非布爾戰(zhàn)爭前線與荷蘭裔移民作戰(zhàn)的英國士兵們用相片向遠在歐洲的家人捎去圣誕問候
逃出升天
在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后,丘吉爾攜帶著積攢的物資逃出了戰(zhàn)俘營(幾塊巧克力),一頭扎進荒涼的南非平原。但比勒陀利亞距離英軍陣線實在太過遙遠,精疲力竭的丘吉爾不得不做出了迄今為止最冒險,也是最幸運的決定:敲響了方圓20英里內唯一不會把他交給敵人的房間。
在這里丘吉爾遇見了為數不多還留在布爾人領地內的英國人霍華德,正是在霍華德的幫助下,丘吉爾才得以度過重重難關抵達洛倫索-馬貴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的英國領事館。這次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越獄讓丘吉爾在英國名聲大噪,也為其后來的政治生涯鋪平了道路。
參考書目:《丘吉爾》、《帝國英雄》
溫斯頓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演說家等,更是他帶領英國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不斷地反抗德國的進攻并最終取得勝利。在我們的印象里總是看到他拄根拐杖一首叼著雪茄煙,儼然一個可愛的小老頭,但是他并不總是受人歡迎。他也并不是一味的批評對德國的綏靖政策,甚至他那篇偉大的演講都不是他妻子發(fā)表的。
在英國前首相張伯倫辭職之后被提名擔任首相的人并不是他,他那時還是英國皇家海軍大臣,而是哈利法克斯爵士,有他拒絕上任這才讓丘吉爾成為首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由于他的失誤致使55000名英法聯軍在進攻土耳其加里波利的戰(zhàn)役中喪生,這讓英國和法國都難以忘記。
在坐上首相的寶座之后,他事事都要向世人展示他于前首相張伯倫的天壤之別,張伯倫在公眾場合明目的推行自己的綏靖政策,但丘吉爾上臺后卻是在后臺秘密的操作他的綏靖政策,他的這種做法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從沒有向任何人說起。但他確實這樣做過,他在公開場合向英國民眾保證會不惜一切代價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在私下里他卻告訴內閣如果德國能夠收斂自己的戰(zhàn)爭行為,他會考慮歸還一戰(zhàn)前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直布羅陀海峽,馬耳他和蘇伊士運河給德國。
還有就是當時人們在廣播里聽到丘吉爾的激情演講用來鼓舞大英帝國人民的氣勢的聲音,確實鼓舞人心,激情澎湃,讓人為之動容,然而那都是他的替身幫他做的,丘吉爾本人根本沒有在廣播里做過那些演講,他在會議上說過的話就不會親自在廣播一遍了。
英國的溫斯頓·丘吉爾,出身于政治世家,其父是不列顛英聯邦的國會副議長。丘吉爾自幼就對政治感興趣,在他上小學五年級時,因為生病沒去上學,其父為了照看他開會時便把他帶在身邊,囑咐他在開會期間不準亂說話,小丘吉爾很聽話的坐在過道的臺階上,聽著議員們討論的話題。
散會后,回到家里父親問他感覺怎么樣?小丘吉爾卻說出了議會討論的話題,并說出了自己對議題的看法。精準簡要,邏輯性和策略性都很強。其父大為驚訝。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同事。大家都對小丘吉爾的政治敏感性和智慧贊不絕口,都認為小丘吉爾是個政治天才。
中學后,父親把她送進了皇家軍事學校。后來成為一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參加過一戰(zhàn)。由于其是貴族世家,所以地位提升很快。一戰(zhàn)結束時他已經提升為中將。二戰(zhàn)爆發(fā)前一直閑置在家里。但一直關注勢局的變化,并多次寫文批評時任首相張伯倫,可以說丘吉爾對時局的發(fā)展做出過準確的判斷。而張伯倫卻不理睬這些一意孤行,多次被希特勒戲耍,笑話百出。這讓英女皇非常氣憤和反感。
德國入侵波蘭后,女皇撤銷了張伯倫,任命丘吉爾為英國戰(zhàn)時首相。
丘吉爾上臺后的就任演說,大大鼓舞了英帝國的民心和軍隊士氣。從此展露出他的政治才華。他以強硬和果斷的形象,成為盟國在歐洲的領導者和民眾的主心骨。直到二戰(zhàn)結束。
據歷史考察,丘吉爾和富蘭克林·羅斯福他們的曾祖母是親姐妹。
謝謝邀請
我想丘吉爾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偉人,最難得的就是堅持,堅持小事易,大事難,短時易,長時難,能堅持一生的,更是難上加難。我覺得丘吉爾其人,應該是個有意志有毅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 下一篇:豬肚怎樣做才能不回縮呢?
- 上一篇:有人知道便秘吃什么效果最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