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玉米價格低至幾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嗎?
截至目前已經是10月下旬,主產區(qū)新玉米收獲在加快,農業(yè)農村部的數(shù)據顯示玉米秋收已經達到72%,華北黃淮產區(qū)基本結束,東北地區(qū)收獲進度加快,吉林過了8成,黑龍江也過5成。新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導致短期內玉米價格的下跌壓力比較大。
但回顧2019年產玉米收獲上市以來的價格行情,主產區(qū)大多同比是高開的,幅度約在50-100元/噸的水平,之后是一路下跌,其中華北黃淮地區(qū)的用糧企業(yè)掛牌價基本跌到了1元/斤以下,東北地區(qū)也大多跌到0.90元/斤以下。雖然國慶節(jié)以來,在天氣原因、階段性上市量高峰已過等影響下,華北及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周多的持續(xù)穩(wěn)中上漲,但最高價格也沒突破1元/斤。
隨著北方產區(qū)新玉米即將迎來上量高峰,新玉米的供應壓力將再次顯現(xiàn),產區(qū)玉米價格也將開啟新一輪的下跌行情。截至目前,華北黃淮產區(qū)新玉米加工企業(yè)掛牌收購價格高的在0.99元/斤,低的在0.92元/斤,東北地區(qū)水分高(30%水分)的新玉米掛牌價在0.63-0.68元/斤、折合標準水差不多在0.85-0.85元/斤的水平。所以說,題主說的價格在幾毛錢一斤,也是對的,但要說低,相比往年同期也差不多。畢竟有農民的種植成本在那放著呢。
從后期來看,預計11-12月份之前,隨著東北產區(qū)玉米上市量的增加,農民賣糧的節(jié)奏將直接影響著玉米價格的底部到底有多深,玉米價格下跌的空間有多大。但考慮到下游需求在逐漸回暖,以及當前價格本身已經接近了去年的底部,在今年國內玉米面積和產量連續(xù)三年下降的形勢下,各方主體對于玉米價格后市行情刺穿往年低位也不認可,預計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
綜上所述,今年的玉米產量剛才已經說了,很多機構都預測比去年繼續(xù)略減,從總體供應能力上來看也是繼續(xù)下降。但今年玉米價格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應有的強勢行情,主要還是下游需求太弱了,特別是飼料養(yǎng)殖方面的需求,受生豬存欄大幅下降的影響,明顯要弱于往年,預計恢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們這邊于10月上旬完成了秋收玉米,目前已經曬干囤了起來,打算等到年底放假或過完春節(jié)再賣掉,而至于今年玉米行情和新季玉米收獲情況,的確會有一些尷尬和困境,一方面今年玉米產量和質量因前期高溫干旱和臺風影響,使得玉米生長過程并不順利,導致新季玉米產量和質量下滑;另一方面則是今年玉米價格一落再落,使得農戶種植效益越來越少,進而影響接下來新季度種植積極性,而至于題主所說今年玉米行情不斷突破新低情況,下面結合本地一些狀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方面,今年玉米供應充足,卻并不團結。雖然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xù)處于減少趨勢,但因目前市場需求不景氣,導致目前玉米行情仍處于買方掌控市場,而目前玉米供給端包括各地玉米囤貨貿易商、臨儲玉米拍賣方和新季玉米供應農戶,因行情不斷走低,使得玉米供應方都比較緊張,價格越低就會相應急于賣糧,而需求端到貨量就會越多,導致其收購難度不大而采購價格不斷下調,因而目前玉米行情仍為買方市場掌控局面,而供應方各自為戰(zhàn),導致無法扭轉當前玉米行情偏弱形勢。
二方面,今年玉米需求不景氣。今年玉米供應方舉步維艱,而玉米深加工和玉米飼料等需求方的日子也不好過,可謂是寸步難移,沒有充足市場和資本去增加玉米消耗量,導致目前很多企業(yè)開機率很低,庫存減少緩慢,根本無力支撐當前玉米行情好轉。例如玉米飼料需求因國內生豬存欄量下滑已近40%影響,導致玉米飼料消耗量大幅減少,使得玉米需求市場不斷萎縮,而其他養(yǎng)殖項目也因各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使得養(yǎng)殖規(guī)模萎縮,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玉米需求減少趨勢。
三方面,今年仍為臨儲玉米去庫存年份。雖然這幾年新季玉米產量不斷下滑,但因政策調控而導致托市收購的臨儲玉米庫存量越來越高,在2016年臨儲玉米庫存量已達2.58億噸,相當于國內一年新季玉米總產量,因而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去庫存計劃,在2017年減少5700噸玉米,2018年去庫存量達到1億噸,而2019年大概還有7000多噸臨儲玉米要拍賣。因此,受臨儲玉米去庫存計劃影響,這幾年玉米行情應該很難好轉,只能期待2020年后了!
