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97在线起碰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看v片|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1. <delect id="frdys"></delect>
  2. <delect id="frdys"></delect>
  3. <optgroup id="frdys"><ruby id="frdys"><dfn id="frdys"></dfn></ruby></optgroup>
  4. <pre id="frdys"><dd id="frdys"></dd></pre>
  5. <strike id="frdys"><blockquote id="frdys"><center id="frdys"></center></blockquote></strike>
      <delect id="frdys"><style id="frdys"><track id="frdys"></track></style></delect>
      冉閔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其歷史存在感極低?

      冉閔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其歷史存在感極低?

      冉閔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其歷史存在感極低?

      1012人瀏覽
      spider
      相關(guān)欄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8:22:10
      分享
      共有9條回答
      地史館

      冉閔何許人也?

      冉閔,東晉十六國時期,后趙石虎養(yǎng)孫,因為“殺胡令”,在部分網(wǎng)民心中,冉閔成為拯救北方華夏文明于五胡亂華的亂世之中的民族大英雄,是“千古一帝,漢人救星”。然而,與其為漢族做出的“卓越貢獻”相矛盾的是,冉閔在古代歷史并沒有什么存在感,五胡十六國也從來沒有將冉閔的魏國計算在內(nèi),由此可見冉閔及其建立的魏國在這段歷史中,并沒有留下多少值得記載的事情。

      究其原因,無非是網(wǎng)絡(luò)民族主義者編造的一個“英雄神話”。

      冉閔其人其事

      • 石虎養(yǎng)孫

      冉閔的父親冉良,從小跟著父親在乞活軍中討生活。乞活軍,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個漢人流民武裝集團,正如“乞活”二字一樣,乞活軍游走于各個政權(quán)之間,為了利益,可以為任何人區(qū)殺人,是一種類似于雇傭軍一般的存在,充當各國的打手。

      祖逖(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北伐中原時,擊敗了乞活軍,乞活帥陳川率部投靠后趙石虎。因冉良熟于騎馬,多力善射,被石虎看中并收為養(yǎng)子,冉良則改名為石瞻。

      石瞻雖然是漢人,但深受石虎的信任,石瞻也不負石虎所托,為后趙立下汗馬功勞。

      324年春正月,勒將兵都尉石瞻寇下邳,敗晉將軍劉長,遂寇蘭陵,又敗彭城內(nèi)史劉續(xù)——《晉書》
      325年夏四月,后趙將石瞻攻晉兗州此時檀斌于鄒山,殺之?!顿Y治通鑒》
      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邾,拔之。彭城內(nèi)史劉續(xù)復據(jù)蘭陵石城,石瞻攻拔之?!顿Y治通鑒》

      立下無數(shù)功勞的石瞻,最終在328年的前后趙的內(nèi)戰(zhàn)中,被前趙劉曜擊敗,以身殉國?!皠㈥总娮肥④娂坝诟吆?,與虎戰(zhàn),大破之,斬石瞻?!?/p>

      △328年北方局勢

      石瞻死后被封為西華候,而石瞻之子石閔,也就是冉閔,在石虎的培養(yǎng)下,成為后趙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后趙建武四年(338年)六月,石虎領(lǐng)兵攻段遼,在昌黎之戰(zhàn)中大敗,但“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痹诤髞磉M攻東晉武昌和平定梁犢叛亂的過程中,冉閔再立功勛,一時間“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 叛主殺胡

      石虎死后,其子石遵即位,此時的冉閔已經(jīng)是后趙的大都督,掌管內(nèi)外兵權(quán)。石遵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權(quán)勢,召石鑒(石虎第三子)進宮,密謀除掉冉閔,但石遵沒料到的是,貪圖權(quán)位的不僅有冉閔,還有石鑒。石鑒出宮后,立刻派人將石遵的計劃透露給了冉閔,冉閔先發(fā)制人,令指使將軍蘇亥、周成率領(lǐng)三十名甲士在內(nèi)宮殺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鑒順利即位,任命冉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石鑒雖然與冉閔合作拿下了后趙的皇位,但石鑒并不信任冉閔,并籌劃除掉他,除了石鑒之外,龍驤將軍孫伏都等人,也不滿冉閔獨掌朝政大權(quán),企圖起兵撲殺冉閔,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圍攻冉閔府邸。

