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當然是漢族英雄,冉魏就是當時中原和漢族的正朔所在,人心所向,疆域廣大,存在時間長,資治通鑒用冉魏年號紀年,二十四史修冉魏歷史,至于東晉、前涼什么的,我聽都沒聽說過。祖逖劉琨、褚裒殷浩、謝安謝玄、桓溫劉裕在冉閔面前都是渣渣。冉閔能進武廟,鮮卑人慕容恪能嗎?什么用胡人給自己當護衛(wèi)、讓自己兒子稱大單于這種事,我漢族大英雄冉閔從來都是不屑做的。
大敵當前不聽將軍話聽宗教人士話,一戰(zhàn)班底喪盡,二戰(zhàn)自己被俘這種事只有宋欽宗、葉名琛做得出來,我漢族大英雄冉閔才不會這么慘呢。
女真人是宋朝的敵人,而完顏亮殺了女真的皇帝和貴族,達成了斬首行動,并且最終自己也死在女真人手里,所以完顏亮也是宋朝的國民英雄。
謝邀,冉閔可以算是漢族的英雄,在五胡亂華時期能力挽狂瀾,因為他的殺胡令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真真實實的避免了漢族被滅族的可能,;按照現(xiàn)在的版圖來看,可能有些大師會說有不可取之處,完全可以各民族共榮,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在那個時期,以暴制暴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所以從我本人了解的歷史角度看,說冉閔乃漢人的守護神一點不為過!
頭條怎么了?這個問題已被提問N遍了,我再重申一次,冉閔是民族英雄!在那個漢人不如犬狗的亂世,冉閔的殺胡行為無疑給北方漢人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間,使胡人對漢人不再是一邊倒的肆虐、屠殺、而是產(chǎn)生恐懼、忌憚!
冉閔不是民族英雄,歷朝歷代也沒把他當民族英雄!
冉閔就是個亂世的軍閥,想趁后趙末年大亂分一杯羹,結果自己政治能力太差。殺胡令把所有胡人推向自己的對面,連同為漢人王朝的東晉也不睬他。
后來他也知道自己干的過分了,想拉攏胡人,結果胡人也不鳥他,把他太子殺了。
就只了兩年,就完玩了!
有人說,冉閔是殺胡英雄,為什么后來自己還要招攬一支胡人部隊,讓太子當大單于這個胡人官名來領導這些胡人?為什么不全殺死呢?一肚皮私心吧!
有人說胡人吃人,我想說的是,戰(zhàn)亂時期,不管就是漢人胡人,都別想有好生活。
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位將軍——張方。
八王之亂時,張方攻陷洛陽,將洛陽宮中奴婢上萬人擄走,路上缺少糧食就將這些奴婢作為食物。
那張方是哪個殘暴的胡人民族呢?
答案是,張方就是堂堂西晉大將,正 宗的漢人大將。
對于一個漢人來說,被張方吃掉與被鮮卑人吃掉有什么區(qū)別嗎?他心里會因為自己是被漢人吃掉的而稍微欣慰一些嗎!
冉閔的殺胡令固然有其時代背景,但若他是民族英雄,當時真正的英雄劉琨,祖遜,劉俗,謝玄等算什么!
但冉閔也算個一個人物,但是漢人之所以有今天,功勞并不能全算在他一個人身上,他發(fā)布的殺胡令其實也并沒有導致胡漢人口比例的嚴重變化。
變化的是讓胡人清醒地認識到要統(tǒng)治中原必須漢化。
但這個變化也不是冉閔一個人能改變的,而是由劉俗,祖遜等人用血與火讓他們改變的。
所以才有后來的拓跋氏漢化,漢人地位提高。
最終導致漢人勢力從新回到胡人政權的核心,才奠定了楊廣稱帝的基礎。
所以他是個重要的悲劇性人物,歷史作用介于重要和必要之間。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作民族的英雄?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我認為能稱作民族英雄的人物那一定是在民族生死危亡的關頭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帶領大家共同抵御外敵,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他已經(jīng)是英雄了。
![]()
那我們再說冉閔他做到了嗎?我認為他是做到了。冉閔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暗無天日的年代,中原大帝狼煙四起,皇帝更是論斤賣,人吃人的慘劇更是家常便飯,那就是“五胡亂中華”,中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
晉朝因為“八王之亂”造成國內(nèi)秩序大動蕩,從而讓塞外的游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機,伺機進駐中原,其中最強大的的有五個勢力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些野蠻人進入中原后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其中最令人發(fā)指的就是他們行軍從來不帶糧餉,只是搶奪一大批年輕少女跟隨部隊行軍。白天部隊吃飯就殺這些少女作為口糧,而到了晚上這些少女又成了士兵們發(fā)泄的工具。在這期間中原的漢族遭到了大肆的屠殺數(shù)量銳減,從最初的二千多萬驟降到了數(shù)百萬。許多人都逃亡到了南方地區(qū),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人口遷移。
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冉閔出現(xiàn)了,雖然他是被胡人養(yǎng)大但他心里卻痛恨胡人,后來建立冉魏政權頒發(fā)了“殺胡令”只要有胡人特征的就殺,在他的號召下憋了一肚子火的漢族人迅速加入了他的隊伍,開始了地毯式的大掃蕩,他們從一個城市殺到領一個城市,鮮卑、匈奴等胡人一個也跑不了,漢軍所過之處胡人尸橫遍野,有些直接被滅族。因為冉閔的殘暴殺戮讓胡人感到了恐懼,這也讓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得以喘息恢復發(fā)展,冉閔更是放出豪言“內(nèi)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后來冉閔在和鮮卑人慕容氏交戰(zhàn)時不幸被捕擊殺。有人說冉閔之所以起身反抗是因為了自己的政權和統(tǒng)治地位,我想冉閔不反抗可能會有大閔、小閔等其他人出來帶領漢族人反抗胡人,但是歷史的重擔就是交給了冉閔,他在一個合適的歷史背景下做出了最正確的歷史決定,不管他最終的目的是什么,他帶領漢族人擊殺胡人在當時就是最正確的選擇,所以他應該是漢族的英雄。