總得來說,當前玉米行情總體偏弱,與玉米市場糧源充足,需求量很少局面有很大關系,再加上進口玉米沖擊市場,使得目前國內玉米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很難明顯扭轉,因而今年玉米行情不好應該是長期局面。另外,今年新季玉米因部分地區(qū)遭遇極端氣象影響而品質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會拉低玉米價格,使得農戶種植效益一減再減,積極性不斷受挫!未來只能寄托于養(yǎng)殖業(yè)好轉和政策調控措施出臺,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玉米行情偏弱格局。(以上為個人見解)
其實不僅僅是今年的玉米價格為幾毛錢一斤,在玉米主產區(qū)已經很多年是這樣的行情了,在基層農戶集中賣糧時,收購價基本上低于1元/斤,目前東北地區(qū)玉米價格為0.74—0.87元/斤,華北黃淮地區(qū)玉米價格為0.92—0.98元/斤。玉米價格表現(xiàn)較好的時候是在2012—2014年,因為那時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玉米主產區(qū)執(zhí)行收儲制度,每年會給出一個收儲價格,就跟目前水稻、小麥最低收購價一樣。2013年、2014年的收儲價格,可以說是近些年主產區(qū)玉米收購價的峰值,內蒙古、遼寧地區(qū)是1.13元/斤,吉林地區(qū)1.12元/斤,黑龍江地區(qū)1.11元/斤,這樣的價格是國標三等質量的,相鄰等級按0.02元/斤進行波動。為何今年玉米價格低至幾毛錢一斤?是不是玉米太多了?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玉米總產量與消費量相對平衡,基礎原料就決定著其價格難以明顯上漲
前些年玉米跟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一樣,每年都有著最低收購價托市,之所以有這樣的扶持措施,那也是因為其特殊性。2018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4213萬公頃,產量為2.57億噸;水稻的播種面積為3019萬公頃,產量為2.12億噸;小麥的播種面積為2427萬公頃,產量為1.31億噸。從直觀的數(shù)據上來看,玉米的播種量和總產量都是明顯超過小麥和水稻的,看到這樣的數(shù)據相信就比較清楚了,玉米市場供應量與消費量是相對平衡的,暫時還沒有到緊缺的時候,這也就覺得了玉米價格不會明顯上漲,低于1元/斤也較為正常。
二、主產區(qū)玉米產量偏高,而本地消費需求有限,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我國,玉米價格基本上從南到北呈現(xiàn)階梯價,南方地區(qū)種植面積相對較小,而玉米飼料需求較為明顯,所以玉米價格相對較好,基本上在1元/斤以上。華北地區(qū)處于中間地帶,處于東北主產區(qū)與南方銷區(qū)溝通的橋梁,很多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在華北地區(qū)匯集,這里的玉米價格有時可以接近1元/斤。價格比較偏低的就屬東北地區(qū),作為我國玉米種植的優(yōu)勢產區(qū),玉米播種面積和總產量是比較大的,僅黑龍江一個省,玉米產量就達到全國總產量10%以上,然而東北地區(qū)玉米消費量有限,靠本地無法消化那么大的產量,基本上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這也就是為何東北地區(qū)玉米價格相對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臨儲玉米依然有不少庫存量,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玉米價格上漲
我國的玉米收儲是從2004年開始的,2016年將臨時收儲改為市場化收購加上生產者補貼的方式,原來在收儲的作用下,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很高,每年到收糧時,各地的糧庫都是滿滿的。為了減輕庫存壓力,每年還得進行臨儲玉米拍賣,2018年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成交量超過1億噸,然而2019年臨儲玉米累計成交量不足2200萬噸,也就意味著臨儲玉米還有5700多萬噸的庫存量。一方面是新季玉米逐漸供應市場,另一方面是臨儲玉米還有不小的庫存量,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后期玉米價格上漲幅度。
