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所迫,織席販履。
三國時的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現(xiàn)在的河北涿州)人。盡管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但到劉備的爺爺劉雄這輩,基本上也算是平常百姓家了。劉雄曾被舉為孝廉,但只做過東郡范令這樣的小官。到劉備這輩已家道中落,又由于 父親劉弘早忘,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可想而知。為了生存,只好 做些下層人的營生,就跟自己的母親織席賣履了。設(shè)身處地,生逢亂世,劉備是沒有資格再擺皇族的譜了,畢竟生存是第一要務啊。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
2.少年有幻想與追求。
但這并不表明劉備沒有志向,他家屋舍東南角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生得枝葉繁茂,迎風婆娑,遙望形如車蓋。過往行人都認為這棵樹不是凡間之物,預示著劉備家一定要出貴人。天真無邪的劉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時,曾有戲言:“將來我會乘坐這樣帶羽葆蓋的車的?!薄涫甯竸⒆泳床粺o擔憂地說:“你不要胡言亂語,這樣講話,會招來滅門之災的?!薄?/p>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馀,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笔甯缸泳粗^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盡管家境貧寒,織席子、賣鞋為生。但劉備沒有心灰意冷,反而雄心勃勃。從中可以看出,這家伙很早就不甘現(xiàn)狀,是有所追求的。
3.師從盧植,人生有規(guī)劃。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已經(jīng)十五歲了。學而優(yōu)則仕的年代,母親讓他外出求學。劉備聽從了母親的話,與同宗室的劉德然和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到原九江太守盧植門下學習。盧植與劉備是同郡老鄉(xiāng),他身材高大,聲音洪亮,性格剛毅,品德高尚,有非凡的個人魅力。素懷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這對劉備后來:“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宏偉規(guī)劃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4.表現(xiàn)不俗得助力和朋友。
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對劉備的家庭狀況了如指掌,所以常常資助劉備。長此以往,招致劉元起妻子的強烈不滿。劉元起則 開導她說:“他是我們宗族的驕傲,他將來不是個平常的人?!?,其妻再無怨語。公孫瓚則 與劉備結(jié)交為好友,看來,劉備早知道朋友在自己人生中的作用了。這個公孫瓚后來在討伐董卓時,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可見劉備是有些眼力的。公孫瓚比劉備年齡大些,劉備視他為兄長。
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倍懮钆c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5.愛好不同,長相異于常人,小有名氣。
不過劉備對讀書不感興趣,卻喜歡狗馬、音樂、華美的衣服。以出身推斷,還真叫人難以置信,因為,這些物什在當時都是紈绔子弟享受的東西,他以前天天與席子和鞋子打交道,生發(fā)了這樣的愛好,奇怪啵?他身高七尺五寸,兩手下垂能觸及到自己的膝蓋,兩只眼睛能看見自己的耳朵,這顯然有夸張因素,陳壽在有意昭示他的不凡。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年輕時的劉備,總顯示出與自己年齡不匹配的成熟度, 但性格并不外向,不愛多說話,能真誠地對待下人。 還頗有領(lǐng)袖的氣質(zhì)——— 喜怒不形于色,喜歡結(jié)交豪杰。小小年齡,當?shù)厝藸幹懞?、巴結(jié)劉備。這其中,中山的大富商張世平、蘇雙等曾經(jīng)攜帶千金,在涿郡一帶販馬,他們見到了劉備,主動贈予劉備錢財,劉備得捐助后,用來集結(jié)眾人。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中平元年(即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了,24歲的劉備在鎮(zhèn)壓起義和鎮(zhèn)壓張純叛亂的戰(zhàn)斗立有戰(zhàn)功,因而被封為安喜縣縣尉,他終于脫穎而出了,為后來成為曹操、孫權(quán)的強勁的對手邁出了關(guān)鍵的一步。
所以,劉備盡管是一個靠編織和販賣為生的普通人,但生逢亂世,給了他叱咤風云的機會。
如果拿這話去問劉備的那幫兄弟,估計會被懟回來。
織席賣履怎么了?靠勞動賺錢吃飯,光明正大,不偷不搶,挺好??!
有看官說了,這劉備不是自稱中山靖王之后嗎,理論上應該很有錢啊,再不濟家里拿出個玉碗銀盤金杯什么的,到外面換成錢,小日子也能過的滋潤,怎么就混成這個奶奶樣了?