明顯不是。冉閔自娘胎就在羯趙長大,他父親就是石勒手下一員猛將,也是在為后趙開疆拓土的時候捐軀。一直在羯族人群中長大,從心理學角度的行為成長來說,應該是胡化漢人,和北齊高家一樣,不可能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因此,長大后也和他老爹一樣,為后趙賣命,攻城掠地,戰(zhàn)功赫赫。后因記恨石鑒不傳位給他,起兵叛亂,所謂民族大義,也只是拉攏漢人為他賣命的手段。這從他后來自立為帝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立馬換了策略,以拉攏胡人為主,比如發(fā)詔書給各地胡人將領:只要承認他當皇帝,待遇不變,甚至加官進爵;誅殺乞活軍高級將領,對反胡人士進行鎮(zhèn)壓。由于他對民族政策的搖擺和反復無常,所以冉魏也僅僅立國三年而已。
其實冉閔這個人在網(wǎng)上的爭議一向很多的,對于他的功績我本人也是持保留意見的,但要說到他是不是民族英雄,我想應該說,是的,最少從某些地方來說,這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先看看這位在歷史書上我們看不到的冉閔的傳奇一生吧。
出身:將門虎子
幼年:認賊作父
成年:戰(zhàn)神出世
鼎盛:滅趙建魏
功績:六戰(zhàn)定國,頒布殺胡令,保住了中華文明的火種。
結束:誓死不屈,被敵稱為武悼天王。
那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空前絕后的大浩劫。
五胡亂華(現(xiàn)在叫少數(shù)民族南下)對漢人和他們所代表的中華文明來說是一場滅頂之災,胡人視華夏人的性命為草芥,更甚者稱我們的先輩為“兩腳羊”以食之,殘忍之極。冉閔作為華夏一員,戰(zhàn)敗后被后趙石虎收為養(yǎng)子,成為后趙的大將,手握重兵。后來,在后趙內(nèi)部政權爭奪中,冉閔趁機推翻了后趙政權,建立了冉閔政權。
由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自然不能和南下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談什么民族融合,不然的話我們?nèi)A夏和整個中華民族就亡國滅種了,還談什么融合?冉閔在這個時候頒布殺胡令,那是無比正確的,冉閔的殺胡令穩(wěn)定和保護了國人,并且將那些雙手沾滿了我們族人鮮血的惡魔殺光殺盡,這不是濫殺無辜,而是先進文明對侵略者的正常應對,在國家和民族受到危難之際,為了反抗侵略,反抗屠殺揭竿而起,領導人民反抗侵略,反抗殺戮,以戰(zhàn)止戰(zhàn),怎么就不是民族英雄了?
當然,現(xiàn)在的很多人也說“殺胡令”更多的是排除異己,保護了漢人和漢文化是順帶的。這種說法值得探討,但我們可以想像的到的是,不管是不是順帶的,正是因為殺胡令的存在,我們才沒有亡國滅種,我們的中華文明之火種才能延續(xù)到現(xiàn)在,對此,冉閔的功勞是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的。
冉閔雖然是出生成長是在羯族,但這不是他能決定的,少年青年為異族征戰(zhàn)在當時環(huán)境下也是必須!隨著武力和智力的成長,才有能力對抗五胡對漢人的殺戮!石鑒不傳位給冉閔,只是個提前引爆的導火線。其間的繁文縟節(jié)我也不想說了!武悼天王的失敗自然有他的失策之處!無論如何,一紙殺胡令,讓處于風雨飄零,幾近滅族的的漢人得以延續(xù)繁榮下來了!所以是當之無愧的漢族英雄?。?!
怎么老是這樣的問題?當時連民族概念都沒有,冉閔是哪門子民族英雄?
我說四件讓冉閔粉絲尷尬的事實:
第一,冉閔在頒布“殺胡令”時還叫石閔,還當著石虎孝子賢孫,石虎兒子還是皇帝。
第二,石虎一直在討好漢人世家大族,而冉閔頒布“殺胡令”,死傷最慘重的是漢人,而非胡人。
第三,慕容俊攻滅冉閔,是東晉朝廷派“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并、平四州牧”慕容俊討伐妄自稱帝的冉閔,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第四,五胡時期第一次大規(guī)模吃人就是冉魏殘余勢力,把石虎時期的宮女太監(jiān)都吃光了。鮮卑人可沒有這么大規(guī)模吃幾萬人。
第一,冉閔在頒布“殺胡令”時還叫石閔,還在給石虎當孫子
冉閔在發(fā)布“殺胡令”的時候,他還不叫“冉閔”,他還跟著羯人石勒姓“石”,叫石閔。
公元349年12月石閔頒布“殺胡令”。公元350年正月,石閔改漢姓“李”,并改國號衛(wèi)。
但是,此時衛(wèi)國的皇帝可不是李閔,而是石鑒。
第二,石虎一直在討好漢人世家大族,而冉閔頒布“殺胡令”,死傷最慘重的是漢人
至于什么冉閔改變了北方漢族的命運更是扯淡中的扯淡,事實上石虎對漢人世家大族好得很。
現(xiàn)在吹冉閔的人都說石虎在位期間如何如何殘暴,中原老百姓如何如何慘,但是石虎一上臺就宣布繼續(xù)石勒生前“九品中正”制度,《晉書·石季龍上》明確說了“季龍以吏部選舉斥外耆德,而勢門童幼多為美官?!?/p>
這里的“勢門童幼”就是九品中正制下的漢人高門子弟,這就是西晉“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的延續(xù);石虎不但繼續(xù)執(zhí)行石勒的“九品中正制”,而且石虎因為得位不正,還進一步下大力氣拉攏北方的世家大族。比如把“免役”和評選品級的特權從之前河北、河南地區(qū)進一步擴大到整個關中地區(qū)世家大族,“雍、秦二州望族,自東徙已來,遂在戍役之例,既衣冠華胄,宜蒙優(yōu)免,從之。自是皇甫、胡、梁、韋、杜、牛、辛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貫,一同舊族,隨才銓敘,思欲分還桑梓者聽之;其非此等,不得為例?!?/p>
即使石虎窮兵黷武發(fā)動對慕容鮮卑的戰(zhàn)爭時也不忘把世家大族和普通老百姓相區(qū)分,在普通老百姓家庭必須“壯丁盡發(fā)其兵”的時候,“司、冀、青、徐、幽、并、雍兼復之家”還能“五丁取三、四丁取二”,所謂兼復之家就是免除兵役和徭役的世家大族。
另外,再說一個讓冉閔粉絲不能接受的事實:冉閔“殺胡令”受害最深的是漢人。
在《晉書》關于冉閔殺胡令的后果有這么一句“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shù)百余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nóng)者?!薄爸T夏紛亂,無復農(nóng)者”這就不用解釋了,最關鍵是第一句“青、雍、幽、荊州徙戶”。
什么是“徙戶”?
“徙戶”就是從其他地區(qū)遷移到后趙首都鄴城附近居住的漢人,為什么會有徙戶出現(xiàn)?
