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孔名丘(音猛)字仲尼。如果頭長得象小山的樣子,也可能頭頂象小丘,亦或額頭突出象小丘,這表示腦容量大,這是聰明的標(biāo)志。也是與眾不同之處。
![]()
題目中的說法,或許司馬遷有所根據(jù),但并非沒有可商榷之處。
司馬遷是史上第一個為孔子作傳之人,在《史記.孔子世家》里,記述了孔子生平。
《史記》的“本紀(jì)”,記述自黃帝開始的歷代帝王事跡和發(fā)生過的歷史大事?!笆兰摇保瑒t記載西周以降,主要是春秋戰(zhàn)國的主要諸侯國和漢代王侯家世及大事。
孔子非為諸侯,但被列入“世家”,可見其在司馬遷心中的位置。
《孔子世家》云:“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太史公說:《詩經(jīng)》中寫有這樣的話:“高山能夠使人仰望,大道可以讓人遵循。” 我雖然夠不上“高山”“大道”,但衷心向往這樣的境界。我讀孔子的書,就了解了他的為人。我到魯?shù)厝?,參觀孔子的廟堂、車輛、衣服以及祭祀的器具,看到學(xué)生們按時到孔子舊宅中演習(xí)禮儀,就懷著崇敬心情留連忘返。自古以來,天下的君王還有眾多賢人,活著的時候相當(dāng)榮耀顯貴,可去世之后就什么都沒了??鬃邮且粋€平民,他的名聲和學(xué)說已經(jīng)傳了十余代,讀書的人仍然尊崇他為宗師。從天子王侯一直到中原談?wù)摿嚨娜耍际歉鶕?jù)孔子的學(xué)說來判斷是非的,孔子可以稱得上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司馬遷一是十分崇敬孔子,二是也為寫作《史記》,他做足了功課——認(rèn)真進行實地考察。盡管他沒說,一定還廣搜證據(jù),包括收集各種有關(guān)傳說,等等。
于是,他在《孔子世家》開篇說:“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p>
魯襄公二十二年,是公元前551年??鬃邮庞谇?79年。
司馬遷寫《史記》,在前100年前后,就是說,距離孔子在世,已經(jīng)大約過去了400年。
這期間,還經(jīng)歷了秦皇焚書和無數(shù)戰(zhàn)亂,司馬遷可參考的古籍已經(jīng)少而又少。再說,400年里靠口耳相傳能夠保留下來的一個人之信息,即便這個人很有影響力,大概也會逐世遞減,抑或失真。
所以,司馬遷能把《史記》寫成這樣,包括《孔子世家》在內(nèi),已非常之不易,要求其百分之百真實,無異于過分的苛求。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是說他生下來,頭頂上就四面高中間凹,太史公說,因此孔子的爹媽給他起名叫“丘”。
《說文》釋“丘”,說有兩個含義,一是天然的“土之高者”;二是“四方高中央下”。
這兩種含義,其實蠻矛盾。很可能,東漢許慎這樣解釋,恰恰是收了司馬遷影響。
現(xiàn)在能見到這種“生而首上圩頂”的人么,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從人類解剖學(xué)意義上說,可能性一定微乎其微。
漢代,讖緯之學(xué)已然興盛,司馬遷大概是以此來說明孔子“生而異稟”吧。
從太史公自己的記述來看,孔子名丘,倒更像是“以地為名”。
“紇與顏氏女野合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笨鬃拥母赣H叔梁紇與他母親顏氏“野合”——插上一句,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并不認(rèn)為這是不雅之事,《詩經(jīng)》和上博簡孔子《詩論》可以證明這一點——其地點,可能就在“尼丘”,所以才有“禱于尼丘得孔子”之說——孔子父母祈禱說,上天賜給我倆一個孩子吧,后來就生下了孔子,為表紀(jì)念,于是給他起名叫“丘”。
可以佐證的是,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伯仲叔季”的排行,“仲”就是“行二”。真正講究的是“尼”。
《禮記.曲禮》云:“男子二十冠而字?!?/p>
古人的“字”,亦稱“表字”,多為對名之“詳解”。
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宰予,字子我。漢班固,字孟堅;諸葛亮,字孔明。等等等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何嘗不是對“禱于尼丘得孔子”的“注解”。
(丘之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可作參考。
甲骨文中,有“儒”字,也有“丘”字。
甲骨文的“儒”寫作“需”,徐中舒先生認(rèn)為,本義是占卜祈禱之前“沐浴”,即《禮記.儒行》所謂“儒有澡身而裕德”,而后引申為貴族中的一個掌握知識的“巫占集團”之專名。
甲骨文的“丘”,是人們居住的高地,并普遍用于“丘商”“丘雷”“丘紹”等地名。
值得注意的是,“丘”還是職官名稱,如卜辭中的“小丘臣”。
還不止于此,“丘”和“儒”,在卜辭里被連用,如“《明》二三二五”版卜辭。
“丘儒”之含義,在甲骨文里,第一應(yīng)該是泛指前述的“巫占集團”;第二,特指某一地區(qū)的“巫占官員”,就如同國外宗.教負(fù)責(zé)具體“教區(qū)”的專職人員一樣。
周代,“丘”仍指地域、地區(qū)。
《莊子.則陽》:“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風(fēng)俗也?!?/p>
戰(zhàn)國時的《司馬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
《孟子.盡心下》:“得乎丘民而為天子?!薄扒鹈瘛?,大約是指最基層的民眾。
司馬遷說,孔子“其先宋人也”?!八稳恕?,恰好就是殷商后裔。
太史公又說,“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边@是說,孔子幼時做兒童游戲,都常常擺上各種祭祀之器,學(xué)做各種祭祀的禮儀。
這就是家教和祖?zhèn)靼 ?/strong>
或許,孔子父母為其起名叫“丘”,就是為了讓他從小知道自己是殷商“丘儒”之后,寄希望于他而立之后能夠光大先人的事業(yè)也未可知。
司馬遷無緣見到甲骨文,時間又隔得久遠,也就沒可能想到這一層了。
司馬不驚孔,封建史難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因為生在曲阜尼丘山,而得名。亦說額頭凸出,相似山丘,外形奇特,容貌丑陋。起名也可能與此相貌有關(guān)。不過古來有許多超人與奇異的相貌或外形有關(guān)。比如傳說中的戰(zhàn)神蚩尤頭上有雙角;包丞生下來是一個肉蛋;孔子頭上有丘包等。
如果孔子的頭頂是凹陷的,那么他就成了一個無能的人,壽命短的人,可是現(xiàn)實中孔子不是這樣的人,說明司馬遷空口白話。
- 下一篇:唐朝名將薛仁貴一生該如何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