      讓石鑒沒想到的是,冉閔早有防備,迅速擊潰了孫伏都的部隊,率領(lǐng)士卒攻入皇宮。冉閔發(fā)布命令告知宮廷內(nèi)外,“內(nèi)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一時間宮城內(nèi)外,尸橫遍野。為了穩(wěn)住局勢,冉閔又發(fā)出命令,“與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滿城橫尸的情況下,胡羯那里還敢和冉閔“同心”,于是紛紛出逃。冉閔知道胡人不能為己用也,于是下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殺了數(shù)萬胡人。

      其后,冉閔又親率士卒追殺胡人,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余萬,尸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后趙境內(nèi)各地,隨即也掀起了“殺胡運動”,但因冒功,“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p>

      • 身死國滅

      350年,冉閔殺了石鑒,自立為帝,定國號魏,隨后平定了內(nèi)部的胡羯叛亂,大體穩(wěn)住了冉魏的局勢。可就在這時,鮮卑慕容氏開始南下,侵入冀州等地,兵鋒直指冉魏。

      △350年北方局勢

      352年,冉閔與前燕將領(lǐng)慕容恪激戰(zhàn)于昌城,冉閔自恃武勇,帥軍突入鮮卑軍陣之中,最終寡不敵眾,被慕容恪俘獲。

      冉閔被慕容恪押往薊城,慕容儁(后自立為前燕皇帝)對冉閔問道:“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稱天子?”冉閔答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儁隨大怒,不久后將其斬殺。

      殺胡令的真?zhèn)?/h3>

      網(wǎng)上流傳著一份冉閔的《殺胡令》:“暴胡欺辱漢家數(shù)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四,殺盡天下諸胡??飶蜐h家基業(yè),天下寒熱借由一五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但是,根據(jù)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用語習慣,這篇《殺胡令》純屬后世的好事者偽造的,且作者的造假水平,難以恭維。

      雖然《殺胡令》是偽造的,但冉閔殺胡一事確實存在,這能夠看作冉閔是“拯救漢民”的客觀事實呢,能否以此認為冉閔是“民族英雄”?

      我們可以回頭看看后來被公認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為維護人民利益和民族尊嚴而獻出生命或作出杰出貢獻的。而冉閔殺胡,其目的是奪取后趙政權(quán),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說到底,只不過是假借民族大義,而維護自己的個人利益。

      此外,就算沒有冉閔殺胡,漢人也絕不會被胡人屠戮殆盡,亡國滅種。

      在五胡十六國的亂世之中,各族人民之間互相屠戮的事情屢屢發(fā)生,造成了人口大衰減。有好事者,就制造謠言,聲稱這一時期的北方漢人被屠殺得只剩200萬。

      369年,前秦滅前燕時,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諸州牧守及六夷渠帥盡降于秦,凡得郡百五十七,戶二百四十六萬,口九百九十九萬?!?/p>

      據(jù)鄭州大學歷史研究院院長袁祖亮先生的推斷:

      公元304 ——318 年,由于戰(zhàn)亂、災荒、疾疫等因素,中國北方人口出現(xiàn)了大幅度下降,戶數(shù)從西晉太康元年的140 多萬下降到不足100 萬戶。公元318 ——319 年,黃河流域建立了前趙、后趙和前涼。此時關(guān)東地區(qū)約有60多萬戶,關(guān)中、隴西、河西地區(qū)約有10多萬戶,石勒為王的20郡估計戶口不會少于30多萬戶,關(guān)中各少數(shù)民族的六七萬戶。這期間,中國北部的戶數(shù)約120 萬戶左右,其口數(shù)約有800 萬人左右。公元329 ——352 年間,這一時期北部人口有所增長。前燕的戶數(shù)超過80萬以上,估計口數(shù)400 萬。從后趙到冉魏,關(guān)中和關(guān)東戶口數(shù)也不下600 萬人。此時總戶數(shù)約180 萬戶,口1200萬人左右。


      綜上所述,冉閔只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短暫開啟國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的君主,都沒能進入十六國的行列,自然難有很高的存在感。而就其所為的民族貢獻,聞雞起舞,報銷國家的祖逖、淝水之戰(zhàn)中,挽大廈之將傾的謝玄,比冉閔更值得人們欽佩。