因為古代戰(zhàn)爭打的就是人力資源,沒有人,別說當兵,就連糧食都沒人種;所以把敵對區(qū)域或者邊緣區(qū)域老百姓遷移到自己統(tǒng)治核心區(qū)域來,一方面可以增強己方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削弱敵人的實力。
所以從石勒開始再到石虎,就特別熱衷把老百姓遷移到自己統(tǒng)治核心區(qū)域居?。?/p>
“徙雍、秦州華戎十余萬戶于關東?!?/p>
“徙秦州三萬余戶于青、并二州諸郡。”
“徙遼西、北平、漁陽萬戶于兗、豫、雍、洛四州之地?!?/p>
“雍、秦二州望族,自東徙已來……思欲分還桑梓者聽之?!?/p>
“徙七千余戶于雍州?!?/p>
這些史料都證明了,石勒和石虎治下,后趙大量漢人老百姓和大族進行了“遷徙“,這就是所謂的徙戶。
而由于冉閔“殺胡令”以及冉閔和后趙殘余勢力的攻伐,導致了大量漢人徙戶和少數(shù)民族徙戶在返回故土的路上互相殺戮,70%—80%的漢人徙戶和少數(shù)民族徙戶都死在“回鄉(xiāng)路上”。
再計算一下西晉戶口人數(shù),這“數(shù)百萬”徙戶里漢人至少占一半還多,結果因為冉閔“殺胡令”至少一百萬漢人死在回鄉(xiāng)路上,這叫拯救漢人?
第三,慕容俊攻滅冉閔,是東晉朝廷派“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并、平四州牧”慕容俊討伐妄自稱帝的冉閔
最后,再說兩個讓冉閔粉更接受不了的事實:第一,是晉朝使持節(jié)、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將軍、大單于、燕王慕容俊討滅了妄稱皇帝的冉閔;第二,冉魏殘余勢力在抗拒晉朝燕王對鄴城攻伐時,曾大規(guī)模吃人,幾萬宮女太監(jiān)被冉魏吃光。
東晉第五位皇帝,晉穆帝司馬聃(343年―361年),就是他封慕容俊為燕王,都督河北諸軍事的。
慕容俊在討滅冉閔之前,被晉穆帝封為“使持節(jié)、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將軍、大單于、燕王”,這些職務是什么意義呢?
簡單來說,東晉授予慕容俊這些職務使得慕容俊討伐冉閔不再是鮮卑人搶地盤,而是東晉朝廷消滅叛逆冉閔,因為晉朝皇帝已經(jīng)授予慕容俊“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和“大將軍”的職務,使得慕容俊在黃河以北一切軍事行動,都有晉朝皇帝背書。
慕容俊攻滅冉閔,如果以東晉正朔的角度講,是100%“奉天子討不臣”。
第四,五胡時期第一次大規(guī)模吃人就是冉魏殘余勢力
另外,網(wǎng)絡上一直謠傳鮮卑人吃人,個別鮮卑人是否吃人不好說,但是五胡時期真正有史料可考,拿人肉做食物的,還真不是鮮卑人,是冉閔的殘黨。
“慕容評率眾圍鄴。劉寧及弟崇帥胡騎三千奔于晉陽,蘇亥棄常山奔于新興。鄴中饑,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
看清楚,史料記載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冉魏吃人。
八王之亂后,河北河南山東一代,漢人遭遇外族入侵,幾近滅族。冉閔帶頭反抗,將外族殺滅族了。雖然戰(zhàn)敗被殺,但換來了鮮卑族和氏人族對漢族的懷柔政策。于公于私都應算漢族的英雄。至于有些人說南方漢人和西北漢人有自己的政權,所以冉閔不算拯救漢人,我只能說他們不把中原人和北方人當人了。。。。。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
冉閔出生在亂世,是乞活軍的后代。乞活軍顧名思義,就是一群在亂世中活不下去的人拿起武器為自己爭取生存權利而組建的武裝,這在今天和平繁榮的環(huán)境下是很難理解的。就像魯迅說過的那樣,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乞活軍的生存狀況只差可見一斑。
而從他們的名稱上也能看出來,這些人生存之艱難。不過,一個為生存奮斗的軍隊勢必會爆發(fā)出強大的戰(zhàn)斗力,所以他們就被羯趙看中并招安了。從乞活軍變成了羯趙政權的政府軍,有了組織,有了靠山,不再為生存而戰(zhàn),但是要為他們的主人羯趙皇室作戰(zhàn)。雖然還要打仗,生存狀態(tài)好多了,這是在那個時代很難得的待遇。
冉閔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而且由于作戰(zhàn)勇猛深受趙武帝石虎的喜愛。冉閔的成長不同于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shù)人,他的軍隊以漢人組成,而他和羯趙貴族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接受漢文化和羯族文化的洗禮。所以,冉閔并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反而,如果可能的話,他希望能成為漢胡雙方的橋梁,讓各民族融合到一起。
所以,即便漢胡雙方大戰(zhàn)的時候,冉閔仍然封自己的兒子為單于,統(tǒng)帥數(shù)千胡人降兵。冉閔所做的一切說明他對胡人還是有感情的,和李農(nóng)等人仇視胡人不同,如果可以的話,冉閔希望漢胡之間能夠和平生活。
在五胡亂華的背景下,冉閔能夠做到這一點,與他的成長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冉閔能不能作為民族英雄,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想說的是,冉閔如果統(tǒng)一北方,將會是各族人民的幸運,因為在當時看,只有冉閔超越了民族這個狹隘的范疇,而試圖將天下人一視同仁。
可惜,冉閔政權在北方強敵的壓力下功虧一簣。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在當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中,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民族之間互相仇殺,北方漢族幾乎被斬盡殺絕,冉閔的出現(xiàn),挽救了當時地方漢民族危亡,就當時來說,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肯定是,冉天王少見于史書,卻口口相傳至今,每一個記得冉天王的漢人都知道,他就是漢民族的英雄!吾之英雄,彼之仇寇!說冉天王不是漢民族英雄的,根本就不是漢人,即使身份證上寫的漢族,那也是假的,比如某些王朝滅亡之后,某些所謂的貴胄害怕被清算,所以改成漢人戶籍的那種人!
