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西游記》,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看過原著,也肯定看過央視86版的電視劇,說是家喻戶曉一點不為過。片頭音樂一起,都不用過腦子,就知道又在放《西游記》了,甚至隨便聽到一段對話,就能猜出悟空在打什么妖怪,完全是下意識的反應。小時候看,是覺得熱鬧,好看。長大了再來看,又能從其中看出點不一樣的東西。比如說觀音大士當初為什么選他們5人去西天取經(jīng)呢?有人會說,因為他們犯了錯誤,是在將功贖罪。但再一想又不對,天上的神仙犯錯的又不止他們幾個,今天這個的座騎下凡成了怪,明天那個的干女兒下界成了嬌,他們這些主子、父親的為什么不用受罰去取經(jīng)呢?原來之所以是他們五人被選中,其實是蘊含了我國古老的“五行”之說,而且就隱藏在他們師徒的名字里。唐僧與悟空,江流與心猿“白骨夫人”是唐僧師徒遇到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精怪,此時唐僧已有師徒四人,連帶一匹白龍馬,取經(jīng)五人組已經(jīng)齊備。唐僧乃是“金蟬子”轉(zhuǎn)世,凡人吃他一塊肉,就能長生不老,妖魔鬼怪吃他一塊肉,就能立馬得道成仙,那些妖精對他,是個個趨之若鶩,“白骨夫人”也不例外。為了吃口唐僧肉,“白骨夫人”連著幻化三次來欺騙唐僧師徒,先是變成一位妙齡女子,給夫君送飯,后是又幻化成尋找女兒的雙親。八戒是一見女色就動凡心,分不清東南西北,根本分辨不了是“人”還是“妖”。沙僧也沒那個本事,但他知道“大師兄說是妖,那肯定就是妖”,不像豬八戒那般會拖后腿。孫悟空那雙眼睛,可是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過的,是“火眼金睛”,任何妖魔鬼怪,就算偽裝的再好,也難逃他那雙法眼。“白骨夫人”的三次幻化,都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只留個假尸首在唐僧眼前。一連三次,內(nèi)眼凡胎的唐僧看著眼前一具具的“尸首”,心灰意冷,要逐悟空出師門。孫悟空看唐僧這個師傅如此地不信任他,還老拿個緊箍咒念他,也有點意興闌珊,散伙就散伙,拍拍屁股走人,轉(zhuǎn)身回了花果山。唐僧這邊雖孫悟空被趕走了,但他臨走前把“白骨夫人”給干掉了,所以仍舊可以安心上路。半路上唐僧肚子餓,讓八戒去化齋,平時悟空在的時候,化個齋那是片刻即回的。這下好了,八戒去了半天,天都要黑了還沒回來。沙僧又奉命去找,找了半天也不見人影了。沒辦法,唐僧只能自己出去找兩徒弟,還走錯了路,把自己送進了妖怪窩。八戒與沙僧與那黃袍怪天上地下地斗了幾百回合,也無濟于事,最后還是百花公主想辦法救了唐僧。后來進了寶象國,應國王的要求,他們二人又去降妖,卻沒想到,自己降妖不成,累得唐僧被妖怪變成了一只老虎,被人當成了妖。最后實在沒辦法,八戒只能去花果山尋孫悟空,這才得以妖降怪除,唐僧也恢復了人身。師父再次見到這個大徒弟時,那叫一個悔??!這與“五行”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管是《西游記》原著,還是電視劇,都有專門的一段是講唐僧身世的。他父母在上任途中,船夫劉洪見色起意,殺了他父親,霸占了他母親。那時候他母親已經(jīng)懷有身孕,為了腹中胎兒,茍且偷生。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chǎn)下一子,就是后來的唐僧。劉洪見此子想要斬草除根,不得已之下,他母親將他綁在一塊木板上,放進了江里,任其隨波逐流,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收養(yǎng)。誰知這嬰孩隨流而動,來到當時的金山寺山腳下,就此停住,哭聲震天,驚動了此處金山寺的住持,住持就把這小孩抱回寺?lián)狃B(yǎng),并取了個小名叫“江流”。待長到18歲時,賜法號“玄奘”,也就是唐玄奘或唐僧。且真正的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壬戌年,是水年,所以按五行來說,唐僧屬“水”。五行之中,水遇金則發(fā),諸事順利,大事可成。