因此,自古至今就有不少人質(zhì)疑劉備的皇叔身份,說他是冒牌貨。
冒不冒牌咱不討論,咱分析下漢朝皇室宗親大多數(shù)人的生存狀況。
劉邦老爺子打下江山后,為了鞏固老劉家的政權(quán),分封了不少劉姓諸侯王,肥水不流外人田呀,萬一有外姓勢力威脅到朝廷皇權(quán)的話,眾王拱衛(wèi),合伙削他。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就這樣,劉老爺子安心走了。
貪心不足蛇吞象,任何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后來不少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的甚至開始窺伺皇位,成了朝廷最大的威脅。
漢武帝劉徹上臺后,決心消除這一隱患。怎么辦呢?硬來怕引起激變。這時就有高人出了一高招,名曰“推恩令”。過去諸侯王只能將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現(xiàn)在朝廷頒旨,諸侯王可以將封地分成幾份傳給幾個兒子,雨露均沾,人人有份。這樣一個大諸侯國就變成了若干小諸侯國,實力被大大削弱。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幾輩人過后,這些諸侯國也就煙消云散了。
這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的同父異母兄長,據(jù)說好酒色,有120多個兒子,是劉備的13世先祖??梢韵胂?,即使劉勝的家業(yè)再大,分到劉備這一代人的時候,恐怕是連個渣渣都不剩了。
很多人認為劉備織席販履,是為了生計。但是,這只是表象。劉備雖然落魄,但是,還不至于有這樣的下場。其實,這恰恰是劉備的高明之處。因為他根本不是織席販履,而是在暗中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等待翻身的機會。畢竟劉備是一方的小老大。
一、劉備是高學歷人才,而且有外掛,從事技術(shù)活,他能心甘情愿嗎
劉備師從名師鄭玄、盧植,識文斷字,頗有才學,屬于高學歷人才,是985、211畢業(yè)的。曹操聽說劉備是漢室室親時,并沒有高看他。因為漢室宗親太多了,從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也可能是漢室宗親。曹操對阿Q這樣的人,其實是非常反感的。自己屁本事沒有,就會吹噓自己的祖宗怎么樣。有個屁用。
嘗師事鄭玄、盧植?!度龂萘x》
但是,曹操聽說劉備的老師是鄭玄、盧植后,他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鄭玄、盧植是宗師級的人物,他曹操想去拜師,還得托關(guān)系進呢。而且盧植也不是隨隨便便收弟子的。他得進行面試考察,經(jīng)面試,他發(fā)現(xiàn)劉備確定是非常之人。鄭玄是三國第一有才學的人,盧植又是三國時期出了名的博導,他們培養(yǎng)的人才,自然會有很多人去聘請才是。
劉備作為高學歷的名牌學生,隨便入主一個集團公司,至少也是高管級別的。這樣的人才,誰不會爭著用。即便劉備再不濟,他在大街上,擺個攤,給人家代寫書信也能謀生,不失為一個體面的生計。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劉備心想,俺劉備是要做大事的人,給人家去打工,太掉價了。
劉備的劍法也非常厲害,乃三國時期的一流劍法。在馬上用劍,一般是占不到優(yōu)勢的,是被人砍的主。但是,劉備的手臂長,手能過膝,再加上劍身的長度,那也是長兵刃,殺傷力不可小視。
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度龂萘x》
不過,迢迢單單是天生手長,也不可能每戰(zhàn)都能死里逃生。只能說明一點,劉備的劍法太厲害了。當時能和劉備匹敵的劍客屈指可數(shù),不過王越、馬超,寥寥無幾。
劍用則有術(shù)也。法有劍經(jīng),術(shù)有劍俠,故不可測。識者數(shù)十氏焉,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明·何良臣·《陣紀》
劉備完全可以靠武藝吃飯,像關(guān)羽那樣給人家看家護院,多少也體面?;蛘咴诖蠼稚祥_個武館,教人家武藝,辦個劍術(shù)輔導班,那也是高收入的。
如此厲害的人,放著好好的營生不做,卻心甘情愿地去織席販履。這怎能不讓人懷疑呢?