不是,可謂漢族梟雄,具體參見《晉書載記第七·冉閔載記》。另,印象中歷朝歷代的官方基本沒有推崇他的,基礎教科書一般也不會提及他的。
我是耶叔,我來回答。
冉閔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不但在現(xiàn)代,古人對他也是褒貶不一。慕容恪說他“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完全是對失敗者的蔑視角度;明末的大儒王夫之說他:”冉閔盡滅羯胡,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還是抱著肯定的態(tài)度?,F(xiàn)代很多人把冉閔看成挽救中華的民族英雄,民間很多人把他的地位抬的很高;而官方歷史卻又輕描淡寫,那么,冉閔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聽我耶叔慢慢道來:
冉閔是后趙皇帝石虎的養(yǎng)子,這個石虎雖然姓漢姓,卻是如假包換的胡人,他是羯族人。這個種族深目高鼻,具有歐羅巴人種特點,原來這個民族在中亞一代,勢單力薄,后來逐漸遷到中原,為漢族做仆役。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族互相殘殺,為漢族做仆役的少數(shù)民族趁機反客為主。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趙,這個石勒的殘暴尚在可控范圍。他的兒子石虎繼位之后,殘暴的無以復加,對治下的漢族毫無人性的殘殺,他曾經(jīng)一次性的抓獲20萬漢族女子,讓士兵晚上奸淫,白天直接殺了充當軍糧,名曰:兩腳羊。據(jù)《晉書》記載:“夕則奸淫,旦則烹食,所留尸體堵塞了易水河,河水殷紅殷紅。”
石虎干的殘暴事,罄竹難書,有時間的朋友可可看看史書,準保讓你瞠目結舌。冉閔是石虎的養(yǎng)子,從小勇力過人,石虎十分喜歡?!稌x書》記載:“閔驍勇善戰(zhàn),多策略。石虎愛之,比于諸孫”。冉閔的武力十分驚人,軍事才能高超,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等到石虎死后,他的兒子石尊篡位,為了穩(wěn)定后方,拉攏冉閔這個武力大佬,對冉閔說,好好干,以后立你當太子,我死了,你當皇帝。沒想到這卻是一張空頭支票。等后趙穩(wěn)定了,石虎的兒子們聯(lián)合起來攻打冉閔,要卸磨殺驢。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可忍大爺不能忍。冉閔的確武力爆棚,他三下五除二,把石虎的兒子們都收拾了。這樣,他就成了胡人們共同的敵人。為了聯(lián)合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冉閔聽從了漢人謀士的建議,打出恢復漢家的旗號,建立共同戰(zhàn)線。自己也恢復了自己的漢姓。頒布“殺胡令”打出“胡逆亂中原,天下共討”的旗號。這一招的確奏效,被胡人壓迫殘殺幾十年的漢人共仇敵愾,和進入中原的和胡人相互仇殺,無一日不站。
冉閔是不是民族英雄?冉閔是一個軍閥,他的初期目的是為了爭奪地盤和權力,也的本心也不是為了那么崇高的理想。但是客觀上他維護了漢族的利益,如果沒有他,北中國可能漢人即將絕跡。西晉時期漢人有2000萬,到了冉閔時期,中原就只有400萬漢人了。冉閔殺胡令之前,中原胡人有500萬,記住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超過漢人100萬。冉閔殺胡令之后,中原胡人減少到200萬。
因為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況且當年的胡人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當中,出于民族團結的目的,官方歷史對冉閔做了淡化處理。那他到底是不是漢族的英雄呢?只能說他是一個漢族的爭權奪利的軍閥,無意中挽救了當年北中國的漢人。
冉閔的歷史功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殺胡令在今天的歷史學家看來,是具有極端民族主義的,他是個極端的民族主義分子,考慮到今天的民族關系,和國際政治輿論,冉閔當年轟轟烈烈的殺胡令,這段歷史,就鮮少有人了解了。
首先我很好奇為什么現(xiàn)在突然網(wǎng)上那么多人崇拜冉閔。說什么民族英雄。先看看他做的那些事。他們最認可的就是冉閔的殺胡令。請問他殺了多少胡人。殺光了嗎。只不過殺了幾十萬羯族人。而且還沒有殺光。據(jù)說他還殺了不少漢人。第二他殺人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民族大義嗎。當然不是。他只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不要忘記他曾經(jīng)叫石閔。第三。就算是他不殺胡。漢族就滅絕了嗎。顯然不是。南方還有很多漢族人。嚴格的說我認為謝安。謝玄。劉裕。比他更有作為。要不是這幾個牛人。南方再被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征服了。冉閔就算是不殺胡也不影響漢族的生存。何況他只不過統(tǒng)治了很少的地區(qū)。河北南部,山東北部。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綜上所述他稱不上民族英雄。最多就是一個梟雄
首先什么是民族英雄?
這個問題分三點來講:
1,主觀層面:就是這個人的行為與其行為帶來的結果跟他的主觀意愿要相一致!舉個例子,比如說我想要搶劫銀行,在實施搶劫的過程中碰到了另外一伙犯罪團伙,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就與另一團伙發(fā)生沖突,導致兩敗俱傷最后銀行財物安然無恙。那我這樣算英雄嗎?明顯不算,因為我主觀上毫無想要保護銀行財物的意愿,一切只是意外。
那么冉閔主觀上殺羯胡是不是為了保護漢民族?答案明顯不是,他只是為了其個人爭權奪利而發(fā)動的一場反叛而已,只是意外之下結果恰巧變成了這樣。
2,作為民族英雄其行為與代表的團體必須是正義的。這一點也舉個例子,日本靖國神社里面的侵華日軍,當年也算是為日本貢獻了生命,那這些日軍算不算日本的民族英雄?明顯也不算。日本當年是屬于侵略,而不是抵御侵略,這些參與侵略的軍人都是戰(zhàn)犯而不能是民族英雄。
那么冉閔及其所代表的團體正義嗎?答案是不能算正義。因為冉閔不是代表的漢族百姓,而是羯趙貴族勢力,他當為期間不事生產(chǎn),無月不戰(zhàn),最后自身敗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糧絕,那他有位老百姓的生命考慮過嗎?明顯沒有!
3,民族英雄自身的道德不能有虧,冉閔祖上世代為漢朝武將,在中原喪亂之際明知道自己身世的情況下依然認賊作父,戕害同胞,冉閔作為炎黃子孫,幾乎完全拋棄了華夏衣冠,胡化非常嚴重,這個和一邊用著日本車另一邊又喊著抵制日貨去砸別人日本車的人有什么區(qū)別?
其次,冉閔時期漢族血脈得以保留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南方東晉,另一個是前涼。即便是北方漢族人口數(shù)量也是遠超少數(shù)民族數(shù)量。說什么漢人要滅絕什么的,大家不要人云亦云,這是經(jīng)不住推敲的。如果非說是的請拿出確鑿數(shù)據(jù)憑證來說話。退一步說就算漢人真要滅絕,冉閔有改變什么嗎?他做的就是殺人而已,何曾救過人?把羯族殺了,石趙完了,戰(zhàn)爭就結束了?漢人就得救了?走了羯趙,接下來的就是慕容鮮卑的鐵蹄。試問,說冉閔拯救了漢族怎么站的住腳?
