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染指,這個詞兒說的是分取原本不應(yīng)該自己得到的好處、利益,插手不該插手的事。
這并非是個好詞,而“染指”出自于《左轉(zhuǎn)·宣公四年》。
楚人獻(xiàn)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于是,“染指”一詞誕生,而人手上的第二根手指,也被稱作食指。
說起這個故事,還要從鄭國的鄭靈公開始,鄭靈公是鄭國第十二任君王,他繼位那年,楚國送來了一只很大的黿,也就是一種巨大的淡水鱉。
而剛好在這一天,鄭國的大夫公子宋與公子歸生一起去拜見鄭靈公。
公子宋食指大動,說他每次都能吃到好東西,這一回國君肯定會分給他嘗嘗。
然而鄭靈公聽到之后,故意召集大臣們吃黿湯羹,公子宋也在其中,但卻并沒分給他,當(dāng)眾難堪的公子宋大怒,直接將食指伸到鼎中,蘸了一下嘗嘗,鄭靈公盛怒,說要斬了公子宋。
公子宋拂袖而去,回家后怒氣難消,又聽說鄭靈公要?dú)⑺?,因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找到了公子歸生合謀,想造反除掉鄭靈公。
但是公子歸生不肯,于是公子宋反過來誣陷公子歸生,公子歸生只能答應(yīng)了他。
最終鄭靈公被公子宋所害,而這件事也就是著名的“染指于鼎”事件,鄭靈公被弒后,公子堅(jiān)被扶持為新君,也就是后來的鄭襄公。
僅僅是因?yàn)橐煌爰佐~湯,鄭靈公想著戲弄自己的臣子,沒想到卻因此害了自身,實(shí)在是非常劃不來的事情,而這樣的后果也是鄭靈公沒想到的。
原本,鄭國也是周朝最強(qiáng)盛的諸侯國之一,畢竟其先祖乃是周厲王幼子,地位很高,在周王室之內(nèi)也享有極高的位置,鄭莊公時代就走向了鼎盛。
但是鄭莊公之后,諸子爭位,鄭國動蕩不休,開始衰落。
而鄭靈公時期,國內(nèi)的駟、罕、國、良、印、游、豐這七支大家族,也就是“七穆”輪流掌握朝堂大權(quán),把鄭國弄得一團(tuán)亂,鄭國國君也成了空架子。
鄭靈公開不合時宜的玩笑,而公子宋作為臣下,卻公開染指本不應(yīng)該自己享用的東西,所以后世將“染指”作為沾染不該屬于自己之利益的行為。
“染指”的意思,是指分取不應(yīng)該得到的利息。當(dāng)然也指插手別的事情。
提到“染指”一詞,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那“染指”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
“染指”這個詞語出自《左傳·宣公四年》。
在公元前605年,鄭國大夫子宋和子家兩人一起去晉見鄭靈公。在路上,子宋對子家說:“我的食指在動,今天一定能吃到非常美味的食物?!?/p>
子家聽了子宋的話后,有些不敢相信。
他們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看到一個廚師正在把一只已經(jīng)煮熟的甲魚切成片。
子宋和子家看到后,相互會心的一笑。
他們在笑的時候,剛好被鄭靈公看到,鄭靈公就問他們:“因何發(fā)笑?”
子家就把剛才他和子宋在路上的事告訴了鄭靈公。
鄭靈公聽后,沉默了,并沒有說什么。
到吃飯的時候,廚師把做好的甲魚先端給鄭靈公,然后再給當(dāng)時在座的各位大夫。
之后,大家都開心的吃了起來。
然而,這時子宋卻非常尷尬,由于鄭靈公的特意安排,所以他面前的桌子上什么也沒有,故而廚師并沒有給他端上美味的甲魚。
當(dāng)時子宋在鄭國掌握很大的權(quán)利,有時鄭靈公也要忌憚他三分,所以他平常頗為飛揚(yáng)跋扈。如今鄭靈公卻故意給他難堪,他自然很氣憤。
于是,就不管鄭靈公愿不愿意,就站起來,走到盛放甲魚的大鼎面前,把手指伸進(jìn)去蘸了一下,并嘗了嘗味道。
而后,就大搖大擺的走了出去。
這就是“染指”一詞的由來。
當(dāng)然,這件事并沒有完,
由于子宋當(dāng)時在鄭國大權(quán)在握,而鄭靈公卻讓他難堪,所以子宋很氣憤。
相對的,由于子宋一點(diǎn)都不給鄭靈公面子,所以鄭靈公也非常記恨。
因此他們兩人的矛盾就越來越嚴(yán)重。
經(jīng)過這件事后,鄭靈公下定決心一定要?dú)⒘俗铀巍?/p>
但是,鄭靈公卻被搶子宋搶先了一步。
子宋先下手為強(qiáng),他迫使子家和他同謀,然后將鄭靈公殺死。
鄭國經(jīng)過弒君政變,很快讓鄭國陷入了內(nèi)亂。
- 下一篇:去朝鮮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 上一篇:怎么活著才能真正的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