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球效率:要結合在一場比賽當中,扣到“戰(zhàn)術球”與“暴露性強攻”的比例、以及二傳的“傳球質量”,三合一綜合來看。
就李盈瑩進入中國女排,3年多的時間里,代表中國女排參加的所有比賽。
“暴露性大調攻”、經常要面對“雙人攔網或是3人攔網”,以及“不是扎網急墜就是開網 開出一條大河”,是李盈瑩每一次打比賽 面對的“主要任務”。
而在比賽當中,得到“戰(zhàn)術球”的機會,對于李盈瑩來說,往往是 可遇不可求。
因此說,用所謂 扣球效率數據,衡量中國女排最年輕的00后,在中國女排“一直以來的表現”,實際上是毫無任何意義的一件事。
別造神了。這次怪丁霞不給傳球,下次怪二傳傳球不給力,不到位,不舒服。再下次怪二傳傳球太多,太累了,影響發(fā)揮。
以后,又怪副攻不積極,沒做好掩護,其他隊員沒做好保護。
總之就是一句話,都是別人的錯!我很優(yōu)秀!
其實,扣球點低,防守漏洞大,串聯(lián)技術粗糙,反應慢的缺點,這些年都存在,教練、隊友們心里都清楚,“秘密武器”使用可以,挑大梁就勉為其難了。
所以所謂的打壓,只是不明就理的鼓噪罷了。
這次奧運對俄羅斯的比賽,上場時間夠多了,沒能起到單騎救主的作用,不是明擺著能力有限嗎?
2004年奧運會,張萍替補趙蕊蕊,大放異彩,那才是真材實料,可圈可點!可惜曇花一現,后續(xù)再沒有高光時刻!
停止造神鬧劇吧,否則沒有一點未來!??!
丁霞在場上一般不給李盈傳球,看過比賽的人都知道,丁霞在萬不得已傳給李盈瑩的球大多都是坑,因此扣球效率不能說明問題。
如果用后兩場或國內聯(lián)賽的扣球數進行計算是比較客觀一些。
扣球率高低有那么重要么,還小,打磨嗎!
李盈瑩行不行也不關鍵,關鍵你多找?guī)讉€比她強的,不更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