冉閔,華夏文明的拯救者,炎黃子孫的恩人。這話雖然有點過,但是也配的上冉閔,當時那個年代,五胡亂華,我漢人失去天下是小事,當時面臨的是要被滅族的危險。是冉閔下了殺胡令,我華夏文明得以延續(xù),我炎黃子孫得以繁衍。他抵御外敵,你們感覺是不是民族英雄?
不BB,上圖,冉魏全盛疆域,北方小軍閥救了包括南方晉朝西方前涼在內(nèi)所有漢人,沒毛病,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視頻截圖
在當時來說,可以看成漢人的英雄,司馬家族自相殘殺,五胡得到千載難逢的機會,爭先恐后殺向富庶的中原腹地,目的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地盤,漢人的命運跟豬狗無異,有錢有勢的跑了,窮人跑不動留下,成為奴隸,炮灰雇傭軍,這時候,一個漢人振臂一呼,團結眾多漢人向外來侵略者宣戰(zhàn),對于受奴役欺壓幾個世紀的漢人來說,他不是英雄是什么?
先不說你們認為冉閔是不是民族英雄,至少在當時生活在石氏統(tǒng)治下的漢人來說他是的,冉閔的出現(xiàn)至少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可以讓漢民族不再被壓迫,不再被人不當人看的希望,這也是為什么冉閔出殺胡令,那么多漢人響應.從客觀上講冉閔還是對我漢民族的生存有積極作用的,那些說他殘暴的人,好好想想古代是個什么生活狀態(tài),弱肉強食,所以別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評論一個歷史人物。
五胡亂華之后,便進入另一個黑暗時期,漢胡亂越。還是現(xiàn)在好。歷史恩怨和民族恩怨是永遠說不完的。歷史歸歷史,有句話叫一笑抿恩仇。但忘記了歷史就等于背叛祖宗。與漢人世代一起生活的畬人被漢人追殺了1800多年。秦屠睢趙始入。唐陳政元光部屠殺我同胞,民族英雄藍奉高帶著父老鄉(xiāng)保衛(wèi)家園,雖然反抗了48年,但最終占領了我世代生活的美好家園韓江、九龍江,故地東部被取名漳州。明王陽明部對畬族的屠殺之后,幾乎滅族,幸虧蒼天有眼,直到滿清到來這種屠殺才停止。但悲慘的歷史已經(jīng)過去,今畬族人民從不揭傷疤,反而與漢族世代友好,共同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下。希望世界不要再出現(xiàn)屠夫,沒有納粹,沒有法西斯,沒有極端分子,更沒有大屠殺,永遠團結。
冉閔或許是歷史上一個不出名的人,但其卻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一個短命的政權——冉魏。冉閔最廣為人知的行為就是頒布“殺胡令”了,該事跡被廣為流傳,也因此被后人視為民族英雄。但值得一提的是,據(jù)歷史記載中可以發(fā)現(xiàn),冉閔發(fā)出“殺胡令”并不是為了民族大義,而是為了個人私憤。
為何如此說呢?這就要從冉閔的身世說起了,冉閔字弘武,本為魏郡內(nèi)黃人,其父親為冉良。冉閔的祖先曾經(jīng)擔任過漢朝黎陽騎都督,其家族更是世代擔任牙門將。后來,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也因此俘獲冉良了。石勒見之甚是喜歡,認為其為可塑之才,于是命石虎收他為養(yǎng)子,并改名為石瞻,將冉閔改名為石閔。
此時的冉閔雖然只有12歲,但他為人果斷敏銳,深受石虎的寵愛,石虎像對待自己孫子們一樣撫養(yǎng)他。正是由于石虎的收養(yǎng),使得石閔其有機會更好的習武,為其未來征戰(zhàn)沙場打下了基礎。
石瞻曾為石虎征戰(zhàn)四方,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于是在石瞻死后,石閔開始登場。石虎登基之時,石閔有機會得以征戰(zhàn)沙場,立下許多戰(zhàn)功,但是也因此引來了石虎后代的忌憚。石虎死后,其子石遵登基,曾忽悠冉閔說:“努力吧!事情成功后,讓你做太子?!钡遣痪煤螅駞s立石衍為皇太子,這讓冉閔感到十分失望。
同時,石遵還對冉閔的勢力不斷加以抑制并欲殺之,后被他人告知冉閔,于是冉閔起義殺死石遵,改立石虎第三子石鑒即位。
有過前人之鑒,石鑒更是擔憂冉閔造反,因此也欲殺之,最終并未成功。此后,多次有人密謀殺害冉閔,其中還包括是石鑒,這讓冉閔幡然醒悟,胡人終不能為其所用,反而可能置之于死地,于是冉閔發(fā)布“殺胡令”奮起反抗,并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不論男女,不論老少,一律殺頭。一個月后,冉閔想徹底消除石氏,最終造反,幾次戰(zhàn)役后,最終將石氏家族全部消滅。冉閔殺死石鑒后,冉閔登基,改國號魏,一個月后,恢復本姓冉。
從上不難看出,冉閔自小便深受胡人石虎喜愛,本無殺胡動機。若非石虎兒孫對其多以加害,冉閔不可能奮起反抗,屠殺石氏家族并頒布殺胡令屠殺胡人。故冉閔發(fā)出“殺胡令”并不是為了民族大義,而是為了個人私憤,所以叢嚴格意義上講,冉閔不能說得上是民族英雄,當然,冉閔在客觀上,還是有其一定的歷史地位的。
縱觀冉閔的一生,其真正意識到自己是漢人只怕不超過4年時間,而發(fā)起的殺胡行動,顯然不是因為他所謂民族情懷,而是一種謀略需要,更談不上為了漢人的生存而斗爭了。與其說他引領了一次漢人生存斗爭,不如說是漢人壓抑良久憤怒成就他“武悼天王”的名聲,所以稱冉閔為民族英雄真的有點往他臉上貼金了。
雖然歷史已經(jīng)久遠,但是我漢家兒郎會永遠記住那個被異族屠戮的年代,也會記住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北方漢人殺出了一條生路。
有部分異族見不得漢民族主義復興,所有被漢人認可的民族英雄都被他們黑,我不管這些民族英雄生平事跡如何如何,我只知道他們?yōu)槲覞h人出頭就夠了。漢族不是你等小人能虛化的,漢人民智已開,與我漢族有仇的人我們還記著。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有幾個問題請各位回答。一個父子兩代的所有功勛都是同一個帝國給予的,而他最后起兵屠滅了這個帝國,能稱之為忠嗎?父當人家干兒子,自己當人家干孫子,這樣的人對老閔家算是孝嗎,更不要說他翻臉之后幾乎屠盡了老石家的所有后代(東晉殺了石家最后一個后代)。這樣的人能稱之為孝嗎?發(fā)布對一個或幾個民族的整體屠殺令,這個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上,作為皇帝(或者大汗,單于,可汗等等,反正是最高領袖),還真的只有他一個,除他之外,無論是強盛如秦皇漢武,還是殘暴如女真蒙古,都沒發(fā)布過什么屠X(x代表某一或者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戰(zhàn)士和成年男子,但更多的是老弱婦孺。不分青紅皂白要屠滅整個民族,而且這個民族和他和睦相處了起碼三四十年。這能稱之為仁嗎?從冉閔崛起到稱帝,李農(nóng)絕對是幫最大忙,出最大力的了,而他呢?剛叛亂的時候是誰一直推舉李農(nóng)當老大,結果自己皇帝椅子還沒坐穩(wěn)呢,轉頭就把李農(nóng)給咔嚓了。這能稱之為義嗎?