不言而喻,這“金”指的就是孫悟空。悟空原身為“猴”,按照古人的歷法計算,猴代表申,申在五行之中屬“金”,且是“陽金”,代表了正義無私,專克那些妖邪之氣,這不正是我們的“猴哥兒”嘛!而且在原著里,有多個回目都有提到“心猿”,比如第75回“心猿鉆透陰陽竅”、第46回“心猿顯圣滅諸邪”,“心”五行屬“金”,“心猿”就是“金猴”。不管是“三打白骨精”,還是后面遇到的“紅孩兒”、“玉兔精”等等,只要是幻化成人形的,除了猴哥,其他的二師兄也好,三師弟也罷,都不管用。唐僧這個“水”,就必須得有悟空這個“金”來助,才能取得最終成果。八戒又稱“木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當初是玉帝麾下的一名水軍都督,有點官僚主義作風,還好色,早就看上了月宮仙子嫦娥,但平時看她那高冷范兒,有點不敢靠近,但喝了酒就不一樣了,俗話說“酒壯慫人膽”,天蓬元帥借著酒興,戲弄了嫦娥,被嫦娥一紙訴狀告到了王母那兒,因此獲罪,被貶下凡,醉熏熏地還走錯了路,投了個豬胎。自從他得了觀音點化,做了唐僧徒弟后,就特別得唐僧的歡心,不管他做的是對是錯,在唐僧那兒都是情有可原,但凡是八戒與悟空發(fā)生點矛盾,受訓斥的,也從來只有悟空。話說這日,師傅幾人行至一處,進了一個莊院,一個母親帶著三個女兒,看到他們師傅四人就想招親。其實這母女幾個,是黎山老母、普賢、文殊等變化而來,主要就是為考驗唐僧他們?nèi)ノ魈烊〗?jīng)心是否堅定。擁有火眼金睛的悟空早就看出來了,只是菩薩在此,他不便透露,讓他在此招親,不管他看沒看出來,他都不會答應。沙僧受觀音點化,取經(jīng)之心異常堅定,也給拒絕了。唐僧自不必說,念著“阿彌陀佛”就去一旁打坐去了。只有豬八戒動了心思,但他又不好當面說,就埋怨起大家來,說“他們一個個的其實都有那個招贅的心,只是不說出來,單單拿他開玩笑”。然后假裝喂馬,就去找那母女四個,悟空變成個蜻蜓跟在后面。八戒面對貌美如花的母女四人,說“如不嫌棄,可以都嫁給他”。悟空把這話如實地和唐僧講,唐僧卻壓根不信。第二天一早,眾人醒來,原來的屋宇宅院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只見圣人留下的紙條,方知是菩薩考驗。后來見八戒被綁在樹上,又就菩薩留下的紙條為證,說明八戒就是道心不穩(wěn),犯了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但唐僧只是讓悟空趕緊把他放下來,一句苛責的話都有說,反而還為他說好話,說他是心性愚昧,性格憨厚。如果此事是悟空犯了戒律,怕等著他的只有“緊箍咒”了。為何唐僧如此“雙標”呢?在天干地支中,豬對應的是“亥”,五行屬“水”,但玉帝屬于道教,那他手下的兵將也屬道教一派。在道教中,認為“汞”生“亥”,而“汞”也就是水銀,在道教文化里,又被稱為“木母”,所以說,八戒又屬“木”,而且是“水生木”,這個“水”可以說是他自己,也可以說是他師傅唐僧。所以這師徒二人的關(guān)系,實屬不一般,說八戒是唐僧的一個分身也不為過。而唐僧對于這個一路上幫他降妖伏魔的大徒弟,并不是很喜歡,甚至有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tài)度。而悟空這個“金猴”又是克八戒這個“木母”的,那作為“水生木”的水,自是要對“木”扶持一把,達到一種力量上的平衡。沙僧也是“黃婆”沙僧雖不是個元帥、都督,但他是玉帝身邊的貼身侍衛(wèi),而且還是打頭陣的那種。說來也巧,八戒是蟠桃宴上借酒鬧事,他也是在蟠桃宴上出的事兒,因手滑,沒拿穩(wěn)那溜溜的琉璃盞,當著上司的面打碎了,連遮掩都沒法遮掩,因此被貶下凡后,就被困在了流沙河里受罰。整部書或整部劇看下來,沙僧除了未被觀音點化前,與八戒在流沙河的一戰(zhàn),堪為精彩之外,在去往西天的取經(jīng)路上,好像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更多是像個透明人一樣的存在,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也就是一句: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但是,每當另外師徒三個一發(fā)生口角,一有矛盾,他就是那個勸和的人,他是這個團隊里的黏合劑,而且他是悟空的“死忠粉”。