四、國內玉米供應量相對充足,而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卻出現(xiàn)較為明顯增長,對國內玉米價格形成一定沖擊
雖然國內玉米價格相對偏低,如果遇到不利天氣,種植玉米還可能面臨著虧損,但一直以來很多農民還是習慣性種植玉米,這也就導致國內玉米供應量較為充足,無論是玉米飼料需求,還是深加工領域所需的,基本上供應量可以跟上。在國內并不缺玉米的情況下,國際市場的玉米也參與競爭,僅2019年前8個月,玉米累計進口量達到373萬噸,同比上漲30.1%,還有像高粱這類的替代品,近幾年進口量也明顯加大。雖然每年玉米關稅進口配額為720萬噸,但每年進口量增加時,對國內的玉米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畢竟國內外存在價格差。
總之,玉米作為一種種植很廣泛的品種,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性質就決定了玉米價格不會明顯上漲,就跟水稻、小麥類似,雖然市場需求量大,但同時總產量也大,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2019年新玉米開秤價比去年相對高些,不過由于當前收割進度相對偏慢,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廠門口到貨量不足,出現(xiàn)了適當提價的現(xiàn)象,這也使得部分地區(qū)玉米價格上調10—30元/噸。對于后期的玉米價格,個人認為不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基本上難突破1.2元/斤,東北地區(qū)更是突破1元/斤大關,當然也不會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下跌,畢竟種植成本在那,所以農民得合理安排售糧節(jié)奏,不要扎堆售糧。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為何今年玉米低至幾毛錢一斤”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回答這個問題需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按理說,豬肉與糧食的\"料肉比\"不很協(xié)調,玉米應該有升值空間,如果豬肉到春節(jié)前繼續(xù)暴漲,那么玉米價格還會上升。
從玉米種植面積上與去年基本持平,產量也大獲豐收,只所以現(xiàn)在玉米價格上不去,與各養(yǎng)豬場生豬存養(yǎng)量少有關系,雖然近幾天價格略有上升,是因為很多人對玉米后期價想象空間大,各大糧站囤貨心理較重,出現(xiàn)爭搶收購現(xiàn)象,而導致了玉米“七連漲\"。
也可能出現(xiàn)前期持糧不賣,后期集中銷售,價格不能繼續(xù)升高。也有可能春節(jié)后養(yǎng)殖業(yè)開始火爆,玉米需求量大,價格出現(xiàn)歷史新高。
無倫從那一方面分析,玉米下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生豬存欄量少,會加速各養(yǎng)豬場發(fā)展,而導至各大糧食貿易商急需囤糧,后市缺糧價格升高,
從另一方面分析,如果豬肉價格下跌,說明生豬存欄已滿,玉米需求量會更大,價格也會隨著升值??傮w上講,春節(jié)前后玉米只漲不跌已成定局。
我們吉林白城西部目前還沒有收玉米的,去年開收時潮糧每市斤0.78元,后來落到每市斤0.72元。預計,今年玉米開收價不會太高,主要原因是玉米市場價,企業(yè)壓價,糧食販子在想掙點兒,到農民這就賣不了幾個錢了。
別正糧價高了低了的,糧價受國家控制,不會出現(xiàn)意外。低位運行是國家的目的。.
幾毛一斤?不太可能吧,河南種植玉米大省,我在農村做了調研,今年收購價最低也在1元一斤啊,還有很多地方收購價都在1元多,沒發(fā)現(xiàn)幾毛的行情,不知道你說的那個地方,如果有這樣的地方公布出來,大家就發(fā)財了
現(xiàn)在是2019年,我估計全國也沒有幾毛的玉米了,畢竟物價都在漲。
下圖是全國玉米收購價,目前均價也在1800一噸啊,供大家參考一下
為何今年玉米價格低至幾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嗎?
