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一書,依孔尚任之言,源于“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因而,在那樣朝代更迭、動蕩的時代背景之下,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顯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全劇篇幅不長,寫李香君和侯方域的離合之情的部分亦不多,反而是國家興亡之勢的描寫占了上風(fēng)。因此他們之間的愛情,便成了滄海中的一粟,最后化作一縷云煙。
看此書時其實心中頗有疑問,李香君和侯方域之間真的有愛情嗎?這二人相識可以說是一見鐘情,而后又迅速地在楊龍友的幫助下梳攏。結(jié)合不到一個月,便從此天涯相離,直到最后才得以重逢,卻又各自入道。他們真正相處的時間很短,對于一段感情的發(fā)展來說,那一個月的時間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那么,他們之間的情感真的是愛情嗎?
在我看來,他們之間的感情,無關(guān)愛情,而是情愛。侯方域?qū)钕憔星?,李香君對侯方域有愛。愛情二字之所以神圣,之所以沉重,是因為須?jīng)過時間的沉淀,心靈的契合甚至是誓言的互相托付??墒菍τ诤罘接騺碚f,李香君是什么?李香君僅僅只是一個女子,縱使世上無雙,在家國面前也終不足道。李香君的容顏和才情對侯方域來說是一種天然的吸引。李香君不畏權(quán)貴,不為錢財所動的品質(zhì)使侯方域欽佩。這樣一個佳人,無論是哪個男人,見了都會心生憐惜之情,何況侯方域這樣一位才子。但是,侯方域?qū)τ诶钕憔那楦?,也僅僅止乎憐惜之情。對于他來說,有太多東西都比李香君重要得多,比如家國天下,比如他自己。
這二人,之所以最后得以重逢,使那段前緣有了后果,全賴于李香君一人的愛與堅持。在劇中,自始至終不離不棄地堅守和維系著這份感情的是香君,換句話說,她的守樓,她的拒媒,她的血濺桃花扇,都是一種主動的愛情攻勢,她每走一步都讓人心疼她對于這份感情的執(zhí)著和不悔。如果侯方域不知道香君為他守身乃至血濺桃花扇,不知他是否還會想起有一個女子叫李香君,即便想起,他是否會回去找她?他后來之所以回去,其實未必是因為對于香君的情感深厚,而是作為一位飽讀詩書的翩翩才子,他怎能負(fù)約,怎能使自己背上負(fù)心漢的罵名。在《題畫》這出中,他親口說到“小生怎忍負(fù)約,但得他一信,去也放心?!边@里,侯方域更多的是因香君的深情所束縛,他想走,但是他必須堂而皇之心安理得,不能落下任何一個罵名。國破家亡、逃出牢獄之時,當(dāng)他每每被現(xiàn)實所困之時,他的心中沒有救國之意,更遑論會去念及香君作為一個弱女子又是如何在兵荒馬亂之中浮沉??梢宰鲆粋€大膽的猜測,侯方域其實未必想要重逢李香君,因為這段感情最終只會成為他自己的負(fù)擔(dān)。他害怕責(zé)任,亦無能、無力承擔(dān)責(zé)任。
而李香君卻癡情得可憐,一心系在侯方域身上,無時無刻不想著將他找著?!氨闾煅暮Q?,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鐵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尋著侯郎,俺才住腳也?!边@樣一份執(zhí)著,便足見香君的牽掛。愛總是高于情。我緣何覺得香君對侯方域的情感是愛,是因為香君之堅之志。她從一開始形象就比侯方域高尚得多。一個女人選擇了一個男人,除了看他是否也愛自己外,看得最重的就是此人能否有所作為。有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能夠為自己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哪怕是在亂世。但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孔尚任筆下的李香君的形象太光輝了,她比侯方域更有見解,更辨是非。她愛慕高義的名士,并且一步步地卷入到了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她對侯方域的感情確實是不單純,也不僅僅是女子的愛慕之情,還有幾分敬仰,有幾分依戀,乃至尊崇。 因為侯方域?qū)τ谙憔齺碚f,不僅僅是愛情理想,甚至可以是政治理想,只可惜香君識人不準(zhǔn)。
那樣的亂世之中,香君更擔(dān)得起英雄二字。在別人看來,莫不為她的真情所動,但是她一個女子,在那樣一個時代,面對著那樣的遭遇,她心里的苦,又有幾人能夠體會幾分。她本是青樓女子,隨勢沉浮也不會有人多加非議,但她卻選擇了守節(jié)。出于淤泥而能不染,又要付出多幾倍的努力?