      靈石蘊

      冉閔是我國歷史上一重要人物,占據(jù)349-352年史書主角位

      其事跡在《晉書》、《資治通鑒》、《魏書》、《十六國春秋》、《北史》等史書中都有記錄,死后被對手尊稱為武悼天王,并為之祭祀

      他的主要功勛是建立冉魏滅掉石趙,他的地位,史書繞不過,無論南史、北史,如果不提冉閔,都會出現(xiàn)斷層。從349到352年,僅僅活躍兩三年時間就能有如此地位,也能反襯出他的作用

      雖然史書多有記錄,但冉閔歷史存在感確實很低,除了史書的必要收錄,從其它基本沒有多少文人騷客為之流傳筆墨就可見一斑

      相同歷史時期,東晉的祖逖、劉琨,有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枕戈待旦等成語典故流傳,冉閔作為頂級武將,作為頂級統(tǒng)帥,他的能力難道就是天生的?他不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顯然不是

      不說祖逖劉琨,就是桓溫也有神州陸沉名言,更不用說那些膾炙人口的文人典故,譬如東床快婿的王羲之、阿堵物琳瑯珠玉的王衍、玉樹埋塵的庾亮、東山再起的謝安……

      比起這些人,冉閔真的沒啥筆墨

      究其原因,估計兩點

      其一,冉閔生活在后趙,后趙雖然占據(jù)北方,但這個政權(quán)當家者是羯胡石家,無論是東晉還是后世北地漢家文人,他們都“不屑于”去傳播后趙事宜。這一點可以對比宋朝時候的遼、金、西夏,又或者是近百年國祚的元,不是專門的研究學者,普通百姓能了解這些王朝多少人物事例呢?估計也就知道個喬峰、一品堂、金兀術(shù)、還有個忽必烈啥的,知道金兀術(shù)還得感謝岳飛……

      其二,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在這上下五千年中有太多的精彩,無論是正統(tǒng)的史書載記還是民間故事野記,都不可能去一一敘說,而且時間這玩意腐蝕性太大,無論多么精彩,想做到亙古,都很難。遠的比如商周秦漢,我們能知道多少?近的明清,我們又能知道多少,更不用說更遠的虞夏先民……

      不過,具體事情具體人物遺忘歸遺忘,不提歸不提,但這些華夏先民其實已經(jīng)鑄成中華底蘊,融入骨髓

      風光藝境

      冉魏皇帝冉閔無疑是位“中土英雄”!如若沒有實施野蠻的“屠胡令”,其歷史形象定會高大許多,歷史評價定會正面許多。

      今古大觀


      冉閔是后趙武帝石虎的養(yǎng)子西華候冉良的兒子。他從小就聰敏果敢,石虎像親孫子一樣對待他。

      長大后,身高體壯,力大無窮。他勇冠三軍,在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有勇有謀的他,在后趙眾將領(lǐng)中,漸漸脫穎而出。

      昌黎立威

      后趙建武四年,石虎在昌黎之戰(zhàn)中慘敗,后趙各路兵馬,被敵人打得潰不成軍,只有冉閔帶領(lǐng)的一路人馬安然無恙,此戰(zhàn)后冉閔令人刮目相看。

      威震天下

      后趙建武五年,冉閔在沔南打敗晉軍,殺死東晉將領(lǐng)蔡懷。后來他又參與到剿滅梁犢的戰(zhàn)役中來,凱旋而歸。胡漢宿將沒有不畏服他的。

      冉閔在為后趙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在軍中立了威,為后來上位打下基礎(chǔ)。

      【誅石遵石鑒】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登基一個多月,就讓石虎第九子石遵給廢了,石遵自立為帝。石遵廢太子時要仰仗冉閔。石遵當時許諾冉閔說:好好干,我當上皇帝后,就封你為太子。石遵坐上龍椅后就食了言,不久封自己的兒子石衍為太子。冉閔很失望,他總攬后趙兵權(quán)后,就有意培植自己的勢力。石遵對他不放心,決定密謀殺了他,鄭太后阻止了這事。一起密謀的石鑒把這事告訴了冉閔,冉閔和將領(lǐng)們廢掉石遵,并殺死了他,擁石鑒為帝。石虎的幾個兒子為了皇位都不顧兄弟之情,石鑒自然也不放心冉閔,被冉閔識破,石鑒也是身死國滅。石虎的兩個憑借冉閔上位的兒子,始終不信任冉閔,恨不得除之而后快,這樣使冉閔意識到“胡人根本不可靠”,以至冉閔做下了最錯誤的決定:誅殺胡人。他不但滅了曾養(yǎng)育過他的石氏一族,還不分男女老少皆殺之,甚至長得像胡人的漢人都讓他給殺了!