一直以來,我國的玉米市場價格在糧食作物中,都不是最高的那一個,反而是最低的那個。目前,我國四大糧食作物(稻谷,小麥,玉米,大豆)中,價格最低的就是玉米,而這種情況已經延續(xù)了很長時間,而且未來也會長期如此。說句實在話不好聽,之所以玉米價格如此之低,只有區(qū)區(qū)幾毛錢每斤,還沒有突破1塊錢大關,主要還是由于玉米目前的價值就是如此。說得再簡單一點,那就是國產玉米本身就不值錢,這一點是通過其供需關系,每年的產量供應以及生產難度等多個方面來綜合決定的。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玉米作為一種產量高,易于管理的谷物,其市場價格一直處于全球幾大糧食作物的最末尾。在中國也是如此,目前玉米是我國產量最大的糧食作物,每年的產量高達2.5億噸以上,同樣也是我國消費量最高的糧食品種,我國近年來的玉米消費需求呈現(xiàn)出節(jié)節(jié)走高的態(tài)勢,預計本年度將會達到2.9億噸的歷史峰值。
2019年我國玉米目前的市場均價確實在9毛每斤左右,還沒有突破一塊錢一斤的大關,而農民朋友的賣糧價格則是更低,比如說,在東北地區(qū),達到14%標準水的新玉米賣價多在8毛錢每斤上下,而在華北地區(qū),達到國標三等的新玉米賣價能夠達到9毛錢每斤。當然,如果農民出售的玉米水分超過,達到20%水以上,那么玉米的價格則會更低。
最后,鐘情三農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顯然是不太了解和關注我國最近5年來的玉米市場價格行情。不管是種地的農民也好,還是需要把玉米作為生產原料的企業(yè)負責人或者飼料原料的養(yǎng)殖戶都應該知道,自從2015年以來,我國的玉米市場整體價格就已經跌破了1元每斤大關,也就說2016、2017、2018和2019,這連續(xù)四年時間里,我國的玉米市場價格一直都是處于“幾毛錢每斤”的狀態(tài)。所以,今年的玉米價格幾毛錢一斤,已經是最近4年來我國玉米市場現(xiàn)貨價格的常態(tài)而已,不足以稀奇。
珊珊覺得這個問題不只是玉米多了,那么簡單!應該還有好多方面的原因呢,那么,接下來珊珊就詳細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農民價格預期較高,春節(jié)前放慢銷售節(jié)奏。一般而言,東北地區(qū)農民在春節(jié)前,應銷售60%的玉米,余下40%春節(jié)后銷售。但今年春節(jié)前,農民只銷售了40%。調研表明,今年農民按兵不動、待價而沽的原因在于,近幾年玉米價格一般春節(jié)前較低,而春節(jié)后會逐步上漲。今年許多農民選擇在春節(jié)前不賣糧,等待節(jié)后賣糧。這樣形成春節(jié)后、天氣變暖前,許多沒有儲糧設施的農民集中售糧的局面。
第二,今年春節(jié)比往年推后2個星期,這意味著壓縮了節(jié)后玉米銷售時間。在農民大量集中售糧的形勢下,加工企業(yè)、貿易商的烘干設施既要承擔比往年多20%的任務,同時比往年少2個星期的時間,這樣,形成節(jié)前浪費了寶貴的烘干能力,而節(jié)后,兩者的疊加,使市場烘干能力不足,再加之預期不穩(wěn),目前市場化收購能力相對有限,由此就出現(xiàn)一反常態(tài)的玉米價格下跌趨勢。這是目前東北玉米收購形勢形成的主因。但是,對有簡單存糧條件的農戶影響并不大。
第三,目前部分沒有存糧條件的農民或有恐慌心理,賣跌不賣漲的操作,也加劇了市場走低預期。
為何今年玉米價格低至幾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嗎?