因為如此,看到最后入道的結(jié)局,便覺得接受不能。寧愿她當(dāng)初血濺桃花扇紅顏長逝,也不忍看她的堅持最后都化作破國殘家中的一縷悲風(fēng)?!昂桥蓿?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這樣一句話就葬送兩人今生的情緣。愛情與家國何干?只能嘆一句偏生他倆之間,不是愛情。侯方域無一句反對,李香君又怎會不深明大義。多少時間的堅持,換做最后一句“曉得了”,曉是曉得了,放卻未必放得下。
香君再好,亦難逃身似浮萍之命,無根無依,不想?yún)s不得不隨波逐流。于是想起她歌聲中的那句“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無限神傷,愿那柄桃花扇能替世人記得那亂世中的一段情緣,那洪流之中的一抹倩影。
問世間情為何物? 世間情有親情、友情、愛情,人之初,性本善 。方幾月,能喚母,幾月孩童就懂得了呼喚母親,這就是數(shù)月相伴照顧的親情回報,一句“在家靠從母,出門靠朋友”讓我們又懂得珍惜友情,人若長成,漸生情愫,愛情,又茫茫人海中尋伴遇愛情,世間愛情若干樣,有人化愛情為親情終日相伴;有人的愛情不但可以感天動地,還可以成就歷史上的名著,幾千年仍讓人津津樂道,就如《梁?!贰ⅰ犊兹笘|南飛》、《杜士娘》《桃花扇》等等。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以十年時間苦心經(jīng)營《桃花扇》,三易其稿,于1699年完成,上演后名動京城。為什么如此轟動呢?那是因為里面有可歌可泣的愛情。那《桃花扇》此曲的來歷如何呢?
《桃花扇》及其一些名著題名的來歷
任何一部作品它的名稱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如《鷓鴣天》就是詞曲名,它就是取詩而來,又取鷓鴣的叫聲“行不得也哥哥?!睘槲闹斜磉_(dá)的思念與回歸之意,訴盡了人間的無奈與悲哀。
《鷓鴣天》如此,詞牌《虞美人》也是,霸王項羽一生鐘情,愛妃虞姬從軍追隨相伴,但由于項王的有勇無謀、婦人之仁等無數(shù)弱點,最后在《垓下之圍》戰(zhàn)役中慘敗,自古“成者王,敗者寇?!庇菁靼醉椨鸬臒o奈,奪劍自刎,鮮血染紅的地方在來年生長出了一種紅色的小花,這就是來紀(jì)念英雄美人的千古愛情的,世人感動這可歌可泣的愛情,將這種小花取名為“虞美人”,后又有文人將“虞美人”作為詞牌,專作歌頌緬懷愛情。
《桃花扇》作為舉世名篇,它究竟又是為何而來呢?人皆言,或遇桃花運,或犯桃花難,由此可見,“桃花”是愛情的象征,“扇”多為古時愛文之人喜攜之物,又與桃花相連,莫不是以扇為訂情之物,那其中的桃花是從何而來呢?這里面的愛情故事一點也不輸“虞美人”,才子候方域與佳人李香君的愛情可歌可泣,歷經(jīng)數(shù)年仍讓人津津樂道。這究竟是怎樣的兩個人呢?他們的故事為什么能成就這千古名篇。
《桃花扇》中愛情故事主人公候方域與李香君
候方域候家是官宦人家,祖父與父親均為官,家教挺嚴(yán),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明朝滅亡后,又參加了科舉考試。自己應(yīng)試入官,但遭到陷害,感慨自己一生的坎坷,為其書房取名為“壯悔堂”,以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與李香君天作地合的愛情為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提供的源源不斷的靈感,成就了無數(shù)的名作佳篇,共計十卷《壯悔堂文集》與六卷《四憶堂詩集》。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原姓吳,父本為官,又過分正直為他人所害而亡。后隨養(yǎng)母改姓為李,是南京秣陵名妓,與董小婉、陳圓圓、柳如是等稱為“秦淮八艷”,歌喉圓潤,但為顯貴不輕易與人展示;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為候方域守節(jié)而不屈于他人的淫威,后又因夫家嫌棄其有歌女經(jīng)歷,被趕出夫家抑郁而終。
![]()
候方域與李香君本都是出生于官宦之家,看似門當(dāng)戶對,但是不同的人生境遇,又讓家境千差萬別,李香君父親死后,隨母親生活,母親開了一家妓院,生意興隆,不光是母親經(jīng)營得當(dāng),還因為有李香君為藝妓,慕名前來的不計其數(shù),但是李香君非常得高貴,歌聲雖然圓潤,但是不輕易向人展示,只是遇到自己心儀的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華,才子候方域和李香君在媚香樓認(rèn)識,一見傾心、卿卿我我。但是李香君是歌妓出生,她的自由是她自己無法左右的,要想擁有她的人,必須出一筆銀子為她贖身,方能獲得自由,但是此時的候方域赴京趕考,也沒有這么多的銀子啊,那怎么辦呢?有一個辦法就是“借”,在危難關(guān)頭,往往會有人趁人之危,此時就時一個曾經(jīng)為朋友的叫楊龍友的人送給了他很多錢,這樣就順利地辦了儀式,恢復(fù)了李香君的自由身。當(dāng)天夜里,并贈于一名貴訂情物“扇”,扇上鑲嵌著候家祖?zhèn)鞯溺辏浅5妹F。