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風是怎么吹的了,這么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禽獸之輩(我沒有侮辱他的意思,只是覺得他的行事風格更象草原上為了果腹而頑強奮斗的禽獸,或者說他更象一個胡人)現(xiàn)在受到這么多的追捧,而真正的民族英雄比如祖逖,岳飛,文天祥卻很少人提及。不過我只表達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冉閔不算是民族英雄,稱他為英雄也有點勉強。我覺得對冉閔比較準確的描述是:打起仗來,相當有英雄氣概的一個軍閥^_^
你要說教科書沒寫他那原因可就多了,首先他的胡人養(yǎng)孫,攻打東晉漢人,后趙答應他做太子但是反悔立了別人,冉閔開始反水攻打胡人,這時候才出的殺胡的命令,殺胡令在史書記載就三四句話,現(xiàn)在網(wǎng)上流傳的是一個網(wǎng)友編寫的那是假的,另外冉閔沒拯救漢族只救了他地盤的漢人,南方有東晉,河西走廊有前涼都是漢人政權,這樣說的話,前涼張氏以及輝煌時期的張重華和東晉但祖荻、桓溫劉裕謝氏那更應該在教科書里面好好寫寫了,就算不知道以上這些人物那東晉和胡人前秦淝水之戰(zhàn)總該知道吧?
兩晉文獻很少,記錄冉閔的就更少了,只有幾本史書有記錄,以前寫過些冉閔史料分析,大約有萬把字。記錄雖少,你若創(chuàng)作成小說,只截取某一段故事,那寫成中篇還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把史料記錄的全部寫上去,估計就得寫長篇的
資料都在史書中,比如晉書、資治通鑒、魏書、十六國春秋,建議花點時間,讀一讀,對應章節(jié),我這里只是提供些分析
冉閔戰(zhàn)績主要是349年之后,那時候全中國分成南北兩塊,南方東晉,大約1000萬人口;北方后趙、鮮卑代、鮮卑燕、前涼,大約1500萬人口,后趙是霸主,約有1000萬人口吧;前燕舉國之力,能集20萬兵馬,前涼地方雖大,能有60萬人吧……
首先,冉閔是不是英雄?
晉書慕容儁載記,收錄了一份冉魏使臣常煒和慕容儁的聊天記錄,其中常煒說了這么一句“暴胡酷亂,蒼生屠膾,寡君奮劍而誅除之,黎元獲濟,可謂功格皇天,勛侔高祖”慕容儁呢,對這句沒回應,當是默認了,那冉閔是不是英雄呢?
其次,說一些冉閔主要事跡
一,338年,石虎攻略前燕鮮卑慕容家,大軍被幕容格擊敗,當時身為游擊將軍的冉閔,率領3000兵馬,安然返回,開始嶄露頭腳。這時冉閔大約十六七歲,這游擊將軍也不是多高的職位,屬于四品雜號將軍,猜測是封蔭得來
二,339年,石虎命令都督夔安,率領7萬兵馬報復東晉,冉閔是五個領兵將領之一,殺了不少東晉兵馬,最后遷徙百姓7000戶返回后趙?;蛟S有人說,冉閔是漢奸劊子手,沾滿漢家鮮血。但需記住一點,弱者是沒有發(fā)言權的,當時霸主是石虎,假如冉閔沒用,或者不殺,等待的將是北地漢家大屠殺,至少冉閔老家上白這個乞活軍聚集地,將會被屠戮一空,以石虎性格,他干的出來。只能說兵死民存,東晉兵將死得其所……
三,349年,這一年比較關鍵,是冉閔是非功過的一生起點。這一年開年之初,冉閔在平定后趙梁櫝叛亂中,立下大功正式崛起,史書記載諸胡無不側目畏懼。不過當時也不是多大的官,是后趙的征虜將軍,三品雜號。有人說,冉閔用漢家血淚奠基權利巔峰,雖然史書未記載冉閔339年到348年事跡,不過十年時間從四品雜號升到三品雜號,冉閔這是有多大權利?