你如果讓普通人去看,他肯定會相信,劉備是太落魄了,別的營生不會,他只能干這個了。但是,你如果讓曹操去審視劉備的這個差事,他肯定會驚訝,劉備這廝,干織席販履的生意,竟然也能干得清新脫俗,堪稱三國網(wǎng)紅啊。我喜歡,來兩百萬套。
織席販履是手藝活。一個高學歷的人,而且劍法一流的人,去干技工這樣的差事,搶人家的飯碗,這只能說明劉備的眼光絕非普通人的眼光,他其志不在小,所謀者大。
二、劉備從來沒想過給人打工,他想到的只有創(chuàng)業(yè)
鄭玄、盧植是當世名師,手下的弟子非富即貴,個個了不得。劉備隨便找哪個同學去投靠,憑借師門情誼,必然能找份維持生計的差事。劉備最出名的同學就是公孫瓚了,劉備兵敗時,也曾經(jīng)投靠過他。公孫瓚對劉備可不是一般的好,劉備想要趙云,他直接就送了。但是話說回來了,現(xiàn)代交際學,還非常忌諱到同學的公司去打工,更何況那個時代。劉備是天生的老大,他鬼精鬼精的,你說他干出這樣的事來嗎?
因此,劉備一開始并沒有投靠老同學,而是靠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勢窮力困時,才想到了他。不過,劉備也不算是投靠,他是帶資入股的。要是哪一天他想單干了,公孫瓚可以讓他撤資的。
勢窮時,投靠親友,這是普通人的思維。劉備是王者。他謀的是局,不是事。劉備如果一開始就投靠別人,那他永遠是人家的小弟,翻身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有翻身的機會,也會背上呂布那樣的罵名。小弟要想當老大,只能出賣老大,或者投靠另外的老大,做個小老大。這是劉備不愿意看到的。
劉備心中早算計好了,俺劉備只能創(chuàng)業(yè),不可能給人打工。即便是公司被人兼并了,俺找機會也一定會撤資單干。
三、劉備最崇拜的人是劉邦,他要像劉邦一樣積累干大事的資本
劉備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劉邦了,連起家的地點都一樣。但是,劉邦多多少少是個亭長,拿著俸祿呢。劉備沒有這樣的造化。他只能學劉邦起家的資本。劉邦起家的資本是什么?身邊的一群朋友。這些朋友,雖然都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都是市井之徒,但是,他們都有一身本事,還特別仗義。劉邦對弟兄們說,哥要造反,你們看著辦。劉邦的兄弟一聽,說,那有啥說的,跟邦哥干唄。
俗話說的好,自古英雄多從屠狗輩。劉備不像曹操、袁紹那樣,一出生就有資本。朝廷中的官員,多是士族出身。像劉備這樣的人,在太平盛世,根本沒有翻身的機會。但是,亂世來了,他可以靠寒門子弟翻身。
如果劉備說要舉事,他去找士族,人家根本就不會理會他。能理會他的,只有寒門子弟。劉備唯一能夠利用的就是他的漢室宗親的身份,因為這個身份就是一個旗幟。
劉備久感天下要大亂,所以他選擇了織席販履。因為這個職業(yè),投入成本小,放棄也不心疼。
關(guān)鍵是,他能在市井之中,暗中物色可以結(jié)交的人才。這些寒門子弟,也希望能夠揚眉吐氣,光耀門楣。他們?nèi)フ沂孔逋犊浚思乙膊灰欢粗兴麄?。除非他們一開始就遇到了不計較出身、唯才是舉的曹操。
可以說,劉備和他們是相互借勢,彼此成就。
劉備雖為漢室宗親,自稱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玄孫,但是到了劉備父親父親這一代就已經(jīng)沒落了,劉備依然是18線親戚了,為了謀生只能去做織鞋販履的生活,其實也就是手藝人,家境貧困也不像張飛那樣可以做生意,而且出來賣手藝很可能是劉備家中沒有地,要知道士農(nóng)工商,手工和商人地位都不高,劉備來織鞋販履可以猜測是家道中落的連基本的土地都沒有了,只能靠出賣手藝來掙錢。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的同父異母之兄弟,好酒色,一生有120個兒子,東漢末年,十年九旱,顆粒無收,白骨遍野,加之瘟疫橫行,十室九空,就連皇帝也有吃不上飯的時候,加之宦官橫行,黃巾軍起義,等等,能織席販屢也不錯了,關(guān)羽不也是混的不咋地嗎,張飛不也是個屠夫嗎?要不是桃園三結(jié)義,這三人的歷史不知怎么寫呢,可見,劉備這個人不一般,一個人不一定捧金山做買賣就能成功,劉備白手起家成就蜀漢帝國,