玉米的 “ 供需是否平衡 ” 是決定玉米行情的主要因素。從入秋9月份開始個地方的玉米逐步成熟上市,極大的緩解了現(xiàn)貨市場的供應壓力,所以玉米的價位隨著供應量的增加而下跌(如所說的近期玉米太多了!),以至于北方某些地區(qū)的玉米價位跌落至階段性低谷。在華北以及南方各地了解到,多數(shù)地區(qū)玉米的價格已下跌至每斤9毛多錢,眾多人士認為后期玉米的行情將“不容樂觀”?
秋季本應該是需求的旺盛時期,從而帶動價位上調,可偏偏今年怎么跌落至半年的低谷呢?編者小希認為原因有三個方面:
其一,從9月份開始玉米陸續(xù)成熟上市,無論是玉米產地還是非玉米產地供應量充足,而實際的需求消費并沒有大幅度增加,價位自然有所回落,這是正常的供需波動。比如玉米成熟上市,各地的農戶對收獲的玉米采取積極出售的辦法,有的原本打算在倉儲一段時間出售的選擇近期出售,為的就是減少倉儲操作帶來的勞動作業(yè),這屬于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其二,前期玉米的倉儲能力充足。比如有臨儲玉米拍賣,在了解到今年臨儲玉米拍賣停止的消息時,玉米的需求大戶會提前儲備玉米,這屬于應對生產的需求所做的行動,那么近期對玉米的采購量會減少。
其三,東北部分地區(qū)輪種熱情高,玉米的產量增幅明顯;華北部分地區(qū)也是類似的情況發(fā)生,而華北地區(qū)又是玉米的主消費地之一,其當?shù)禺a量較往年比較還是不錯的狀態(tài),將有可能抑制價位上調。
綜上所述這三個因素,短時間內玉米的供應量增加是主要方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往后時期玉米的行情會繼續(xù)處于低谷中,預計從12月開始的行情將重新迎來升勢。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chuàng),圖片來之網絡?。≈x謝
探討玉米價格的高低問題,并不能只把玉米的多少看成決定玉米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供需關系的緊張程度才是更能夠攪動玉米價格的市場杠桿。如果市場上沒有對玉米的需求意愿,就算想要出手玉米的農戶很少,玉米的價格也注定高不上去。
來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最新預測表明,2019年,國產玉米不是多了,而是已經少了。由于全國各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組織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2019年的玉米播種面積。全國預測玉米播種面積為4153萬公頃,相比于2018年減少了59.9萬公頃,減幅1.4%,預計全國玉米單產6.15噸/公頃,總產約為2.554億噸,比2018年減少193萬噸,降幅0.8%。
當前的玉米價格之所以在在總產下降的大背景下仍然呈現(xiàn)相對低迷的狀態(tài),應當說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一時的供求關系在起決定性作用。在眼下全國玉米紛紛收獲上市,玉米供應市場嚴重飽和的情況下,無論怎么說,想求玉米價格的突然高升都是不現(xiàn)實和不可能的事。
其實,就當前的玉米價格來說,與往年的玉米豐收季相比,實質上也并不是有太大的差距。何況,如果是把現(xiàn)實的玉米和許多像蘋果、柚子之類的農產品價格形勢聯(lián)系起來看的話,好像更容易理解這是2019年下半年不少農產品陷入低迷低價的大趨勢,玉米的問題關鍵還是目前沒有剛需。
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預測,受生豬存欄下降且暫時無法恢復的影響,2019/20年度飼料用玉米消費為17200萬噸,同比下降300萬噸。但是,2019/20年度全國玉米工業(yè)消費將達到850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國內玉米深加工產能1.25億噸,同比增加1400萬噸。因此聯(lián)想,玉米后市并非沒有希望,只不過某些增加影響在應季玉米豐收的大趨勢下暫時還沒有體現(xiàn)出來。后期玉米價格還是有可能會顯現(xiàn)上升趨勢。后市玉米價格會有所上升,不過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也不能把玉米漲價的幅度想象的過高。