      冉閔向壓迫和陷害自己的胡人,舉起屠刀,本無可厚非,但他殺紅了眼,不分好壞,濫殺無辜,已為世人所不容,他350年建立大魏政權(quán)登基為帝352年被前燕慕容俊所擒,登基不到三年就身死國滅。難怪只是曇花一現(xiàn)了。

      冉閔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在疆場所向無敵,的確稱得上一世英雄。

      他對敵人的反殺,也印證了,殘酷壓迫就有瘋狂的反抗的道理。他就像警鐘,讓后人受到啟示。

      冉閔歷史存在感極低的原因是處在十六國時期,不像唐宋那么耀眼。他在位時間(350—352年)短,歷史存在感低,也正常。

      凌煙閣論史

      有歷史存在感的人,從大的方面講,要立功、立德或者立言;從小的方面講,至少要做些利于百姓的好事吧。拿這些尺子衡量一下冉閔,就知道他為什么歷史存在感低了。

      歷史大背景:胡漢融合剛開始,民族間的不信任甚至敵視很普遍

      經(jīng)歷了西晉八王之亂后,北方各個胡族相繼進入中原建立政權(quán),從最早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開始,到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趙。同期的鮮卑、羌族、氐族都在以族群為單位進行政治和軍事斗爭。

      后趙建立以后,石勒從濫殺漢人到逐漸發(fā)現(xiàn),漢人的塢堡越來越難打,而且外圍沒有塢堡的地方,人口資源也少,要想繼續(xù)發(fā)展壯大,對漢人不但不能濫殺,反而要善待。于是石勒開始一定程度上重用了漢人,興起了漢學。

      但是到了石虎繼任上臺后,又開始對漢人歧視、掠殺。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始終很緊張,即使不仇視的話,也是很難信任、很難和平共處的。

      直到后來前秦苻堅統(tǒng)一北方之后(370年前后),民族間依然很難建立信任。比如,苻堅為了政治改革順利,也為了讓氐族人鎮(zhèn)守四方,就把集中在長安附近的25萬戶氐族人分封出去,分到前秦各個地方。氐族人臨走時說:“遠徙氐人留鮮卑,一旦出現(xiàn)緩急應當告訴誰!”這說明,當時在各民族普通人心中,根本沒有消除民族區(qū)別,對異族沒有什么信任,民族間的信任度依然很低。

      冉閔簡史:石虎的養(yǎng)孫,推翻后趙,建立冉魏

      冉閔是石虎的養(yǎng)孫,作戰(zhàn)勇猛。他身長八尺,騎朱龍赤馬,左手使雙刃矛,右手使鉤戟,在十六國時期,其戰(zhàn)斗力指數(shù)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石勒曾經(jīng)嘲笑西晉司馬氏的八王之亂,但是時間不久,殷鑒不遠,他的兒孫后代們把司馬氏的 “八王之亂”重演了一遍。

      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繼位,石遵不干,就帶著冉閔推翻了石世。石遵登上寶座后,開始猜忌掌握兵權(quán)戰(zhàn)斗力超群的冉閔,就召集他們石姓諸王,密謀除掉冉閔。但這些王們也是各懷鬼胎,不但沒除掉冉閔,反而讓冉閔把他們一勺燴了。

      冉閔把石勒的子孫共三十八人全都殺了。然后,這位冉閔下了一道命令:“叛逆已被剿滅,良善之人無一參與。從今以后,與朝廷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便,城門不再禁止出入?!睗h人出身的冉閔說了這話,那城內(nèi)的胡人,如羯人、匈奴人就害怕了,紛紛出城離去。