出身底層,生活所迫
劉備織席販履也是為了生計,而且他好交人。
劉備是落寞皇族,而且是玄孫輩的,基本和普通人也沒多大區(qū)別,只不過提到祖上好聽點,父親雖然做過小吏,但也沒什么積蓄,而且在劉備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相依為命。
要說劉備編草鞋、涼席的手藝也是家傳,劉備母親會編草鞋編涼席,少時的劉備和母親一同編草鞋涼席,編好后讓劉備去賣,賣的錢維持生計。少時劉備就有鴻鵠之志,一心想匡扶漢室,重振主業(yè),后來劉備師從當時大賢盧植,習文學武。在盧植處結(jié)識公孫瓚,這也為以后劉備能收趙云給自己增添一員虎將埋下了伏筆。
劉備雖有志向,但不怎么愛讀書,喜歡結(jié)交,為人謙和,喜怒不形于色,善待人,人緣很好,很多人愿意結(jié)識他,也有很多人對他資助,這錢都用在了交人上,要不怎么劉備起事的時候能短時間聚集很多人呢(單靠后來張飛變賣家產(chǎn)也是不夠的)。雖然這樣劉備在也沒扔下這家傳手藝,繼續(xù)織席販履,同時廣交人。直到結(jié)識關(guān)羽、張飛后,三人意氣相投,桃源結(jié)拜,才開始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英雄也有落難的時候,英雄在未發(fā)跡之前,也會為衣食住行、柴米油鹽而頭痛的。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不問出處。
劉備小時候,父親早逝,家境貧寒,只好跟著母親靠織席子、賣鞋為生。他的生活很艱苦。但劉備雄心勃勃。有一次,他指著一棵桑樹說:“我一定要坐這輛玉寶車”
正如他的祖先劉邦看到秦始皇乘坐的車隊時所說的那樣,一個大丈夫也應該如此。劉備的母親是個知識淵博的女人。雖然家庭條件不太好,但她從來不敢放松對孩子的教育。劉備15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向?qū)W者魯智鞠躬。他成了遼東公孫贊的同班同學,公孫贊是白馬將軍,后來也是白馬的附庸。其實,劉備不太喜歡讀書,但他喜歡和英雄交朋友。
當時很多年輕人(用今天的話說,他們應該是壞孩子)都認他是老大,很難依戀他。這樣的性格也讓他終于認識了關(guān)羽和張飛這兩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與親屬交替控制朝廷的權(quán)利,民不聊生。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最終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
184年,黃巾起義在全國爆發(fā)。朝廷無法平息叛亂,只好依靠地方政權(quán)自行征兵解決問題。黃巾起義雖然平息了,但也造成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作為大小軍閥之一的劉備,也拉起了一支隊伍,走上了追求遠大抱負的道路。雖然這個過程充滿艱辛,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失敗和挫折,但劉備真正做到了堅韌不拔,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霸權(quán)。
在動蕩的時代,出身貧寒的劉備,與曹操、孫權(quán)這兩位主要對手相比,少了欺騙性,多了忠心,被當代人稱為仁義之王。