才子佳人共創(chuàng)佳話,但是世上總是好事多磨,本以為可以相愛一生,但是你的幸??偸菚腥硕屎匏阌嫷?,就是贖香君的銀子,也是在別人的陰謀算計之中,本以為是好友相助,誰知是歹人借此來拉攏候方域為其所用,阮大鋮是明朝的一個奸臣,他為了方域欠他一個人情好為他所用而設(shè)的一個局,香君的家庭敗落與此人息息相關(guān),香君知道實情后,硬是將方域痛罵了一頓,將自己的首飾變賣,還清了借款。也了了這個人情債。![]()
阮大鋮陰謀未得逞,自會使壞,方域無奈,只得逃亡,香君從此閉門謝客,苦等公子回歸,阮大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慫恿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吹吹打打地來要人為己妾,李香君嚴(yán)詞拒絕,無奈之余終一頭撞向石柱,血濺訂情扇,方域的好友楊龍友為香君的氣節(jié)所感動,用香君灑下的鮮血在訂情扇上繪制了桃花,成名了“桃花扇”。
香君屢次遭到騷擾,小小女子終不堪重負(fù)終抑郁而終,數(shù)年后候方域再尋得香君,終是香消魂散,后方域悲傷之余以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與香君的愛情為靈感題材,作佳章無數(shù)。
自古才子佳人雖成佳話,但幸福時短總難長,歷經(jīng)坎坷似盼好運,但總有小人作埂,或孤苦一生,或抑郁而終,霸王項羽與愛妃虞姬的愛情成就《虞美人》,候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成就《桃花扇》,看似寫愛情,實則是揭露社會的動蕩不安與黑暗不堪,要想安居樂業(yè)何止是一種奢望。古人如此,如今亦如此。“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睔v經(jīng)世事,大多人的生活都不追求轟轟烈烈,只求平淡是真、平安是福。愛情能如親情一般相守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很多人都認(rèn)為侯方域?qū)钕憔?,根本沒有愛情而只有情愛,這是有失偏頗的。
在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下,普通人生活是何其艱難,比如李香君,縱有傾國之貌,傾世之才又何如。而作為有才青年的侯,也是心有不甘,無力施展抱負(fù),佝僂于權(quán)貴,葡蔔于權(quán)勢,這是一般人都不能免俗的。當(dāng)然文人的侯是有些媚骨的,起碼對手還看得起你,至于身邊的一些人,倒是有些嗤之以鼻。所以在這樣的情勢下,二個有些失落的人必有些惺惺相惜,至而生出無限好感乃至愛情。君不知,所謂的一見鐘情的愛情也是有不少的。![]()
但畢竟侯還是有些奴顏的,他也幻想自己飛黃騰達(dá),光宗耀祖。兩人僅僅有個不長的相處,情愛必定是有的。只可惜國破山河在,情隨漂零疏。一個人每日疲于奔命,衣食尚不足,你還跟我談愛情。但文人總有些抱負(fù),雖然主子有不同。但歷史證明,逆潮流者不可活。侯順應(yīng)時勢卻冠以投降,這是階級的局限性。作者以及評說的人賜與了侯愛情的悲劇是唯心的,其實候李的愛情如果在當(dāng)下,絕對是精品的愛情典范。故文學(xué)是有階級和局限的
當(dāng)然李香君的形象是令人佩服,尊重,尊敬的。守衛(wèi)愛心,恪守愛德,保衛(wèi)愛情。而她遇到的候方域,自卑,怯弱,虛無,這種人注定心無所屬,情無所蹤,即使無外來的力也會隨風(fēng)凋零,隨雨凋落。,故桃花扇的結(jié)局應(yīng)為侯自戕為圓滿。
古代很多國家的貴族家庭在男子成人后,都會叫人帶他去妓院,了解女人,嘗下味道;有過這樣的閱歷,男人在生活中就不會再把愛情看的那么神圣!
在李香君的設(shè)計下,侯方域和李香君的交往也是對侯家隱瞞的,直到結(jié)婚改名為吳氏,侯父都不知道李香君的真正身份!因為一旦侯家知道她的底細(xì),她根本進(jìn)不了侯家的門!可見李香君的愛情并不純碎,為了攀高枝真是用盡心機(jī)!
加上明未清初,戰(zhàn)亂不止而后改朝換代,侯李二人歷經(jīng)戰(zhàn)亂,使得這段愛情歷經(jīng)坎坷,好像顯得更加可貴!
最后東窗事發(fā),李香君被侯府趕到荒涼的鄉(xiāng)下,生的兒子也不準(zhǔn)姓侯,三十歲便郁郁而終!為攀高枝而欺騙家人,注定得承受其結(ji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