在“真假美猴王”那段,本是悟空打殺了幾個強盜,被唐僧再次趕走,悟空不服氣,他打殺的是強盜,又不是良善之輩,為什么要被如此對待,就與唐僧吵了架,負氣一個筋斗云,就去南海紫竹林找觀音評理去了。誰知這下出大事了,他去找人評理,卻有人假冒他來找唐僧,一言不合還打了唐僧一下,唐僧昏死過去后,假悟空就拿了包袱走了。唐僧醒了后,就把這事兒和八戒、沙僧道明,并讓沙僧去花果山找孫悟空要行李。沙僧此時并不知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真假悟空,只當面前這個是真的,誠心誠意地勸說,師傅的脾氣是急了點,錯怪了大師兄,但大師兄也不全對,千不該萬不該,把對待妖怪的那一套,拿來對待凡人??粗鴰煾的罹o箍咒,自己站在一旁也沒有勸解,實屬不應該。但是大家都是一門師徒,能有什么隔夜仇呢。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把話說開,解釋清楚就好了。希望大師兄能夠帶著行李,和他一起回去,一起保護唐僧西去取經(jīng)。如果這里是真悟空,聽了這番話,肯定是收斂脾氣,乖乖帶著行李,和沙僧一起回去。而且每次遇到事,八戒這個二師兄要鬧著分行李的時候,然后各回各家,每次都是沙僧給攔了下來。在紅孩兒一段也是因為有沙僧,才免去了一次悟空的緊箍咒之苦。那時候,紅孩兒變作7歲的小孩,被吊在樹林里,只是悟空作了法,唐僧看不到他,但能聽到他呼救的聲音,想去救。悟空就告訴唐僧,那是個妖怪,讓他快馬急行,早點離開這樹林,唐僧聽那聲音是小孩,怎會是妖呢,怪悟空戲弄他,還說萬一摔斷了胳膊腿怎么辦。悟空也委屈啊,就回懟,摔斷腿總比被妖怪抓走好。唐僧一聽,孽徒,要念緊箍咒,沙僧苦勸了好久,唐僧才放悟空一馬。而且在86版的《西游記》里,只要八戒一在唐僧面前說悟空壞話,沙僧都會插一句:大師兄不是那樣的人。妥妥的“猴哥控”啊。為什么會如此呢?原著的第53回“黃婆運水解邪胎”,這一回主要就是講沙僧為唐僧和八戒解胎氣,回目上的“黃婆”就是沙僧。沙僧出身于“流沙河”,這“沙”就是“土”,他在流沙河又是以吃人為生,人的脾在五行中對應的也是“土”,而這個“脾”,在道教的練丹術(shù)中,又被稱為“黃婆”。所以沙僧的五行屬性為“土”,而“土”是生“金”的,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沙僧是悟空的一大輔助。每次悟空去打妖怪,都是把八戒帶走,留下沙僧照顧師傅嘛,這也叫看家,讓他在外征戰(zhàn)時無后顧之憂,是個“賢內(nèi)助”。白龍馬,午馬當初如來讓觀音去尋合適的取經(jīng)人時,給了大士三個“緊箍兒”,加上一個正主兒,只有師徒4人。觀音大士在尋取經(jīng)的人的途中,看到他這條小白龍在鷹愁澗受苦,問明源由,知是為了個夜明珠,還被判了個死罪。就可憐他,打算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做取經(jīng)的腳力。能活命,這小白龍哪有不肯的,當場就點頭答應了。觀音大士就到玉帝那兒要了道旨意,免了他的罰,把他加入了西天取經(jīng)的行列。原本唐僧的腳力是一匹唐皇送的凡馬,這匹馬后來在鷹愁澗被小白龍給一口吞了。在知道眼前從東土大唐來的僧人就是自己所要等的取經(jīng)人后,拜了師傅,就依與大士之約,幻化成白龍馬,充當唐僧的腳力,也算是一種贖罪的方式。而且在唐僧被妖怪變成老虎后,八戒一心想著回高老莊,是白龍馬勸他上花果山找大師兄來降妖、救師傅。原本“龍”在五行中對應的是“辰”,屬性為“土”,而“土”克“水”,本身唐僧這個“水”在整個取經(jīng)團隊里的威望就不是很高,有了沙僧這個“土”,如果再來一個“土”的話,這個團隊的平衡感就會被打破,會產(chǎn)生某種傾斜。但小白龍幻化成“馬”后,就不一樣了。“馬”對應“午”,屬“火”。白龍馬的加入,填補了這師徒四人在五行中的缺陷,也使得這個取經(jīng)團隊更回牢固,最終夠在歷經(jīng)了九九八十一難后,仍然能夠堅守道心,取得真經(jīng)。參考文獻:《西游記》——吳承恩期刊-漢字文化-《試論五行起源于上古立桿測影特殊點位的軌跡周期》——張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