不過,劉備也可能是一個編織席子 、賣鞋的老百姓。根據(jù)一些歷史學家的調(diào)查,劉備可能救了一個皇室后裔,那就是中山景王的后裔。他把所有的故事都告訴了劉備,劉備殺了他。然后根據(jù)皇室的故事,他戴上了皇叔叔的帽子。
綜上所述,劉備可能只是一個靠編織和販賣食物為生的普通人,但世界的混亂給了他一個欺騙世界的機會。
為了生活,為了養(yǎng)家糊口。
自劉邦創(chuàng)立大漢帝國以后,他為了鞏固劉姓的統(tǒng)治地位,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于是實行了分封制。
剛開始,分封的對象是異姓王,不過,后來劉邦起了疑心,他害怕這些異姓王會造反。于是,劉邦就利用各種手段,將這些異姓王全部殺害,后來他將天下分給了他們的子孫們。
但是劉邦的子孫也不安分,到了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劉邦實行的分封制的弊端就開始凸顯了出來。
漢朝經(jīng)過幾代的發(fā)展,這些劉姓諸侯王們與皇帝的矛盾逐漸加深。
漢景帝一聽,晁錯說的有道理。于是,便開始著手削藩之事。當時最大的藩王是吳王劉濞,所以漢景帝決定先拿他開刀。吳王劉濞聽說漢景帝要削他的藩,于是就打算起兵造反。不過,為了不留下罵名
事情鬧大了,漢景帝也有些慌亂了。于是他就問晁錯該怎么辦,有什么應對之策。而晁錯卻提了讓漢景帝御駕親征的建議。
對于這個建議,漢景帝當然不會采納。如果不是晁錯當初的削藩建議,估計也不會鬧到如今兵戎相見的地步。于是,漢景帝便下令處死了晁錯。但是,七國之亂仍然沒有收手。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現(xiàn)在是在造反,如果他們中途而退必然是死路一條。
而這個犯了天大錯誤的的劉貞,就是劉備的祖宗。既然從中山靖王之后,他的后人們就不再是皇族的身份了。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享受朝廷的俸祿了。
每一位宗室成員,都要依據(jù)父系血統(tǒng)做出明確的記載,也就是屬籍。
否則將失去漢室宗親身份。可以想象,作為漢室宗親,沒人愿意丟棄這個身份。
至于劉備為何窮?
因為劉備祖先丟失了侯爵,祖父是最后出仕當官的,不過一個縣令(600石),這樣的收入僅僅只能溫飽而已。劉備父親沒有出仕當官,又死得早,家中衰落下來。
經(jīng)歷西漢東漢300年時間,宗室子弟遍布全國,窮人肯定很多而且是大多數(shù)。
大儒盧植:
但正因為劉備是宗室子弟,同宗叔叔劉元起就對劉備進行了扶持,出錢讓劉備與兒子一起拜到九江太守,同郡大儒盧植門下。
右北平郡,而非北平郡的公孫瓚:
劉備在盧植門下沒學到什么經(jīng)義文章,卻非常喜歡美服犬馬,但也結(jié)識了后期的重要投資人,師兄公孫瓚。
可以說“販履織席”這個事件的主體是劉母,而非劉備本人,
我們只能說,劉備的家境和曹操、孫權(quán),甚至其他任何一個世家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了
如《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
一個需要“織席販履”為生的人,哪來的資金“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呢?更何況結(jié)交豪俠也是需要大量金錢的。如果說只是因為劉元起的資助,但是原文中:
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可見劉元起的資助只是和自己兒子的費用相當,并沒有特殊對待,只能說是劉備因為拿了雙份的生活費才有了條件穿名牌,去舞會,結(jié)交豪俠。
再來說一下,劉母為什么要以織席販履為業(yè)呢?