個人觀點:玉米價格將長期維持這個波段,有幾方面原因:一是今年玉米豐收,產量增加;二是國際市場影響,尤其貿易戰(zhàn)影響,價格很難大漲;三是經濟狀況影響。但分析,玉米價格更難下跌,一是惠農政策支持,二是商品都在漲價,雖然玉米遲鈍,但也應該有小幅上漲。對新收的玉米,如果有儲存條件,適當留一部分,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于三農領域。明天是霜降節(jié)氣,農村里面的玉米早已經收獲結束了,不過我在村里發(fā)現(xiàn)和往年不太一樣,有一些院子里面不存放玉米的種植大戶,今年也齊刷刷的擺好,晾曬起玉米來。之所以這樣,和今年市場上面的玉米低價格有關。
為何今年玉米價格創(chuàng)新低,幾毛錢一斤商販收購的還少,玉米太多了是比較現(xiàn)實的,還有幾方面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現(xiàn)在市場上面的玉米數(shù)量,的確處于比較飽和的現(xiàn)象,從秋天鮮玉米上市的時候,就顯現(xiàn)出來了,隨著玉米成熟期的到來,市場上面的舊玉米加上今年的,導致供求數(shù)量遠遠大于需求的數(shù)量,從而出現(xiàn)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以大家在收獲以后, 更多的選擇將玉米曬干,脫粒儲存起來,等等價格有沒有上漲的空間,到時候再賣了。
2,其次玉米同類型領域的農作物,價格普遍不高,造成了拉價,比如今年的小麥以及稻谷小米等,價格從剛收獲上市的時候,就不如往年,像山東河南一帶的種植區(qū)域比較多的地方,價格排名還不如東三省以及其他的地方,處于中下游的位置。
3,收購商販或者中間商有一些環(huán)節(jié)壓價比較低,按說現(xiàn)在的豬肉行情居高不下,種植玉米農民賣出在1元左右,比較合情合理的,但現(xiàn)在商販壓低到幾毛錢,對于老百姓來說,真的是白忙活,收入入不敷出。但是對于這些上門收購的,眼里只有利潤了吧。
最后補充,我們種植比較多的農民朋友, 也要積極的尋求轉變,比如利用同城優(yōu)勢,將玉米和一些加工食品企業(yè)合作,或者是利用網絡宣傳,拓寬銷售渠道,減少損失才好。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點贊天義,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玉米價錢低的原因主要是:價錢不穩(wěn),糧商不敢大面積收,現(xiàn)養(yǎng)殖大面積減少,飼料企業(yè)大量庫存,飼料企業(yè)不敢大量收玉米,
農民價格預期較高,春節(jié)前放慢銷售節(jié)奏。一般而言,東北地區(qū)農民在春節(jié)前,應銷售60%的玉米,余下40%春節(jié)后銷售。但今年春節(jié)前,農民只銷售了40%。調研表明,今年農民按兵不動、待價而沽的原因在于,近幾年玉米價格一般春節(jié)前較低,而春節(jié)后會逐步上漲。今年許多農民選擇在春節(jié)前不賣糧,等待節(jié)后賣糧。這樣形成春節(jié)后、天氣變暖前,許多沒有儲糧設施的農民集中售糧的局面。
對于今年的情況,小編有話說。
第一因素:臨儲拍賣成交慘白 去庫存化迫在眉睫
2008年國家玉米收儲機制開端施行,每年的臨儲底價及收儲量出現(xiàn)遞加趨勢,在確保農戶利益的一起,其壞處也逐漸浮出水面。本年度更是以8279萬噸的臨儲玉米收買量收尾,2013/14年度收儲總量也是高達6919萬噸,接連兩年的大規(guī)模收買,致使國家臨儲玉米庫存高企。有人會問:不是有拍賣么?那咱們就來看看這兩年的拍賣狀況。上午顯著可以看出成交量持續(xù)走低,特別是本年,成交慘白,流拍狀況也是時有發(fā)生。
第二因素:新季玉米臨儲收買底價初次下調