      冉閔一看:哦,我本來沒有區(qū)分民族的意思,你們自認為跟我不是一族,就天然地與我不同心??!冉閔一怒之下,緊接著頒布了一道命令,就是著名的“殺胡令”,懸賞:漢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

      命令頒布之后,一天之內(nèi)就有數(shù)萬胡人被殺。冉閔還親自率領(lǐng)軍隊誅滅匈奴人和羯人,無論貴賤、男女、老幼,一律砍頭。最終被殺的胡人高達二十余萬。

      不久,冉閔稱帝了,國號魏,史稱冉魏。這年是公元350年。

      之后的冉閔,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沒有哪個月不在打仗,最后打的是山窮水盡,沒有給養(yǎng)只能靠武力強烈了。羌族和慕容鮮卑聯(lián)手打他,因為他們作為胡人,與冉閔的排胡政策是不相容的。雖然期間冉閔做過政策調(diào)整,但是沒什么效果。最終,352年5月,冉閔戰(zhàn)敗被前燕慕容俊擒殺。

      冉閔:政治上沒有建樹,殺胡令和稱帝是兩大昏招

      能夠取得成功的政治統(tǒng)治,一定要把盡可能多的各方面力量都整合使用起來,以對抗外敵。

      冉閔的殺胡令,有兩個后果:一是自己消解自己國家的力量,自己排除了胡人;二是迫使周圍的外敵(羌、鮮卑)團結(jié)起來共同對付自己。這種情況下,失敗在所難免。

      另外,冉閔稱帝,等于不承認東晉的正統(tǒng),也因此失去了東晉的認可與支持。這也是他決策上的一大失誤。

      總之,冉閔政治上錯誤多,也沒有為百姓樹立什么功德,歷史地位因此高不起來。

      (完)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關(guān)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夏天的蟲4

      冉閔是個怎樣的人?

      只看‘小說’,不理會正史的人,會說‘冉閔是個拯救漢族的大英雄’。一些了解正史的人可能會說‘冉閔是個偽軍頭目,是大漢奸’。。。其實,這兩種說法我都不贊成。

      要理解一個歷史人物,必須理解他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F(xiàn)代中國人都是學西方文化長大的,但是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和歐洲是不一樣的:中國在‘夏商周’時期是‘分封建制’的王朝,類似歐洲的‘中世紀’。。。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這段時間的中國是‘中央集權(quán)’的‘古代帝國’,類似歐洲的‘羅馬帝國’。。。歐洲在‘工業(yè)革命’之后,‘民族’的國家逐漸取代了‘國王’的國家。中國卻是在近代‘百年恥辱’的壓力下,接受西方‘民族思想’,成為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如同古代歐洲人認為:‘全世界的中心是歐洲’一樣,古代中國人也認為:‘全世界的中心是中原’。。。古代中國的皇帝叫做‘天子’,天子管理的是全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謂‘五胡’不是外國(異族)人,而是在‘天子’的允許下,內(nèi)遷以充實人口的部族?!搴淖嫦仁侨A胥、是黃帝、是大禹,‘五胡’的后裔在近代中國接受西方民族思想劃分民族的時候,大多歸為漢族。。。就是說‘五胡’是造反的晉人(不是外國人),也是現(xiàn)代‘漢族’的祖先之一(不是異族)。

      冉閔所在的割據(jù)勢力是羯人為主的后趙,后趙和前趙都是從匈奴‘漢’國(匈奴人劉淵立志‘反晉復漢’,祭祀漢高祖劉邦,尊崇蜀漢劉禪為皇帝,建立‘漢’國。)分裂出來的。冉閔能從造反的羯人隊伍中脫穎而出,被他殺死的‘晉人(晉朝的國人)’也許要比被他殺死的‘漢人(‘漢趙’和‘成漢’的國人,漢趙是匈奴人主導,成漢是氐人主導。)’還要多。。。兩晉南北朝的主要矛盾不是什么‘民族矛盾’,而是部族(包括晉朝的‘細民’)與貴族(門閥士族)的矛盾。所以說,冉閔是拯救‘漢族’的英雄,或者說是‘偽軍頭目,漢奸’,都非??尚?。


      為何歷史存在感極低?