漢代采用的是“名田宅制”的天賦制度,在《二年律令·戶律》中規(guī)定:
關(guān)內(nèi)侯九十五頃,大庶長九十頃……公卒,士五,庶人各一頃,司寇,隱官各五十畝。不幸死者,令其后先擇地,乃行其余。他子欲為戶,以為其×田予之。其已前為戶而毋田宅,田宅不盈,得以盈。宅不比,不得。
朝廷會按每個人的爵位給予田宅,不過朝廷一般也沒有那么多田地,這里的數(shù)量屬于上限,真正不一定能分到這么多。
東漢的江山,盡管天下還姓劉,但劉氏宗族內(nèi)部經(jīng)過重新洗牌,非劉秀一脈的皇族,很難享受到身為皇族的政治、經(jīng)濟特權(quán)待遇。
具體到劉備身上,他就不屬于劉秀的嫡親后裔。
參考劉備經(jīng)常自證高貴血統(tǒng)合法性的話:
“吾乃漢室宗親,孝景皇帝之玄孫”
這句話本身就已表明劉備的血統(tǒng),與東漢嫡脈的劉秀已經(jīng)很疏遠。古人自報家門,往往拿先祖中成就最高的一輩來給自己臉上貼金,由此可見劉備家最早當皇帝的,就是漢景帝劉啟。
劉備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亭侯是什么爵位?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xiāng)、亭,亭侯即指食邑為亭的侯爵?!巴ぁ笔莻€很小的單位,漢朝時十里為一亭。劉貞所得,就是這一亭的收入,估計歸他的也就一個幾百人小鄉(xiāng)村的稅賦,和主脈比起來很寒酸。
劉備的爺爺劉雄憑著良好的名聲被舉為孝廉,任過兗州東郡范縣的縣令。那時的縣令權(quán)利很大,劉家雖然已不是侯門,還可以稱為官宦人家。劉備之父劉弘也被舉為孝廉,準備按照父親的老路走仕途,可惜還沒當上官就去世了。史書沒記載劉雄的去世時間,估計還要早于劉弘。失去父、祖的劉備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
不過,大家要是把劉備想像成艱難度日的小可憐,那就大錯特錯了?!翱椣溌摹敝街徊贿^是劉備的自謙,也許他真的織過席賣過鞋,但那應該只是偶爾為之,卻并不是常態(tài)。
劉備15歲時外出游學,和公孫瓚等人一起拜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盧植可不是一般人家道中落,沒錢了,是一個孤兒沒爸爸,只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賣草席賺點生活費呢。不然他怎么生活呢。要買柴米油鹽醬醋茶呢,說不定家里還有老娘、妻子和孩子要供養(yǎng)。
劉備去世,謚號為昭烈皇帝。同時他曾給劉禪留下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之言。
劉備本是西漢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人,所以劉備還是一個皇室宗親,在當時被稱為劉皇叔。然而劉備雖然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但是少年時期的劉備卻是以織席販履為業(yè),以此來維持艱苦的生活。不過他雖然生活艱苦,最終還是得以建立蜀漢政權(quán)。
那劉備本是中山靖王之后,為什么會以織席販履為業(yè)呢?
其實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后,是皇室宗親,但劉備當時處在東漢末年,而中山靖王劉勝則是西漢時期的人物,劉勝到劉備中間隔了很多年。所以到了劉備這一代,他雖然有皇室宗親的身份,但他卻是猶如布衣。
而劉備之所以猶如布衣,主要是因為漢武帝時期施行的推恩令原因。在漢武帝時期,因為各地藩王諸侯實力頗大,對朝廷頗有威脅,漢武帝為了加強、鞏固皇權(quán),所以就施行了這一項重要的推恩令。
推恩令就是讓諸侯們把自己的封地分給他們的兒子們。就是把一個諸侯國分給他的兒子,從而形成幾個小國。然后這些小國后來在封給他們自己的兒子們,如此各個小國繼續(xù)分成幾個小國,如此原來的諸侯國則實力越來越小。
本來諸侯王的爵位只是讓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兒子得不到土地,而推恩令的施行,不僅嫡長子有封地,而且其他的兒子也有封地,就這樣一直分封下去。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的兄弟,因為推恩令的原因,劉勝的封地分給他們的兒子們,然后他的兒子們的封地又封地他們各自的兒子們,就這樣以此類推分封下去。到了劉備的祖父劉雄時,做官也只是至東郡范令,而劉備的父親地位也不高,同時劉備的父親又去世的早。
大家好,我是一位歷史領(lǐng)域的創(chuàng)作者,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劉備為什么織席賣履?這個是因為他需要生活的來源。這里就會發(fā)問,劉備一個皇室宗親,難道還要織席賣履專賺取生活費用嗎?
答案是需要的。在這里,給大家提一個人:漢光武帝劉秀,大家知道劉秀以前干過什么嗎?放牛娃。由于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劉秀早在劉備二百年前的時候就去放牛了,況且劉備還是一個旁支中山靖王的后代(真實性還有待查證)從西漢到三國結(jié)束,早都已經(jīng)沒落不堪,不織席賣履,劉備變無以謀生,更別提生存了。
好了,這就是我的答案。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謝謝你的支持。
雖然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后代,但到了劉備這個時候,已經(jīng)過了很多代了,早就已經(jīng)和平民無樣,而且劉備家境貧寒,為了生活,靠織席賣履掙錢過日子,所以劉備起家也是不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