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平、蘇雙如果跟著劉備起兵的話,他倆的地位不會很高,甚至可能會在中途被處理掉!
史料關(guān)于張世平、蘇雙的記載不多。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于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記載雖然不多,信息量卻不少。
通過簡短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張世平和蘇雙是馬販子,在涿郡時碰到了劉備等人,便給了他們很多錢。
我們來分析:
馬販子就是把涼州大馬拉到中原賣,這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yè)。
高收益自然就高風(fēng)險,一路販馬之途是很危險的,為保平安,所以馬販子們就一定要打點好沿途的黑白兩道。有點類似于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鏢局一樣。
再說劉備是什么人,當(dāng)時的劉備就是黑道。一伙人盤踞在涿郡一代行俠仗義,就類似于電視里的那些綠林豪杰,說白了就是攔路虎。
當(dāng)張世平、蘇雙見到劉備等人的時候,多年的江湖經(jīng)驗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幫收過路費的。
所以才多與之金財。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同樣是拿錢給劉備,張世平、蘇雙的情況就和張飛、糜竺的情況不一樣。
張飛和糜竺拿錢給劉備屬于投資,張世平和蘇雙拿錢給劉備屬于借道、保平安。
而劉備拿他們的錢,前者與后者的性質(zhì)也不一樣。拿張飛、糜竺的錢屬于合法集資,拿張世平、蘇雙的錢屬于非法掠奪。
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個合法與不合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有一款節(jié)目,其中一個嘉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dāng)你成功之后,你兒時的玩伴、同窗是不會說你的好話的,這就是人性,因為他們心中有妒,于是逢人便會拿你曾經(jīng)的糗事出來說。
而對于一個從政的人來說,不光彩的過去更是一種禁忌。
話說張世平、蘇雙二人如果真的跟著劉備起兵的話,劉備一邊又要打造自己仁義的人設(shè),一邊又成天帶著兩個曾經(jīng)被自己打劫過的人。
這算怎么回事嘛!
如果張世平、蘇雙情商高點就最好是自動消失。如果要像《新三國》的許攸那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話當(dāng)年的話,曹操有許褚,劉備有張飛。你把頭伸過去,你看他敢不敢砍。
張飛:“張世平、蘇雙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哥哥,我一怒之下就把他倆砍了?!?/p>
劉備:“你把張世平、蘇雙砍了?我們創(chuàng)業(yè)起家全靠他們的資金支持,你把他倆砍了?”
張飛:“我賠他一顆人頭就是了!”
劉備:“說得好,來人,把張飛拖出去砍了。”
關(guān)羽:“大哥使不得,三弟也是酒后沖動??!”
張飛:“我不是沖動,我早就想砍他們了?!?/p>
劉備:“來人,把張飛給我灌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