      冉魏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范圍小(只在北方眾多割據(jù)勢力之一的后趙)、時間短(好像兩三年就被滅了),歷史存在感低是很正常的。。。其實你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歷史存在感極低的冉閔,卻在現(xiàn)代中國網(wǎng)絡(luò)上頻頻出現(xiàn)?

      現(xiàn)代中國是什么情況?現(xiàn)代中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奔‘小康’。奔‘小康’的關(guān)鍵是‘產(chǎn)業(yè)升級’,還有與產(chǎn)業(yè)升級配套的‘一帶一路’。于是,一些持‘白人至上’思想的西方極右勢力開始憂慮中國崛起會影響他們的‘優(yōu)越感’,他們想遏制中國發(fā)展。

      他們?nèi)绾巫龅竭@一點?如果中國內(nèi)亂或者中國產(chǎn)品賣不出去,自然就無法‘產(chǎn)業(yè)升級’了。如果大家都鄙視、恐懼、仇恨中國,中國產(chǎn)品自然賣不出去。如果證明中國喜歡搞‘種族屠殺’,大家自然鄙視、恐懼、仇恨中國。。。于是翻遍中國‘網(wǎng)文’,終于找出‘殺胡令’——既能挑撥中國內(nèi)亂,又可證明中國人喜歡搞‘種族屠殺’,簡直是‘一箭雙雕’。。。這就是歷史存在感極低的冉閔,卻在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上頻頻刷存在的原因——出于西方極右勢力‘遏制中國’的需要。

      子不是魚

      冉閔,武悼天王是也,五胡亂華時期,冉魏政權(quán)的建立者。面對北方野蠻民族的侵略,他毅然發(fā)布“殺胡令”挽救了漢民族亡國滅種的危機。但是,冉閔提倡民族主義,易暴易暴的做法,使得很多北方少數(shù)民族,部分漢人遭受屠戮,被錯殺。所以,冉閔的出于懲罰侵略者的本意,卻使得自己從受害者成為施暴者,史書記載,冉閔頒布殺胡令之后,北方少數(shù)民族被殺絕,能幸免于難的都逃至漠北,再也沒有能踏入中原半步。所以,冉閔是民族英雄,也是屠夫,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在我國14億人口中,漢族占了總?cè)丝诘?1%,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搞民族主義,特別是“大漢主義”不利于民族團結(jié)。因為歷史上的民族仇恨,恩怨糾葛會加深民族的分裂,不利于我們作為一個統(tǒng)一國家的國家精神。所以,我們自稱中華民族,而不是大漢民族?;谶@個原因,我國近代歷史對于冉閔的記錄沒有,所以在冉閔歷史上在感很低。

      冉閔簡介:

      冉閔,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nèi)黃人(今河南內(nèi)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兇奴前趙帝國的戰(zhàn)斗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沒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xiàn)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lǐng)所部乞活余部繼續(xù)與胡人英勇戰(zhàn)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nèi),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于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于蘭陵郡。

      327年,冉瞻在和兇奴前趙的戰(zhàn)斗中被斬于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后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于使用智謀。后來《蘭陵王》的戲劇就是由他的事跡改編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zhàn)爭,在昌黎大戰(zhàn),史載后趙諸軍盡潰,唯游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zhàn)后,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瞭防衛(wèi)后趙北方邊界的戰(zhàn)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后趙鏡內(nèi)有內(nèi)遷的丁零,烏恒,夫馀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fā)兵寇邊。)冉閔在防衛(wèi)后趙北方邊界的戰(zhàn)斗中縷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diào)到外地作戰(zhàn))。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于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余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馀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后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后經(jīng)歷六場惡戰(zhàn)。



      冉閔戰(zhàn)績:

      (1)首戰(zhàn)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shù)名,逐百裡,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zhàn)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zhàn)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lián)軍三十余萬;  

      (4)四戰(zhàn)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zhàn)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lián)軍十余萬;  

      (6)六戰(zhàn)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zhàn)十捷!!