本年的糧食收買報價較上一年有所下調,2015年國家暫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買報價(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為1元/市斤,相鄰等級之間差價在每市斤0.02元,比上一年臨儲報價每斤最多調低了0.13元。其實早在方針發(fā)布之前,新季玉米臨儲收買底價調整的音訊就被傳得沸反盈天,方針一發(fā)布,各方對玉米商場的失望心情進一步加深,華北地區(qū)新上市春玉米開秤即跌破1元大關,現(xiàn)在新糧收買報價集中在0.8-0.86元/斤,較上一年1.1-1.15元/斤的收買報價大幅跌落。
自2008年國家履行臨儲方針以來,初次下調了收買底價。本年的收儲方針與從前一個顯著不同是要嚴控霉變2%以內,一起發(fā)布時刻較上一年提早兩個多月,且發(fā)動時刻比從前提早20天左右。這么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好烘干才能,盡量削減玉米霉變,恰當提早發(fā)動時刻,有利于農人收成后及時賣糧。
第三因素:進口玉米及代替品很多到港
本年國外進口風兒刮得那叫一個狂!特別是咱玉米商場。本年鎮(zhèn)壓玉米商場不可不提到的另一雙“黑手”即是進口玉米及代替品的很多入市。玉米近些年來,因臨儲方針支持報價可謂水漲船高。作為首要的飼料質料,各大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而不得不采購報價低廉的進口玉米或高粱、大麥等作物代替玉米。
據了解,高粱在畜禽猜中可以完成100%的代替玉米,從理論上來講,高粱在豬猜中對玉米的代替也能到達100%。一起,進口高粱、大麥并不像玉米那樣存在進口配額約束,因而本年進口量大幅添加。中國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現(xiàn),2015年7月份中國進口的玉米以及代替品(包含大麥、高粱和玉米酒糟粕)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其間:7月份中國玉米進口量為111萬噸,比上年同期進步了10倍左右;7月份中國大麥進口量為128萬噸,比上年同期進步68%; 7月份中國高粱進口量到達111萬噸,同比進步183%
近來,隨著新玉米接連上市,國外谷物進口量開端下滑,但9月中國有些谷物品種進口量再度反彈,圖中顯著可以看出這一趨勢。關于本年供給過剩的玉米商場來講,巨大的進口谷物是致使國內玉米報價持續(xù)走軟的一大首要因素。
第四因素:無“需要”哪兒來的“王道”?
關于本年的玉米,乃至全部飼料商場來講,用“需要才是王道”這句話來描述真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之前講了這么多,不論是玉米比年增產、臨儲庫存過剩,仍是進口代替品打入國內商場等利空影響要素,說究竟,仍是因為需要花費不給力所造成的。
從中國現(xiàn)階段的生豬飼養(yǎng)局勢來看,自2013年12月份開端,豬價就開端進入到漫長的下行通道,雖然豬價在本年3月敞開接連上漲形式,首要因為供給緊張所造成的,也即是生豬存欄數(shù)量偏低引起的豬價上漲,而對玉米需要量卻是持續(xù)削減趨勢。圖中咱們顯著可以看出,國內生豬存欄及能繁母豬在本年年初開端存欄水平偏低。最新數(shù)據顯現(xiàn):9月能繁母豬存欄數(shù)據持續(xù)下行,較上月削減8萬頭,跌至3852萬頭,環(huán)比降低0.2%,同比降低15.4%;生豬存欄量38963萬頭,較上月添加232萬頭,環(huán)比上升0.6%,同比降低11.8%。豬價的上漲確實可以股動飼養(yǎng)戶(場)補欄積極性,但不論是補欄母豬或許仔豬,對將來生豬存欄的添加都需要必定的周期,也即是說,報價上漲,存欄量企穩(wěn)至飼用質料添加需要必定的轉導時刻。玉米的另一花費終端是深加工行業(yè)。本年以來,玉米深加工行業(yè)虧本狀況不斷擴大,==有些處于停產或暫停有些生產線狀況,玉米庫存消化緩慢。
雖然生豬存欄有所恢復,深加工行業(yè)在新方針補助加碼的股動下,可以股動必定玉米花費。但俗語有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玉米在下流需要花費的恢復周期還須較長時日,玉米報價仍將有一段低迷之路要走。
農戶將來利益由誰來確保?