四,還是349年,平定梁櫝之后,石虎死了,諸子奪嫡,石遵得到平叛返回的大軍支持,這大軍領頭的有姚弋仲、苻洪、冉閔、劉寧及武衛(wèi)王鸞、寧西王午、石榮、王鐵、立義將軍段勤等,取得帝位。從這個時候開始呢,冉閔確時取得大權,被封為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二品銜,上頭還有都督和大將軍
五,仍然是349年,在石遵當皇帝期間,冉閔打了一次仗,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領大軍,也是第一次位居李農(nóng)之上,作為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率軍10萬,討伐叛逆石沖(也是爭奪后趙皇帝位的),戰(zhàn)果是擊敗石沖,按照石遵命令,賜死石沖,并坑殺了三萬石沖兵馬。憑借此功,冉閔升職成都督,總領內(nèi)外兵馬
六,349年,冉閔官大了,石遵不是很放心,畢竟當初爭奪皇位時,為取得冉閔支持,許下了立冉閔為太子諾言,但沒兌現(xiàn),反而立了自己兒子為太子,于是聯(lián)合自家兄弟商議是否殺冉閔。這里比較奇怪,當初石遵為何許下這種諾言?冉閔雖然驍勇善戰(zhàn),但他也僅僅是一名三品雜號將軍,手下兵馬有限的很。對比羌族統(tǒng)帥姚弋仲、氐族統(tǒng)帥苻洪,以及諸多三四品將軍,冉閔作用不該那么大。但通過石遵老婆的話“李城回師,無棘奴豈有今日?”可看出來冉閔確實起了決定作用,石遵許諾也不是無的放矢。個人猜測,冉閔代表了一方左右皇位歸屬的大勢力
接下來的事情很好玩,石遵的自家兄弟石鑒,把石遵賣了,說石遵要殺他,讓冉閔趕緊想辦法。結果冉閔劫持李農(nóng),聚兵3000,弄死了石遵,石鑒登基。這時,冉閔在后趙,站在了權利頂峰,封大將軍,武德王。
至此,冉閔軍職從游擊將軍,歷經(jīng)征虜將軍,輔國大將軍,都督,升職成大將軍;而爵位,從修成侯,到武興公,再到武德王,終于登臨后趙權利頂峰
七,349年底石鑒時期,石鑒感覺冉閔是尾大不掉,施法暗殺過幾次冉閔,可惜,沒成功,為擺脫嫌疑,石鑒還弄死了自己兄弟;羯族許多官員,也不認可冉閔,想把冉閔除掉,一個叫孫伏都的,率兵3000,在沒得到石鑒事先允許情況下,伏擊冉閔,也沒成功,反而讓冉閔反殺了。在反擊過程中,廝殺到石鑒身邊,冉閔問這是怎么回事,石鑒回應,孫伏都叛亂。后來的事,大家都清楚了,冉閔平叛。在鄴城先后下達命令:
其一,內(nèi)外六夷,敢持兵仗者斬;這個屬于平叛令;其二,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走,這個屬于安民令;其三,內(nèi)外趙人,敢斬一胡手送鳳陽門者,文官升三級,武官皆拜牙門,這個就屬于殺胡令了,這第三道命令,被傳至四方邊軍執(zhí)行。結果是鄴城胡羯被殺二十幾萬,四方被殺羯族無數(shù),并且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鄴城屠殺事件,有三個疑問。其一,方圓百里趙人皆入城,冉閔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號召力;其二,冉閔下達第二道命令時,雖然胡羯去者填門,但為什么他們圍著鄴城不走?其三,高鼻多須濫死者半,這個有很多人解讀成漢人也被濫殺一半?這樣的解讀對么?高鼻多須,在漢家比例中很高么?這點,我和幾個朋友數(shù)過人頭,在超市門口和學校門口,漢家高鼻的,很少很少,一千人中,都沒幾例。
八,350年,冉閔滅了石鑒,以及石家子孫,建立了冉魏,不過并不得后趙眾多勢力認可。石虎兒子,在襄國,建立后趙襄國政權;邀約后趙眾多勢力,圍攻冉魏。冉閔呢,率兵殺出重圍,并反殺眾多勢力,比如后趙的段勤張賀度,還有叫什么勒的,并包圍襄國
在350年,發(fā)生兩件事,被很多人拿來攻擊冉閔:就是350年初,冉閔殺李農(nóng),以及350年底,冉閔殺韋謏,并立太子為大單于。思考一下,李農(nóng)該不該殺?韋謏該不該殺?立太子為大單于對不對?
九,到351年,冉閔圍困襄國三個月。后趙襄國政權岌岌可危,于是以傳國玉璽為引,召集羯、羌、鮮卑,加上自身襄國,四部大軍十余萬人,大敗冉閔。從此時起,冉閔失去了對整個戰(zhàn)場把控權,雖然最終平滅襄國,滅了后趙,但自身也是強弩之末,被幕容格擒拿,誅殺在燕國。冉閔兵敗,玉石俱焚,戰(zhàn)亂蔓延到民間——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zhàn)……諸夏紛亂,無復農(nóng)者……
冉閔是英雄么?冉閔有勇無謀么?冉閔只為自己么?冉閔嗜殺么?
期待兄臺的冉閔大帝,不過這書名,應該不好出版,網(wǎng)文也難發(fā)表,兄臺試試吧,祝好運
羯族是來自小亞細亞的游牧民族,對中華民族來說是百分百的異族,冉閔九歲時生父被石虎所殺自己卻做了殺父仇人的養(yǎng)子,為石虎賣命大半生,石虎死后因權力爭斗冉閔的漢族身份成為被羯族排斥的理由,在冉閔準備繼位的時候遭到所有羯族的反叛,這就是冉閔想要殺羯族的原因,如果冉閔早有殺羯之心他就不會去繼那個位,更不會等到所有羯族反叛他的時候才開始跟羯族為敵,冉魏存在大概有兩年半時間,期間冉閔不事生產(chǎn)民間餓死的人有一百多萬,其中一半是羯族一半是漢族,證明冉閔無能至極,除了武力一無是處,冉閔作為一個認賊作父的無能之輩可以說是漢奸的鼻祖,為什么總有某些人想要給他洗白
【尋歡評斷】一紙殺胡令,千古人評!
關于冉閔近年熱度頗高,觀點截然不同,有人認為其只是一方諸侯,窮兵黷武,最后敗亡,無可取處!亦有人認為其為拯救漢民族之大英雄,振臂一呼,挽救漢人于危亡之際,實乃亙古少見之民族英雄!尋歡以為,時勢造英雄,就其所作所為來看,未必自始有挽狂瀾于既倒之境界,但客觀上起到了喚醒漢民族抗爭求生之實效,且勇武善戰(zhàn),不屈不撓,慨然就義,堪稱英雄也!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內(nèi)黃(今河南內(nèi)黃縣)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352年在位),西華侯冉良之子。
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出仕后趙,授游擊將軍,封修成侯。數(shù)從征伐,屢立戰(zhàn)功。石虎死后,擁立石鑒,然后屠胡滅石。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
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不遂,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于遏陘山,追謚武悼天王。冉閔后人冉華(染華)的墓志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呂思勉:冉閔之百戰(zhàn)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余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zhàn)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范文瀾:①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shù),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tǒng)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②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后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33] ③至于冉閔以區(qū)區(qū)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親屬成員
祖父
冉隆,追尊為元皇帝。
父母
父親,冉良(冉瞻、石瞻),追尊為烈祖高皇帝。
母親,太后王氏(王太后)。
后妃
皇后董氏(董皇后)。
仇氏,殿中侍御史仇嵩長女,改嫁盧豚。[37]
兒子
冉智,皇太子。
冉胤,封太原王。
冉明,封彭城王。