       幾番大戰(zhàn),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zhàn),互為相攻”。



      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shù),終于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lǐng)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jié)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shù)萬后續(xù)部隊)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余人,終于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zhàn)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zhàn)場,一直殺到最后一人……



      英勇就義,名載史冊

      慕容恪捉到冉閔后,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隻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么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龍城,斬于遏陘山。冉閔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干脆賜他勝利的結(jié)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后,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jié)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后來前秦政權(quán)統(tǒng)一了北方,與東晉政權(quán)南北對峙。公元383年,前秦符堅率領(lǐng)80萬大軍攻打東晉,在淝水一戰(zhàn),被東晉軍隊打敗。東晉政權(quán)因此存活。公元420年東晉權(quán)臣劉裕篡晉,建立了劉宋政權(quán)。歷史進入了南北朝對峙階段。

      小竹驛站

      謝謝邀請,竹下點墨,品百家之學

      冉閔此人,在當世可稱英雄,但在今世,只能存活于歷史的垃圾桶之中。

      在冉閔那個時代,中國成了外國(異族)的殖民地,冉閔在殖民政府里有著很高的位置,他的行為始終是圍繞著權(quán)勢進行的,殺胡不過是調(diào)動群眾的一種手段而已,說他是民族英雄,有點過了。至于殺胡的結(jié)果反而不應當是作為給他一個好評的依據(jù)。

      古話說:“有心為善善亦不賞”,何況冉閔還不算是為善。

      以這個眼光看,石閔不過是這個歷史進程中的一朵逆流浪花。

      大鬧一場,絢麗退場。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無論是冉閔還是他的冉魏政權(quán),在歷史上的存在感都是低到極點!或者說的更加現(xiàn)實一點,一個存活期不到三年的冉魏政權(quán),撐死就是個草頭天子,哪有改變歷史的權(quán)利?

      公元350年正月,冉魏政權(quán)建立。

      公元352年3月,隨著冉閔的敗亡,冉魏政權(quán)宣告結(jié)束。

      一個政權(quán)不到兩年半就消失,這樣的短命王朝在歷史上到處都是。也許會在史書中留下痕跡,但這種承接不了中原王朝更迭的小政權(quán),他的存在與否根本改變不了歷史的局勢。更別說在冉魏政權(quán)的不到三年的歷史中,這個國家并沒有揮發(fā)出有別于其他政權(quán)的一面,甚至連一個普通王朝的正常格局和秩序都沒有建立。冉魏在它存活的時間里只是不斷地再干一件事——不停的殺人!

      北到河北南部,南到淮河以北,東西不過是河南和江蘇之間,這就是冉魏的大致范圍,這倒有點類似于東漢末年官渡之戰(zhàn)前曹操的勢力范圍。然而比起曹操的實際掌控,冉魏在從建立到滅亡的時間里,卻始終處于殺戮遍野的動蕩期。因為這個所謂的漢族政權(quán),完全是冉閔篡奪后趙而得到的結(jié)果。所以從建國的那一天起,冉閔面對的不是政權(quán)的穩(wěn)定,而是國內(nèi)連綿不斷的戰(zhàn)火和以褐族為首的各路反對力量的反撲。冉閔所建立的冉魏政權(quán),也只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各種鎮(zhèn)壓活動中。

      殺胡令,被很多人認為是冉閔挽救北方漢族同胞的經(jīng)典一筆,可這一筆著實尷尬,冉閔在下手時可沒有這么高瞻遠矚,也從未想過要為此前被殺戮的漢族人報仇雪恨,殺胡令的初始目的,也僅僅是因為面對國內(nèi)各路反撲勢力的圍攻,冉閔早已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只能做出“見胡就殺”的步驟。無心之下才間接造成了大量漢族人僥幸存活的結(jié)局。

      然而在冉魏政權(quán)的晚期,隨著國內(nèi)局勢的“穩(wěn)定(不是穩(wěn)定而是境內(nèi)人殺的只剩下不到百萬)”,冉閔也放棄了所謂的替漢人報仇的殺胡令,又啟用了殘存的少數(shù)民族力量來鞏固自身實力,而這個做法的原因也相當尷尬,因為國內(nèi)只剩下幾十萬人。而持續(xù)不休的戰(zhàn)火,也讓境內(nèi)的百姓對冉魏政權(quán)大失所望,早在冉閔滅亡前,大量百姓南逃就已經(jīng)是常態(tài)化。畢竟沒人愿意待在地獄。

      冉閔也許是個很好的武將,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登錄后才能進行回答
       
      關(guān)注石塘網(wǎng)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