本年的玉米報價這么低,有人說是國內玉米商場由方針化向商場化轉型的必定結果,陣痛期往后必定迎來希望。小編不由會想,之前的臨儲托市方針是救了咱們仍是害了咱們?雖然每年添加的收買底價確保了農戶的收益,股動栽培積極性,引起的結果卻是玉米栽培面積逐年添加、產值持續(xù)添加,而需要卻是逐年下滑,終究致使商場供需嚴峻失衡。本年方針調低玉米收儲底價,一方面是引導商場逐漸調整供求關系,另一方面引導農業(yè)栽培構造調整。從現(xiàn)在商場報價來看,有些地區(qū)新玉米折干價在1700-1900元/噸,與臨儲收買底價相差100-200元,乃至更多。若11月發(fā)動收儲方針以后,或將提振國內玉米報價出現(xiàn)觸底反彈態(tài)勢。論題再轉回來,雖然本年臨儲方針做了必定調整,但若玉米報價過低,農人收入遭到嚴峻影響,國家或將采納方針報價補助的辦法,確保農戶收益。不管怎么說,玉米報價這么低既已成現(xiàn)實,小編覺得咱農戶不該自怨自艾,在面臨糧食報價欠好時要靠加強田間管理,進步產值來彌補。咱的利益要自個保護,是吧各位同仁們?
謝謝大家的支持。
1,農產品季節(jié)原因,大量上市肯定便宜,尤其是大豐收季節(jié),所謂老百姓增產不增收。2,農產品受天氣,氣候影響,下雨天在終端消費市場明顯人少,價格賣不上去。3,產區(qū)農產品推廣力度,產銷脫節(jié)。4,產品本身,品質優(yōu)劣,品種同質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價格
最根本原因是玉米是基礎作物,方便管理,種植面積大,國家調控不允許價格上浮過大,因為會拉動各種商品價格大幅度上調,所以基本維持在幾毛在一塊之間,浮動不會太大。也就是說價格只會低壓不會高放……
我說過農民沒有好就別想糧食漲價了是不可能的。
#龍巖頭條#龍巖寶泰農場:今年玉米價格低、不是因為玉米太多了、而是因為非洲豬瘟影響,全國生豬存欄已大大減少了,可能剩下的生豬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了,也就是說沒什么豬吃玉米了,這樣就顯得供過于求。往年也有類似狀況:豬價好,飼料便宜,豬價不好,飼料就貴!
不是這樣的,玉米價格是根據農戶的種植面植還有收獲產量以及市場的需求量來定的,由于最近受到豬瘟的影響,生豬大量死亡,造成了玉米價格一路走低
今年玉米便宜是養(yǎng)豬戶少了
因為受生豬市場的影響,生豬存欄下降,玉米作為最重要原料之一,需求量大幅度減少,導致玉米價格下降。受受進口市場的沖擊,國外發(fā)達國家農業(yè)集約化程度特別高,他們生產的玉米價格低,銷售價格也低,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本地生產的玉米造成嚴重的沖擊。
在趕上收獲玉米的季節(jié),按照供需來說,在收獲季節(jié)收獲的玉米供應量比較大,所以,玉米價格自然而然的就會下降。
現(xiàn)在的玉米真的很多 在武漢的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玉米都是成車的到貨
今年玉米也不是才幾毛錢一斤,在我們這里一塊二左右,全國各地都有區(qū)別。據我了解,今年玉米收成不錯,產量增加,由于生豬養(yǎng)殖下降,各地生豬都有不流通等情況,導致玉米還是保存在以前的價格基礎上,沒下降也上升。
玉米的大戶食用大戶是飼料,豬是飼料種的最大戶。玉米的30%是被豬吃了,由于前段豬瘟的影響,大豬存欄量減少25%.質量導致豬用飼料減少,這個周期接近6個月,導致玉米年銷量逾期下降2.5%.這是很大的因素。
這是國家的政策讓土地流轉
不是
我認為不是的,是因為我們國家糧食沒有全部開放造成的,一般情況下中儲糧出最低保護價,然后各個糧食企業(yè)開始收購。如果全部市場化,糧食應該會有所上漲,對農民是有利的,我記得好像看過報道,要全部開放的!
都是轉基因玉米,不應收購!都不收了,就不種了!