冉裕,封武興王。
冉操
冉睿,前燕散騎常侍、海冥縣侯。
十六國時期,漢人命運悲慘,尤其羯族更是弒殺漢人,用漢人婦女充足“兩腳羊”,晚上被奸淫,白天被屠宰做軍糧。當時,原本占多數(shù)人口的漢人在北方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
冉閔此時橫空出世,作為拯救漢人的大英雄,《殺胡令》的頒布,使得漢人得以被拯救,并使得北方漢人團結在冉閔的旗幟下,誓死奮戰(zhàn),驅趕胡人。
但冉閔短暫的一生充滿了爭議,原因也很復雜,但就事論事,冉閔無愧為“武悼天王”。
北方蠻夷肆虐,漢民族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北地漢人可以說是處境堪憂,但是,北地漢人并非漢民族主體,無論是擁有漢族絕對數(shù)量的東晉,還是各地漢人武裝政權,絕不是區(qū)區(qū)冉魏帳下幾十萬漢人就能代表的。至于所謂的殺胡令,有沒有效果先不說,難道在殺胡令不出前,包括東晉在內(nèi)所有漢族政權任由胡人屠戮不肯自衛(wèi)?想明白這些,你就會覺得,鼓吹冉閔的人,有多可悲
冉閔比岳飛,文天祥偉大萬倍,卻少見無影視和史書,但兩千年人們口口相傳,仍然有一部分人知道,冉閔勝過古代5000年任何英雄,因為他讓漢民族可以繼續(xù)繁衍生息,若非冉閔,漢人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
冉閔繼位時原來的拓跋氏質子回去建立的代國謀圖山西,慕容鮮卑聯(lián)姻拓跋氏進據(jù)河北,段氏鮮卑勢力割據(jù)青兗建立段齊,氐人苻氏終于擺脫兩趙控制并擊敗姚氏占據(jù)關中。在先后殺掉羯趙胡人主力和乞活軍主要將領,摧毀后趙的胡漢軍事基礎后,圍攻襄國大敗喪十余萬眾的冉閔,情急之下都要去當大單于了,還是控制不住局勢,然后慕容鮮卑就南下了。一時之豪,當然算英雄,在他殺李農(nóng)、立兒子為大單于、襄國大敗之前,也許是半個豫州和部分冀州,部分人的英雄吧。
中國的很多人,看著是大人,其實價值觀和三歲小孩沒什么區(qū)別,常常走入非黑即白的認知誤區(qū)。不知道辯證的看待歷史人物,經(jīng)常把品德和貢獻放在一塊講,所以往往熱衷于挖掘正面歷史人物的負面新聞,比如什么蘇軾對小妾薄情寡義之類的東西。這往往能激起他們的高潮。
先下定義,冉閔肯定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這樣既有突出貢獻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物才算是民族英雄,冉閔確實是對當時北方漢族的延續(xù)做出了貢獻,這點無可否認。但是他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出于民族大義。要肯定他的客觀貢獻,但是一來不能夸大他的貢獻,二來不能過分抬高他的歷史地位。把冉閔抬上民族英雄的位置,危害不下于將岳飛從民族英雄中除名。
不是漢族英雄?未必還是游牧民族英雄?
冉閔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抗擊外族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好大喜功的一介武夫。暫且不論他頒布“殺胡令”是出于穩(wěn)固統(tǒng)治而拉攏漢族的手段,還是為了保全部漢族驅逐異族的雄心,都在客觀山為中華文明的延續(x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一,冉閔在掌握羯趙及建立冉魏政權后,冉閔都沒有對東晉開戰(zhàn),當然其相當重大的原因是羯趙殘余及鮮卑等其他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牽制,但若不是冉魏“殺胡令”的巨大威懾使得其他少數(shù)民族政權不得不團結起來一致對抗冉魏,其它少數(shù)民族甚至羯趙政權繼續(xù)向南推進,最終顛覆東晉政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當然從肥水一役來看,東晉經(jīng)過恢復確實有一戰(zhàn)之力,但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發(fā)展在擁有的能力,在肥水之戰(zhàn)三十年前東晉處于剛剛在江南開國初期,這一階段南下漢人多大程度實現(xiàn)了對江南的開發(fā)也值得懷疑,國力處于上升期遠遠未達到鼎盛時期,從339年8月羯趙對東晉的戰(zhàn)爭可以看出,當時東晉還遠遠不能與北方政權抗衡,僅能勉強憑借長江天塹自保,直到東晉末年、劉宋初年南方政權才達到實力的頂峰,足以與北方政權一爭高下。冉閔掌握羯趙及建立冉魏后,作為屏障使得東晉獲得了喘息之機,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威脅警報可以暫時解除,從而得以全力發(fā)展經(jīng)濟恢復實力,并最終在肥水一役中擊敗前秦,保住華夏正統(tǒng)地位。其二,在冉閔掌權后,不僅僅通過“殺胡令”減輕少數(shù)民族對中原漢人的壓迫,冉閔還帶領軍隊不斷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作戰(zhàn)(當然更多時候是少數(shù)民族主動入侵),對具體的戰(zhàn)斗規(guī)模和傷亡情況各方資料并不統(tǒng)一,對此不作評價,但從冉閔的最后一戰(zhàn)諸胡居然拋棄前仇結成聯(lián)軍可以看出,冉閔已經(jīng)成為所有胡人政權統(tǒng)治者的夢靨,冉閔雖敗,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損失亦極為慘重,羯人自此難成氣候,逐漸走向沒落,鮮卑慕容部趁漢、羯均無力鞏固山東之地時,統(tǒng)一山東各州,但其實力在與其他胡人聯(lián)軍對冉魏作戰(zhàn)中遭受重創(chuàng),難以與羯趙等前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相比,最后先后被鮮卑拓拔部、東晉、前秦擊潰,可以說是最窩囊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由此可以看出冉閔通過戰(zhàn)爭極大地削弱了關東諸胡的實力,這才有了后來的東晉北伐成功、前秦統(tǒng)一北方及鮮卑拓拔部入主中原等后續(xù)歷史,這讓少數(shù)民族對漢人的壓迫得到一定緩解。其三,冉魏政權爆發(fā)出的驚人戰(zhàn)斗力讓其它少數(shù)民族政權統(tǒng)治者意識到不能一味壓迫漢人,否者漢人的反抗將異常激烈,所以此后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及其統(tǒng)治者一改長期的壓迫政策,對漢人采取了懷柔政策,如前秦、北魏、北周等,雖然漢人地位不能與少數(shù)民族相提并論,但至少能活下去,中華文明能在中原大地繼續(xù)流傳,同時促進了民族繁榮,為后世的隋唐盛世開創(chuàng)條件。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冉閔確實可以說是民族英雄。
看一下正式中的《冉閔傳》吧,比如《晉書》。
其實,那個時代,沒有純粹的民族政策,冉閔和他爹還是后趙武帝石虎養(yǎng)大的,后趙就是羯族政權。后來也上了冉閔的《屠胡令》。
冉閔在那個時代提出的《屠胡令》,主要目的是為了他的新生政權。跟后趙那些人鬧矛盾了。最后被慕容復的祖先所殺。
冉閔其人勇武過人,謀略欠缺。
冉閔其人所采取的政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純粹。其人歷來褒貶不一。
從清朝開始,冉閔被抬高了,抬高的目的就是因為他的《屠胡令》,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家都是在利用這一點。
這種具有明顯民族傾向的東西,已經(jīng)不符合當今的文明時代。
- 下一篇:生花生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最有智慧的一句話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